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信长之野望13天道攻略

2.十个成语故事

3.开头是文字的四字成语

4.以希开头的四字成语

5.刘据如果不自杀,等到汉武帝后悔,会不会还有继位的希望?

6.以熟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求信长之野望13天道攻略

四面受敌的意思-四面受敌调查法

这个要被电脑虐了以后才能虐电脑,你说的那些大名都是很强的大名。有特殊科技,都属于比较容易的那种。伊达,织田。是铁炮。上杉和武田是骑马。德川是足轻。照着科技走就是了。打小大名别打大大名。我就发下特殊战法和独有科技吧。特有科技:

1、龙骑兵 铁炮系 伊达家

骑马铁炮队 攻+4 防+4

必要技术 马上筒

2、总构 内政系 北条家

据点战法被害半减

3、风林火山 骑兵系 武田家

骑马队 足止 动摇 防止

4、六文钱 骑兵系 真田家

全兵科斗志上升量增加

5、军神 骑兵系 上杉家

骑马战法连携确率+20%

6、与一弓 弓系 今川家

弓战法连携确率+20%

7、三河魂 足轻系 德川家

足轻队足止 动摇防止

8、三段构元 铁炮系 织田家

铁炮攻击间隔 -5

9、辻说法 铁炮系 本愿寺

铁炮队足止 动摇防止

辻:十字路口的意思,传说日莲于镰仓布教时,立于小镇十字路口,激烈说法。因而后世有“辻说法”一词。

10、远当 铁炮系 铃木家

铁炮射程+1

11、百万一心 弓系 毛利家

弓箭队足止 动摇防止

毛利元就在接任家督之初,就花费很大功夫重筑居城吉田郡山,把它作为控制整个安艺国的根据地。如今在郡山遗址上仍然矗立着一块石碑,上刻筑城时候作为口号的四个字——“百万一心”。其中,百字缺少横下一撇,而万字为简写,下方的折画出头,从上往下,其实应该读作“一日一力一心”。也就是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12、一领具足 牧农系 长宗我部家

