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三回九转-三回九转是一势
1.看谁识得多
2.历史上真有《武穆遗书》吗?
3.七星螳螂拳的拳功体系
4.十字八回是什么意思呢?
5.三回九转万马奔腾是什么意思
看谁识得多
愁肠九转 谓重重忧愁萦绕心怀。
凤引九雏 《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 城。”后以“凤引九雏”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回肠九转 形容内心焦虑不安,痛苦万分,仿佛肠子被多次牵转一样。
九变十化 犹言变化无穷。
九鼎一丝 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九故十亲 泛指亲戚朋友。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 人些。”
九阍虎豹 同“九关虎豹”。
九间朝殿 亦作“九间大殿”。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间,指两柱的距 离。九间,极言堂殿之宽广。
九间大殿 见“九间朝殿”。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
九九归一 见“九九归原”。
九九归原 犹言归根到底。
九烈三贞 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
九流宾客 谓身份、地位不同的各种客人。
九流三教 同“三教九流”。
九牛一毫 见“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汉司马 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九仞一篑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喻功败垂成。
九一生 ①形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②谓十其九。形容幸免于的 人很少。③谓濒临亡。④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九霄云外 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
九行八业 泛指各种职业。
九原可作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於九原曰:‘者若可 作也,吾谁与归?’”后谓设想已的人再生为“九原可作”。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喻久经熬炼。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九宗七祖 泛指祖宗。
龙生九种 见“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 古代传说,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往往形状性格各异。后多用 来比喻同胞兄弟的良莠不齐。
七贞九烈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不失身。
齐烟九点 齐,齐州,指中国。言俯视九州,小如烟点。语出唐李贺《梦 天》诗:“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三等九般 同“三等九格”。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
三跪九叩 下跪三次,每次三叩首,旧为最重礼仪。
三槐九棘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 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於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棘”为三公九卿之代称。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教九流 ①三教:儒、佛、道。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 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后以“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和学术的各种流派。②泛指各色人物或各种行当。
三六九等 许多等级,种种差别。
三贞九烈 旧时形容妇女重视贞节,宁不改嫁,不失身。三、九,极言 其甚。
十病九痛 形容经常生病。
十成九稳 谓相当稳妥可靠。
十拷九棒 谓严刑拷打。
十米九糠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十眠九坐 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
十拏九稳 见“十拿九稳”。
十拿九稳 亦作“十拏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十亲九眷 众多亲戚。
十生九 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十室九空 形容因灾荒、战乱或苛征暴敛以致百姓破产或流亡的景象。
十室九匮 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匮,指 财物匮乏。
十九活 形容难以幸存。
十羊九牧 ①比喻民少官多。②比喻多头领导,命令不一,使人无所适从。
十有八九 ①谓绝大多数。②犹言大致不差,差不离。
十转九空 十次去九次空着手回来。形容经常输钱。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
天保九如 《诗?小雅?天保》:“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 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连用九“如”字,祝颂福寿绵长。后遂以“天保九如”为祝寿颂词。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比喻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是困难。
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 声闻于天。”
一挥九制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谓文思敏捷。
一匡九合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 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
一生九 谓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一言九鼎 秦昭王十五年秦围赵都邯郸,赵使平原君赴楚求救,毛遂自愿 同往。经遂晓以利害,楚王同意救赵。平原君因而赞扬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见《史记?平原君列传》。九鼎大吕,古代国家的宝器。后因以为典实,谓一句话即可产生极大的力量。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谓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 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沅江九肋 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自负》: “袁州出举人,亦犹沅江出?甲九肋者,盖稀矣。”因以“沅江九肋”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
历史上真有《武穆遗书》吗?
