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终味是什么意-食不终味的意思
1.“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2.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是什么意思?
3.食开头的四字成语
4.带味的四字成语
5.食不甘味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食不甘味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
“食”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食案方丈
同“食前方丈”
食必方丈
同“食前方丈”
食辨劳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荀勖尝在晋武帝坐上食笋进饭,谓在坐人曰:‘此是劳薪所炊也。’坐者未之信,密遣问之,实用故车脚。”后遂以“食辨劳薪”形容识见卓越
食不充肠
见“食不充饥”
食不充饥
犹言食不果腹
食不充口
见“食不糊口”
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食不甘味
吃东西时感觉不到它的美好滋味。形容心中有事不安
食不果腹
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语本《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食不糊口
不能吃饱肚子。形容生活艰难困苦
食不遑味
同“食不甘味”
食不兼肉
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
食不兼味
见“食不二味”
食不累味
同“食不二味”
食不下咽
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语出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馀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论语·乡党》:“斋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用以形容饮食极其讲究
食不知味
同“食不甘味”
食不终味
同“食不甘味”
食不重肉
见“食不兼肉”
食不重味
同“食不二味”
食箪浆壶
为欢迎所拥护的军队,用箪盛饭,用壶盛水,进行犒劳。语本《孟子·梁惠王下》:“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食而不化
吃了东西而不消化。比喻对所学的知识未能融会贯通
食方于前
同“食前方丈”
食甘寝安
见“食甘寝宁”
食甘寝宁
吃得香甜,睡得安稳。形容心绪宁静
食古不化
读书、作画一味学习古人,拘泥陈法,不善灵活运用。亦泛指拘泥不能变通
食古如鲠
犹言食古不化
食藿悬鹑
谓生活穷苦。食藿,以豆叶为食;悬鹑,衣衫褴褛,似鹑鸟悬垂的秃尾
食饥息劳
谓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食马留肝
《史记·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又《汉书。儒林传·辕固》: “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於上前……於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后反用其义,以“食马留肝”比喻未能吸取精华
食毛践土
居其地而食其土之所产。毛,指可食植物。谓一切生活所需,均属国君所有。旧时常用作感戴君恩之辞。语本《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食前方丈
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都摆满了食物。形容生活奢侈
食肉寝皮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庄公为勇爵,殖绰、郭最欲与焉。州绰……对曰:‘臣为隶新。然二子者,譬如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后遂以“食肉寝皮”喻敌人为禽兽,恨不得割他的肉吃,剥他的皮当垫褥,表示极端仇恨
食少事烦
每日吃饭很少,可是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形容身体衰弱,不堪承受繁重任务。语本《晋书·宣帝纪》:“先是,亮(诸葛亮)使至,帝问曰:‘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许)米?’对曰:‘三四升。’次问政事,曰:‘二十罚已上皆自省览。’帝既而告人曰:‘诸葛孔明其能久乎!’竟如其言。”
食少事繁
见“食少事烦”
食生不化
谓生吞活剥,不善灵活运用
食宿相兼
比喻幻想同时实现两个互相矛盾的目标。语本《艺文类聚》卷四十引汉应劭《风俗通·两袒》:“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此为两袒者也。”
食荼卧棘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食为民天
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食味方丈
同“食前方丈”
食言而肥
谓违背诺言,只图对自己有利。语本《左传·哀公二十五年》:“公宴於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从君,克免於大行,又谓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
食鱼遇鲭
比喻调换口味,使不单调。鲭,鱼肉合烧的美味
食玉炊桂
比喻物价昂贵,生活艰难
食子徇君
谓吃自己儿子的肉以媚主邀功
食租衣税
靠收取赋税而生活
参考资料:
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是什么意思?