募兵效果增加30%

13、国崩 兵器 大友家

大筒攻击间隔 -10

14、猿叫 岛津家

铁炮战法发动时付加效果发生率+20%

15、大返 猴子家

全兵科机动力+2

本能寺之变后,第一个反应过来的是羽柴秀吉,立刻中路大回返,然后讨伐光秀,羽柴军迅速的回师打了个明智光秀措手不及,世称大返し。各系战法及持有武将

足轻系

枪衾之一 斗志 600 威力 24 敌被害

枪衾之二 斗志 630 威力 26 敌被害,士气减少

枪衾之三 斗志 660 威力 28 敌被害,动摇

枪衾之四 斗志 700 威力 32 敌被害,混乱 武将:正木时茂 长野业正 渡辺守纲 陶晴贤 尼子国久

枪衾之极 斗志 740 威力 34 敌被害,恐慌 武将:北条氏康 小岛贞兴 大谷吉継 足利义辉 林崎甚助

鬼枪 斗志 780 威力 38 敌被害,士气减少,混乱 武将:佐竹义重 长宗我部元亲 立花道雪 太田道灌 立花誾千代

燕飞 斗志 820 威力 44 敌被害 武将:上泉信纲 柳生宗厳 丸目长恵 柳生三厳

神枪 斗志 860 威力 40 敌被害,士气减少,恐慌 武将:本多忠胜

骑兵系

突击之一 斗志 640 威力 28 敌被害

突击之二 斗志 670 威力 30 敌被害,士气减少

突击之三 斗志 700 威力 32 敌被害,动摇

突击之四 斗志 740 威力 36 敌被害,混乱 武将:南部晴政 柴田胜家 朝仓宗滴 浅井亮政 朝仓孝景

突击之极 斗志 780 威力 38 敌被害,恐慌 武将:戸沢盛安 伊达成実 柿崎景家 高桥统虎 

疾驱 斗志 820 威力 42 敌被害,士气减少,混乱 武将:前田利益 村上义清 高桥镇种

赤备 斗志 860 威力 48 敌被害 武将:井伊直政 饭富虎昌 山県昌景

影突 斗志 900 威力 44 敌被害,士气减少,恐慌 武将:真田幸村

弓兵系

齐射之一 斗志 620 威力 26 敌被害

齐射之二 斗志 650 威力 28 敌被害,士气减少

齐射之三 斗志 680 威力 30 敌被害,动摇

齐射之四 斗志 720 威力 34 敌被害,混乱 武将:一栗放牛 那须资景 别所长治 小笠原秀政 那须高资

齐射之极 斗志 760 威力 36 敌被害,恐慌 武将:小笠原贞庆 小笠原长时

扇拨 斗志 800 威力 40 敌被害,武将狙击,混乱 武将:六角承祯 六角义治 吉田重政 六角定頼

天弓 斗志 840 威力 46 敌被害 武将:毛利隆元 吉川元春 小早川隆景

射切 斗志 880 威力 42 敌被害,士气减少,恐慌 武将:今川义元 花房正幸

铁炮系

之一 斗志 660 威力 32 敌被害

之二 斗志 680 威力 34 敌被害,士气减少

之三 斗志 720 威力 36 敌被害,动摇

之四 斗志 760 威力 40 敌被害,混乱 武将:滝川一益 塙直之 松野重元 稲富祐秀 稲富祐直

之极 斗志 800 威力 42 敌被害,恐慌 武将:下间頼廉 铃木重意 铃木重秀

舍奸 斗志 840 威力 46 敌被害,武将狙击,混乱 武将:岛津义弘 岛津歳久 岛津家久

烈火 斗志 880 威力 52 敌被害 武将:明智光秀 蒲生氏郷

龙击 斗志 920 威力 48 敌被害,士气减少,恐慌 武将:伊达政宗

妨害系

骂声 斗志 760 士气低下

威压 斗志 790 斗志下降,动摇

混乱 斗志 820 敌混乱

笼络 斗志 850 敌伤害,自部队回复

同讨 斗志 880 敌同兵科同士讨 武将:北信爱 沼田祐光 安东爱季 伊达稙宗 冈本禅哲 簗田晴助 壬生纲房 北条幻庵 本多正信

蜂须贺正胜 高坂昌信 本庄実乃 温井総贞 足利义昭 细川藤孝 秀治 松永久通

松仓重信 铃木重兼 青景隆着 香宗我部亲泰 吉田孝頼 吉冈长増 上村頼兴 海野六郎

留守景宗 平手政秀 板垣信方 相良武任

乱破 斗志 900 敌士气低下,动摇 武将:风魔小太郎 服部正成 百地三太夫 猿飞佐助 加藤段蔵

离间 斗志 920 乱被害,动摇 武将:津軽为信 斎藤道三 三好长庆 锅岛直茂

谋杀 斗志 940 敌武将负伤,混乱 武将:最上义光、松永久秀、宇喜多直家、藤堂高虎

火牛 斗志 960 乱被害,混乱 武将:真田昌幸 北条早云 黒田孝高

鬼谋 斗志 980 敌恐慌 武将:毛利元就 尼子経久 果心居士

回复系

镇静 斗志 650 全体异常状态回复

鼓舞 斗志 700 全体士气回复

治疗 斗志 850 军势兵力回复 武将:南光坊天海 本愿寺顕如 安国寺恵琼 本愿寺莲如 以心崇伝 出云阿国

兵科强化

足轻强化 斗志 850 足轻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弓强化 斗志 850 弓队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骑马强化 斗志 850 骑兵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铁炮强化 斗志 850 铁炮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兵器强化 斗志 850 兵器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武将:大内义长 大友亲家 大友义鉴 太田妙 大友清 佐竹藤

全体强化:

八幡之备 斗志 1000 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武将:北条纲成 真田幸隆 宇佐美定満 岛清兴 岛津义久 今川氏亲

金刚之备 斗志 1000 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破坏力上升 武将:大友宗麟 角隈石宗 饭田直景

不动之备 斗志 1000 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状态异常无效 武将:武田信玄 山本晴幸

铁壁之备 斗志 1000 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战法守备力上升 武将:片仓景纲 太原雪斎 徳川家康 竹中重治 甲斐宗运 龙造寺家兼 北条氏纲

威风之备 斗志 1000 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斗志上升量增加 武将:羽柴秀吉 樋口兼続

车悬之备 斗志 1000 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交战相手士气低下 武将:上杉谦信 长尾为景 上杉景胜

霸王之备 斗志 1000 攻击力、战法威力上升 连携确率上升 武将:织田信长

据点:

投石 斗志 600 威力 20 敌被害

热汤 斗志 600 威力 30 敌被害

焙烙 斗志 600 威力 40 敌被害

诸势力:

猛驱 斗志 870 威力 34 敌被害、斗志大幅下降

猛射 斗志 850 威力 32 敌被害、士气大幅下降

土龙攻 斗志 900 威力 10 一定期间敌据点耐久无效

火攻 斗志 900 威力 10 一定期间敌据点耐久低下

破碎 斗志 850 威力 70 据点被攻,耐久大幅低下

石崩 斗志 950 威力 70 据点被攻,石垣破坏

猛击 斗志 900 威力 38 敌被害,武将狙击

火龙 斗志 850 威力 32 敌船被害,混乱

石火 斗志 900 威力 32 敌船被害,击沉

火船 斗志 900 威力 52 敌船被害

怀柔 斗志 900 威力 - 敌船被害,自部队回

十个成语故事

1. 带经而锄

古人读书是很刻苦的。汉朝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缺乏学习费用,倪宽要为弟子们做饭,有时还要下地干活。他下地时总要带着经书,休息时便抓紧学习。

汉朝的朱买臣家里比较贫困,买不起什么东西,他又很喜欢读书,而他家里的生计要靠砍柴来维持。因此,朱买臣背着柴草边走边读书。

“带经而锄”形容生活贫苦依坚持学习。

(出自《汉书?卷五十八?倪宽传》和《汉书?卷六十四?朱买臣传》)

2.校人烹鱼

从前有人向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赠送活鱼,子产命令管理池沼的小吏把鱼养在水池中,小吏把鱼做熟了,复命说:“刚开始那些鱼看起来很疲累的样子,过一会就活泼的了,然后迅速游到深处去了。”子产说:“算是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到的地方啊!”

