1.战争的成语

2.穷兵黩武的黩怎么读

3.黩武怎么读什么意思

4.黩武的读音黩武的读音是什么

战争的成语

穷兵黩武怎么读-穷兵黩武兵的意思

霸王别姬

读音: bà wáng bié jī

释义: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出自: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兵荒马乱

读音: 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释义: 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自: 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造句: 此时四处兵荒马乱,朝秦暮楚,我勉强做了一部《旧唐书》,那里还有闲情逸志弄这笔墨。”(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的混乱状况

近义词: 兵连祸结 内忧外患

反义词: 太平盛世 天下太平

兵连祸结

读音: bīng lián huò jié

释义: 兵:战争;连:接连;结:相联。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自: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造句: 北洋军阀,勾结帝国主义,形成各霸一方的封建割据,横征暴敛、兵连祸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全国人民如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持久的战争

近义词: 兵荒马乱 内忧外患

反义词: 安居乐业 物阜民丰

兵戎相见

读音: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释义: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残缺不全

读音: cán quē bù quán

释义: 残:残破;缺:缺少;全:完整。残破、缺少,很不完全。

出自: 《论持久战》:“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

造句: 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段。(《论持久战》)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物不完整

近义词: 支离破碎

反义词:

赤地千里

读音: chì dì qiān lǐ

释义: 赤:空。形容天灾或战争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

出自: 《韩非子·十过》:“晋国大旱,赤地千里。”

造句: 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亡,赤地千里。(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三)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旱灾、虫灾等十分严重

近义词: 寸草不留 不毛之地

反义词: 郁郁葱葱

楚界汉河

读音: chǔ jiè hàn hé

释义: 楚、汉相争中双方控制地区之间的地界与河流。后常比喻战争的前线。

出自: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

造句: 霎时间烟焰冲霄……仿佛枪林弹雨,依稀楚界汉河。(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六回)

此起彼落

读音: cǐ qǐ bǐ luò

释义: 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出自: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

造句: 时大时小时缩时伸是经常的,此起彼落也往往发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接连不断

近义词: 此起彼伏 接连不断

大动干戈

读音: dà dòng gān gē

释义: 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自: 《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造句: 同学们应友好相处,不能为一些小事情而大动干戈。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近义词: 大打出手 兴师动众

反义词: 鸣金收兵 偃旗息鼓

独立自主

读音: dú lì zì zhǔ

释义: 多指国家或政党维护主权,不受别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自: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和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造句: 无论处于怎样复杂、严重、惨苦和环境,军事指导者首先需要的是独立自主地组织和使用自己的力量。(《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自食其力 自力更生

反义词: 仰人鼻息 身不由己

放牛归马

读音: fàng niú guī mǎ

释义: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自: 《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再用兵

近义词: 偃武修文

风云突变

读音: fēng yún tū biàn

释义: 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出自: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造句: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清平乐·蒋桂战争》词)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政局等

近义词: 风云变幻 风云万变

反义词: 一成不变

归马放牛

读音: guī mǎ fàng niú

释义: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出自: 《尚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造句: 那些王侯将相何尝得一日的安闲?好容易海晏河清,归马放牛。(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一回)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近义词: 放牛归马

化干戈为玉帛

读音: huà gān gē wéi yù bó

释义: 干戈:指打仗;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指和好。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出自: 《淮南子·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造句: 三五十口子打手,经调人东说西说,便都喝碗茶,吃碗烂肉面,就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了。(老舍《茶馆》第一幕)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比喻使战争转变为和平

化零为整

读音: huà líng wéi zhěng

释义: 把零散的部分集中为一个整体。

出自: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

造句: 集中使用兵力,即所谓“化零为整”的办法,多半是在敌人进攻之时为了消灭敌人而采取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近义词: 化整为零

