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什么秋毫成语

2.关于认真观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成语

3.孟子的成语故事

4.表示认真观察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5.成语故事视频明察秋毫

6.形容“不要只看表面,要看本质”的成语有哪些?

明什么秋毫成语

明察秋毫的典故-明察秋毫成语故事

问题一:明什么秋毫的成语 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希望帮到你 望采纳 谢谢

问题二:成语明什么秋毫 词 目 明察秋毫

发 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释 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 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示 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问题三:明什么秋毫四字成语 明察秋毫

基本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褒义

出 处

《艺文类聚?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例 句

明察秋毫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问题四:有不分秋毫这个成语吗 不分秋毫 不是成语,含 秋毫 的成语如下:

洞察秋毫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利析秋毫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明察秋毫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秋毫无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民的利益。

秋毫之末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秋毫不犯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民的利益。

秋毫见捐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秋毫勿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微察秋毫 形容极细小的东西都看得很清楚。

问题五:成语 < > < >秋色 明< >秋毫 平分秋色,明察秋毫

很高兴为你解答本题,没问题的话,请及时点击右上角的采纳满意哈~

问题六:带明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掌上明珠、

明日黄花、

泾渭分明、

柳暗花明、

明火执仗、

明哲保身、

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察秋毫、

春光明媚、

明眸皓齿、

明心见性、

明眸善睐、

春和景明、

自知之明、

正大光明、

来历不明、

淡泊明志、

清风明月、

月明星稀、

明镜高悬、

明目张胆、

明知故犯、

开宗明义、

窗明几净、

冰雪聪明、

光明磊落、

明德惟馨、

明珠暗投、

知人之明

问题七:带有明字的成语有什么? 明明白白 明心见性

问题八:带有“明”字的,很有诗意的成语有什么 白蜡明经 冰雪聪明 察察而明 察察为明 窗明几净 春光明媚 春和景明 慈明无双 聪明才智

聪明绝世 聪明伶俐 聪明睿智 聪明一世 聪明正直 聪明智慧 聪明智能 大明法度 淡泊明志

淡泊以明志, 耳聪目明 二分明月 风清月明 高明远识 皓齿明眸 花明柳暗 花明柳媚 绝顶聪明

柳暗花明 柳暗花明又一村 明白了当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明窗净几 明德惟馨 明发不寐 明法审令 明公正道 明公正气 明公正义 明鼓而攻之 明光烁亮 明光锃亮 明光铮亮 明婚正配

明婚正娶 明火持杖 明火执械 明火执仗 明见万里 明教不变 明镜高悬 明来暗往 明廉暗察

明媒正礼 明媒正娶 明眸皓齿 明眸善睐 明目达聪 明如指掌 明若观火 明赏不费 明堂正道

明推暗就 明效大验 明心见性 明刑弼教 明验大效 明扬侧陋 明扬仄陋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清风明月 若明若暗 若明若昧 山明水秀 深切著明 深切着明 神而明之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识明智审 水明山秀 水秀山明 同明相照 外简内明 外宽内明 未明求衣 无明无夜 无明业火

霞明玉映 下落不明 仙露明珠 先见之明 心开目明 心明眼亮 休明盛世 秀水明山 眼明心亮

薏苡明珠 忧盛危明 月明千里 月明星稀 憎爱分明 彰明较著 彰明较着 彰明昭著 彰明昭着

掌上明珠 正大光明 正明公道 正身明法 知人之明 至圣至明 重明继焰 自知之明 自作聪明

问题九:什么明什么毫成语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明:明晰;察:看;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比喻极细微的事物、现象。目光犀利;能敏锐地看清极细小微末的东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蒙。

[语出] 《艺文类聚?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辨形] 察;不能写作“查”。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 洞若观火

[反义] 不见薪新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动宾式。

[辨析] ~与“洞若观火”有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例句] ~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英译] 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成语故事]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问题十:明什么秋什么,成语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褒义

出 处

《艺文类聚?慎子》:“离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例 句

~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关于认真观察的四字成语是什么成语

1. 表示认真观察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明察秋毫,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1.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简拼:mcqh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示例:

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反义词:不见舆薪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洞察力

2.兢兢业业

拼音:jīng jīng yè yè

简拼:jjyy

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示例: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不敢偷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近义词:脚踏实地