小吏出来就说:“谁说子产智慧?我既然已经做熟了吃掉,他还说:“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找到了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对君子可以用恰当有道的方法来欺骗他,但却很难用不道的方法来迷惑他。

寓意:用花言巧语编造的谎言,常常使那些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上当。但如果能够认真地做实际调查,那么,骗人的伎俩就无法施展了!

3.忧心如焚

周幽王是个大昏君。他宠爱美人褒姒,因为褒姒喜欢听裂帛的声音,他就将大匹大匹的丝绸撕成条。为了博取褒姒一笑,他点燃烽火台,各路救援诸侯昼夜不停地赶来护驾,才发现上当了。他对百姓重重剥削,使得天灾人祸不断,人民痛苦不堪。他又重用大奸臣尹太师,致使朝廷混乱,人心离散。

有个叫家父的大臣非常着急,希望周幽王能有所改变。他写了一首诗说道:

“节南山岩石垒垒,尹太师威名赫赫,人民都盯着你看。

心里忧愁得像在火上煎熬,却不敢将你戏笑。

王业已衰国运将断,为何你却看不见?……”

但是周幽王不听劝谏,依然我行我素,终于被杀在骗山脚下,西周王朝灭亡了。

“忧心如焚” 形容非常忧愁焦急。

(出自《诗?小稚?节南山》)

4.言过其实

马谡才器过人,喜欢讨论军计,诸葛亮很喜欢他,刘备临的时候对诸葛亮说:“马谡说话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希望先生注意。”

六年后,诸葛亮出兵祁山,派马谡作了先锋。在街亭(今甘肃庄浪县东南)战役中,马谡被魏国打得大败,部队溃散。诸葛亮失去了依据地,只好撤军,最后不得不依军法斩了马谡,后悔忘了刘备的话。

“言过其实”指言词浮夸,超出他的实际能力。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

5. 捉襟见肘

曾子在卫国的时候,常常三天也做不了一次饭,十年也没做一件衣服,整一整帽子帽带就会断,整一整衣襟胳臂肘就会露出来,可他高唱《商颂》的声音充塞天地之间,象敲响的钟磬。

鲁国国君派人去给他赠送采邑,对他说:“请用采邑的收入做件衣服吧。”曾子不接受,使者又去了,曾子还不接受。使者说:“这不是先生您向国君要求的,而是国君要奉送您的,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接受的人往往害怕赠送的人,赠送的人往往对接受的人表现出骄纵,能不能使国君赠给我采邑而对我不骄纵,我很担心这一点啊 !”

“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处境困难。

(《庄子?让王》和《说苑?立节》 )

6.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

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

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

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

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禁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看,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旁的人也非常难

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一会,项羽骑上马,带了仅剩的八百名骑兵,从南突围逃走。边逃

边打,到乌江畔自刎而。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

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

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例如某人因经常与坏人为伍,不事生

产,游手好闲;但后来却破那些坏人逼迫的无以为生,求助于别人时,别人也应他平日行为

太坏,绝不同情更不理睬,这人所处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学校里讨论学术问题,

其学生不学无术(成语,意即没有学术)

、信口雌黄、颠倒是非,同学们群起而攻之,这学生便完全处于孤立地位,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脚踏实地的做

事,若是行差踏错,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运了。

四面楚歌的意思是: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7. 东坡画扇

苏东坡很有同情心。他在杭州作官时,有一次一位绫绢商人告一个制扇匠人欠他两万绫绢钱不还。匠人说:“前不久他父亲了,花了一笔钱。今年杭州连日阴雨,天气寒冷,没有人买扇子,我一时拿不出钱来还帐。”苏轼想了半天,让那匠人回家把扇子抱来,挑出二十把折扇,拿起公堂上的毛笔,在扇面上题字、作画,然后命匠人快拿到外面去卖。匠人刚出衙门,扇子就被抢购一空,每把一千钱,正好够还帐的。

四十五岁时苏东坡在监狱被关了一百天,幸好皇帝特赦才被放出。后来他在一片杂记中说:“我从小就不喜欢杀生,可是也没有完全断绝过。近年来开始不杀猪羊了,可是生性喜欢吃蟹蛤,免不了有时要杀。去年得罪被关进监狱,开始以为不能脱身了,不想后来获得幸免,于是从此不再杀一物。有时买来蟹蛤,都放进江中。虽然知道蛤在江里活不了,可也许有个万一吧。即使活不了,也比在锅里受煎熬要好得多。我并没有什么别的想法,只是因为自己也经历过了患难,和在厨房中的鸡鸭没有区别,不想再因为口腹之故,使生命受到这无穷无尽的恐惧。只是恨自己不能忘记美味,有时买的蟹蛤来吃。”

