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如飞蓬前一句-首如飞蓬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是什么修辞手法
2.如何解释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3.《诗经》——飞蓬——飞绪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是什么修辞手法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是比喻、夸张、双关的修辞手法。
1、比喻: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任头发像杂乱的蓬草一样,把头发比作蓬草,让人简直触目惊心。女为悦自己容,悦己者不在,就没有了梳妆打扮的兴致。
2、夸张:当然,这含有稍微夸大的意味,头发是女子最在意的一部分,女子无心梳理,则表明对异性的封闭态度,是对丈夫忠贞的体现。
3、双关:飞蓬根甚浅,极易断折,飘摇不定,遇风则四处飘落。既说明诗中女子的思念正如这四处飘浮的飞蓬,无处着落,又说明丈夫更像战场中的飞蓬,漂泊无依。
如何解释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全文是;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躯,气概英武,颇有一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生活里,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至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13、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卫国数英雄。我哥手上拿殳杖,为王打仗做先锋。
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
《诗经》——飞蓬——飞绪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 《诗经·卫风·伯兮》
古代作品选课上,当念到这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时,思绪随之飘远。自从丈夫东行出征之后,妻子的头发就如飞蓬一般蓬乱,不是没有洗漱的膏脂,而是为谁修饰容颜呢?女为悦己者容,在此等意境中写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若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我甚至觉得妻子倒是个率真可爱的人,你不在,我就不洗漱、不打扮了!“飞蓬”在这里的意象是,形容人头发很乱,但更令我好奇的是,《诗经》中的飞蓬是究竟何种植物?
于是,我便查阅资料,惊喜的发现它竟是我小时候常在田野里面看到的,路边到处都是的开着紫花的菊科类植物,回忆瞬间被拉扯回童年……
傍晚夕阳,轻衫短裤,成群伙伴,任意在田野间奔跑、嬉笑、打闹,这样的日子原来都过去那么久了啊……
我不禁感慨,自然是何等奇妙,植物甚至是带有记忆的,我再次看到它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自由快乐的幸福感,但又泛起丝丝心酸……
思绪回到课堂,我心满意足的笑了,此后我再在书本上看到“飞蓬”字眼,它不仅仅是诗人的寓意了,它还有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回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