反义词: 化整为零

春秋无义战

读音: chūn qiū wú yì zhàn

释义: 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出自: 《孟子·尽心下》:“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造句: 古人说:“春秋无义战。”于今帝国主义则更加无义战,只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有义战。(《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用法: 古人说:“~。”于今帝国主义则更加无义战,只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有义战。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逞异夸能

读音: chěng yì kuā néng

释义: 施展奇异本事,夸耀能力高强。

出自: 《封神演义》第九二回:“梅山七怪阻周兵,逞异夸能苦战争。”

倒载干戈

读音: dào zài gān gē

释义: 倒:把锋刃向里倒插着;载:陈设,放置;干戈:古代的两种兵器,泛指武器。把武器倒着放起来,比喻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出自: 《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刀枪入库

读音: dāo qiāng rù kù

释义: 没有战争,不用武备;和平麻痹,解除武装,不作戒备。

出自: 清·钱彩《说岳全传》:“其时天下太平已久,真个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五谷丰登,万民乐业。”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常与“马放南山”连用

近义词: 天下太平 国泰民安

反义词: 兵荒马乱 狼烟遍地

烽火连年

读音: fēng huò lián nián

释义: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指战火连年不断。

出自: 元·戴良《九灵山房集·二四·登大牢山》:“那堪回首东南地,烽火连年警报闻。”

烽火四起

读音: fēng huǒ sì qǐ

释义: 战争的火焰从四面八方燃烧起来。形容边防不安宁,四处有敌人进犯。

风尘之变

读音: fēng chén zhī biàn

释义: 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出自: 《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反脸无情

读音: fān liǎn wú qíng

释义: 形容翻脸不认人,不讲情谊。

出自: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但自日俄战争结束后,它就反脸无情,和清朝政府勾结起来。”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忘恩负义

反义词: 情深义重

伐罪吊民

读音: fá zuì diào mín

释义: 伐:讨伐。吊:慰问。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

出自: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伐罪吊人

读音: fá zuì diào rén

释义: 讨伐有罪,拯救百姓。常用以作为发动战争的口号。“人”当作“民”,因避太宗讳改。同“伐罪吊民”。

出自: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分进合击

读音: fēn jìn hé jī

释义: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出自: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六节:“将敌军对我军的战略上的分进合击,改为我军对敌军的战役或战斗上的分进合击。”

用法: 这份电报全部暴露了敌人对我‘~’的战役企图和敌人各路兵力的部署。 ◎曹丹辉《在一九三一年间》

汗马之功

读音: hàn mǎ zhī gōng

释义: 指战争中立下的功绩。

出自: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一》:“遂良出自草茅,无汗马之功,蒙先帝殊遇,以有今日。”

用法: 倘效玄宗幸金牛之道,岂无诸将立~。 ◎清·孙枝蔚《甲申述忧》诗序

祸结兵连

读音: huò jié bīng lián

释义: 结:相联;兵:战争;连:接连。战争接连不断,带来了无穷的灾祸。

出自: 《汉书·匈奴传》:“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

造句: 一去故乡音耗绝,祸结兵连,娇凤雏鸾没信传。(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用法: 一去故乡音耗绝,~,娇凤雏鸾没信传。 ◎元·无名氏《梧桐雨》第一折

金戈铁骑

读音: jīn gē tiě qí

释义: 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出自: 清·汪琬《〈苑西集〉序》:“我太祖、太宗发祥之址,与夫金戈铁骑百战创业之区,皆所跋涉而导从。”

用法: ~连蕃汉,烟尘茄角满关山。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十五回

金戈铁甲

读音: jīn gē tiě jiǎ

释义: 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同“金戈铁马”。

出自: 元·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他如今管领着金戈铁甲,簇拥着鼓吹鸣笳,他虽是违条犯法,咱无甚势剑铜铡。”

用法: ~渡江来,红粉青娥化作灰。 ◎清·方文《刘旋九招集韦园观家伎》诗

连天烽火

读音: lián tiān fēng huǒ

释义: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出自: 汉·蔡邕《蔡中郎集·外纪上·汉书十志疏》:“其时鲜卑连犯云中五原,一月之中烽火不绝,埃尘连天。”