“东坡画扇”比喻关心百姓疾苦。

(出自何远《春渚纪闻》和苏轼《书南史卢度传》)

8.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作为魏国的将领攻打中山国。当时他的儿子就在中山国内,中山国国君把他的儿子煮成人肉羹送给他。乐羊就坐在军帐内端着肉羹喝了起来,一杯全喝完了。乐羊攻占中山国之后,魏文侯虽然奖赏了他的战功,却怀疑起他的心地来。

鲁国国君孟孙打猎时活捉了一只小鹿,让秦西巴带回去,秦西巴发现一只大鹿跟在后面不停的哀号,秦西巴不忍心,就把小鹿放了,孟孙气得将秦西巴赶走了,一年后又把他找回来当太子的老师,左右的人说:“秦西巴对您是有罪的,请他来做太子的老师,不妥当吧?”孟孙说:“秦西巴有一颗仁慈的心。他对一只鹿都生怜悯之心,请他做太子的老师,我最放心了。”

所以汉代刘向说“巧诈不如拙诚”。乐羊因为有功而被怀疑,秦巴西虽然有罪却得到了信任,这是个仁义不仁义的问题。

(出自《刘向说苑?贵德》)

9. 纸上谈兵

公元前264年,秦国攻打韩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进,两年后(公元前262年),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上党郡郡守,向赵国投降。赵国接收了上党郡。

秦国当然不愿已到手的土地被别人抢去,两年后(公元前260年),向上党进攻,等到赵国大将廉颇率援军到达时,上党已经陷落。而秦军仍锐不可当地向赵国进攻,廉颇节节失利,最后退到长平关(山西高平),构筑营垒,坚守不出。廉颇认为秦军远来,一定不能持久,他将等到秦军撤退时,再行出击。秦国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颇,就不可能歼灭赵军。

秦国派人在赵国首都邯郸(河北邯郸)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已经丧失了锐气,所以屡战屡败。他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已成为一个懦夫,不敢出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只要赵括不出来当统帅,秦国一定赢。”赵王听信流言了把廉颇免职,任命赵括继任。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口才,自以为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赵奢在世时,父子间谈论兵法,父亲往往被儿子驳得哑口无言。有人说:“将门虎子,真是不错。”但赵奢不以为然地说:“战争是关乎生的大事,他说起来如此轻松,一旦担任大将,必定失败。”

所以当赵括被任命为总司令后,老母立刻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是大将之才,请不要派遣。”赵王以为老母谦让,老母说:“他父亲领兵时,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命令发布的当天,就住进军营,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过问家事。遇到困难,必定征求大家意见,从不敢自以为是。可是赵括刚被任命为总司令就威风凛凛,军营之中,没有人敢对他仰视。赏赐给他的财物,全运回家。他父亲时曾一再嘱咐,无论如何,不可让赵括作大将。”赵王还是不肯改变任命,老母请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万一丧师辱国,但求赦免我们全家。”赵王允许。

秦王得到赵括当大将的消息后,任命各国最畏惧的白起作大将。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赵括恐惧,不敢出战,那就捕捉不到赵军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斩首。

赵括就任之后,撤除防御工事,亲自率领精锐,采取突破战术向秦军最弱的营垒进攻,白起下令退却。赵括突破秦军阵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势以扩大战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队切断赵括的退路。于是赵国的大军被分割为二,赵括和精锐部队被隔在前方,留守的军队仍在长平关阵地。接着白起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开始短缺。

赵括发动数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冲出包围圈,但全部失败。赵括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军事理论,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颇的办法,改攻为守,等待援兵。可是现在的形势改变,兵力既被分开,粮草又尽,守已不可能。赵括勉强支持了四十六天,弹尽粮绝被迫作最后的冲刺,分兵四队,轮流突围,但还是失败, 自己也在乱箭之下。赵军还剩有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白起命这四十万降卒,进入长平关附近一个深谷中,把深谷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活埋。赵国从此没落。

把赵括打仗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一败涂地的事归纳成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指只懂理论却不会实际应用。

赵括的父母为何知道赵括不是将才呢?赵奢身经百战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赵括毫不谨慎所以知他领兵必败,想来赵括不谨慎冒进轻敌这一点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国也不会挑赵括做对手。赵母不懂军事,但却从赵括不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这一小处知道儿子不是将才。看来将才必是知兵法,慎对敌,拘小节之人。赵王察人不明,临阵换将,不听规劝,终致大败,可谓咎由自取。

