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亲扬名孝之终-显亲扬名指什么生肖
1.扬名的相关词语
2.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
3.显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4.形容孝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扬名的相关词语
扬名后世:名声传扬到后世。
扬名四海:扬名是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扬名显亲:扬指传扬;显指显赫;亲指父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扬名显姓:名声传扬,姓字显耀。
显亲扬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於後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后以“显亲扬名”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
显姓扬名:指显耀门第,传扬名声。# 谓显耀门第,传扬名声。
显祖扬名:指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谓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
树功扬名:树指建立;扬指称颂。建立功名,流芳于世。
立身扬名:立身意为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指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扬名立万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
想了解自己的国学知识掌握的怎么样吗?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查看。
国学达人挑战赛试题孝经篇一、选择题
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 B、18 C、19 D、22
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 B、诸侯C、卿大夫D、庶人
3.《孝经》的第一章是(C)
A、天子章 B、孝治章C、开宗明义章D、广至德章
4. (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 C D )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 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
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 错,谏诤章第十五
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 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
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 开宗明义章第一
5. (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A B C D)
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6. (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 A C)
A、《诗经》 开宗明义章第一 B、《论语》
C、《尚书》 天子章第二 D、《春秋》
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 (A)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
A、 “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 (C)
A、开宗明义 B、天子章 C、四刑章 D、三才章
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
A. 圣治章 B.丧亲章 C.感应章 D.广扬名章
11.《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A)
A、居则致其敬 B、养则致其乐
C、病则致其忧 D、丧则致其哀
12.下列句子表现《孝经》中孝是诸德之本的是 A
A、“人之行,莫大于孝”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C、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D、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13.《孝经》中对 天子之孝的要求是(A)
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诸侯之“孝”要求“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
14.下列哪位皇帝曾为孝经作注。B
A、唐太宗 B、唐玄宗 C、秦始皇 D、汉武帝
15.《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 (B)
A、必有尊也 B、神明彰矣
C、鬼神着矣 D、不忘亲也
16.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出自《孝经》哪一章? (A)
A、第九章圣治章 B、第六章庶人章
C、第十三章广至德章 D、第十七章事君章
17. “《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出自《孝经》哪一章? (C)
A、第一章开宗明义章 B、第三章诸侯章
C、第九章圣治章 D、第十一章五刑章
18.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A、天子 B、诸侯 C 、卿大夫 D、士
19. 《孝经》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 ”,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A)
A、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B、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陈其簠簋而哀戚之
C、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D、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
20.《孝经》成书于 (C)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汉之际 D、东汉初年
21.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孝经》一书是 所著。(B)
A、孔子 B、孔子七十子之徒 C、邢昺疏 D、陈孝道
2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出自 (A)
A、开宗明义章 B、三才章 C、孝治章 D、圣治章
23.孝经上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这说明中国人看待自己身体的出发点是(D)
A、注重保健 B、天人合一 C、三纲五常 D、宗法观念
24.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下一句是?
A、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B、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C、 礼者,敬而已矣。 D、 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
25. “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是谁说的?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庄子
26.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出自哪一章?
A、事君章 B、丧亲章 C、广扬名章 D、感应章
27.《孝经》第十章纪孝行章中, 子曰:“孝子之事亲也, (A)
A、居则致其敬 B、养则致其乐
C、病则致其忧 D、丧则致其哀
28.《孝经》第十六章感应章中,子曰:“天地明察, (B)
A、必有尊也 B、神明彰矣
C、鬼神着矣 D、不忘亲也
29.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是指对哪一个阶层孝的要求(B)
A、天子 B、诸侯 C 、卿大夫 D、士
30.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曾经亲自为它做注(C)
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唐中宗
31.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____;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A)
A、行 B、言 C、择 D、守
32.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____,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B)
A、天地 B、父母 C、国家 D、天子
33.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___也。(A)
A、 行 B、利 C、义 D、责
