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如飞蓬使用的艺术手法-首如飞蓬的意思
1.关于头发的爱情诗句
2.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3.温庭筠的 望江南 原文
4.简述诗经的文学成就。
关于头发的爱情诗句
1.关于白发的爱情诗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将进酒》第二段,其全诗文如下: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2.形容头发的诗句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前一句句你可能用得着)
4.鬓似乌云发委地,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发蕊。
5.罗裾有长短,翠鬓无低斜。 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
6.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
7.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8.云鬓轻梳蝉翼,蛾眉淡拂春山。
9.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10.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11.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3.待我长发要腰得爱情诗句待我长发及腰,东风笑别菡涛。参商一面将报,百里关山人笑。
凛冬月光妖娆,似媚故国人廖。连里塞外相邀,重阳茱萸早消。
待我长发及腰,北方佳丽可好。似曾相识含苞,风花雪月明了。
心有茂霜无慌,南柯一梦黄粱。相得益彰君郎,红灯澜烛入帐。
待我长发及腰,窦娥六月雪飘。三尺白练轻摇,冬夏如梦颠倒。
捣乱错命勿娇,昨月流霞难烧。琉璃珐琅谁要,换我半尺碧韬。
待我长发及腰,洞庭湖光尚好,栀子花开独面,轻罗小扇迷眼。
待我长发及腰,普罗月影晴好,如今经年已到,昨夜春梦尚好。
待我长发及腰,美景良辰独妙,白骨寻访清剿,魂魄化形为妙。
待我长发及腰,伊人归来可好,我已万国来朝,不见阮郎一笑。
待我长发及腰,荼蘼早开京兆,裂弦莫弄六幺,肝断筋裂独妙。
待我长发及腰,霖雨霏霏娆娆,薄暮青云寒起,韶华随风慢摇。
待我长发及腰,长安一片月飘,万户捣衣寥寥,黄泉碧落谁晓。
待我长发及腰,千山雪雨闹闹,玉带林中飘渺,明珠三斛莫交。
待我长发及腰,茫江浸月浮梁,阴阳错乱昏晓,爱恨交织混淆。
待我长发及腰,天涯沦落可好,众生不闻花朝,秋月夜来自舀。
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椒房殿内阿娇,玲珑心自七窍。
待我长发及腰,迁谪城外西郊,琵琶拢捻抹挑,声声幽咽来邀。
待我长发及腰,伊人河畔恰好,采薇来去萱萱,抱布贸丝桃夭。
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娶我可好,芙蓉如面柳梢,悠悠我心涛涛。
待我长发及腰,复关投以木桃,望君报之琼瑶,执子之手偕老。
待我长发及腰,故知月出皎兮,谁料杨柳依依,今夜无雪无霁。
待我长发及腰,只比如月之恒,而君如日之升,此爱不骞不崩。
待我长发及腰,君了我心之忧,我叹君来何求,君言苍天悠悠。
待我长发及腰,七月流火自烧,焚来红妆自妙,渭水河畔青草。
待我长发及腰,塞北五十番弦,一丝一柱华年,故池旌旗猎猎。
待我长发及腰,猗彼女桑篱郊,谁人东篱把酒,黄昏过后拂晓。
待我长发及腰,醉卧沙场莫笑,夜来阑干星廖,冰河铁马我晓。
待我长发及腰,广袖轻拂柳梢,罗裙锦绣玉绡,吾与霓裳正好。
待我长发及腰,千江素光湮瑶,莲叶纤扬灼灼,轻舟采莲恰好。
待我长发及腰,指尖流光恰巧,惊鸿一舞招摇,梦甜香烟袅袅
待我长发及腰,三月春光初晓,杏花带雨来至,琉璃月色多娇。
待我长发及腰,此生爱恨已了,黄泉紫陌我晓,一将功成枯老。
待我长发及腰,作茧自缚孟郊,半遮面来笑道,花落去后谁敲。
待我长发及腰,玉人何处吹箫,泪雨霖铃道巧,霓虹谁许情娆。
待我长发及腰,此生难觅至交,悟心误德勿要,水转桃花破晓
待我长发及腰,江上扁舟谁摇,楼上珠帘怎招,风飘飘雨又萧。
待我长发及腰,府邸银字笙调,谁家心字香烧,如何春愁将抛。
待我长发及腰,彩蝶觅香西郊,嫁曲胡人知晓,广陵散里逍遥。
待我长发及腰,君生来世再报,今夕守君至老,只盼君来恰好。
4.关于长发爱情古文描写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红,着粉则太白.
