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人交友的短小故事

2.唐诗学·唐诗学的酝酿期(唐五代)

3.为什么徐福要东渡?

4.四字含义成语代表真心

5.历史上圆明园被毁坏前到底有多美?有史料记载吗?

名人交友的短小故事

披沙拣金的解释-披沙拣金的故事

焦耳求知——好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

老师望着勤学好问的焦耳笑了,耐心地为他讲解:“光和声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光速快而声速慢,所以人们总是想见闪电再听到雷声,而实际上闪电雷鸣是同时发生的。”

焦耳听了恍然大悟。从此,他对学习科学知识更加入迷。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他终于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权贵的虚荣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因为那尊雕像体积庞大,又将摆放在城市的显要位置,米开朗基罗从构思、手法上竭尽全力。经过将近两年的创作,米开朗基罗终于完成了作品。当他自己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自己也为自己感到骄傲。作品预展时,佛罗伦萨万人空巷,对他的创作叹为观止。最后连佛罗伦萨市长也来参观了,众多权贵围在雕像前窃窃私语,等待市长发表意见。市长傲慢地朝雕像看了几眼,问:“作者来了吗?”米开朗基罗被人请到市长面前。市长说:“雕石匠,我觉得这座石像的鼻子低了点,影响了整座雕像的艺术氛围。”米开朗基罗听罢说:“尊敬的市长,我会按照你的要求加高石像的鼻子。”说完,米开朗基罗便让助手取出工具,提着石粉对石像的鼻子进行加工。米开朗基罗在石像的鼻子上抹着石粉。抹了一会儿,他来到市长面前,说:“尊敬的市长,我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加高了石像的鼻子,你看现在还行吗?”市长看了点点头说:“雕石匠,现在好多了,这才是完美的艺术。

”市长走后,米开朗基罗的助手百思不得其解,问:“你只是在石像的鼻子上抹了三把石粉,石像的鼻子根本没有加高啊?”米开朗基罗说:“可是,市长认为高了。

”据说那尊石像还矗立在佛罗伦萨的街头,知道那尊石像来历的人都知道这样一句谚语:“权贵的虚荣就是石像鼻子上的三把石粉。”

(摘自《知音》海外版第4期,作者流沙)

一句妙语求职成功

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的公司获准登陆中国市场,他就发出了招聘广告。公告很简单,是这样写的:请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四位名人在说什么。

1.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样几句话:“我学习中等,按照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我后来发现,能忘掉在学校学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6月2日,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同学提问时说;“据我所知,在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到是有几位。”

3.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去参加募捐活动,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时,他向记者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布什回到母校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当年学习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的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的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有400多名优秀中国大学生参加了应聘。2003年3月10日,他的分公司在北京开业了,只有一个学生收到通知来参见他们的开业典礼。这位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

那是你的油田

曾是美国首富的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年轻时家境并不富裕,只有一片收成很差的旱田。

后来,在田里挖水井的时候,田里冒出一些黑浓浓的石油。于是水井变成了油井,旱田变成了油田,保罗·盖蒂看到了致富之路。他开始雇工开采起石油来。

保罗·盖蒂很用心地经营自己的事业,没事便到各油田去巡视。可是,他每次都能发现有人浪费原料,而且有闲人游逛。他把工头找来,要求工头们消除浪费和清除闲人。然而,他下次再去的时候,一切依然如故。保罗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我一去就能看得出浪费和闲人,而那些工头天天在此,却视而不见?后来,一位管理学家一句话点醒了保罗,他说:“那是你的油田。

”保罗立即召来各工头,向他们宣布:“从今天起油田交给各位负责经营,效益的25%由各位全权支配。”从此,保罗再巡视油田时,发现不仅浪费现象消失,闲人也绝迹,而且产量大幅增加。

(摘自2月28日《羊城晚报》)

拿破仑对落水的士兵开枪

拿破仑一次骑马穿过一片森林,看到一个不会游泳的士兵掉进水里,正向深处漂移,岸上的士兵慌作一团,因为他们谁也不会游泳。

拿破仑问:“他会游泳吗?”回答:“只能划几下,现在不行了。

”拿破仑随手从士兵手里拿过一支手枪,朝落水者大声喊道:“您赶快游回来,不然,我就开枪了。”说着真的向水里开了两枪。

落水的人听见这么一说,猛然转过头来,拼命地划着,居然很快靠上了岸。他不解地问拿破仑:“陛下,我都快吓了,你为什么还要向我开枪?”拿破仑笑了:“傻瓜,不吓你一下,你就真的淹了,你看这几个人谁能救你呢?你经这么一吓,不是自己回过头来救了自己吗?”

(摘自《文明导刊》第4期)

希波克拉底的誓言

严承章

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传媒报道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事迹时,曾言及“希波克拉底誓言”。希波克拉底是何人,他的“誓言”说了些什么?

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是古希腊医生,史载约生活在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希波克拉底誓言”据史载并非全是希氏之作。希氏一直被西方认作“西方医学之父”,其“誓言”一直作为医学道德准则。《西方文化大辞典》中记述的“誓言”是这样的:“……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尤不为妇人施堕胎手术。我愿以此纯洁与神圣之精神,终身执行我职务。凡患结石者,我不施手术,此则有待于专家为之。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尤不作之事。凡我所见所闻,无论有无业务关系,我认为应守秘密者,我愿保守秘密。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求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神鬼神实共亟之。”

(摘自2003年6月9日《羊城晚报》)

磨 坊

流 沙

十九世纪的德国有个威廉一世皇帝,他在波茨坦市近郊盖了一座占地面积很大装潢豪华的行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行宫不远处的一间磨坊十分碍眼,刚好把前面的风景给挡住了。威廉一世让内务大臣去问清楚是谁的磨坊,然后给磨坊主一些钱,把它拆了。内务大臣找到那磨坊主,向磨坊主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和要求。可是磨坊主说:“那是祖宗传下来的财产,我要把它一代一代传下去。”

威廉一世生气了,派出自己的宫廷卫队把房子强行给拆了。拆房子的时候,磨坊主对卫队队员们说:“皇帝当然权高势重,但德国尚有法院在,此不公平之事我必诉之于法庭解决。”不久,法院作出判决,皇帝败诉,而且必须“恢复原状”。于是,威廉一世只得派人把已拆毁的磨坊重新建了起来。

几十年后,威廉一世去世了,那磨坊主也去世了。磨坊主的儿子因为经济拮据,准备将磨坊出售给即位的威廉二世,他认为皇室肯定认为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但威廉二世却给磨坊主的儿子六千马克,并亲笔写了信,嘱咐他这磨坊是德意志国家的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也是你们家族的光荣所在,要求把这磨坊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波茨坦市那座古旧的磨坊仍然还在,每年都有不少观光者。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的必经程序。