34.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_____。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A)
A、严父 B、顺 C、 敬 D、仁
35.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_____。(A)
A、事亲 B、致敬 C、孝子 D、成人
36.《孝经》中国古代的(A)伦理学著作。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37.清代()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B)
A、王引之B、纪昀C、戴震D、钱大昕
38.书分古今文二本,今文本为郑玄注,古文本为(A)注。
A、孔安国B、王引之C、朱起凤D、王居正
39.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B
A、孝之本也 B、孝之始也 C、孝之终也
40.非先王之法服, 。A
A、不敢服 B、敢服 C、不敢行
41.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C) 。
A、谨度 B、事君 C、社稷
42.故敬其父, ( A ) 。
A、则子悦 B、则弟悦 C、则臣悦
43.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 ( C ) 。
A、孝乎 B、其人 C、配天
44.四书五经中的五经《诗经》《易经》《春秋经》和(C)
A、孝经和金刚经B、易经和孝经C、书经和礼经D、道德经和孝经
45.《孝经》相传是(C)所作
A、孟子B、荀子C、孔子D、墨子
46.孝经中首次将孝和(C)联系起来
A、礼B、义C、忠D、信
47.“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出自《孝经》的(C)一章
A、士章B、天子章C、庶人章D、孝治章
48.“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出自《孝经》的(A)章
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49.孝经是什么时期的(B)
A、战国B、春秋C、西周D、五代
50.“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出自《孝经》的(B)章
A、五刑章B、广要道章C、圣治章D、孝治章
51.《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C)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A、五代B、北宋C、南宋D、元代
52.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与政治的关系(B)
A、诸侯章B、圣治章C、孝行章D、天子章
53.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道的原则和礼法(A)
A、丧亲章B、感应章C、五刑章D、士章
54.下面哪一章是关于孝的基本理论(D)
A、谏诤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开宗明义章
55.“爱亲者,不敢恶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出自孝经(A)一章
A、天子章B、事君章C、三才章D、卿大夫章
56.《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社”代表什么(C)神
A、太阳神B、云神C、土神D、雨神
57.《孝经》中“…….然后能保其社稷”中的“稷”代表什么(D)神
A、水神B、风神C、土神D、谷神
58.《孝经》中将社会上的人分为(C)个层级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59.现在流行的版本是(D)给《孝经》做的疏
A、 程颐 B、 朱熹 C、 李隆基 D、邢昺
60.《孝经》中的“甫邢”指的是(B)刑
A、棍子刑B、吕刑C、俱五刑D、车裂
61.《孝经》中的诸侯有公、侯、伯、子、(A)
A、男B、少C、王D、民
62.《孝经》中的制节谨度是为(C)制定的
A、士大夫B、天子C、诸侯D、卿大夫
63.《孝经》一共有(B)个版本
A、1 B、2 C、3 D、4
64.古文《孝经》是李隆基注,今文《孝经》是(C)注
A 、邢昺 B、郑谷C、郑玄D、刘炫
65.(A)中说到,“《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认为《孝经》的作者是孔子。
A、《汉书·艺文志》B、《吕氏春秋》C、《吕览·察微篇》D、《尚书》
66.《孝经》第一章是和最后一章是(B)
A、 庶人章、孝治章 B、 开宗明义章、丧亲章
C、三才章、五刑章 D、开宗明义、五刑章
67.“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这段话出自《孝经》中的(B)
A、《庶人章》B、《纪孝行章》C、《孝治章》D、《广至德章》
二、判断
1.唐高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应该是唐玄宗)
2.由《孝经》可知儒家的孝道的观念不只于孝顺父母而已,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3.《孝经》中的对故去的祖灵的祭祀并不是为了祈求保佑,是为了表示不忘祖宗恩德之意。(√)
4. 《孝经》中,孔子认为, 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
5. 《孝经》作者有几种说法,其中有作者是孔子、也有作者是曾子或曾子门人等说法。(√)
6.《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道家的伦理思想。(×)
7.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它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
8.《孝经》没有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
9.诸侯之“孝”要求“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
10.士阶层的“孝”要求“忠顺事上,保禄位,守祭祀”;庶人之“孝”要求“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
11.《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 √)
12.《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 √)
13.《孝经》称作“经”,与《易经》、《诗经》、《书经》的情况是一样的( ×))
14.《孝经》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行孝道的道理、准则和方法( √)
15.《孝经》主张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16.《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指出孝是诸德之本,认为“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 √)
17. 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这句话正确吗?(×)
18.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19.《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
20.《孝经》在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社会伦理起了很大作用。(√)
21.《孝经》在中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神秘化,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22.《孝经》成书于秦汉之际。(√)
23.《孝经》元代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24.《孝经》把人之孝分为五大类,有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25.《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统而繁琐的规定。以显父母”,是孝之终。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26.《孝经》当中有很多的愚忠、愚孝的思想。(√)
27.《孝经》的“经”与“诗经”、“春秋经”的同义(×)
28.第十六章的章名是感应章吗?(×)
29.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孝经》(×),是尚书
30.孔子述作,垂范将来”是指孝经。(√)
三、填空
1.《孝经》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首次将孝亲和_____联系起来。(答案:忠君)
2. 在《______》中,《孝经》是唯一一本自其成书就被称为“经”的典籍。(答案:《十三经注疏》)
3.《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_____之一。(答案:十三经/《十三经》)
4.在《孝经》的《三才章第七》中,讲到的“三才”是指_____。
(答案:天、地、人)
5.北宋邢昺疏《孝经》名为《_______》
答案:《孝经正义》
6.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社稷)。
7.(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9.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10.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