确实有的:
《武穆遗书》
南宋岳飞著
要 论 一
从来散之必有其统也,分之必有其合也,以故天壤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事有必然者。且武事之论,亦甚繁矣。而要之,千变万变,无往非势,即无往非气,势虽不类,而气归于一。夫所谓一者,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节攻之,中节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贯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这也。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当时而动,如雷如塌,出乎尔而疾如闪电。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左右前后,并无抽扯游移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而莫之能御,若火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是岂无所自而云然乎。盖气以日积而有益,功以久练而始成。观圣门一贯之传,必俟多闻强识之后,豁然之境,不废格物致知之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尽,不可躐等,不可争遽,按步就步,循次而进,夫而后官骸肢节,自有通贯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体百骸,终归于一气而已。
要 论 二
尝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气主于一,可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吸则为阴,呼则为阳,主平静者为阴,主乎动者为阳,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行即为阳,此阴阳之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清者为阳,浊者为阴,而要之阳以滋阴,浑而言之统为气,分而言之为阴阳。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此即对待循环不易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实在于一。有志于斯途者,慎勿以是为拘拘焉。
要 论 三
夫气本诸身,而身之节无定处,三节者,上中下也。以身言之: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腿而下节。以上节言之: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以中节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下节言之: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肱言之: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梢节,掌中节,掌根为根节。观于是,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要之,若无三节之分,即无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顾可忽乎哉。至于气之发动,要皆梢节动,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然此犹是节节而分言之者也,若夫合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体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要 论 四
试于论身论气之外,而进论乎梢者焉。夫梢者,身之余绪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论。捶以内而发外,气由身而达梢,故气之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形诸梢,则实而仍虚,梢亦乌可不讲。然此特身之梢耳,而犹未及乎气之梢也。四梢维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于四体,似不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诲,纵不必本诸发以论气,要不能离乎血而生气,不离乎血,即不得不兼及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其他如舌为肉梢,而肉为气囊,气不能形诸肉之梢,即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后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稍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未及乎筋之梢,而欲足乎尔者,要非齿欲断筋,甲欲透骨,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亦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实,实而仍虚者乎。
要 论 五
