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平气和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2.心平气和是什么意思

3.心平气和的和什么意思

4.心平气和的意思

5.心平气和意思解释

心平气和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心平气和的意思-心平气和的的意思

编号 1097 成语 心平气和 注音 ㄒㄧㄣ ㄆㄧㄥˊ ㄑㄧˋ ㄏㄜˊ 汉语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释义 心气平和,不急不怒。

语本《左传.昭公二十年》。

「平心静气」 典源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

……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故《诗》曰:『德音不瑕1>。

』今据不然。

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

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解〕(1)德音不瑕:德音是没有瑕疵的。

出自《诗经.豳风.狼跋》。

瑕,音ㄒ|ㄚˊ,瑕疵、缺点。

典故说明 「心平气和」原作「心平德和」。

晏子,即晏婴,春秋齐国人,在齐景公时任宰相,为当时的名臣。

据《左传.昭公二十年》载,有一天,景公游猎回来,与大臣梁丘据等在遄台饮酒作乐。

当景公对人生有所感慨时,梁丘据亦在一旁附和,故景公说:「只有据与我是相和的啊!」随侍在侧的晏子不以为然,他说:「据和你不过是相同而已,那里有相和!」景公讶异地问:「『和』跟『同』有什么不一样吗?」晏子回答说:「若以烹调为例,在熬煮羹汤时,会适切地把不同佐料相混,使之味道调和,才做出美味的料理。

君臣相处之道也是这样的。

当君王提出一个主张时,作为臣子的应该是从不同角度给予建言,使君王的施为更为完备,而不是一昧地附和而已。

再以音乐为例,一篇好的乐章,是各种音符以不同的快慢、高低……组合在一起,互相搭配,调和出优美的音乐,使君子听了,内心能得到平静,德行能趋向平和。

所以《诗经》说:德音是没有瑕疵的。

像梁丘据这样只会对君王的说法同声应合,就好像把清水加到清水里去调味,谁会想去吃它呢?又好像琴瑟只弹一个单一的音符,谁会想去听它呢?所以『同』是不好的啊!」此处的「心平德和」指的是心情的平静,德行修养的平和。

有此境界,人的脾气自然会温和不暴躁,所以后来由此演变成「心平气和」这句成语,形容心气平和,不急不怒。

书证 01.《朱子语类.卷一一.学五.读书法下》:「季札录云:『庶几心平气和,可以思索义理。

』」02.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荆公与先生虽道不同,而尝谓先生忠信,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03.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04.《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姑娘这段话,道了个知甘苦,近情理,并且说得心平气和,委屈宛转。」

05.《三侠五义》第三二回:「走道儿有个法子。

越不到越急,越走不上来。

必须心平气和,不紧不慢,仿佛游山玩景的一般。」

06.《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这件事我碰著了,倒还是心平气和。」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形容心气平和,不急不怒。

使用类别用在「平静安详」的表述上。

例  句<01>你们应该心平气和地互相沟通,才能解决问题。

<02>了解事实的真相以后,小华就显得心平气和多了。

<03>老板总是一副心平气和的样子,难得听他叱责别人。

<04>小王很有耐心,总是能心平气和地帮别人解决问题。

<05>听了这番劝慰的话之后,他才心平气和,不再那么愤怒。

<06>林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心平气和的,从不对学生乱发脾气。

<07>小孩子犯错时,与其严厉地指责他,不如心平气和地规劝他。

<08>他的修养很好,无论别人怎么激怒他,他都是心平气和的,从不发脾气。

近义词: 平心静气

反义词: 大发雷霆,心浮气躁,怒不可遏,气急败坏,意气用事,暴跳如雷 辨识 请参考『辨识1097』 参考语词 心平德和,心平气定,心正气和,心和气平,心平气舒,心平气温,气和心平

心平气和是什么意思

拼音:

xīn píng qì hé

解释: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

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例句:

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了。

心平气和的和什么意思

成语:心平气和

拼音:xīn píng qì hé

解释:

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

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示例: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了。

心平气和的意思

心平气和的意思: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拼音xīn?píng?qì?hé。

注音ㄒ一ㄣ?ㄆ一ㄥˊ?ㄑ一ˋ?ㄏㄜˊ。

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例子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正音“和”,不能读作“hè”、“huó”、“hú”。

辨析心平气和和“平心静气”;都表示“心情平静;不感情用事”。常可以通用。但心平气和偏重于“气和”指态度平和。“平心静气”偏重于“平心”;指内心平静;而且“平心静气”的搭配范围比心平气和少。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感情心平气和是褒义词。

近义词从容不迫、平心静气。

反义词气冲斗牛、气急雷霆。

心平气和造句

1、接受失败绝对是一种能力,任何一个人只有能够心平气和地接受失败和挫折,未来才能够做成大事。

2、失败乃成功之母,得失之间令人心平气和,了无牵挂,自动修道成功,再无“求不得”之苦。

3、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居功不傲、得意不狂、受挫不悲、浮财不图,才能在喧闹复杂中凝神静气,不为纷繁万象所扰。

4、平静的大海是一个蓝色的世界,无风无浪,心平气和,而又有谁知道这平静之中隐藏着危机呢,平静只是大海虚假的一面。

5、风的脾气很古怪,当它心平气和的时候,微风轻拂,给人以“风吻”,真像个恋人似的依人。当它发脾气的时候,不知怎么的,简直成了暴君,令人可怕。风那种喜怒无常的脾气,人类至今还拿它没有办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心平气和

心平气和意思解释

心平气和,指思想或精神平静,没有不安或压抑的感情;也指抑制或重新克制住了自己的感情;平静下来。

成语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造句:

1) 你理应心平气和地把事情说清楚,不该动不动发火。

2) 王老师正心平气和地教育李杰。

3) 面对学生家长的无端指责,张老师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

4) 遇事别急躁,咱们还是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5) 虽然我们刚刚输了比赛,但是依然心平气和的祝贺对手的胜利。

6) 这次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不好,但妈妈没批评我,而是心平气和的和我说,下次努力会考好!

7) 他心平气和,不因众说纷纭而坐立不安。

8) 遇到困难我们一定要有心平气和的心态,一定要从容不迫的去面对。

9) 老古说话一向都是心平气和的。

10) 只见父亲斜倚在沙发靠背上,随意地摆弄健身球,心平气和,神情安详。

11) 老古说话一向都是心平气和。

12) 我独不解中国人何以于旧状况那么心平气和,于较新的机运就这么疾声厉色?

13) 做什么事情和做什么东西都要心平气和的慢慢做,要不然就什么事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