造句: 无限伤心劫后话,连天烽火独思君。(《南天·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

用法: 无限伤心劫后话,~独思君。 ◎《南天·适将去国,忆天问军中诗》

龙战鱼骇

读音: lóng zhàn yú hài

释义: 比喻战争激烈。

龙战玄黄

读音: lóng zhàn xuán huáng

释义: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同“龙血玄黄”。

出自: 茅盾《回忆之类》:“不过,当那一声焦雷打到我们面前时,童稚之心也曾欢喜而鼓舞,也曾睁大了惊异的眼睛,痴望着‘龙战玄黄’的天地,好像这一切本在意中,要来的总归要来,而现在是终于来了而已。”

来好息师

读音: lái hǎo xī shī

释义: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磨盾之暇

读音: mó dùn zhī xiá

释义: 暇:闲暇,余暇。指在战争的余暇。

破斧缺斨

读音: pò fǔ quē zhōu

释义: 斧、斨,泛指兵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出自: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用法: 故~之后,衮衣绣裳,驻大师于徐兖之间,俾东夏无摇心。 ◎清·方苞《周公论》

戎马倥偬

读音: róng mǎ kǒng zǒng

释义: 指在战争中军务紧迫繁忙。

矢石之难

读音: shǐ shí zhī nán

释义: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

畏敌如虎

读音: wèi dí rú hǔ

释义: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出自: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

造句: 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晓以大义

读音: xiǎo yǐ dà yì

释义: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

出自: 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

休兵罢战

读音: xiū bīng bà zhàn

释义: 休、罢:停止。停止或结束战争。

出自: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血肉相联

释义: 比喻关系极其亲密。 《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员,离开 中国 特点来谈,只是抽象的空洞的。” 徐迟 《生命之树常绿》:“他不仅和植物打交道,和动物、飞禽也取得了默契,而血肉相联了。”亦作“ 血肉相连 ”。 闻捷

《布沙热,我要为你唱一支歌》:“你和党的关系,不能不是这样息息相关、血肉相连啊!”

迂回曲折

读音: yū huí qū zhé

释义: 迂回:回旋,环绕。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常比喻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出自: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

造句: 打破“围剿”的过程往往是迂回曲折的,不是径情直遂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以战养战

读音: yǐ zhàn yǎng zhàn

释义: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

鱼大水小

读音: yú dà shuǐ xiǎo

释义: 比喻生产不够消费。也比喻机构臃肿,行动不灵。

出自: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假若我们缩小自己的机构,使兵精政简,我们的战争机构虽然小了,仍然是有力量的;而因克服了鱼大水小的矛盾,使我们的战争的机构适合战争的情况,我们就将显得越发有力量……”

偃甲息兵

读音: yǎn jiǎ xī bīng

释义: 甲:古代作战时穿的护身服。兵:兵器。停止战争。

偃武休兵

读音: yǎn wǔ xiū bīng

释义: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出自: 宋·岳飞《乞解军务第三札子》:“今讲好已定,两宫天眷,不日可还;偃武休兵,可期岁月。”

止戈散马

读音: zhǐ gē sàn mǎ

释义: 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指结束战争。

出自: 《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偃革倒戈

读音: yǎn gé dǎo gē

释义: 指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出自: 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归马放牛,乃灭殷以后事;今楚汉相持,正是兵锋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顾其为迂,何也?”