今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性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肺肾是也。心为火,而有炎上之象,肝为木,而有曲直之形,脾为土,而有敦厚之势;肺为金,而有从草之能;肾为水,而有润下之功,此乃五脏之义,而必准之于气者,以其各有所配合焉。此所以论武事者,要不能离乎斯也。胸膈为肺经之位,而为诸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静。两乳之中为心,而肺包护之,肺之下,胃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合焉。而两肋之间,左为肝,右为脾,背脊十四骨节,皆为肾,此固五脏之位。然五脏之系,皆系于背脊,通于肾髓,故为肾。至于腰,则两肾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尤为诸脏之根源。故肾水足,而金木水火土咸有生机,此乃五脏之位也。且五脏之存于内者,各有其定位,而具于身者,亦自有所专属,领顶脑骨背,肾是也。两耳亦为肾,两唇两腮,皆脾也。两发则为肺。天庭为六阳之首,而萃五脏之精华,实为头面之主脑,不啻一身之座督矣。印堂者,阳明胃气之冲,天庭性起,机由此达,生发之气,由肾而达于六阳,实为天庭之枢机也。两目皆为肝,而究之上包为脾,下包为胃,大角为心经,小角为小肠,白则为肺,黑则为肝,瞳则为肾,实为五脏之精华所聚,而不得专谓之肝也。鼻孔为肺,两颐为肾,耳门之前为胆经,耳后之高骨,亦肾也。鼻为中央之土,万物资生之源,实中气之主也。人中为血气之会,上冲印堂,达于天庭,亦为至要之所。两唇之下为承浆,承浆之下为地阁,上与天庭相应,亦肾经位也。领顶颈项者,五脏之道途,气血之总会,前为食气出入之道,后为肾气升降之途,肝气由之而左旋,脾气由之而右旋,其系更重,而为周身之要领。两乳为肝,两肩为肺,两肘为肾,四肢为脾,两肩背膊皆为脾,而十指为心,肝,脾,肺,肾是也。膝与胫,皆肾也。两脚根为肾之要,涌泉为肾穴。大约身之所系凸者为心,窝者为肺,骨之露处皆为肾,筋之联处皆为肝,肉之厚处皆为脾。象其意,心如猛虎,肝如箭,脾气力大甚无穷,肝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其为用也,用其经,举凡身之所属于某经者,终不能无意焉,是在当局者自为体认,而非笔墨所能为者也。至于生克制化,、虽别有论,而究要领,自有统会,五行百体,总为一元,四体三心,合为一气,奚必昭昭于某一经络,而支支节节言之哉。
要 论 六
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也。此为六合。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之与左亦然,以及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眼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孰非内合。岂但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
要 论 七
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此是赖。故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行,根基在膊,膊不进而手则却不前矣,此所以膊贵于进也。气聚中腕,机关在腰,腰不进,而气则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堂然无能为矣。此所以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须进右,上右必须进左,其为七进,孰非所以著力之地欤,而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而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而俱无抽扯游移之形。
要 论 八
身法维何?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横则裹其力,开拓而莫阻。高则扬其身,而身若有增长之势。低则抑其身,而身若有攒捉之形。当进则进,殚其身而勇往直冲,当退则退。领其气而回转伏势。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侧顾左右,使左右无敢当我,而要非拘拘焉为之也。必先察人之强弱,运吾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低,高低随时以转移,不可执格而论,时而宜进,故不可退而馁其气,时而宜退,即当以退而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而亦实以赖其进。若反顾后,顾其后而亦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亦不觉其为左右矣,总之,机关在眼,变通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令而行矣,身而却,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要 论 九
今夫五官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敌,皆本诸身,而实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亦在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荡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所谓机关者在眼,变化者在心,而所以转变抹角,千变万化,而不至于窘迫者,何莫非步为之司命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也。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亦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似逼,不期然而然,莫知驱而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者,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然而无定位者,亦为步。