云鬓浸墨,头插凤钗要飞翔.
云袖轻摆招蝶舞,纤腰慢拧飘丝绦.
云鬓花颜金步摇,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摘自《百度·》
5.形容“头发”的诗句有哪些形容“头发”的诗句有:1. 《秋浦歌》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3.佚名 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凝似夭桃初发蕊。
4.《月夜》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秋浦歌》翻译:白发长长的,因为愁苦的心情。不知道镜子里,白发苍苍的到底是谁?赏析: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
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始终不泯。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翻译:女主人公于此之时,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乎她要“为君憔悴尽”了。“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美貌姣好的容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
赏析: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子深沉挚著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
3.佚名 翻译: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凝似夭桃初发蕊。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明确“豆蔻”还含香,凝似桃花蕊初发。
赏析:全诗以美好的基调描述了女子头发、手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爱人至深的爱慕之情。
4.《月夜》翻译: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赏析: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5.《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赏析: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6.能否告诉我,关于头发的诗句男儿的头发——国事家事天下事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 甫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东坡 “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照散发弄扁舟——李白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玉壶系青丝, 沽酒来何迟。 ---李白《待酒不至》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李白《捣衣篇》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李白《秋浦歌》 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李白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将进酒》又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需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古农民起义曰: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李白诗《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
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
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
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
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女性的头发——闺怨春愁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迟(古诗源)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红姻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不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愿月明人静 ---司马光《西江月》 从古至今,无论线条粗细的女子,对于与“情思”谐音的满头青丝,总有太多割舍不下的牵挂吧。单是看看那些描写梳头的动词:绾、结、挽,还有那些花样繁多的发髻:盘螺髻,秋蝉髻,倭堕髻,拂云髻,飞凤髻……这么多美丽的名字,记载了多少纷纷扰扰的心情。
难怪古代文人会在“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的情调里进退回环。即使英武如花木兰,在代父从军立下赫赫功勋的十二年之后,回到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何况是那些温婉可人的女子呢?她们在良人离别时,会小心地剪下一绺头发,珍重地请他带在身边。
而且,自君别后,她们是那样率性地放弃着自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悦己的人不在身边,连头发都乱蓬蓬的懒于梳理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外国作家塞缪而则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由发及心,古人如此,不知今人在不在其中。
无题 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经古行宫 杜牧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
长恨歌 白居易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
7.关于头发的古诗李白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玉壶系青丝, 沽酒来何迟。
---李白《待酒不至》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
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
---李白《捣衣篇》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李白《秋浦歌》
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李白《前有一尊酒行二首》
谁能书合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侠客行》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白居易《长恨歌》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红姻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不如不见 有情还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微醒 深愿月明人静
---司马光《西江月》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回乡偶书》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杨慎《临江仙》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木兰辞》
“钗欲溜,髻微偏,却寻霜粉扑香绵”
袅袅云梳晓髻堆,涓涓秋净眼波回。”
学画双蛾苦未成,鬓云新结翠鬟轻”
。。。。..以上选自《周紫芝词集 》
美人浴,碧沼莲开芬馥。
双髻绾云颜似玉,素娥辉淡绿。
雅态芳姿闲淑,雪映钿装金斛。
水溅青丝珠断续,酥融香透肉。
。。。。。。。。.谒金门(阎选)
宿昔不梳头,发丝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卫娘发薄不胜梳 。李贺《浩歌》