(摘自2003年7月3日《新闻晨报》)

爱因斯坦给五千年后人类的一封信

闻 山

1938年,罗斯福亲自打电话给爱因斯坦,请他写一封信,把“我们时代的思想和感情,告诉5000年后的人。”爱因斯坦写了。这信被装在牢固的容器里,深埋在纽约世界博览会地下,上面立一个石碑,说明后人要在6939年才能取出来。信中写道:

我们这个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的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最后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

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完全是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民还不时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

我相信后代会以一种自豪的心情和正当的优越感来读这封信。

(摘自《共鸣》2003年第3期)

路曲心直

黎 民

在一座寺中有一个小和尚,每天清晨,他要去担水、洒扫,做过早课后要去寺后很远的市镇上购买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晚上还要读经到深夜。

有一天,他发现,虽然别的小和尚偶尔也会被分派下山购物,但他们去的是山前的市镇,路途平坦距离也近。于是,小和尚问方丈:“为什么别人都比我自在呢?没有人强迫他们干活读经,而我却要干个不停呢?”方丈只是微笑不语。

第二天中午,当小和尚扛着一袋小米从后山走来时,方丈把他带到寺的前门。日已偏西,前面山路上出现了几个小和尚的身影,方丈问那几个小和尚:“我一大早让你们去买盐,路这么近,又这么平坦,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呢?”

几个小和尚说:“方丈,我们说说笑笑,看看风景,就到这个时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这样的啊!”

方丈又问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后的市镇那么远,你又扛了那么重的东西,为什么回来得还要早些呢?”

小和尚说:“我每天在路上都想着早去早回,由于肩上的东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稳走得快。十年了,我已养成了习惯,心里只有目标,没有道路了!”方丈闻言大笑,说:“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标上了。只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炼一个人的心志啊!”

这个当年的小和尚就是后来著名的玄奘法师。在西去取经的途中,虽艰险重重,他的心却一直闪耀着执著之光。

(摘自《辽宁青年》2003年第10期)

大师的风格

吴锡平在2003年7月6日《中国青年报》上撰文说,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家顾炎武,把读书和著书喻为“铸钱”。他说:我曾说今人著书立说正如古人铸铜造钱,古人从矿山中开采铜,而今人却靠收买旧铜钱做原料,前者铸的钱数量少,但品质精良,而后者不仅新铸造出来的铜钱质量粗劣,而且把古人传世之技艺给毁了。我一年多来,尽管从早到晚读书,反复研究,只不过考虑清了几个问题,数量虽少,但也算得上是直接从矿山中采铜吧!

文章说,可叹的是,三百多年前学人的这段比喻却一语切中了当今的现实。时下的学界正是浮躁之风盛行:重数量而轻质量,粗制滥造,动不动就是皇皇数万、数十万言的巨著,一年一本甚至几本,写书变得比写论文还容易;拼凑之作比比皆是。

与这些“著作等身”的后辈学人相比,老一辈的学者们要“相形见绌”得多了。哲学大师维特根斯坦一辈子只出了一本书——《逻辑哲学论》,而且薄薄的不到80页,以后便不再著书。直到他去世以后,别人才将他的笔记、讲义汇编成书。就是这本披沙拣金的“小书”成就了大师一生的盛名。大师这样一种集谦逊与浪漫与勇气于一体的真诚真令人钦佩。我想这来自于他深厚的积累和深入的思考,来自于他良好的学术操守和道德情怀,来自于他优雅的气质和恰当的自我认知。大师的风格,也应该是学界的一杆标尺,既指引学问的方向,又标识涵养和道德的高度。

悬崖边上的智慧

谢隆艳

沙俄时代,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失足掉到了河里。无论他怎样大喊“救命”,在岸边值勤的警察都无动于衷。落水人奄奄一息,慌乱中突然大喊:“打倒沙皇!”

这还了得,在当时的俄国,辱骂沙皇是要坐牢的。两名警察立即跳入水中,把落水的人提上岸来,送进了警察局。溺水的人也因此得救。

当一个人被某种缘由逼入绝地时,智慧就会突然开花。这种现象被人称为“悬崖边上的智慧”。

英国著名大画家索希尔有一次应英国女王的邀请,在皇宫里画了幅大壁画。为画这幅巨制,画家搭起了一个三层楼高的脚手架。女王带领一批大臣前来观看,当时索希尔正站在脚手架上全神贯注地审视着自己的作品。他一边看一边往后退,直退到了脚手架的边缘,站在脚手架下的女王和大臣们全都吓呆了,但谁也不敢出声:大家知道,谁要是喊出声来,索希尔一定会受到惊吓,很可能掉到地上摔。

这时,站在索希尔身边的助手急中生智,他大步冲到壁画前,拿起画笔在壁画上乱涂乱抹起来。索希尔见此勃然大怒,急忙奔上前去抢夺助手手里的画笔:“你疯了吗?”这样。他的助手用逼出来的灵感,救了他的一条性命。

(摘自2003年7月3日《北方法制报》)

人生是提取精华的过程

卡莉·菲奥利娜是惠普的女总裁,她曾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过。毕业25年后,她回到母校演讲。她说:我在斯坦福上过的最难忘的一门课程是一次研讨会,一次关于“中世纪的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三大教派的政治哲学”的研讨会。

每一个星期我们都得阅读一部有关中世纪哲学的著作,比如说阿奎拿(Aquinas)、培根(Bacon)、Abelard——都是些长篇巨作啊——我们一个星期平均要读1000页的东西。而每一个周末,我们就得把这些哲学家们的思想言论进行提炼,总结成一份仅有2页纸的精髓。

当时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先把它们缩成20页的东西,然后10页,最后到2页,而且是单面的稿纸。这岂止是总结啊?这简直就是把所有的事物还原成其最原始的形态,回复到事物最根本的精髓!