白起滥杀降卒,几年之后被秦王赐,不得善终,真是恶有恶报。在民间传说里白起现在还在地狱里受苦呢。

纸上谈兵的意思是: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0. 有恃无恐

出处《左传·俗公二十六年》

春秋时,中原霸主齐桓公后,他的儿子齐孝公继承了王 位。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天,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 齐孝公乘人之危,亲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去讨伐鲁国。鲁 僖公得知消息,知道鲁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带着牛羊、 酒食去稿劳齐军。 这时,齐孝公的军队还没有进入鲁国国境,展喜日夜兼程,在齐 鲁边界上遇到了齐孝公。展喜对齐孝公说; “我们鲁国的君王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 军。”“你们鲁国人感到害伯了吗?”齐孝公傲慢他说。 展喜是个能言善辩的人,他不卑不亢地回答说: “那些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伯,但我们鲁国的国君和大臣 们却一点也不害怕。” ’ 齐孝公听了,轻蔑他说: “你们鲁国国库空虚,老百姓家中缺粮,地里没有庄稼,连青草 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感到害怕呢?” 展喜胸有成竹,不慌不忙他说:“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 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 力地辅助成王,废寝忘食地治理国事,终于使天下大治。成王对他俩 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告诫后代的子子孙孙,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这都是有案可稽的: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友好,大王您怎么会贸然废弃祖先盟约,进攻我们鲁国呢?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才 不害怕。” 齐孝公听了,感到展喜的活很有道理,就打消了讨伐的念头,班师回国了。

有恃无恐的意思是:恃:倚仗,依靠;恐:害怕。因为有所依杖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

开头是文字的四字成语

1. 四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四面八方、

四脚朝天、

四面楚歌、

四平八稳、

四通八达、

四海之内皆兄弟、

四大皆空、

四分五裂、

四方辐辏、

四邻八舍、

四六骈俪、

四角俱全、

四海承风、

四时八节、

四时充美、

四近之臣、

四海困穷、

四姻九戚、

四海飘零、

四衢八街、

四海升平、

四面出击、

四至八道、

四战之地、

四体不勤、

四海承平、

四邻不安、

四清六活、

四方之志、

2. 文字开头的成语

文字开头的成语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

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

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不尽意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心意。文笔流畅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文采炳焕本指豹身花纹,光彩四溢。后形容书法精技艺湛,光彩照人。

文场笔苑苑:荟萃的地方。指文学界。

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文彩四溢形容作品典雅。文才武略武略:军事方面的才能。

既有文学才能,又有军事才能。形容文武兼备。

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文川武乡原指出文臣武将的地区。

后指教化普及,风俗纯正的地区。文采缘饰文采:指文章精采;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

指花边文学,文笔精美。文从字顺文德武功治理国家恩德昭着,对外用兵成绩斐然。

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文觌武匿艺文兴而武道隐。

指尚文之风大盛。文东武西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

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文牍主义一种官僚主义作风。

不下基层搞调查而在办公室签发文件,想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文风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文房四寳指笔、墨、纸、砚。亦称“文房四物”、“文房四士”。

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物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文房四艺指琴、棋、书、画。文过其实文辞浮夸,不切实际。

文过遂非掩饰过失,顺随错误。文过饰非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文贵天成贵:以某种情况为可贵。

指有时写出的文章最自然最好。文轨攸同文:文字;轨:车的轨迹;攸:语助词,无义;同:相同。

书牍的文字相同,车辙痕迹相同。比喻国家统一。

文奸济恶掩饰奸诈,助长恶行。文籍满腹文君司马后指相爱的情人或夫妻。

文经武略经世的文才和军事谋略。文经武纬经、纬:编织物的纵线与横线。

指从文武两方面治理国家。文君新寡文君:汉朝的卓文君。

原指卓文君刚去丈夫。后泛指妇女去丈夫不久。

文江学海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文君新醮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

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文籍先生称熟悉文献典籍的人。文君早寡文君:汉临邛富商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了丈夫就与司马相如私奔。

指年轻女子丧夫寡居。文理不通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理俱惬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文婪武嬉指文武官员习于安逸,贪婪成性。文鸟之梦形容人的文思新颖。

文情并茂文章写得不仅富有文采,而且感情也很丰富。文期酒会旧时文人定期举行的诗酒集会。

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

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文人墨客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士泛指文人、文士。文如其人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文人无行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文人相轻轻:轻视。

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文人学士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雅士有学问和处事修养的孤高的人。文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文身断发古代荆楚、南越一带的习俗。身刺花纹,截短头发,以为可避水中蛟龙的伤害。

后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文搜丁甲文章精妙感动神灵。

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文擅雕龙比喻文章写得极好。

文山会海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文身剪发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同“文身断发”。文身翦发常用以指较落后地区的民俗。