欧阳修的词: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情落游丝无定,有情还似无情……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载:“鬒发如云,不屑髢也。。“鬒”意为头发浓密而黑,“髢”意为假髻。这句古诗赞美了浓密而漆黑的头发有如天上的乌云,拥有这样一头黑发便不屑于使用假的发髻了。后人常以乌云代指女人秀发,如“乌云高绾”词语。
古人在称赞妇女的美丽秀发时常以“鬒发”名之。如《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载:“昔有仍氏生女,鬒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太平御览》记载“上(汉武帝)观其(卫子夫)发鬓,悦之”。卫子夫的一头秀发一打开,就像黑色的瀑布一样,闪闪发光,马上吸引住了少年天子汉武帝。(据说武帝那时候正为没有后代而苦恼,所以比较注重道家的某些观点,比如头发乌黑浓密者气血旺,气血旺者高寿多子。)《陈书·后主沈皇后列传》附《张贵妃传》记载:“张贵妃发长七尺,鬒发如漆,其光可鉴。”又如《昭明文选·七辨》曰:“鬒发玄髻,光可以鉴。”“鬒”和“玄”都是称赞发黑的词语。而头发亮丽到可以当铜镜照人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8.形容最长的头发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秋浦歌》。
古诗全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释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不仅理想得不到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所以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
搜狗百科-白发三千丈
9.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
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
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
如果说是每根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
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
“个长”,就是这么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
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
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
连无情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
自已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还 有 其它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醉花阴》 )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 《夜宿山寺》 ) 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白居易 《卖炭翁》 )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苏小妹戏苏东坡句) 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庐山瀑布》 )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北风行》 ) 最壮观的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 ) 最大的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 ) 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 最难寻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亮的灯----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钱起 《送僧归日本》 ) 最让人感动的音乐----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 《古意》 ) 最长的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 《野望》 ) 最长的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 从征时间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 最不值钱的诗赋----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最有威力的剑----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 《老将行》 ) 最长的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 《春望》 ) 能采纳吗。
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现实主义精神与传统
《诗经》立足于社会现实生活,没有虚妄与怪诞,极少超自然的神话,描述的祭祀、宴饮、农事是周代社会经济和礼乐文化的产物,对时政世风、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的叙写,展现的是周代政治状况、社会生活、风俗民情,这一"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精神传统为后世所代代继承和发扬。
二、抒情诗传统
从《诗经》开始,抒情诗成为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三、风雅与文学革新
《诗经》中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为屈原所继承和发扬,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 。
扩展资料: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百度百科-诗经
温庭筠的 望江南 原文
梳流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
“望江怀远”,虽是唐宋词中习见的主题,但若就含蓄蕴藉而言,似应首推温庭筠此词。作者巧妙地选择“望江楼”作为抒情女主人公的活动空间,用江上景烘托和写照其心中境,从而曲折有致的表现了其盼归之切和用情之专。
首句揭出女主人公登楼盼归的时间:清晨,刚刚梳洗完毕,她便满怀希望地去等候那点点帆影。拳拳此念,不可不谓急切;依依此情,亦不可不谓执著。次句点染女主人公登楼盼归的情态。“独倚”二字,既使人想见她的孤单寂寞,也隐含“斯人独憔悴”之意。“望江楼”,分明是她怀远盼归的处所。所登既为望江楼,则其所盼必然是江上归棹。着一“望”字,女主人公的凭栏凝眸之态跃然纸上。有道是“独自莫凭栏”,因为栏外景色往往触发起心中愁思。而今,女主人公却甘冒其“险”,正见出其怀想之深,希望之烈——尽管归音杳然,她却仍固执地认为自己期待中的帆影今天会从天边飘来。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徒骋远目,希望成空。“过尽”两句便展示其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灵历程:那驶过楼前的千片征帆,每一片都有可能是她意中人的归舟,因而她心中一次又一次地升腾起希望之火;然而,每一片都径直驶去,绝不稍留,这又使她内心的希望之火一次次熄灭。“过尽千帆皆不是”,在无数次“是”与“不是”的辩认过程中,女主人公曾多少回忧而复喜,喜而复忧,又曾多少回由希望的峰巅向失望的深渊坠落?如是循环,其心灵受到的摧伤自不待言。终于,连最后一点帆影也消失在遥远的天边,只有夕阳的余晖映照着默默无语而又悄焉含情的一江春水——这脉脉斜晖和悠悠江水,岂不正象征着女主人公的不尽情思,无穷怨望?这里,女主人公活动的空间固然一无变更,时间却已从清晨推移到傍晚,作者就在这不变的空间与变动的时间的交叉中,将女主人公眼中所见为“千帆”,心中所念只“一人”,所谓“天下人何限,慊慊独为汝”。这又暗示了她对爱情的既专且深。此正其含蓄蕴藉处。结句写女主人公将视线移向长满白苹的水中小洲,断肠情怀更难排遣。“肠断”二字,见出女主人公此时已由失望趋于绝望。今日若此,明日复将如何?作者留给我们的想象余地是多么宽广!