如前步进焉,后步随焉,前后自有定位,若以前步作后,后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后之前步,后步作前之后步,则前后亦自然无定位矣。总之拳以论势,而握要者为步,活与不活,亦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捶名心意,心意者,意自心生,拳随意发。总要知己知人,随机应变,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膝起有数,动转有位,合膊望胯,三尖对照,心意气内三相合。拳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相合。手心足心本心三心一气相合。远不发手,捶打五尺以内,三尺以外,不论前后左右,一步一捶,发手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发手快似风箭,响如雷鸣,出没如兔,亦如生鸟之投林。应敌似巨炮推薄壁之势,眼明手快,勇跃直吞,未曾交手,一气当先,既人其手,灵动为妙。见孔不打,见横打,见孔不立,见横立,上中下总气把定,身足手规矩绳束,既不望空起,亦不望空落,精明灵巧,全在于活,能去能就,能柔能刚,能进能退,不动如出岳,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浩渺如四海,炫曜如三光,察来势之机会,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有上法,动以处静有借法,借法容易上法难,还是上法最为先。交勇者不可思悟,思悟者寸步难行。起如箭攒落如风,手搂手兮向前攻,举动暗中自合,疾如闪电在天,两边挝防左右,反背如虎搜山,斩捶勇猛不可当,斩梢迎面取中堂,抢上抢下势如虎,好似鹰鹯下鸡场,翻江倒海不须忙,单凤朝阳势为强,云背日月天地交,武艺相争见短长。步路寸开把尺,劈面就去,上右腿,进左步,此法前行,进人要进身,身手齐到是为真,发中有绝何从用,鲜明其意妙如神。鹯子镄林莫著翅,鹰捉小鸟势四平。取胜四梢要聚齐,第一还要手护心。计谋施运化,霹雳走精神,心毒称上策,手毒方胜人。何谓闪?何谓进?进即闪,闪即进,不必远求。何谓打?何谓顾?顾即打,打即顾。发手便是,心如火药拳如子,灵机一动鸟难飞,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回鸟落见神奇。起手如闪电,闪电不及合眸,打人如迅雷。迅雷不及掩耳。五道本是五道关,无不把守自遮栏,左腮手过,右腮手去,右腮手过去,左腮手来,两手束拳迎面出,五关之门关得严。拳从心内发,向鼻尖落,足从地下起,足起快时心火作,五行金木水火土,火炎上而水就下,我有心肝脾肺肾,五行相推无错误。
交 手 法
占右进左,占左进右。发步时足根先著地,足尖以十趾抓地,步要稳当,身要庄重。捶要沉实而有骨力,去是撒手,著人成拳。用拳要锩紧,用把把有气,上下气要均停,出入以心为主宰,眼手足随之去,不贪不歉,不即不离,肘落肘离,手落手窝。右足当先,膊尖向前,此是换步。拳从心发,以身力摧手,手以心把,心以手把,进人进步,一步一捶,一支动,百支俱随。发中有绝,一握浑身皆握,一伸浑身皆伸,伸要伸得进,握要握得根,如锩炮卷得紧,绷得有力。不拘提打,按打,烘打,旋打,斩打,冲打,锛打,肘打,膊打胯掌打,头打,进步打,退步打,顺步打,横步打,以及前后左右上下百般打法,皆要一起相随。出手先占正门,此之谓巧,骨节要对,不对则无力,手把要灵,不灵则生变。发手要快,不快则迟误,举手要活,不活则不快。打手要跟,不跟则不济。存心要毒,不毒则不准。脚手要活,不活则担险。存心要精,不精则受愚。发作要鹰捉勇猛,外静胆大,机要熟运,切勿畏惧迟疑,心小胆大,面善心恶。静似书生,动如雷发。人之来势,亦当审察。脚踢头撞,拳打膊作,窄身进步,仗身起发,斜行换步,拦打倒身,抬腿伸发,脚指东顾,须防西杀,上虚下必实者,诡计指不胜屈。灵机自揣摩,手急打手慢,俗言不可轻,的确有识见。起望落,落望起,起落覆相随,身手齐到是为真。翦子股,望眉斩,加上反背,如虎搜山。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雨行风,鹰捉燕,鹞钻林,狮搏兔。起手时三心相对,不动如书生,动之如龙虎。远不发手打,双手护心旁,右来右迎,左来左迎,此为捷取。远了便上手,近了便加肘,远了便脚踢,近了便加膝,远近宜知,拳打足踢,头至把势,审人能叫一思进,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捷取人法,审顾地形,拳打上风,手要急,足要轻,把势走动如猫行。心要正,目聚精,手足齐到定要赢。若是手到步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也到,打人如把草,上打咽喉下打阴,左右两胁在中心,前打一丈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身动时如崩墙倒,脚落时如树载根。手起如炮直冲,身要如活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节则首尾皆相应。打前要顾后,知进须知退,心动快似马,臂动速如风,操演时面前如有人。交手时有人如无人。起前手,后手紧摧,起前脚,后脚紧跟,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如见空不打,见空不上,拳不打空起,亦不打空落,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跏后腿似忝,首要仰起,胸要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气。自顶至足,要一气相贯。胆战心寒,必不能取胜,未能察言观色者,必不能防人,必不能先动。先动为师,后动为弟,能叫一思进,莫教一思退。三节要停,三尖要照,四梢要齐,明了三心多一力,明了三节多一方,明了四梢多一精,明了五行多一气,明了三节,不贫不歉,起落进退多变,三回九转是一势,总要一心为主宰。统乎五行,运乎二气,时时操演,勿误朝夕,盘打时而勉强,工用久而自然。诚哉是言,岂虚语哉!
七星螳螂拳的拳功体系
功法是七星螳螂拳的基础,功法的研究和习练是内气、内劲、内功的培养和提高。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拿住丹田练内功,壮内以助其外。罗汉十八功、三回九转排打功是练内气、内劲培养整体力的内功。
