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师回朝的下一句-班师回朝的诗是什么意思
1.将军班师回朝,皇帝出城迎接,将军感叹道:若不辞官,我命不久矣
2.关汉卿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拜月亭》?
3.朕与将军解战袍下一句是什么
将军班师回朝,皇帝出城迎接,将军感叹道:若不辞官,我命不久矣
高处不胜寒,古代皇帝看似很让人羡慕,其实他们内心要考虑太多事情,压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了更好地治理天下,皇帝不得不派将军镇守各地,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万一将军经不起权力的诱惑,产生了谋反之心,对于皇帝则是巨大的威胁,所以古代很多名将都因皇帝的猜忌被杀,但有人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比如接下来要介绍的隋朝名将梁睿。
梁睿出生于北魏,父亲是曾经朝廷的功臣,凭借深厚的家世背景,他从小就 被大将军宇文泰收养在皇宫。背靠大树好乘凉,梁睿察言观色及交际能力都很强,而且品行端正,非常懂礼貌,从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人。宇文泰认为梁睿潜力很大,日后肯定有一番作为,就专门找人教他读书、射箭。
宇文觉建立北周,年纪轻轻的梁睿就被任命为刺史,不少大臣都觉得他乳臭未干,未必能担此重任。不蒸馒头争口气,梁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短短几年当中,与北齐军队数次大战,每次皆取得不错的战果,那些曾经不看好他的大臣,纷纷竖起大拇指。
此时正值用人之际,既然梁睿各方面表现都很棒,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他,不但提拔他为大将军,还赏赐许多财物。爱兵如子的梁睿,把大部分的赏赐都分给手下的将士,自己只留下其中一点,部下感动的不行,纷纷表示愿意一直跟着梁将军,即使战沙场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北周静帝在位时期,大权由丞相杨坚所掌控,文武官员的任免基本都是杨坚安排,换句话说,此时北周的皇帝形同虚设,但梁睿却对皇帝忠心耿耿。杨坚为了拉拢梁睿,派他取代了益州总管王谦的位置,王谦心里相当不爽,二话不说就带着部下谋反,很快被梁睿打败。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随着梁睿的名气越来越大,杨坚开始对他有些不放心,对此梁睿心里也很清楚,听从谋士的建议,劝杨坚称帝。杨坚稍微推辞一番,然后开心地接受北周静帝的禅位,隋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而梁睿算是开国功臣。
北方的突厥变得越来越猖狂,梁睿奉命镇守边关,等到边关稳定之后,梁睿担心自己常年在外,加上手握重兵,会被隋文帝猜忌,请求班师回朝。你还别说,梁睿的感觉真的很准,隋文帝的确对他不太放心,却又找不到除掉他的借口,既然他自己提出班师回朝,立马就批准了。
当梁睿到达京城后,隋文帝亲自出城迎接,这本来也没什么问题,但接下来的一个举动,把梁睿吓得不轻。隋文帝握着梁睿的手不送,对他嘘寒问暖,持续了好几分钟。回家之后,梁睿在家人面前感叹道:“如果再不辞官,我命不久矣!”第二天,他就以体弱多病为由请辞,从此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与同僚交往,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65岁驾鹤西游。
关汉卿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拜月亭》?
那是在元代的一天,著名剧本家关汉卿因为编演《窦娥冤》剧本得罪了官府,官府要捉拿他治罪。关汉卿得知消息后,他连夜逃走。途中,关汉卿遇到了几名捕快。
捕头问:“你是干什么的?”