同“文身断发”。文思敏捷形容写文章的思路迅速而灵敏。

文思敏速形容写文章的思路迅速而灵敏。文似其人文章的风格与作者本人相似。

文思如泉祥见:文思敏捷文深网密用法严刻,法网严密。文通残锦比喻剩下不多的才华。

文通武达以文学通登显贵,以武略位居达官。指不管学文学武,只要为国出力,就都有前途。

也形容文武双全的人。文韬武略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

比喻用兵的谋略。文韬武韬韬:古代兵书《六韬》,即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

指文武两方面的谋略。文恬武嬉恬:安闲;嬉:玩乐。

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文武并用文武差事比喻明劫暗。

3. 四字开头的成语

四百四病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不拗六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四冲八达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方八面 到处;各个方面。

四方辐辏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四方之志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

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纷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同“四分五落”。

四海波静 比喻天下太平。

四海承风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四海鼎沸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

四海飘零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四海升平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四海升平 指天下太平。

四海他人 指没有亲戚关系。

四海为家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荒八极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郊多垒 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无缺。

四脚朝天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去。

四马攒蹄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四面八方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四面出击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面受敌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四平八稳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四清六活 形容机灵干练。

四衢八街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四山五岳 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四时八节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四时之气 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四体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亭八当 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四停八当 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同“四亭八当”。

四通八达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四姻九戚 比喻亲戚极多。

四战之地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四战之国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四肢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四肢百体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四至八道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4. “久”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多少

“久”开头的四字成语有19个:久安长治 形容国家长期安定、巩固. 《汉书·贾谊传》:“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428久别重逢 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455久病成医 病久了对医理就熟悉了.比喻对某方面.. 《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战国楚·屈原《.. 467久而久之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 808久负盛名 负:承受,承担,引申为享有.长时期.. 574久惯牢成 比喻深于世故. 411久旱逢甘雨 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 宋·洪迈《容斋四笔·得意失意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1043久怀慕蔺 比喻想望十分殷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 576久假不归 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 《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545久经风霜 比喻经过长期艰难困苦的磨练. 428久居人下 现指处境或职务长期处于他人之下. 403久闻大名 闻:听到.早就听到对方的盛名.多用.. 415久悬不决 拖了很久,没有决定. 405久要不忘 久要:旧约、旧交.不忘旧约或旧交.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461久惯老诚 比喻深于世故.同“久惯牢成”.无 31久归道山 早已去世.道山,传说中的仙山.旧时.. 无 27久久不忘 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 陶铸《松树的风格》:“虽是坐在车子上,一棵棵松树一晃而过,.. 46久历风尘 经历过很多艰苦的日子. 无 32。

以希开头的四字成语

1. 希的四字成语是什么

望风希旨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希世之宝

世上极稀罕极难得的珍宝。

希世之珍

希世:世上希有;珍:宝物。世间罕见的珍宝。比喻极宝贵的东西。

希旨承颜

指言语行动迎合上级的意图。

大音希声

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地广人希

地方大,人烟少。同“地广人稀”。

声希味淡

指平淡无奇,没有什么名声。有曲高和寡,不为人知之意。

望风希指

指说话行事见机迎合他人意旨。

物以希为贵

事物因稀少而觉得珍贵。同“物以稀为贵”。

希奇古怪

希罕奇特,古里古怪。指极不一般。

希世之才

指世间很少有的人才。

先意希旨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同“先意承志”。

邀功希宠

求取功名和宠信。

2. 希四字成语有哪些

希四字成语有哪些 :

知希之贵、

邀功希宠、

希世之宝、

抗心希古、

希世奇宝、

望风希指、

大音希声、

声希味淡、

希旨承颜

一线希望、

承风希旨、

依希犹记、

希世之才、

邀功希宠、

希世之宝、

抗心希古、

希世奇宝、

望风希指、

大音希声、

声希味淡、

希旨承颜

3. 以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以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以防万一、

以德报怨、

以儆效尤、

以身殉职、

以逸待劳、

以偏概全、

以身作则、

以毒攻毒、

以一当十、

以己度人、

以退为进、

以理服人、

以此类推、

以守为攻、

以观后效、

以德服人、

以貌取人、

以文会友、

以权谋私、

以礼相待、

以防不测、

以身试法、

以柔克刚、

以讹传讹、

以怨报德、

以假乱真、

以卵击石、

以泽量尸、

以鱼驱蝇、

以长续短

4. 以"以"字开头四字成语

好多哦~~

详细可以查看/chaxun.php?q1=%D2%D4&q2=&q3=&q4=

以后你都可以用这个“成语大全”查找了···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以冰致蝇 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以德报德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毒攻毒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

以碫投卵 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以耳代目 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以攻为守 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以古非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以观后效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以管窥天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以规为瑱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己度人 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以简驭繁 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以儆效尤 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

以酒解酲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5. 以四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四字开头的成语:

四书五经 四海一家 四面楚歌 四大皆空 四海为家 四平八稳 四通八达

四面八方 四海升平 四分五裂 四马攒蹄 四体不勤 四脚朝天 四肢百骸

四海承风 四战之地 四时八节 四时充美 四方辐辏 四方之志 四清六活

四海鼎沸 四面出击 四山五岳 四角俱全 四百四病 四时之气 四荒八极

四海九州 四海波静 四郊多垒 四姻九戚 四亭八当 四至八道 四冲六达

四衢八街 四面受敌 四肢百体 四纷五落 四冲八达 四停八当 四通五达

四战之国 四不拗六 四海飘零 四海他人 四分五落 四体百骸 四分五剖

四海升平

6. 成语有哪些,以顾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1、顾名思义 [ gù míng sī yì ] :顾:看;义:意义,含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2、顾虑重重 [ gù lǜ chóng chóng ] :重重:一层又一层。一层又一层的顾虑。形容顾虑极多,难于放手行事。

3、顾全大局 [ gù quán dà jú ] :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一回:“然而要顾全大局呢,也有个无可奈何的时候;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就不能不自己开解自己。”

4、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5、顾盼神飞 [ gù pàn shén fēi ] :左右顾视,目光炯炯,神采飞扬。

出自:《红楼梦》第三回:“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6、顾影自怜 [ gù yǐng zì lián ]: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出自:晋·陆机《赴洛道中作》:“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7、顾盼生辉 [ gù pàn shēng huī ] :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同“顾盼生姿”。

出自:《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士有馀粮,马多剩草。一呼百诺,顾盼生辉。此送彼迎,尊荣莫并。”

8、顾影弄姿 [ gù yǐng nòng zī ]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二姊葛氏,为人狡黠善辨,顾影弄姿,貌不及江城,而悍妒忌与埒。姊妹相逢无他语,惟各以阃威自鸣得意。”

9、顾复之恩 [ gù fù zhī ēn ] :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出自:《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10、顾彼失此 [ gù bǐ shī cǐ ] :形容不能全面照顾。

11、顾而言他 [ gù ér yán tā ] :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同“顾左右而言他”。

出自:《扫迷帚》第二一回:“那三人见话不投机,便顾而言他。”

12、顾彼忌此 [ gù bǐ jì cǐ ] :作事顾忌太多,放不开手脚。

13、顾盼自雄 [ gù pàn zì xióng ] :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出自:《宋书·范晔传》:“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

14、顾影惭形 [ gù yǐng cán xíng ] :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指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

出自:晋·傅咸《申怀赋》:“芬芳并发,我秽其馨;德音光宣,我累厥声;岂伊不愧,顾影惭形。”

15、顾内之忧 [ gù nèi zhī yōu ] 顾:照管,照顾。指对后方的忧虑、担心。

刘据如果不自杀,等到汉武帝后悔,会不会还有继位的希望?

事实上,事情走到了那一步,刘据已经走投无路了。要么自尽身亡体面的离开。要么被擒拿后处,耻辱收场。显然刘据是选择了有尊严的离开。刘据很清楚身为太子擅自起兵是什么后果。他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终生囚禁或者流放千里。还皇位呢?命都无法保住。对于当时四面受敌的刘据来说,他明白自己最终难逃一。即使汉武帝不杀自己,那么大臣也绝对容不下一个造反的太子。那些和刘据敌对的势力一定会置刘据于地。所以与其屈辱而,还不如索性自我了结。至于等汉武帝幡然悔悟,那就更不可能了。 历史 上刘据后好一段时间,汉武帝才意识到自己是愿望了刘据了。所以说刘据显然是等不到汉武帝幡然悔悟了。

历史 上刘据之所以会擅自动兵,就是因为汉朝著名的巫蛊案事件。而巫蛊案的背后杀手就是想要搞掉他这个太子。所以说,刘据之所以会造反,也是被逼无奈。而他的造反也并不是冲着汉武帝去的。而是那些肆意污蔑他的人。原本刘据的太子之位是牢固不可撼动的。因为刘据的后台实在太硬了。硬到连汉武帝都不得不谨慎对待刘据。且不说刘据的母亲卫子夫卫皇后。就说刘据的舅舅大将军卫青和哥哥骠骑将军霍去病。有这么大两个靠山,那地位还不是稳如泰山嘛。

虽然汉武帝也因为刘据的性格不像自己,行事做法和自己的执政风格又有很大的差异,导致汉武帝一度不是很喜欢刘据。但汉武帝看在卫青的份上也没有过多苛责刘据。甚至还表示日后皇位肯定会是他刘据的。晚年时期汉武帝不再过多理会政事,一切事物都交给了刘据去处理。刘据为人虽然宽厚,但对于法度却极为固执。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在卫青去世后,这些不满于太子刘据的臣子,他们认为没有卫青的刘据也没那么可怕。所以他们时常在汉武帝面前诋毁刘据。正所谓“三人成虎”,谎言说的多了,汉武帝也就不得不信了。再加上汉武帝和刘据相处时间很少,导致汉武帝对于刘据也开始不信任起来。