吃东西也不香,睡觉不能安眠。
食不知味:出处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夜不能寐:出处宋·洪迈《夷坚志·乙志卷八·虔州城楼》:“明日而先公言:‘汝夜何所往?吾闻抱关老卒云,楼故多怪,每夕必出.’予因道昨见者.是日徒于孤独,竟夜不能寐。”
与“寐”字相关的成语有:
1、晨兴夜寐
拼音:chénxīngyèmèi
解释:兴:起。早起晚睡。形容勤劳辛苦。
出处:出自《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故勉精历操,晨兴夜寐不遑宁息,经之以岁月,累之以日力。
例句:一家人在老家晨兴夜寐,春种秋收,过起了田园生活。
2、梦寐不忘
拼音:mèngmèibùwàng
解释:梦寐:在睡梦中。在梦中也念念不忘。
出处: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七节:“吾知我必有复与诸君握手戮力以成就我辈所梦寐不忘一大事之日,吾以是自信,吾以是。”
例句:虽然身在海外,但祖国永远是我梦寐不忘的地方。
3、梦寐以求
拼音:mèngmèiyǐqiú
解释:寐:睡着。睡觉做梦时都在追求。形容期望或追求的迫切。
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例句: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去了青岛,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大海。
食开头的四字成语
食开头的四字成语如下:
1、食不甘味:(拼音:shí bù gān wèi)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等《战国策·楚策一》。 “食不甘味”的原义是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忧虑烦躁或忙碌劳累的样子;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补语;也作“食不遑味”“食不知味”“食不终味”。
2、食古不化: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gǔ bú huà,意思是读书、作画一味学习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出自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3、食为民天: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wéi mín tiān,意思指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出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4、食荼卧棘: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tú wò jí,意思是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出自清·王夫之《老庄申韩论》:“吾闻之汉文、景矣,其终远于圣人之治而不能合者,老庄乱之也,然而心犹人之心,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
带味的四字成语
意味深长 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畜深远,耐人寻味。
余味无穷 形容美妙的诗文、歌曲或可口的食物耐人回味。
语言无味 指说的话枯燥无味或庸俗无聊。
别有滋味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
厚味腊毒 指味美者毒烈。
声希味淡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食不二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食不遑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兼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累味 吃饭不用两道菜肴。指饮食节俭。同“食不二味”。
食不知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不终味 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同“食不甘味”。
食味方丈 形容吃的阔气。同“食前方丈”。
索然寡味 寡:少,缺少。毫无意味或毫无兴致的样子。
铁窗风味 指监牢里囚犯的生活。
味如嚼蜡 象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见“味同嚼蜡”。
五味俱全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言外之味 语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长意味。
食不甘味的故事和含义简短 食不甘味的故事和含义是什么
1、食不甘味,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bùgānwèi。意思是指吃东西不辨美味,常以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出自《战国策·齐策五》。
2、成语故事
战国后期,有齐、秦、燕、楚、赵、魏、韩七国,其中七雄之一的秦国是最为强大,它经常侵犯其他国家有一年,秦惠文王派使者去见楚威王,要挟说:“ 如果楚国不服从秦国,秦国就要出兵伐楚。”楚威王闻听大怒,下令把秦国使者驱逐出境。但楚威王又因实力不足而焦虑不安,如果强秦发兵入侵该如何办呢?恰在这时说客苏秦(曾任赵国相国、武安侯)前来拜他劝楚威王与赵、魏等国联合起来抗秦。楚威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非常感谢你的妙计,我正为这件事‘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呢,现在就按你的计策去做。”(《战国策·楚策一》)
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率先挑起战争的人必然后患无穷,而不顾招人忌恨,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无不借势而为,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顺天之理,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 善于开创王业的君主,在于能使诸侯劳顿而自己闲逸,使天下混乱而本国安宁。安逸与大治在我方,而劳顿与混乱在它国,这就是王霸之道。积蓄国力以待来敌,以消兵祸,那么他的国家没有隔夜之忧。有什么事实作佐证呢?过去魏惠王拥有领土上千里,甲士三十六万,倚仗自己实力强大,攻取邯郸,西围定阳,又邀集十二家诸侯朝拜周天子,为图谋秦国作种种准备。秦孝公闻报,忧心忡忡,寝食难安,食不甘味,动员全国,修缮战守的器具,境内严加防守,同时招募士,任命将领,以待来敌。”(《战国策·齐策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