反义词:敷衍了事、敷衍塞责

语法:作宾语、状语;指人处世认真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荆州官吏陶侃,他勤于政事,处理政务从不拖延,对下属的及贪小便宜的行为严惩不贷。他主张勤俭节约,经常将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将造船剩下的竹屑、竹枝制成钉子再造船,对待工作真是兢兢业业。

3.一丝不苟

拼音:yī sī bù gǒu

简拼:y *** g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的精神。

近义词:小心谨慎、小心翼翼、不苟言笑

反义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做事认真

成语故事:明朝时期,朝廷下令禁杀耕牛,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去拜访高要县汤奉知县,席间有老者送来50斤牛肉。汤奉问张静斋如何处置。张静斋要他把送牛肉的老者抓起来。如果上司知道这样办案一丝不苟,那么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4.洞若观火

拼音:dòng ruò guān huǒ

简拼:drgh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近义词: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反义词:雾里看花、隐隐约约、大惑不解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看得清楚

5.明查暗访

拼音:míng chá àn fǎng

简拼:mcaf

解释: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8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

示例:你到下面去~,查清是谁在搞破坏。

近义词:明察暗访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调查了解情况

2. 关于认真的四字词语

一丝不苟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兢兢业业

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精雕细刻

解释精心细致地雕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例句这个贝雕画确实是精雕细刻。

全始全终

解释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为人为彻,一定等那大王来吃了,才是个全始全终;不然,又教他降灾贻害,反为不美。”

善始善终

解释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出处《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善始善终。”

事必躬亲

解释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出处《诗·小雅·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

3. 描写人物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部分词语释义:

全神贯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quán shén guàn zhù,释义:意为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语法主谓式(主谓短语);作谓语、定语、状语;也含褒义的意思。

专心致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zhuān xīn zhì zhì ,释义:致,尽、极;志,意志;致志,一心一意。意为用心专一,聚精会神,丝毫不马虎。

一心一意: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i xin yi yi,意思是只有一个心眼,没有别的考虑。形容做事专心一意,一门心思的只做一件事。

孜孜不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zī zī bù juàn ,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意为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其他词语如下:

废寝忘食 、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孜孜不倦 、一丝不苟 、一心一意、幼学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只争朝夕、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争分夺秒、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苦心孤诣、囊茧照读、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折节读书、坐薪悬胆 、

4. 描写认真的四字词语

继晷焚膏 悬梁刺骨 引锥刺股 枕典席文全神贯注 废寝忘食 手不释卷

分秒必争 争分夺秒 通宵达旦 夜以继日 凿壁借光 韦编三绝 目不窥园 焚膏继晷 鸡鸣而起 磨穿铁砚 勤学苦练 风夜匪懈 风兴夜寐 无冬无夏 宵衣旰食 学而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不厌 圆木警枕 幼学壮行 朝乾夕惕 只争朝夕 孜孜不倦 坐以待旦 争分夺秒 手不释卷 刻苦 攻苦食淡 苦心孤诣 囊茧照读 任劳任怨 埋头苦干 卧薪尝胆 悬梁刺股 仰屋著书 映月读书 映雪读书 勇猛精进 引锥刺股 凿壁偷光 折节读书 坐薪悬胆 不敢旁鹜 不知肉味 目不窥园 倾耳而听 倾耳注目 一心一意 屏气凝神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有恒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 精卫填海 始终如一 始终不渝 水滴石穿 兢兢业业 聚精会神 专心致志 一丝不苟 勤勤恳恳 呕心沥血 孜孜不倦 一心一意 目不转睛 夜以继日 坚持不懈 勤学苦练 凿壁偷光 郑重其事 事必躬亲 全始全终 学而不厌 悬梁刺股 善始善终 精雕细刻 刻画入微 下马看花 精耕细作 熟读深思 读书三到 刺股读书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孟子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你知道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孟子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1、孟母三迁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xxx和用刀子,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和用政治害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4、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5、孟母断织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xxx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6、仁者无敌

 梁惠王说:“晋国是天下最强的国家,老丈你是知道的。到了我这一代,东面战败于齐国,长子阵亡;西面丧失了七百里疆土给秦国;南面受辱于楚国。我对此感到耻辱,愿意替者来洗刷所有的仇恨,怎样才能办到呢?”

