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的翻译

2.项羽为什么在乌江自刎是说是天要亡我?

3.项羽之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的翻译

天亡我非战之罪也认识-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意思是天意要他灭亡,而不是他指挥战术的过错。他的说法不对,把失败的责任推脱于上天,而忽视了自己的缺点,项羽之所以失败,是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性格造成的。

历经四年楚汉之争,战争前期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雄厚。后期项羽项羽刚愎自用,猜疑亚父范增,终为刘邦所败。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突围乌江,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扩展资料:

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周王族姬姓项国后代,项氏,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秦朝末年起义军领袖、杰出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之孙。

勇猛好武,跟随叔父项梁发动吴中起义,反抗秦朝。项梁阵亡后,率军渡河援救赵王歇。巨鹿之战,击破章邯和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杀秦王子婴,自称西楚霸王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掀起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

公元前202年,项羽退守垓下(今安徽灵璧县),突围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最后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项羽为什么在乌江自刎是说是天要亡我?

项羽乌江自刎仰天长叹“天要亡我,非战之罪”的意思是项羽的兵原本比刘邦多不少,但是还被刘邦打败了,在他看来就是上天要亡他。

在刘邦和项羽联手打败秦王后,项羽拥有40万大军,天下无人与之匹敌,但是当时刘邦也想当皇帝,所以在刘邦和项羽之间必定爆发一场惊心动魄、你我活的战争,于是就拉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当时二人刚刚攻占下秦国,本来关系还是很融洽的,论兵力、论实力应该是项羽当王,但是刘邦也想当皇帝,于是一场兄弟之争就展开了。由于项羽忙于平定地方战事,刘邦就乘机进入关中,陆续消灭了项羽留下的得力部将。接着他领军东出,远袭彭城,但为项羽所败,退守于荥阳、成皋之间,开始与项羽相持。后来,刘邦巩固了关中后方,又联络其他反对项羽的人士,组成一支队伍,逐渐这支队伍越来越大,待羽翼丰满后,刘邦就与韩信、彭越等大将会攻项羽。刘邦军队那时可谓作战英勇,导致霸王项羽连战连败,围攻项羽后,夜晚刘邦又命汉军四面齐唱楚歌,四面楚歌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项羽的军队瞬间被这首思乡歌打败,于是项羽带领残部退至乌江。在乌江边上,霸王项羽告别心爱的虞姬,自刎而,刘邦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帝。

项羽的失败看似是天要亡他,但其实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他的狂妄自大,功高自傲导致他小看了对手刘邦,如果在鸿门宴的时候杀了刘邦结果就会大不相同,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看来项羽真的是只适合当将军,永远都当不成帝王。

项羽之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怎样复杂的

项羽面临败亡时,多次强调"此天下亡我,非战之罪也",这表现了项羽对自己的战斗能力充满了自信,可是又无法面对楚军即将彻底覆亡的现实,于是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天命的安排。

项羽是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与“谋战派”孙武、韩信等人齐名。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从叔父项梁在吴中(今江苏苏州)起义,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巨鹿之战摧毁章邯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

后与刘邦争夺天下,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公元前202年兵败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突围至乌江(今安徽和县长江段西)边自刎。

项羽的性格也是失败的主要,他性格最大优点自信,最大缺点也是自信乃至于是自负,目中无人,骄横跋扈,自恃勇猛盖世把天下群雄都不放在眼里,同时他残暴,多疑,也使他最后兵败垓下兵败,自刎于乌江。

扩展资料:

五泉庄墓,俗称“霸王坟”,位于曲阜西周鲁国故城东北角之东约100米处,原封土直径约50─60米,现存封土直径30多米、斜高20多米。

乾隆版《曲阜县志》记载:“在鲁城东里许,俗称为霸王冢,”也就是当地传说的“古城大冢”。乾隆27年孔子六十九代孙孔继汾编纂的《阙里文献考》记载:“曲阜城东北有古冢,俗名霸王头,相传为项羽首处云。”

当地也有霸王故事的传说,也有名人记诗,如清代颜光猷《赞霸王坟》诗:“四面楚歌霸业移,乌江战败有谁知,鲁人尚自终臣节,闭户弦诵拒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