而紧接着的另一个星期,我们又开始着眼于另外一个哲学家的著作了。

这些思想家们的哲学和意识形态无疑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但是那种近乎苛刻的提取精髓、追求完美精致的“蒸馏”过程才是我真正学到的东西。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近乎顽固的技能。而一直以来,我都反复受益着。这是一种提取事物精髓,还原事物本质的综合练习,而那门课程同时也让我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人生就是提取精华的过程。

(摘自《中国大学生》2003年第7期)

斯隆先生的爱好

林夕

斯隆先生曾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专业的经理人,在此以前,美国的大企业一直是“老板”自己管理企业。

斯隆先生年轻时爱好交友、游玩,也曾是个交游广阔的人,有许多好友,但是他担任通用总裁以后,却把自己孤立起来,不与同级主管亲近,对他们都以礼相待,保持同样距离。

“没有人喜欢孤寂,我也喜欢交友,喜欢身边有个伴,可是公司给我高薪,不是让我来交朋友的,我的工作是评估公司里的人表现如何,从而做出正确的人事决策,假如我和我共事的人有交情,自然就会有好恶之分,会影响我做决定。因此,我不得在工作场合建立私交。”

不仅如此,斯隆先生从不在公开场合谈自己的爱好、家人。在介绍他的书中,他坚持不让编辑加入两页介绍他的家庭、童年和早期生涯的文章。斯隆认为,“专业人才”不应该透露自己的兴趣、信念和私人生活,这是他的私事,和“专业”无关。

也正因为如此,斯隆领导下的通用,形形色色的人都有。特别是他手下的35位高级主管,风格迥异,各有特色,这也正是通用的活力所在。

写到这,我不仅想起最近从报上看到的一句话:“制度、条例再严我也不怕,最怕的是领导干部没有爱好。”这句话出自涉案金额最大的厦门远华案主犯赖昌星之口。

(摘自2003年7月26日《新华日报》 )

这是你们的杰作

毕加索毕生反对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经常出入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有一天,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幅他的“格尔尼卡”的复制品。这幅画描绘了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一个德军军官指着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

“不,这是你们的杰作。”毕加索一句话使这个德军官瞠目结舌。

善恶由心

流沙

苏东坡信仰佛教。一次与方丈辩经,两人坐于蒲团之上,相论许久。

方丈说:“我在对方的眼里是什么?”

苏东坡说:“方丈你在我眼里是一堆牛屎。”方丈微微一笑,说:“施主你在我眼里是一朵花。”

苏东坡满意而归,与小妹言及此事。小妹说:“佛家有言,心在地狱缘恶念,你心中有牛屎,才会把别人看成牛屎。”

苏东坡听罢,满脸愧色。

任何善恶的念头,在未变成行动和事实之前,其实在心中早已存在了,心中充满恶念的人,看别人的眼光就会变异,而心中充满友谊、宽容的人,便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欢乐。

佛家有地狱和天堂之说。心想行恶的人,心中充满愤怒,做过恶事的人,因害怕别人发现他的恶事就会天天做恶梦,他虽在人间,心却早在地狱中了。而行善之人,光明磊落,与人为善,无名利得失,虽身在尘世,心却早在天堂了。

其实,善和恶有时只是一念之差,一线之距。看丰子恺先生的回忆录,里面记载着一段关于他的恩师李叔同的轶事。上音乐课时,有一个学生在下面看闲书,另一个学生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是个极其严肃的人,他当场看到了却不出声,下课后,李先生请那两位同学留下来,用很缓和的声音对他们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两个学生觉得老师小题大作,刚要申辩,只见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向他们鞠了一躬,两个学生顿时满脸通红。

在善面前,只有春风化雨般的滋润,这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当一个人心中只有善念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浮华光景早已退却,只有一个个平等和应该尊重的灵魂。

——《解放日报》2003.10.24日

勇 气

19世纪,在英国的名门公立学校——哈罗学校,常常会出现以强凌弱、以大欺小的事情。

有一天,一个强悍的高个子男生,拦在一个新生的面前,颐指气使地命令他替自己做事,新生初来乍到,不明白其中“原委”,断然拒绝。高个子恼羞成怒,一把揪住新生的领子,劈头盖脑地打起来,嘴里还骂骂咧咧:“你这小子,为了让你聪明点,我得好好开导你!”新生痛得龇牙咧嘴,却并不肯乞怜告饶。

旁观的学生或者冷眼相看,或者起哄嬉笑,或者一走了之。只有一个外表文弱的男生,看着这欺凌的一幕,眼里渐渐涌出了泪水,终于忍不住嚷起来:“你到底还要打他几下才肯罢休!”

高个子朝那个又尖又细的抗议的声音望去,一看也是个瘦弱的新生,就恶狠狠地骂道:“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问这个干吗?”

那个新生用含泪的眼睛盯着他,毫不畏惧地回答:“不管你还要打几下,让我替他忍受一半的拳头吧。”

高个子看着他的眼泪,听到这出人意料的回答,不禁羞愧地停住了手。

从这以后,学校城反抗恶行暴力的声音开始响亮,帮助弱者的善举也逐渐增多,两个新生也成为了莫逆之交。那位被殴打的少年,深感爱与善的可贵,后来成为英国颇负盛名的大政治家罗伯特·比尔;挺身而出,愿为陌生弱者分担痛苦的,则是扬名全世界的大诗人拜伦。

人生途中,我们也需要像拜伦一样,在别人只是畏惧地逃避,或幸灾乐祸地观看时,能够拿出罕有的勇气,为了善,为了爱,也为了启迪和震撼那些冷漠的心灵。

五元和十元

有一个美国乡村小孩,人家拿出一张五元纸币和一张十元纸币送他,让他挑一张,他挑了那张五元纸币。人们都说他笨,纷纷嘲弄他、笑话他。这事传了出去、很多人都来找他试验,结果还是这样,这事也就传得越来越远了。过了几十年,这个小孩成了。有记者向他问起这件事:“是不是真的?”

“是真的。”总统答。

“那您为什么要五元,不要十元呢?”

“如果我一开始就要十元,那以后还有谁拿钱来试探我是不是真的很愚蠢呢?”

世上不少聪明人,犹如这位。他得了便宜,却能让对方也觉得愉快。世上也有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是地笑话别人,却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的笨蛋。

自由的价值

今年盛夏,战功赫赫的美国四星上将弗兰克斯将军退役了。国防部长、各界名人,爱戴他的士兵们,都在欢送仪式上向他致敬,这位服役将近四十年的老兵,退役后,很多优厚待遇也就随之失去。然而他却淡然处之。他说:“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被称为自由。自由的价值高于一切。”自由的意义,在于其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在。

华盛顿功成身退,在总统任期内,他曾经两度提出辞职。在他离开政治舞台的时候,他说,“朋友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管理美国政府的日子已为期不远……我以良好的意愿在政府的组织与管理方面有所建树。加以年事日长,体质日衰,深感引退不仅为我所必须,亦将系受人欢迎之举。”不久,他真正变成了踏踏实实的农民华盛顿,从费城返回弗农山庄。在那里经营硕大的果园农庄;他的园林讲究得很,里面溪流潺潺,蜜蜂嘤嗡,水流花放,生机盎然。他优游林泉,自得其乐。他是人类自由理念的伟大的践行者,伟大的先行者,自由是他生命中至高的原则,为了追求自由,他不断地去扩大他的生活体验,所以他也是一个爱好创造的人。劳动的喜悦,落实在现实中的桃花源,是自由精神给他的报答。