 孟子答道:“拥有方圆百里的土地就能称王天下。大王如能对民众施行仁政、减省刑罚、薄敛赋税、深耕土壤、清除杂草;青壮年在空闲时修习孝悌忠信的道理,在家里用这些来事奉父兄,出外用这些来事奉尊长,就能使他们拿着木棒来打击秦楚的坚甲利兵了。那些国家侵夺民众的农时,使他们不能耕种农田来养活自己的父母,父母挨冻受饿,兄弟妻儿离散。那些国家虐害自己的民众,大王去讨伐他们,谁能和大王对抗?所以说仁者是无敌的,希望大王不要犹豫。”

  7、何谓大勇

 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不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上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到辱骂必定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交锋,必定会畏惧敌军的众多。我怎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从前曾子对孟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正义不在我,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xxx;反躬自问正义在我,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

  8、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孟子说:“这比较难说。它作为气,最广大、最刚强,用正义来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盈于天地之间。它作为气,与义和道相匹配,没有它们,它就没有力量了。它是义在内心积累起来所产生的,不是义由外入内而取得的,如果行为使内心感到愧疚,它就没有力量了。”

  9、拔苗助长

 有个宋国人担心禾苗不长而去拔高它,弄得很疲倦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生长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禾苗都枯萎了。普天之下不帮助禾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认为帮助没有益处而放弃不干的人,就是那不锄草的;用外力帮助它生长的,就是那拔高禾苗的人。这样作不仅没有益处,反而会伤害它。”

  10、天吏无敌

 尊崇贤达任用能人,让杰出的人来治理国家,那么天下的士人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朝廷里任职;市场上的货不收税,滞销的货物依法予以征购,那天下的商人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市场做买卖;关卡只进行稽查而不征收税金银,那天下的行旅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走;耕种者只须助耕公田而不必交纳租税,那天下的农夫都会高兴,愿意在这样的田地上耕种;居民不必交纳苛捐和服徭役,那天下的民众都会高兴,愿意迁到这样的地方来居住。如果谁真的能实行这五项,那么邻国的民众就像父母那尊重他,要人们带领子女去攻击他们的父母,这样事情自有民人以来还没有成功过。要是这样就能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的人就是天吏,如此而不能称王天下的还从未有过。”

  11、明察秋毫

 孟子说:“假如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宣王说:“不会。”

  12、缘木求鱼

 孟子说:“那么,大王的最大心愿可以知道了,就是想扩张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拜,君临中原、安抚四周的民族。(不过,)凭您的做法去追求实现您的心愿,真好比是爬上树去捉鱼一样。” 宣王说:“像这么严重吗?” 孟子说:“只怕比这还严重呢!上树捉鱼,虽然捉不到鱼,不会有后患。按您的做法去实现您的心愿,费尽心力去做了,到头来必定有灾祸。”

  13、专心致志

 战国时期,齐宣王曾聘孟子为客卿,而孟子不愿辅佐齐王,推辞而去,别人认为是孟子嫌齐王不聪明而不愿意辅佐他,孟子便给大家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两个人慕名来请弈秋教他们下棋。其中一个人认真学棋、练棋;而另一个人呢,上课时虽然好像也在听讲,可是他脑子里总想着天上会有大雁要飞过来,想着怎样拿弓箭去射它,想着烤肉的味道会有多么鲜美。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这样一起学了很长时间,虽然他们两人拜同一个老师,每天一起学习,可学的效果却大不一样,一个成了棋坛高手,一个却没学到什么本事。

 孟子接着问:“你们认为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不是这样的,只是因为他不够专心致志罢了。齐王也是这样啊,他不能认真地、专心地听从我的意见,我的思想对他不起作用,所以我才不愿辅佐他,辞别他离开齐国的呀。”

 成语“专心致志”由此而来,形容做事情的时候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表示认真观察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明察秋毫,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1.明察秋毫

拼音:míng ?chá ?qiū ?háo

简拼:mcqh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示例:

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反义词:不见舆薪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洞察力

2.兢兢业业

拼音:jīng ?jīng ?yè ?yè

简拼:jjyy

解释:兢兢:形容小心谨慎;业业:畏惧的样子。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出处:《诗经·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示例:于是宁府中人才知凤姐厉害,自此俱~,不敢偷安。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近义词:脚踏实地

反义词:敷衍了事、敷衍塞责

语法:作宾语、状语;指人处世认真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荆州官吏陶侃,他勤于政事,处理政务从不拖延,对下属的及贪小便宜的行为严惩不贷。他主张勤俭节约,经常将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将造船剩下的竹屑、竹枝制成钉子再造船,对待工作真是兢兢业业。