1.三回九转排打功
三回九转排打功,是练内气,内劲,筋骨皮之功法。此功能使人通周身气血,排到哪气可到哪,此功可增强抗击,增加臂力、腿力,能使身体坚实强壮。此功既不伤皮肉,亦不损筋骨,是强壮筋骨的最佳功法。
2.罗汉十八功
“内外俱练,以内为主,动静相兼,以静为主”。罗汉十八功为十八式,在练功方法上,崇尚练意不练气,练气不练力,练力易断,练气易滞,练意则通。本功着重釆气,服气,导气、行气、运气,在内气壮大的基础上积蓄真元之力,以意行气,按窍运气,采用自然呼吸,使五脏通畅调和,关节自开,丹田气充足,精气自满,神气常清。练功贵在精、气,神,精神贯足,内劲充足,内功浑厚,拳术的威力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达到螳螂拳功夫的境界,这就要靠内功的基础。 拳法是七星螳螂拳体系的核心,以罗汉短打秘诀为纲要。七星螳螂拳讲求“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柔”,手法上强调十二字诀:勾、搂、采、挂、崩、劈、刁、砸、粘、拿、帮、靠。在风格特点上,进退虚实,长短起落,闪展腾挪,窜跳出入,刚柔相济,开合收闭。在技击上,虚虚实实,随机应变,取上而打下,打下而取上,由里门反外门,外门反里门,招之即打,打之即招,连打带招,招带打,声东而击西,忽起忽落,长有七长之妙,短有八短之强,八八六十四门,九九八十一化。其拳法劲路为快、脆、囫囵劲(整体劲)。其拳路有插捶、崩步、拦截、挫刚,柔灵、十八梭、小翻车、大翻车,摘要六路、四段八肘、劈捶、截捶。白猿系为指路、偷桃、人洞、献桃、出洞、献书等。
七星螳螂拳 器械是七星螳螂拳的辅助练习,从某种意义上讲,器械就是拳之延长,练好器械必须有功和拳的基础。其主要器械有:七星剑、白猿追风剑、燕青刀、梅花刀,六合棍、五虎群羊棍、梅花枪、春秋大刀等。
1.七星剑
七星剑是七星螳螂门主要器械之一,剑法为点、撩、穿、劈、刺、挑,粘、缠、带、挂、滑、截,前六字以攻为主,后六字以化解为主,整套剑法,舒展大方,朴实无华,虚实无定,内外合一,招招相化,灵活运用。
2.白猿追风剑 (加踏罡布斗即为天罡剑,俗称七星剑)
七星螳螂门之白云追风剑与其他剑有区别,属双手握剑用之,七星螳螂门中此剑知者甚少,秘不外传,此剑最长不过四尺四寸(1.46米),剑柄为剑通身四分之一为宜,以此分之方可得心应手。此剑剑法有:点、刺,洗、格、崩、劈、撩、抹、穿、托、扫、截、拦、云、绞、挂、钩,缠、搓,剪、滚、漏等。动作朴实,轻沉兼备,内外合一,刚柔相济,逢实则虚,逢虚则实,灵活善变,收发自如,乃上乘剑法。有二十四剑诀。
二十四剑决
滚手连环左右防,一升一降把身藏。
拔草寻蛇找外腕,凤凰点头占中央。
剑换左右手绝妙,奇取中门步在先。
吞吐步法身如燕,敌进我取精确准。
扑腿下截反取上,连环扑步截下踝。
秋风扫叶反臂撩,迅雷闪电剑盖顶。
霸王摘盔刺太阳,白猿入洞掏心窝。
风轮剑法真奇妙,横扫千军左右旋。
上来崩撩下来砸,中平剑来滚手化。
剑批诸法云中行,十字批剑有刚柔。
刺搓剪格任君用,抅崩撩劈剑法精。
3.六合棍
六合棍,天下第一棍,后传于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南涂山一带,吸取了少林棍法和其他家棍法的精华汇集而成。六合棍的内容十分丰富,有点、抵、卷、搅、撩、挑、挂、提、劈、刺、穿、压、抽、带、缠、拦、封、闭、圈、抱、云、扫、插、挟、抡、拖、架、搪、崩、扎、掴、捣、戳、撅、比、滚、漏等技击方法。六合棍受螳螂拳功势凌厉、迅疾多变风格的影响,又经过王永春不断研习提高,因此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棍法,具有结构严谨、动作朴实、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快速多变、技击性强的风格特点,更加突出了六合棍法连棍带枪的特点。 王郎
升霄道人 郭嘉禄、杨维新林景山 罗光玉、王传义(王云生之孙)
赵亮甫、张有德、肖树宾、刘永昌
注:为什么把李之剪、李义春定为初祖,按魁德堂王公云生七星螳螂拳历代祖师谱中记载,“在创七星螳螂拳之前,云生学李公义春之华山派长拳及李公之剪之螳螂拳,吾以螳螂拳为主,综几家拳法,创出七星螳螂拳,原先之拳不叫七星螳螂拳,而这些师傅是吾当初学拳的师傅,而吾不能没有师承,也不能自己创派而忘其祖师,所以把几位师傅尊为七星螳螂拳初祖,王郎、升霄为鼻祖……”
十字八回是什么意思呢?
襄县心意拳的内容:溜鸡腿、鸡踩步、熊出洞、十字把、四把捶、心意全捶。十字把:
1.熊出洞(落把)、2.虎扑(双把)、3.攫劲(黄鹰捉兔)、4.虎扑(双把)
襄县流传下来的心意拳十大动:
一观、二听、三节、四梢、五意、六合、七到、八回、九转、十实。
一观:眼观六路;
二听:耳听八方;
三节:三节根节中节梢节。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梢节催抖擞。
四梢:四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爪为筋梢,发为血梢。四梢要齐。警起四梢物必落。
五意:三意要连,三意者拳意,动意,心意,三意不连定是学艺浅,三意不连出手中。
六合:内外三合为六合,外三合手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
气合,气与力合。一枝动而百枝摇,周身一合无不合,方是真合。
七到:起是去落是到,起亦打落亦打。心到、意到、气到、力到、眼到、头到、手到、脚
到、肘到、膝到、肩到、胯到、浑身齐到,一到无不到。
八回:见克而进,知难而退谓之回。克而进之,回而避之,进亦打退亦打,鼓气而进之领
气而避之,避之非逃之,避实而就虚,兵行诡道也。
九转:三回九转成一势也。此为摇身迂回之身法步法。
十实:三心要实,三心者手心足心心口是也。手心要实,足心要实,心口要实。三心不实
发力不足。十指绷开掌心实,十趾镂地足心实,头领口绷心口实。
三回九转万马奔腾是什么意思
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曲折回荡。
1、三回九转解释:形容曲折回荡,犹三番五次。
2、万马奔腾的意思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