可能错了

唐诗学·唐诗学的酝酿期(唐五代)

唐诗学·唐诗学的酝酿期(唐五代)

唐诗的研究,在唐代就已经开始了。唐人不仅是唐诗的创作者,也是最早的研究家。他们是怎样进行这件工作的呢?归纳起来,不外三个方面:一是选诗,二是品藻,三是述事。这也就是唐诗学的最原始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

大家知道,选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传统,也是一时代文学创作繁荣发达的标志。作品数量多了,质量高了,吸引着广大的读者来诵习与揣摩,于是便有了“选”的需要。而选本并不等于作品的简单录写,在取舍之间,它必然要体现出选家的眼光和读者群的口味,其中就含有一定的批评成分,这样一来,“选学”又成了文学批评的特殊形式。

唐代诗歌创作盛况空前,唐人选唐诗的风气也盛极一时。仅文献记载上有关唐人选编唐诗的本子,就有八九十种之多(参看两《唐书》经籍、艺文志和宋人公私书目)。编选的年份起自唐初,迄于晚唐五代,历朝皆有,代不绝书。选诗的范围有专选一时期诗作的,如殷璠《河岳英灵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有只录一地区作品的,如殷璠《丹阳集》、刘松《宜阳集》;有保存某一流派诗的,如元结《箧中集》;有收取某一类别诗的,如佚名《朝英集》录饯送诗,柳玄《同题集》录省试诗;有采集一类作者诗篇的,如崔融《珠英学士集》选武后时预修《三教珠英》诸学士的诗,蔡省凤《瑶池新咏》录妇女诗;有编选一种体裁诗作的,如佚名《三舍人集》专收绝句,倪宥《文章龟鉴》专取律诗;当然也有通选唐代诗歌的,如顾陶《唐诗类选》——可谓应有尽有,洋洋大观。至于编排的体例,则或以人为序,或以类相从,或同题唱和相属,或不同体裁分列,有的在选篇之下还附以诗人小传或评语,也是形态各别,花色繁多。

透过这些纷繁的表象,我们似可把这一时期的“选学”区别为两个相关联的阶段,即唐中叶以前和晚唐以后。大体说来,唐中叶以前的选本侧重于选取唐诗发展中某一阶段或某一流派的作品,收录面较单一,缺少综贯的手眼和会通的心胸。如今存《翰林学士集》残卷专收贞观时期唐太宗君臣的唱和诗,反映着唐初几十年间宫廷诗的概貌; 佚名的 《搜玉小集》杂采王、杨、卢、骆、陈、杜、沈、宋诸家的篇什,更多地显示出高宗、武后时诗风转变的痕迹;殷璠《河岳英灵集》标举“风骨”与“声律”兼备的宗旨,体现了典型的盛唐气象; 元结 《箧中集》揭示“雅正”的主张,代表着沈千运、孟云卿一派追求古淡的趣尚;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鼓吹“理致清新”,实以“大历十才子”为楷模;令狐楚《元和御览诗》则又以供奉皇帝消闲遣兴为目的,所录皆新制的“研艳短章”(毛晋《御览诗跋》)。这些选本都属于唐诗演进时期的产物,它们只提供诗歌进展中某一侧面的情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仅不足为病,倒正可借此窥见唐诗自身流动变化的活生生的印迹。

进入晚唐以后,随着诗歌创作 *** 的过去,唐诗发展的总轮廓逐渐显现出来了,于是选诗也开始走向了综合。编成于宣宗大中年间的顾陶《唐诗类选》,便是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一部综合性选本。此书虽已亡佚,而根据《文苑英华》著录的顾陶序文来看,所选范围“始自有唐,迄于近殁,凡一千二百三十二首,分为二十卷”,确是一部具有一定规模的唐诗合选。序文中还分别就古、近二体列举了代表作家三十人的名字 (后序中又补充述及选编者同时代的作家十数人),特别提到“杜、李挺生于时,群才莫得而问”,鲜明地举起了宗尚李白、杜甫的旗帜。这一切表明,唐代“选学”确已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唐诗的综合研究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稍后,唐末韦庄撰成《又玄集》,录一百四十余家诗三百首,五代韦縠编选《才调集》,录诗千首,虽去取各有好尚异同,也都属于通括各朝的诗选。这可以说是唐人研究唐诗的一个首要的方面。

与“选学”同步进行的,便是唐人品评唐诗的活动。品评的方式也有多种多样。有结合选诗开展评论,如《河岳英灵集》、《中兴间气集》各在诗人名下附以评语,概述其诗歌成就与风格特点,时或摘赏名篇佳句。有通过记事作出评论,如唐人笔记中载录贺知章称叹李白《蜀道难》,号为“谪仙”(见孟棨《本事诗》),又顾况激赏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为之延誉(见张固《幽闲鼓吹》),例子甚多。有谈论诗法时涉及诗篇,如唐中叶以后流行的各种《诗格》、《诗式》,常引唐人诗句作为讲明法式的例证。有凭借序跋、书信等形式直接对诗人诗作发表意见,如白居易《新乐府序》是诗人对自己作品的诠释,而他的《与元九书》则还就李白、杜甫在内的其他作家开展了广泛的评论。更有一种唐人首创的文学批评形式,就是论诗诗的写作,如杜甫的《戏为六绝句》、韩愈的《调张籍》《荐士》等,都是以诗歌创作来从事诗歌批评,寓逻辑思维于艺术形象之中,也开启了后世研究唐诗的重要传统。不过从总的方面看来,唐人对唐诗的各种论评,大多针对某个具体现象而发,尚缺少总体性的论断。研讨中有时涉及一些重大原则问题,如卢藏用《右拾遗陈子昂文集序》里高度赞扬陈子昂变革齐梁颓风的功绩,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总结了盛唐诗歌重视“风骨”与“兴象”的经验,白居易《与元九书》倡导“风雅比兴”的论诗纲领,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标示“搜奇抉怪,雕镂文字”的创作用心。这些议论显然已超越了一般品藻的范围,上升到诗歌理论的高度,对我们认识唐诗的质性及其流衍变化有帮助。但就其本身而言,则还属于唐诗发展中的局部性问题,而不能作为全局性的概括。

试图对唐诗加以全盘考察的动向,也只能萌生于晚唐以后。司空图《与王驾评诗书》中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注意,现将原文引述如下:

国初,主上好文雅,风流特盛。沈、宋始兴之后,杰出于江宁,宏肆于李、杜,极矣!右丞、苏州趣味澄敻,若清风之出岫。大历十数公,抑又次之。元、白力勍而气孱,乃都市豪估耳。刘公梦得、杨公巨源,亦各有胜会。阆仙、东野、刘得仁辈,时得佳致,亦足涤烦。厥后所闻,逾褊浅矣。