温庭筠多“密丽”之作,此词的风格却较为疏淡。作者一字不提及女主人公的容貌服饰,而纯用白描手法作心态、心绪描写,景物的构置也完全服从于映衬心态、烘托心绪的需要,因而与作者的其他词作,有着不同的况味。
简述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产生于北方,风格平易质朴。除少数史诗中含着民族起源神话以外,《诗》中一般不表现超现实的事物,也没有浪漫的奇想和荒诞的情节。这一点与后起的楚辞有明显区别。在此基础上,《诗经》在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这些成就突出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鲜明的形象性
《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同是思念恋人的歌,《郑风·狡童》中的姑娘在失恋时悲伤地唱道:“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而《褰裳》中的女主人公则诙谐地戏谑对方:“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同是弃妇诗,《邶风·谷风》中女主人公的哀婉缠绵和《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刚毅果断,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带有一些细节和行动描写,使主人公的情态宛然可见。《周南·关雎》的主人公因思念心爱的姑娘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邶风·静女》的主人公因找不到前来约会的恋人,急得“搔首踟蹰”;《卫风·伯兮》写女主人公在丈夫离家后无心膏沐,以致“首如飞蓬”;《王风·黍离》写主人公走在路上忧思满怀,“行迈靡靡,中心摇摇”,都很有生活气息,使主人公的形象更为鲜明。
《诗经》中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如《小雅·采薇》用“杨柳依依”反衬主人公离家服役时的悲愁,用“雨雪霏霏”来烘托他远戍归来时的哀苦;《王风·君子于役》用傍晚禽畜归窝的景象衬托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愁绪;《陈风·月出》以月光和美女相映衬,把主人公幽邃的情思和空灵淡雅的画面融为一体。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作品是《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遡洄从之,道阻且长;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遡洄从之,道阻且跻;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遡洄从之,道阻且右;遡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中把萧瑟的秋景、凄迷的夜色和主人公怀人不得见的怅惘心情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魅力无限。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前人把《诗》中的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宋代朱熹对赋比兴的解释最为妥贴。他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诗集传》)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豳风·七月》用赋的手法,以时令和物候的变化为背景,详细描写农夫们一年四季的生活状态,展示了一幅幅生动的农村风俗画。《小雅·无羊》用赋的手法,把牧场上牛羊和牧人的情态刻划得栩栩如生: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糇,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
这种描写可谓穷形尽相,笔笔如画。赋的手法用于抒情,则有利于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把倏忽变化的情感和浮想联翩的思绪呈现在读者面前。有时,诗中还用赋来表现人物对话,构成意趣盎然的生活情景,如《郑风·女曰鸡鸣》、《齐风·女曰鸡鸣》就采用对话的形式,写夫妻间的床头絮语,表现了融洽和谐的家庭生活气氛。赋对构成《诗》的写实性和形象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同上)比就是比喻。《诗》中的比喻生动贴切,丰富多样,并带有鲜明的感彩。例如,诗人把心爱的姑作美丽的木槿花,比作皎洁的明月;把丑陋的统治者比作癞蛤蟆,比作老鼠;用“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比喻意志坚定;用“中心如醉”、“中心如咽”形容内心的忧伤;用“墙有茨,不可扫也”比喻宫廷内的丑事难以讲述;用劈柴离不开斧子比喻娶妻不能没有媒人。或用明喻,或用暗喻,或用正喻,或用反喻,都十分生动形象,富于情趣。有时,诗人运用博喻,把一连串比喻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征。如《卫风·硕人》中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来刻划庄姜的美貌;《大雅·常武》中用“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来显示周朝军队的强大气势,非常精彩传神。《诗》中还有通篇用比的作品。如《豳风·鸱鸮》假托一只小鸟诉说其不幸遭遇,以比喻下层人民的生活惨况,是一首新颖别致的禽言诗。