1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
12.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13.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
1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15.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
16.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17.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
18.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19.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20.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
21.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乐),而民(知禁)。
22.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23.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
24.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25.《孝经》在中国古代影响很大,历代王朝无不标榜(以孝治天下),(唐玄宗)曾亲自为《孝经》作注。
26.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27.生事(爱敬),事(哀戚),生民之(本)尽矣,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
28.(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戚之情也。
29.《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30.(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四、解释词语
1.开宗明义;开宗:阐发宗旨;明义:说明意思。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开,张也;宗,本也;明,显也;义,理也。言此章开张一经之宗本,显明五孝之义理,故曰开宗明义章也。”
2.至德要道:至:极,最。最美好的品德和最精要的道理。本文指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
3.德之本: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
4.始于事亲:行孝尽孝的开始就是要孝顺父母。
5.无念尔祖,聿修厥德: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6.刑于四海:这种孝道,外国人看见了,也要摹仿实行,争相取法
7.甫刑:即吕刑
8.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9.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这里是讲明诸侯的孝道,包括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在内。
10.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
11.制节谨度:这里指诸侯,关于地方财政经济事务,事前,要有计划的管制,有预算的节约,并且照著既定的方针,谨慎度用,量入为出,自然收支平衡,财政经济,便充裕丰满。
12.卿大夫:天子或为诸侯的辅佐官员,也就是政策决定的集团,全国行政的枢纽,地位也很高,次于诸侯。
13.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为人部属的,要早晚勤奋的来服务长官,尽他应尽的责任。
14.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初入社会作事的小公务员,安早起晚睡。上班办公,不要迟到早退,怠于职务,遗羞辱于生身的父母。
15.禄:本义:福气、福运。作动词是给予俸禄的意思。
16.庶人:泛指无官爵平民、百姓。
17.用天之道:农人的孝道,就是要会利用四时的气候来耕耘收获,以适应天道。
18.孝无终:这个孝道,是没有终始。
19.移风易俗:转移风气、改变旧的习惯制度。
20.鳏寡: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
21.满而不溢 :器物已满盈但不溢出。比喻有资财而不滥用,有才能而不自炫,善于节制守度。
22.在上不骄,高而不危: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23.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只要国家的元首,他一人有敬亲爱亲可庆幸的事,那天下几万万老百姓,都是欢欣鼓舞的仰赖效法,而敬爱他们自己的父母了。
24.立身扬名 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播。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
25.显亲扬名 释义: 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26.无所不通 通:通晓。没有什么不通晓。形容知道的东西很多。
27.门到户说 释义: 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
28.承欢膝下: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29.所敬者寡,而悦者众:被敬重的人属于少数,而因此收获喜悦的人却是众多。
显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显什么什么什么成语 :
①显而易见xiǎn ér yì jiàn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此显而易见之事,从无一人辩之。”
意思: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
②显露头角xiǎn lù tóu jiǎo
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意思:露:显露。头上的角已明显地突出来了。指初显露优异的才能。
③显亲扬名xiǎn qīn yáng míng
出处:《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意思: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④显微阐幽xiǎn wēi chǎn yōu
出处:《易·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
意思:显示细微之事,说明隐幽之理,使之显见著明。
此外,还有显露端倪、显处视月、显赫一时、显山露水等
形容孝顺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形容孝顺的四字成语:爱老慈幼、寸草春晖、恩逾慈母、祝哽祝噎、顾复之恩、甘馨之费、陟岵陟屺、恩重如山、藉草枕块、显亲扬名。
1、爱老慈幼
拼音:ài lǎo cí yòu?
解释:慈:慈爱。 爱护老人与儿童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
2、寸草春晖
拼音:cùn cǎo chūn huī
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自: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恩逾慈母
拼音:ēn yú cí mǔ
解释:逾:超过。 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
出自: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4、祝哽祝噎
拼音:zhù gěng zhù yē
解释:祝:祷祝;哽、噎:食物堵住食道。 古代帝王敬老、养老的表示:请年老致仕者饮酒吃饭,设置专人祷祝他们不哽不噎。
出自:汉·贾山《至言》:“然而养三老于太学,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噎在前,祝哽在后。”
5、顾复之恩
拼音:gù fù zhī ēn
解释: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6、甘馨之费
拼音:gān xīn zhī fèi?
解释:指供养双亲的费用。
出自:《谢官状》。
7、陟岵陟屺
拼音:zhì hù zhì qǐ
解释:陟:登、升;岵:有草木的山;屺:无草木的山。指久居在外的人想念父母。
出自:《诗经·魏风·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8、恩重如山
拼音:ēn zhòng rú shān
解释:恩情深厚,像山一样深重。
出自:宋·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拔茅以征;冒处清流之末;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9、藉草枕块
拼音:jiè cǎo zhěn kuài
解释: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
10、显亲扬名
拼音:xiǎn qīn yáng míng
解释:显:显赫;亲:父母;扬:传扬。指使双亲显耀,名声传扬。
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