这段文字自然十分简略,谈到的作家也不算多,甚至还存在着后人所批评的 “论中晚唐人,殊乖公允”(许印芳《与王驾评诗书跋》)的毛病。尽管如此,它却是现今所能见到的唐人对唐诗的发展历史作出系统归纳的第一篇文献,在短短的篇幅中,要言不烦地综括了各时期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家和基本风貌,反映出唐诗的盛衰起伏。正如明胡应麟所指出:“唐人评骘当代诗人,自为意见,挂一漏万,未有克举其全者。唯图此论,撷重概轻,繇巨约细,品藻不过十数公,而初、盛、中、晚肯綮悉投,名胜略尽。后人综核万端,其大旨不能易也。”(《诗薮》外编卷四)称誉未免过当,而把司空图的这段言论视作对唐诗进行总结性评论的发端,还是恰如其分的。此外,唐末张为撰《诗人主客图》,对唐诗(主要是中晚唐诗)的流派作了初步的分析;齐己《 *** 旨格》、徐衍《 *** 要式》一类书风行于晚唐五代间,汇集了唐人作诗的法式技巧;司空图另有《二十四诗品》问世,探讨了诗歌作品的多种风格和意境。它们的出现,其实是从不同的方面构成了对唐诗的总结。当然,这样的总结多半还停留于现象的整理,尚未能从明确的理论观念上来把握唐诗的实质及其流变,以致唐诗学的建设也仍然处在明而未融的不成熟的境地。

选诗与品诗以外,记述诗人的事迹和诗作的本事,也是唐诗研究的不可忽视的方面。唐人述事有两大类型:一是给诗人正式立传,体现在墓志、碑文、行状、传记诸种文体中;另一是载录遗文佚事,拾掇趣语琐谈,散见于各种笔记和杂文之间。前一方面材料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它经常成为后人考索唐代诗人生平事迹的第一手依据。而后一方面的材料则近于小说家言,往往流传附会,虚实杂糅,难以全然凭信。但只要我们肯下一番披沙拣金的工夫,仍可从中找到大量珍贵的史料。例如《隋唐嘉话》载武后夺东方虬锦袍转赐宋之问的故事,就生动地反映了唐初宫廷内部文学活动活跃开展的风气。《集异记》录王之涣等人旗亭画壁的传说,充分证明了唐代文人诗与妓乐之间的密切联系。而《鉴戒录》记述杜荀鹤写《时世行》讽刺朱温的本事,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诗篇的写作背景,还显示了诗人思想性格发展的一个侧面。这些都是研究唐诗时的必要参考。还要看到,唐人笔记在内容上原很庞杂,并非单纯为诗歌记事。而到了晚唐,孟棨撰成《本事诗》一书,专一汇集有关诗歌创作的本事资料,五代时尚有人续作。这在笔记文发展上是一种创体,它把唐人述事明诗的传统发扬光大了,直接导宋人诗话之先河。我们认晚唐五代为唐诗研究进入初步总结的阶段,这也可算作一个标志。

为什么徐福要东渡?

史海争鸣06:徐福东渡去了那边

徐福东渡泥像

两千多年前的一个秋日,当时秦始皇一致全国后不久,一个巧舌如簧的术士,捎带着无以计数的金银财帛,率领着数百童男童女,向东驶向了茫茫大海,消逝在浩淼的大海当中。他们的行迹也成了全国帆海史的的一个最为耐人寻味的谜团。

这名术士便是徐福。徐福东渡能够说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的帆海运动。

自一致全国以来,秦始皇将眼光投向了宽广无垠的陆地。西汉期间,一本托为西方朔所作的《海内十洲记》,说明了徐福东渡的缘由。书上说,八方巨海当中,有十大洲,祖洲在东海当中,周遭五百里,离岸七万里,上有永生不之草,草形像菰苗,长三四尺。人了三四天内,用此草掩盖,便可复生。服它能够永生不老。

书上又说,在宫庭内,有一只像乌鸦一样的鸟儿衔着此草落到一位人脸上,那人很快就复生了。卫士很奇异,将此事陈述给了始天子。秦始皇拿此草去讯问鬼谷师长教师,鬼谷师长教师说,这种草在东海祖洲上,长在琼田当中,名叫“养神芝”,一株便可救活一人,服之能够永生不老。秦始皇听了,大喜,暗示必然要失掉它。

此时有名叫徐福的术士,自告奋勇,对秦始皇说:“东海中有三座神山,叫做蓬莱、住持、瀛洲,有神仙在那边寓居。我愿意为皇上追求永生不老的仙药。”秦始皇大喜,立即应允。

不久,徐福就带着秦始皇给他的少量的财帛上路了,几个月后,他返来了。他并没有给天子带来甚么不之药,而是带返来了一句话。

那末他终究说了甚么话呢?司马迁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有具体描绘:

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中途夭折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因而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女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天子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各种百工而行。

徐福一番话说得秦始皇龙心大悦,立即赞同了他的恳求,不只派出了百工,还选出了三千男女与之偕行,还捎带了各类谷物的种子。

但是,徐福这一去,就再也没返来。

徐福东渡动身处

那末徐福终究去了那边呢?《史记》上说,“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也便是说,徐福找到了一个平原,那边有着众多的湖泊,就假寓了上去,本人称王,不再返来了。

最早指明徐福下跌的史乘是《后汉书?东夷传》,书中说,徐福求不到仙药,怕因欺君之罪而惹来杀身之祸,痛快就留在了澶洲。书中还说,徐福带去的那批人已在那边假寓上去,繁衍生息,人数已达数万人,他们时常会到会稽来买布。

可是,这个“澶洲”又在何方呢?史乘中并没有交接。

在中国内地,能称得上“平原广泽”的处所并未几,一是吕宋(即现在的菲律宾),二是台湾,三是日本,而更远处便是宽广的美洲大陆了。吕宋和台湾其实不在西方,假如徐福不断向东行进的话,其落脚点只能在日本大概美洲。

很多学者提出了“美洲落籍”说。

他们以为徐福不断东渡,抵达了美洲大陆。他们的证占有以下几点:一是美国海岸发明了两千年前的中国石质的石雕;印第安人的骨骼和中国人非常的附近;美洲玛雅言语中,至今仍保管了汉语古音和中国内地地区的方言;美洲现代笔墨和汉字非常的附近;印第安人的历法、音乐、穿着与中国前人基本相反;他们室第正堂安顿神龛,设香案,年节送灶神等习俗还有后羿射日等神话与中国相反;印第安人弓箭制作、银丝制作等手工艺和中国相反,其医药和按摩按摩伎俩也也中国附近;南美洲出土的捻线绽、纺线和中国现代纺织物附近;墨西哥出土了一些中国的古钱、古镜,出土泥像的相貌和服式酷似中国前人;智利人以“中国人”为爱称,称谓本人的男孩为“奇多尼”,女孩为“奇达尼”,意为“小小中国人”和“中国小女孩”;智利人的容颜,如头发、眼睛与中国人类似等等。有的学者以为,智利人是中国现代的移民,与中国人有血缘干系。