3.一丝不苟

拼音:yī ?sī ?bù ?gǒu

简拼:ysbg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的精神。

近义词:小心谨慎、小心翼翼、不苟言笑

反义词:粗枝大叶、马马虎虎

语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做事认真

成语故事:明朝时期,朝廷下令禁杀耕牛,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去拜访高要县汤奉知县,席间有老者送来50斤牛肉。汤奉问张静斋如何处置。张静斋要他把送牛肉的老者抓起来。如果上司知道这样办案一丝不苟,那么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4.洞若观火

拼音:dòng ?ruò ?guān ?huǒ

简拼:drgh

解释: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出处:《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近义词: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反义词:雾里看花、隐隐约约、大惑不解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看得清楚

5.明查暗访

拼音:míng ?chá ?àn ?fǎng

简拼:mcaf

解释: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8回:"差你往齐东村明查暗访,这十三条命案是否服毒?"

示例:你到下面去~,查清是谁在搞破坏。

近义词:明察暗访

反义词: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调查了解情况

成语故事视频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

读音: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形容“不要只看表面,要看本质”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不要只看表面,要看本质”的成语有哪些?

白往黑归 :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思想家杨朱认为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杨朱的弟弟杨布说他的小白狗对他特别亲热,杨朱认为狗对他亲热是在骗吃的。一天杨布穿白衣外出,因雨而变成黑衣,小狗就对他狂吠。杨布对此不解,杨朱则讽刺他对换角色白往黑归的感觉。

一叶障目 :意为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藉以形容看不到事物的全貌,用以比喻被区域性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

成语原文: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大喜,遂于树下仰望,欲觅螳螂伺蝉自障叶。偶见之,即缘而摘之,然不慎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乃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楚人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而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瞎子摸象 :比喻对事物一知半解,不对全域性作判断。

出自李劼人《天魔舞》第26章"不弄清楚,而要判断这经济的总趋势,岂不等于瞎子摸象?"。

管中窥豹 :意为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藉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亦即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两豆塞耳 :泛指为区域性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域性或看到根本。

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以偏概全 :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出自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形容只看表面的成语

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目光如豆

形容看人只看表面的成语

不知其二管中窥豹,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叶障目,时见一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盲人摸象只知其一

成语故事不要只看表面

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也比作从观察的部分推测到全貌。 出处:南朝

只看表面不看本质的经典事例.具体点

赵国孝成王只看到赵括夸夸其谈的表面,看不到他纸上谈兵,胸中实无一策的本质,最终导致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

形容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要深入研究才行的成语或者俗语

我想了一下成语或俗语可以是

实践出真知

由表及里

需入木三分 切忌浅尝辄止

形容“看透”的成语有哪些?

洞若观火,洞察一切,洞察其奸,明察秋毫,洞烛其奸

1.洞若观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释义]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示例]

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

[出处]

《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2.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释义]

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示例]

他是一位能够洞察一切的政治家。

3.洞察其奸

[dòng chá qí jiān]

[释义]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示例]

倘明哲君子,~……诸事预为防范,毋许临门,他又何所施其伎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出处]

《明史·董传策传》:“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4.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示例]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5.洞烛其奸

[dòng zhú qí jiān]

[释义]

洞:透彻;烛:照见;奸:奸诈。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出处]

《明史·董传策传》:“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形容“看轻”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看轻”的成语有傲慢不逊、不可一世、狂妄自大、目中无人、视人犹芥。

1、傲慢不逊ào màn bù xùn:逊:谦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讲谦让。

例句:面对傲慢不逊的人,我只能横眉冷对了。

2、不可一世bù kě yī shì:一世:一时。 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例句:这个昔日不可一世的厂长在威严的法律面前,全部供认了他贪污受贿的事实。

3、狂妄自大kuáng wàng zì dà: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指极其放肆,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例句:他那狂妄自大的模样,真令人讨厌!

4、目中无人mù zhōng wú rén:眼里没有别人。 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

例句:他那目中无人的态度,真令人受不了!

5、视人犹芥shì rén yóu jiè:视:看待;犹:像;芥:草芥,小草。看待别人像草芥一样。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例句:可惜,如今的我早已没有少时那视人犹芥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