关汉卿顺口答道:“三五步走遍天下,六七人统领千军。”
捕头见他如此伶俐,出口成章,便问道:“你是关汉卿”
捕头本来爱看戏,特别爱看关汉卿编演的戏。知道眼前这人便是关汉卿,捉他吧,于心不忍,不捉吧,500两赏银便没了。
关汉卿看透了捕头的心思,他便顺口吟道:“台上莫漫夸,纵做到厚爵高官,得意无非俄顷事;眼前何足算,且看他抛盔卸甲,下场还是普通人。”
这副对联打动了捕头,他便对另几名捕快说:“放这个人去吧,这是个疯子。”
关汉卿就这样脱了险,没多久,他在逃亡路上偶遇了一个女子,那女子非常美丽。关汉卿很喜欢那女子,他触景生情,虽然他已经有妻子,不能对那女子有非分之想,但是他决定写一部关于逃亡路上的爱情喜剧,将自己这段经历和遇到女子这些事写进了剧本里,最后命名为《拜月亭》。
其实,在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创作年代最早、作品最多、影响最大,他与书会才人、青楼艺伎均有交往,同时他又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歌善舞,这对他戏剧创作大有裨益。
关汉卿作为沦入市井间的落魄文人,他长期混迹行院勾栏,这培植了他倜傥风流、桀骜不驯、狂放不羁的个性,又使他充分接触下层社会,对被压迫人们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
关汉卿剧作代表作品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等,他生活的社会时代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关汉卿的剧作深刻再现了这种社会现实他的作品中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关汉卿作品反映的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们的反抗斗争。关汉卿的作品可谓慷慨悲歌、乐观奋争,这种社会背景无疑是他剧作创作的基调。
关汉卿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巨大的影响。
关汉卿作品里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为后来的戏剧家所继承,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700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关汉卿作品为我国戏曲里悲剧、喜剧的处理,以及人物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拜月亭》便是关汉卿最有代表性的一部喜剧作品,这部作品对后世戏曲起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拜月亭》剧情大意是,金朝受到北番侵略,战事眼看就要逼近中都。此时,身居要职的王尚书出使在外,王尚书的夫人和女儿王瑞兰不得不仓皇离开中都,加入逃难百姓队伍里。在战乱逃亡中,王夫人与女儿不幸失散。王瑞兰孤身一人,路遇穷秀才蒋世隆,她不得已与蒋世隆结伴同行。
秀才蒋世隆本来也是和妹妹蒋瑞莲一起逃难的,兄妹二人也在路上失散。巧合的是,蒋瑞莲却阴差阳错地遇到王夫人,被王夫人认做义女,并与王夫人同行。
王瑞兰和蒋世隆经过一路患难生活,他们产生了爱情,并在客店结成夫妻。不幸的是,蒋世隆病倒在店里,正当这时,王尚书平番得胜,班师回朝。
王尚书路过这家店面,与女儿王瑞兰偶遇在此,才得知王瑞兰母女逃难,和途中失散之事,以及女儿和蒋世隆结伴经过。
王瑞兰要求父亲同意她嫁给蒋世隆,王尚书却认为门第不当,强行撇下害病的蒋世隆,毅然带着女儿离去了。并且,在回京路上,父女两人在驿站遇见了失散的王夫人和蒋瑞莲,4人便一同进京。
回到京城,王尚书因得胜有功,最终步步高升做了宰相,他相中了新科状元,意欲把女儿瑞兰嫁给他,却遭到女儿王瑞兰的拒绝。正当王尚书为难之时,他的义女蒋瑞莲得知新科状元原来就是自己的哥哥蒋世隆,于是偷偷告诉王瑞兰,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在我国古典戏曲中,绝大多数剧目都具有始悲终欢、始离终合、始困终享的情节结构,故事结局都富有团圆之趣,《拜月亭》便是这些作品的代表之一。
《拜月亭》的故事发生在“天翻地覆、黎民遭贱”的时代背景中
朕与将军解战袍下一句是什么
意思是我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从这时候开始皇帝就再也没有上过早朝。
朕与将军解战袍出自明世宗朱厚熜《送毛伯温》,全诗如下,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解战袍。
白话译文:
将军你征伐南方,胆气豪迈无比,腰间的钢刀如同一泓秋水般明亮 。风吹电闪之中旌旗飘,战鼓擂动,山河震动,日月高标。将军神勇天生,犹如天上麒麟的后代,敌人如同洞里的蝼蚁一般,怎么能逃走呢?等到天下太平,将军奉诏,班师回朝的时候,我亲自为将军解下战袍,为将军接风。
后一句,芙蓉帐暖度出自《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得宠,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自明开国以来,安南屡叛不已。明剿抚并用,不能平息。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南征将士在安南乱军巾发现其私造《大诰》,有不轨之心。消息传来,世宗甚怒,遂命仇鸾、毛伯温率军讨之。这首诗是明世宗在毛伯温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远征安南时所作的送行诗。
“朕与先生解战袍”句中的“先生”,说明毛伯温将军并不只具有匹夫之勇,还有其“风流儒雅”的一面,既能拔剑相斗,又能运筹帷幄。另外,世宗这里特以“先生”称之,是对毛伯温的赞誉之辞,是一位封建帝王对其臣子的褒奖和赞美。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