能不克不及说这些人便是徐福东渡带去的中国人的后嗣呢?固然是不克不及完整扫除这个大概性的。

但更多的学者倾向于去了日本。

首先在中国提出这个观念的是五代后周期间济州开元寺的义楚僧人。他在《义楚六帖》中说,“日本国亦名倭国,在东海中。秦时徐福将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止此国,今人物一如长安?又西南千余里,有山名富士,亦名蓬莱?徐福至此,谓蓬莱,至今子孙皆曰秦氏。”这一说法得之于他的日本好友中弘顺僧人。因而可知,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早已在日本外乡传播,说日本人是徐福等人的后嗣是事先日本人的共鸣。

到了宋朝,欧阳修对徐福抵达日本作出了完整的一定。他在《日本刀歌》中说:“风闻其国居大岛,泥土沃饶习俗好。其先徐福作秦民?徐福行之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对徐福抵达日本后的一些细节作了进一步的交接。

此时,中国、日本和朝鲜的很多著作,都纷繁载入徐福抵达日本的故事。日本徐福会理事长饭野孝宥师长教师还依据徐福在日本的第七代嫡孙秦福寿遗书,在《弥生的日轮》一书中,罗列出了徐福率领的五百二十八名童男女和百工的姓名。

日本徐福公园,徐福东渡日本在日本已是不得人心

很多学者还从中国与日本的民俗风情、言语发音、笔墨输入、帆海手艺、医药、宗教、乐律、文化经济交换还有日本出土的少量秦朝文物等方面,阐述了徐福抵达日本的真实性。很多学者认定:日天性从结绳记事的石器期间(绳纹期间)一下奔腾到能收获稻谷、能养蚕、能织布、能冶炼钢铁的弥生期间,恰是徐福等人带去了进步的文化的后果。

不外,也有很多人对徐福东渡日本一说持怀疑态度,他们以为次要疑点有以下方面:

其一,历史上能否真有徐福其人?因为史料并没有罗列出徐福的生平事迹、寓居地点及家属渊源,有人以为,大概这世上基本就没有这号人物,充其量不外是《史记》依据某些传说揖录的一个传说人物罢了。

其二,依据日本民间传说,徐福向尚未开化的日本人教授了很多武艺,此中包括了造纸和栽种烟草。但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要到东汉期间由寺人蔡伦完成的,这已是三百多年以后的工作了。而烟草,则是哥伦布在十五世纪从美洲带回欧洲,进而传达到全国各地的,徐福不大概晓得烟草为甚么物。

可见,民间传说其实不完整可托,要披沙拣金。

其三,汉字是公元三世纪才传入日本的,假如徐福真的到了日本,为甚么事先没有汉字,直到四百年后才运用呢?

因而,有人说,假如真有徐福的话,那他必然是个英勇的骗子,居然也在太岁头上动土,在欺骗了秦始皇的多量玉帛还有少量的技工和童男童女后,溜之大吉,不晓得躲藏在那边受罪去了。至于他去了,那生怕就不得而知了。即使真的抵达日本,将进步的文化带给日本,那也绝不是他的初志。

看累了吧,来一段笑话让你开心乐一下:

不要以为是木偶就可以乱来!整天浑身湿哒哒的木偶也受不了!

四字含义成语代表真心

1. 表达真心的成语有哪些

1. 真心真意

2. 肝胆相照

3. 开心见诚

4. 开诚相见

5. 悃愊无华

6. 披心相付

7. 推心置腹

8. 心悦诚服

9. 赤心相待

10. 推诚待物

11. 真心真意:释义:犹真心实意。

12. 肝胆相照:释义:肝胆:比喻真心诚意。比喻以真心相见。

13. 开心见诚:释义: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14. 开诚相见:释义: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15. 悃愊无华:释义:悃愊:至诚;华:浮夸。至诚而不虚浮。形容真心实意,毫不虚假。

16. 披心相付:释义:披心:披露真心;相付:给人家。形容真心待人。

17. 推心置腹:释义: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18. 心悦诚服:释义: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19. 赤心相待:释义: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20. 推诚待物:释义:拿出真心来对待别人。

参考资料

形容真心的成语.千寻生活[引用时间2017-12-20]

2. 三个关于真情的四字词语

成语分类辞典--情感类- - 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感到惊讶。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妨害。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哀感顽艳:顽:愚笨;艳:慧美。

原来形容一个歌童唱的歌悲恻动人,使愚笨和慧美的人都为所感动。后来转用以评述某些抒情的文艺作品,意义也转为哀怨、感伤、古拙、绮丽同时具备。

爱莫能助:莫:没有谁,不。语出《诗经》“爱莫助之”。

(爱:隐藏)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同情。 暗送秋波:指女以目传情(秋波:秋水清澈明净,比喻明亮的眼睛),喻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黯然神伤:情绪低落,精神沮丧,心情忧伤(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白头如新:白头:老年,这里形容时间很长;新:新近。相识已久,还同才认得的一样。

形容交情不深。 百无聊赖:(思想感情)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聊赖:依赖,寄托)。

百爪挠心:一百只鸟兽的爪子在心里抓。喻指痛心,担心,伤心,心情不安。

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落叶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

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不动声色:话音和表情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有所变动。

多形容冷静、镇定。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

不分你我。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不露声色:思想感情不从语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不能自已:自己无法停止(已:停止)。

多指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不情之请:不近人情的请求。

常用作向人求助的客气话。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

形容进退无着落,事情不好办。 不省人事:省:知道。

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不为已甚:为:做;已甚;过火的事。指不做过分的事情。

藏头露尾:形容遮遮掩掩怕暴露真情。 侧隐之心:同情遭受不幸的人而引起的怜悯的心理。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对人鄙视、憎恨或畏惧。

插科打诨:穿 *** 一些逗趣的动作、表情或话语(科: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恢谐逗趣的话)。 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怅然若失:心中迷离恍惚,没有了主意。形容神志迷乱,心情忐忑的样子。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表情。