铸甲销戈

读音: zhù jiǎ xiāo gē

释义: 销熔铁甲兵器。借指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出自: 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偃武櫜兵

读音: yǎn wǔ gāo bīng

释义: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同“偃武息戈”。

出自: 《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偃武息戈

读音: yǎn wǔ xī gē

释义: 停息武备,不事战争。

出自: 《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化整为零

读音: huà zhěng wéi líng

释义: 把一个整体分成许多零散部分。

出自: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般地说来,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化整为零’。”

造句: 一般地说来,游击队当分散使用,即所谓“化整为零”。(《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方面

近义词: 化零为整

反义词: 化零为整

急转直下

读音: jí zhuǎn zhí xià

释义: 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

出自: 《伟大的战略决战》:“由于迅速而顺利地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就使全国战局急转直下,使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造句: 由于迅速而顺利地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就使全国战局急转直下,使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伟大的战略决战》)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突然转变

近义词: 大势所趋

反义词: 扶摇直下 相持不下

开台锣鼓

读音: kāi tái luó gǔ

释义: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的开头部分。也比喻一个事件的开头。

出自: 马烽《〈吕梁英雄传〉起头的话》:“如今只写一个故事,虽然仅是一个小村子里的事情,但也可以看出晋绥解放区人民在八年抗日战争中,艰苦斗争的轮廓。这些闲言淡语,只当作一段开台锣鼓吧!”

用法: 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工作或运动的开头

龙血玄黄

读音: lóng xuě xuán huáng

释义: 比喻战争激烈,血流成河。

出自: 《易·坤》:“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弃旧图新

读音: qì jiù tú xīn

释义: 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

出自: 《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出岔子不可救药者外,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

造句: 出岔子不可救药者外,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翻然改进,弃旧图新。(《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弃旧谋新 弃旧开新

反义词: 同流合污 一意孤行

穷兵黩武

读音: qióng bīng dú wǔ

释义: 穷:竭尽;黩:随便,任意。随意使用武力,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形容极其好战。

出自: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而听诸将徇名,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士卒雕瘁,寇不为衰,见我已大病矣。”

造句: 王氏今降心纳贡,愿修旧好,明公乃欲穷兵黩武,残灭同盟,天下其谓公何?(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兴师动众

反义词: 解甲归田

散兵游勇

读音: sǎn bīng yóu yǒng

释义: 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出自: 《中国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造句: 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中国布告》)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 残兵败将

反义词: 坚甲利兵

速战速决

读音: sù zhàn sù jué

释义: 用快速的战术结束战局。也比喻用迅速的办法完成任务。

出自: 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战争已拖了一年多,而一点看不出速战速决的希望。”

造句: 我们不管做什么工作,都不要拖泥带水,而要速战速决。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 快刀斩乱麻

反义词: 拖泥带水

休养生息

读音: xiū yǎng shēng xī

释义: 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出自: 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

造句: 许其修睦,因以罢兵,庶几休养生息,各正性命,仰合于天心。(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宋纪高宗绍兴十年》)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安居乐业 养精蓄锐

反义词: 动荡不安 离乡背井

以逸待劳

读音: yǐ yì dài láo

释义: 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自: 《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造句: 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 养精蓄锐

反义词: 疲于奔命

以战去战

读音: yǐ zhàn qù zhàn

释义: 用战争消灭战争。

出自: 《商君书·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造句: 以战去战,盛王之道。(《后汉书·耿秉传》)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以杀去杀

欲得而甘心

读音: yù dé ér gān xīn

释义: 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出自: 戚其章《甲午战争史》第三章第二节:“敌人早就视定远、镇远为眼中钉,‘其所欲得而甘心者,亦惟定、镇二船’。”

用法: 且即使陈炯明之对于文积不能平,至于倒戈,则所~者,文一人之生命而已,而人民何与? ◎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一百三十八回

枕戈寝甲

读音: zhěn gē qǐn jiǎ

释义: 枕着戈、穿着铠甲睡。形容经常生活在战争之中。

出自: 《晋书·赫连勃勃载记》:“朕无拔乱之才,不能弘济兆庶,自枕戈寝甲,十有二年,而四海未同。遗寇尚炽。”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常备不懈

近义词: 枕戈待旦

反义词: 高枕无忧

兵慌马乱

读音: bīng huāng mǎ luàn

释义: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出自: 明·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用法: 他的铺伙既没有犯任何的规矩,又赶上这~理应共患难的时候,他凭什么无缘无故的辞退人家呢? ◎老舍《四世同堂》三八

兵拏祸结

读音: bīng ná huò jié

释义: 战争、灾祸连续不断。同“兵连祸结”。

出自: 《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穷兵黩武的黩怎么读

黩的读音是dú,声母是d,韵母是u,声调是第二声。

一、黩的释义

1、玷污。2、轻率;轻举妄动

二、组词

黩武、黩穹、垢黩、烦黩、侮黩等。

词语释义

一、黩武 [ dú wǔ ]?