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同上)兴用于一篇或一章的发端,用以引出后面的句子。有的兴句与后面的内容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起个引子的作用。例如有的作品用“山有……隰有……”起兴,就是民歌中一种常见的套语,并不包含什么实际含义。但多数兴句具有类比、象征的意味,能使人产生联想,或用于烘托、渲染气氛。如《周南·关雎》用雎鸠鸟的和鸣起兴,引出对窈窕淑女的赞美;《邶风·谷风》用“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开端,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阴暗色彩,预示着矛盾的爆发和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有些起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可在诗中产生多重艺术效果。如《周南·桃夭》的第三章分别用“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之夭夭,有蕡有实”,“桃之夭夭,其叶蓁蓁”起兴,祝福新娘出嫁后“宜其室家”。鲜艳的桃花烘托出一种喜庆红火的气氛;同时,桃树果实丰满,枝叶繁茂,又象征着主人公婚后生活美满,家族兴旺。巧妙的起兴使这首诗生趣盎然。
比和兴都是形象化的诗歌表达方式,二者的区别是什么?一般来说,比是用一种事物比喻另一种事物,两种事物之间一定要有某种较为直观的相似性。而兴则是通过具体物象来感发意志,引起联想,物象与诗义之间不一定要有什么逻辑上的联系。凡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启发感悟、引申发挥等,都属于兴。比兴手法常常在结合在一起,引譬连类,含蕴无穷。
3、富于表现力的诗歌形式
《诗经》中主要是四言诗,每句二拍,每拍两字。这是在原始歌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诗歌样式,适应了当时劳动、舞蹈的节奏和语言发展水平。但不少作品又突破了四言的格局采用从二言到八言不等的句式,形成了参差错落,灵活多变的诗体。
《诗》与音乐配合密切,普遍采用了回环复沓,重章叠唱的形式。每诗由若干章组成,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是对应地更换几个词,反复咏唱,造成回环往复,层层递进的艺术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柏舟》、《无衣》、《蒹葭》等诗。又如《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夫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夫苢,薄言捋之。采采夫苢,薄言袺之。采采夫苢,薄言襭之。
全诗共12句,两句一组,反复歌唱。通过动词的变化,表现了迅速敏捷的采摘动作和收获物有少到多的过程,展现了热烈欢快的劳动场面。清代方玉润称赞此诗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泳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之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诗经》的语言是经过提炼加工的书面语,其特点是准确生动,丰富多彩,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运用得巧妙精当。例如,光是表示手的动作的词汇就有50多个。众多的动词、形容词使作品对意思的表达极为精细准确。《诗》中还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词语,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感和音乐美。双声词如参差、踟蹰、栗烈、流离、悠远等;叠韵词如绸缪、辗转、窈窕、沃若、 等;叠字如关关、呦呦、依依、采采、钦钦、苍苍、谆谆等,它们或刻画形态,或模拟声音,或形容色彩,或表示内心活动,都能做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流利婉转,音韵和谐。《诗》中有很多词汇,如“瞻望”、“伫立”、“翱翔”、“颠沛”、“一日三秋”、“忧心如焚”、“赳赳武夫”、“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至今还为人们习用。
《诗经》的影响
《诗经》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光辉的一页。它对后世的影响首先是它的写实精神,其中很多作品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产物。诗人直抒胸臆,敢于大胆地反映现实,旗帜鲜明地颂美与怨刺。这种强烈的现实性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优良传统。其次是《诗经》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纯熟的创作技巧,被后代诗人大量借鉴。特别是比兴,在古代诗歌中已不单纯是表现手法,而是生动的形象与深厚的内容、蕴蓄无穷的风格的统一。它是我国诗歌史上最重要的创作原则。另外,《诗经》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和生动丰富的语言也对后代各体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魏晋时期,曹操、嵇康等人都学习《诗经》,创作四言诗。文学史上的赋、颂、箴、铭等韵文也都与《诗经》不无关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