痴男怨女:沉醉于情爱中的青年男女。 愁眉苦脸:皱着眉头,苦丧着脸(苦脸:愁苦的面容)。

形容忧愁苦恼的脸部表情。 愁眉锁眼:双眉紧锁,眼皮下垂。

形容忧愁苦恼的表情。 楚楚有致:整洁鲜明,富有情趣。

楚楚动人:鲜明整洁,洒脱出众,使人觉得生动可爱(楚楚:鲜明整洁,洒脱出众的样子)。 楚楚可怜:原指幼松丛生柔弱可爱,后形容姿态娇美妩媚,令人怜爱。

捶胸顿足:敲打胸口,跺着双脚。形容悲伤、悔恨的情态。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士子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现亦形容事成后心满意足的情态。

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

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打情骂俏:相互假意打骂,借以调情。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惭:害臊,惭愧)。 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抵足而眠:脚碰脚地睡眠。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多愁善感:善:好(hào)经常忧愁,容易感伤。形容感情脆弱。

恩断义绝:恩爱、情义断绝。多指夫妻间感情破裂,而致离异。

恩重如山:恩情像山一样深重。 儿女情长:青年男女恋情缠绵,难分难舍。

耳鬓厮磨:鬓:面颊两旁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声势或力量巨大,也比喻情绪、心思波动得厉害。 甘极如饴:像饴糖似的甜美。

比喻甘心情愿受苦或就。 甘心情愿:完全出于自愿。

形容自愿作出某种牺牲。 甘之如饴:甘:甜,引申为情愿,乐意;饴:麦芽糖浆。

像饴糖似的甜美。比喻甘心情愿受苦或就。

肝脑涂地:形容人惨的情景。也表示尽忠竭力,万不辞。

高歌猛进:大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情绪高涨,斗志昂扬,大踏步地前进。

槁木灰:槁:枯干。枯干的树木,冷了的炉灰。

比喻毫无生气或心情极端消沉。 耿耿忠心:非常忠诚的思想感情。

古道热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形容待人真挚、热情。

归心似箭:形容返回的心情十分迫切。 海誓山盟:男女指山、海发誓,表示爱情要像山、海那样永恒不变。

含情脉脉:深沉的温情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多形容女子微含娇羞而又无限关切的情态。

含饴弄孙:嘴里含着饴糖逗小孙子(饴:麦芽糖)。形容老年人的闲情乐趣。

豪放不羁: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豪情壮志:豪壮的心情,雄伟的理想。

好景不常:景:光景,时机。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

常用来表达感伤的心情,现多用于贬义。 好景不长:美丽的风景不能永远存在;表示对美好的光景消逝的感伤、惋惜。

呼天抢地:呼喊苍天,以头撞。

3. 四字成语及意思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方枘圆凿 形容格格不入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奉为圭臬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

充栋,堆满了屋子 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 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突然暴发。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积重难返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枉过正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

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

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门可罗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门庭若市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沐猴而冠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暮鼓晨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南辕北辙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

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曲突徙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

4. 四字成语意思

1·初出茅庐 :原比喻新露头脚。

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2·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卧薪尝胆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4·价值连城: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5·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6·完璧归赵 :璧:宝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7· 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8·指鹿为马 :指着鹿,故意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9·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 *** 。

10·价值连城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 11·游刃有余 刀刃运转于骨节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

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12·循规蹈矩:循、蹈:遵循,依照。

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

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13·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

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1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

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16·不甚了了:甚:很;了了:明白。

不很明白,不很懂。 17:恍然大悟: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8·欢呼雀跃:高兴得象麻雀一样跳跃。

形容非常欢乐。 19·声色俱厉: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

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20·独木难支:一根木头支不住高大的房子。

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21·束手待毙:毙:。

捆起手来等。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22·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23·胆战心惊: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24·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25·忐忑不安:忐忑:心神不安定。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形容胆怯,对事情没有把握。

26·独树一帜: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

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27·冰肌玉骨 :冰:晶莹。

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肤莹洁光滑。

28·丰衣足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

29·挥汗成雨 :挥:洒,泼。形容人多。

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也形容出汗多。 30·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31·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32·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33·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前进 34·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35·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36·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 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37·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

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38·独出心裁 :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39·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40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41·各抒己见 :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42·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43·触类旁通 :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44·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45·古为今用 :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 46·薪尽火传 : 薪:柴。

柴虽烧尽,火种仍留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

47·和蔼可亲—— 性情温和,态度亲切 48·唉声叹气——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49·按兵不动—— 指挥官止住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战机;比喻接受任务后暂不执行,以观望形势的发展 50·黯然失色—— 阴暗的样子 51·慷慨激昂—— 形容语调高亢有力,情绪激奋昂扬 52·飞扬跋扈—— 鸷鸟飞扬,大鱼跋扈。

喻指意气举动骄横放肆 53·纵横捭阖—— 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 54·略见一斑—— 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个方面,斑:斑纹 55·有口皆碑—— 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纪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

碑:纪功碑。 56·并行不悖——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57·白璧微瑕—— 洁白的玉上有小斑点。

比喻很好的人或事物还有小缺点,含有美中不足表示惋惜的意思 58·筚路蓝缕—— 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

筚路:柴车,蓝。

历史上圆明园被毁坏前到底有多美?有史料记载吗?

历史不应被遗忘。

你无法想象,在一把火之后,我们失去了怎样的圆明园。

它拥有350公顷的面积,相当于5个故宫、3个英国皇家植物园、3.5个法国凡尔赛花园。

作为“万园之园”,即便今天星球研究所的设计师,用近50天绘制的超长制图,呈现的景点也未到它的十分之一。

在它的背后,则是一个占据当时全球近1/3的人口、近1/3粮食产量、近1/3制造业产值的中华帝国。

但是,如此壮丽的园林,又岂人口和财富便可以做到的。

那是无数匠人、无数心血,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园林智慧的结晶,是在丈量大地的极致理性中尽揽江湖沧海、仙界人间的极致浪漫。

1、缘起

山川四时,明月清风,崇尚自然的中国人自古便追求天人合一。

即便贵为帝王,即便拥有恢弘的紫禁城,也不甘心被宫廷高墙禁锢,渴望着园居生活。

京城西北郊,一处绝佳的造园区域吸引了帝王的注意。

从高空俯瞰,太行山自南而来,在城西一路蔓延,与平原相接,人称“神京右臂”。

云蒸霞蔚,山峦起伏,

山间发育的泉水塑造众多湖沼。

自康熙起,清代帝王便开始在此营建皇家园林,而始建于雍正即位前(1709年)的圆明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并非常规的园林,而是要容纳全世界。

在中国古人心中,何为世界?