滥用武力,好战。

老舍《四世同堂》三六:“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

二、黩穹 [ dú qióng ]?

亵渎上天。

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五:“仲杨故事,虽甚亲切,然黩穹甚矣。”

黩武怎么读什么意思

黩武的读法:dú wǔ。意思是:滥用武力;好战。

一、出处

三国·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成戒。” 《三国志.蜀书.张翼传》:“姜维议复出军,唯翼庭争,以为国小不宜黩武。”《吴书.陆抗传》:“穷兵黩武,动费万计。”《后汉书·刘虞传》:“ 瓒 既累为 绍 所败,而犹攻之不已, 虞 患其黩武,且虑得志不可复制,固不许行,而稍节其禀假。”

唐;元稹 《四皓庙》诗:“ 秦政 虐天下,黩武穷民生。”唐;白居易《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明史·范济传》:“毋以穷兵黩武为快,毋以犂庭扫穴为功。

二、武将技能

黩武出牌阶段,你可以弃置X张牌对你攻击范围内的一名其他角色造成1点伤害(X为该角色的体力值)。若你以此法令该角色进入濒状态,则濒状态结算后你失去1点体力,且本回合不能再发动黩武。

傲才当你于回合外需要使用或打出一张基本牌时,你可以观看牌堆顶的两张牌。若你观看的牌中有此牌,你可以使用打出之。

黩武的读音黩武的读音是什么

黩武的读音是:dúwǔ。

黩武的拼音是:dúwǔ。注音是:ㄉㄨ_ㄨˇ。结构是:黩(左右结构)武(半包围结构)。

黩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黩武dúwǔ。(1)滥用武力;好战。

二、引证解释

⒈滥用武力;好战。引《后汉书·刘虞传》:“_既累为绍所败,而犹攻之不已,虞患其_武,且虑得志不可_制,固不许行,而稍节其禀假。”唐元稹《四皓庙》诗:“秦政虐天下,_武穷民生。”老舍《四世同堂》三六:“中国的抗战绝不是黩武喜杀,而是以抵抗来为世界保存一个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

三、国语词典

用兵无度,滥行攻伐。

四、网络解释

黩武黩武,汉语词汇。拼音:dúwǔ释义:滥用武力;好战。《三国志·蜀书·张翼传》:“[姜]维议复出军,唯翼庭争,以为国小不宜黩武。”又《吴书·陆抗传》:“穷兵黩武,动费万计。”

关于黩武的诗词

《旅次沔阳,闻克复,而用师者穷兵黩武,因书》《旅次沔阳闻克复而用师者穷兵黩武因书简之》《漫成五章·郭令素心非黩武》

关于黩武的诗句

习俗尚黩武不赏边功防黩武谁识止戈方黩武

关于黩武的成语

文武之道横抢武夺文弛武玩文经武略黩武穷兵赳赳武夫文武全才玩兵黩武穷兵黩武韬戈偃武

关于黩武的词语

勤兵黩武文经武略才兼文武稍黩筐篚文武全才玩兵黩武横抢武夺穷兵黩武韬戈偃武黩武穷兵

关于黩武的造句

1、盖尔人是一个穷兵黩武,专横暴戾的贵族阶层。

2、德国法西斯穷兵黩武,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3、诸葛亮虽然通晓兵法,却非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

4、我说这句话并不是虚张声势,也不是穷兵黩武。

5、军国主义造成穷兵黩武。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黩武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