早在战国时期,阴阳学家邹衍提出,世界由被大海包围的九个大州组成,每个大州内部又分为九个小州,中国是其中的赤县神州。

圆明园便以此为蓝本,开凿湖泊代表大海,四周布置九个岛屿代表九个大州。九岛围湖环列,如同将天下缩于怀中,是全园的核心所在。

同时,古人认为天下山脉均发昆仑,河流均汇聚于大海,圆明园顺应自身西高东低的地势,参照中国山水的布局,于西北堆砌假山象征昆仑,于东部开凿湖泊象征东海,水系则顺势贯穿全园,并向东继续流入长春园、绮春园,使圆明园三园河道相通,

还在更大的范围内与整个西郊园林水系相连。

于是,园内河、湖、溪、涧、泉、沼俱备,一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又似“江雾霏霏作雪天”。

既可“犯溪烟深入”,又可“误入藕花深处”。

水系萦回之中,殿堂、朱楼、水榭、廊桥,千变万化的建筑与千变万化的水系,共同组成了一个极致浪漫的世界。

2、极致浪漫

秦皇汉武苦苦寻觅的东海仙境,化为福海中的三座小岛,小巧精致的殿阁点缀其间,是为蓬岛瑶台。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于山间溪水环曲之地,借水流传杯送盏、以文会友,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圆明园内便让溪流穿亭而过,是为坐石临流。

陶渊明著述《桃花源记》,圆明园内便有一条桃林夹岸的桃花溪,溪上叠石为山、开辟桃花洞,是为武陵春色。

杜牧笔下“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化为圆明园内的杏花春馆。

园内还设置众多田圃,供帝王观察作物长势、雨水气候,以便及时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是为澹泊宁静。

又汇集了众多神祇,佛祖观音、龙王河神、风云雷雨诸神济济一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慈云普护。

此外,有如同仙境的高阁,层台累榭伸向水面,是为方壶胜境。

也有严整庄重的殿宇,供奉着皇室先祖,是为鸿慈永祜。

这些风格各异、寓意不同的景观,统统汇聚圆明园,或严整、或妙趣、或飘渺、或洒脱,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千变万化的浪漫世界。

信步园中,视线不断流转变幻,移步换景。

而凭栏远眺,山川风月居然信手一借,宛若图画。

星罗棋布的美景之外,作为帝王长居的园囿,圆明园还拥有大量的政治活动空间。

宫门区分布着六部等各类办公机构,严整对称的朝房、层层嵌套的院落,烘托出主殿的气势,成为园内最重要仪典的空间,是为正大光明。

依地势南北延展的殿阁前,远山近水一片开阔,不仅可以骑马射箭,还可举办游牧风格的宴会,是为山高水长。

帝王频繁使用的办公区域,则更重视实用性,院落规整、且与宫门距离极近,方便官员进宫参与御前会议,是为勤政亲贤。

这些政治活动空间,让圆明园在千花万木、美景迭出之中,成为事实上比紫禁城还重要的帝国统治中心。

而这背后,这些美景、这些浪漫、这些亭台、这些殿堂,也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出自一种深思熟虑的极致理性。

3、极致理性

放眼整个西郊,园林虽形态不一、分布密集,但其规模恰好都有着同一个尺度:800清步(约为今天1280m)。

这是一个可被感知的距离。圆明园的整体规模也同样以福海蓬岛瑶台为圆心,基本保持在800清步为半径的范围内。

然而,在圆明园建设时,玉泉山、万寿山的最佳观景位置已被附近园林占据。

因此,圆明园便以西山作为背景,使园内的一众景区可以看到小西山最高峰,海拔797m的克勒峪。

这才有了“西山爽气,在我襟袖”。

步入园中,也一样有着理性的尺度控制。

400清步是园内最大水面福海的范围,200清步是园内主要景点的范围。

这样的尺度控制使园内空间变幻有致,可以观浮光跃金,

游林泉寂寥,乐此不疲。

在景点内,看似毫无规矩的建筑,也恰好规矩地落于数个10丈方格内。

以九洲清晏为例,中路宫殿区院落宽约2格,西路、东路寝宫区院落宽约1.5格,附属用房宽约0.5格,共同组合出了占地21600平方米的大型院落。

在10丈方格的控制下,不同大小、不同形态的建筑组群结合着不同的山水形态,时而聚集,时而分散。

单个景点内的单体建筑也各具巧思。

在清音阁戏楼,三层戏台不光能同时演出天井、地井辅以升降装置,使演员可以在各层来去自如,在各类机关运作下,还能实现腾云驾雾等舞台效果。

这些复杂的建筑往往由建筑师通过烫样模型,反复推敲方案,考量如何施工。

理性的尽头是极致的浪漫。而浪漫的背后,也正是极致的理性,这才有了无与伦比的圆明园。

但是,“这个神奇的世界现在已经不见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圆明园”,“一个动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

大厦将倾,残存的圆明园遗址又被大肆拆卖砖瓦木料,大片的水系被填平成了农田,曾荣耀辉煌的正大光明殿也已沦为垃圾总站。

那些设计者、建造者曾经丈量天地、布局咫尺,寓九州于同域,藏四季于朝暮,衔山川为丹青,执椽梁为诗赋。

然而这座万园之园已经被摧毁了,已经被抛弃了,它所凝聚的创造与想象又怎能继续被遗忘?

为此,一代代中国学者向着过去的时间,开始了另一种远征。

4、不灭的理性与浪漫

1930年代,以中国营造学社为核心,学者们开始对圆明园遗物和档案进行整理,并在卷帙浩繁的清代档案中披沙拣金。

大量的史料文物,从样式雷,一个八代担纲皇家建筑师的家族视角,揭示了圆明园,成为一代传奇背后的故事。

他们曾一步步探勘山川,探寻如何因地制宜,绘制一套套图纸,制作一个个烫样,推敲方案。

而样式雷家族所作的河道、建筑、装修等诸多设计,不过是圆明园诸多工种中的一部分,远无法涵盖石作、瓦作、画作、漆作等数十类工种。

而仅存的2000件多件图档及烫样,不过是圆明园添建、改建时所做的一部分,远无法涵盖它的全部景点。

自1980年开始,以为首的1583名学者,联名发起了整修、保护圆明园遗址的倡议,成立中国圆明园学会,对圆明园进行保护,恢复了圆明园部分山形水系。

1988年,圆明园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00年后作为遗址公园进行保护,迁出园内居民、单位、工厂等。

在进行了考古发掘后,还修复了有较多建筑遗留的区域,恢复了约10%的古建筑。

自2009年开始,清华大学郭黛姮教授与团队,经过无数次翻阅、无数次梳理、无数次推敲,以数字化复原的方式,将圆明园重新引入公众视野。

以上这些还不是终结,也不会终结。

圆明园,这份不灭的理性与浪漫,经无数人创造,又经无数人寻觅,也将经无数人继续延续下去,穿透时间的长河,闪烁永恒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