后来因为公孙贺父子引发的巫蛊案,导致公孙家势力覆灭,从此刘据在朝堂之上更是没有一个朋友了。但此时巫蛊案却开始越演愈烈起来。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个叫江充的小人了。他因为行事作风不被刘据所喜,所以和刘据多有矛盾。所以江充看到汉武帝年老昏聩后,他害怕日后刘据即位清算自己。因此便联合朝中不满刘据的人开始诬陷刘据。并且表示巫蛊案的罪魁祸首就是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受到冤枉的刘据立刻派人向汉武帝鸣冤。但汉武帝在甘泉宫修养,也被江充等人给隔绝了起来。刘据见不到汉武帝,而自己又随时有杀身之祸。所以只能起兵诛杀江充一伙人。

本来刘据想杀掉江充后,找到自己被冤枉的证据后再向汉武帝鸣冤。但刘据一起兵,另一边就有人通知汉武帝,诬陷太子刘据要造反。汉武帝当时夜年老昏聩不堪,他大怒一下就命令军队镇压刘据。刘据本身就不是真的造反,结果被人倒打一耙,自己也没有兵权无法调集更多的军队。所以刘据只能逃亡。最终无路可逃的刘据选择了自缢身亡。

刘据后一年,巫蛊案冤情越来越多。汉武帝此时也察觉到了刘据应该是被冤枉的。他知道刘据起兵是因为害怕想自保,而非造反。但事情已经有了定性,哪怕汉武帝知道错了也不能翻案。但汉武帝后来又受到了田千秋的点播。汉武帝这才醒悟,自己和刘据不仅是君臣,更是父子。他不能以君臣的身份给刘据翻案。但可以用父子的身份给刘据翻案。所以汉武帝下令彻查太子冤案。之后所有在征讨刘据事件中立功之人,尽数被杀。所有诬陷刘据的臣子也尽数被杀,这其中还包括李广利与刘屈氂的家人也皆被灭族。江充更是被夷灭三族。之后年迈的汉武帝为了纪念儿子,特意修筑了一座思子宫,用来悼念刘据。

不会,刘据造反是实据,板上钉钉的事情,天家无情,汉武帝一代英主绝对不会允许有人造反。自己儿子尤其不行,刘据即便不自杀,汉武帝也得赐刘据。即便汉武帝知道自己错了也得处太子,然后再找替身鬼,而事后汉武帝就是这么干的,退一万步说,即便汉武帝不杀刘据,刘据也是罢黜。肯定也当不了皇帝。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晚年最大的政治事件,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皇后卫子夫自杀,当太子二十余年刘据最后自杀 ,后果非常严重,汉武帝借着刘据之,将拥护太子集团骨干一网打尽,基本上被清扫一空。 汉武帝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他的权力不容置疑。而汉武帝建思子宫不过的掩人耳目。太子刘据自杀以后,汉武帝才会感到后悔,失去了才知道了珍贵 。对皇后卫子夫则是没有感情,汉武帝残忍后世难有,皇帝给自己灭族。 而对刘据来说,太了最正确的政治选择就是自杀。因为他只有了,给了自己和汉武帝面子,自己一脉后代才有可能活命 ,皇帝不可能有错,有错的只能是别人, 刘据再冤,再委屈,也不能造反,一旦造反性质就变了,一个以下犯上,不孝的大帽子一压,刘据除了自杀一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汉武帝的后悔在哪?刘据自杀是次要的。关键是多年培养的唯一继承人刘据已,其他几个儿子无论资质,能力,威望都不足以服众,自己已经是日益衰败,体弱多病,帝国的接班人空缺才是他最大忧虑 。汉武帝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刘据有三子一女,全部因巫蛊之乱而遇害,刘据唯一的一个刘病由于尚在襁褓中,后改名刘询,才得以幸存。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田千秋所言:”子弄父兵“,不过是给汉武帝一个台阶,淡化这场皇室丑闻。 汉武帝后来的一系列行为也是为了证明太子被诬陷。后来刘据亲孙子汉宣帝登基以后,也没有给爷爷平反, 汉宣帝登给祖父刘据上谥号“戾”。曰为:“不思顺受”。就是必须维护汉武帝的政治正确。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是合法的。

卫青不,刘据肯定地位稳固,无人撼动,可惜卫青早逝。 而对于皇位的争夺(刘据就是为了当皇帝),只能有一个胜利者,要么汉武帝,要么刘据,而且的赢家通吃。 政变注定只能有一个活下来。结果是刘据失败了。而如果刘据不,就意味着是对皇权的践踏而无罪,势必动摇国本,国家的政治体系,伦理,道德都要崩溃。汉武帝绝对不愿意见到一个活着的太子,刘据的是必然的结果 我们也必须承认,最初,汉武帝没有废太子的意思 (毕竟也没人了),后来事情后来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刘据被逼无奈造反也是出乎汉武帝预料之外。 最后的结局是两败俱伤干。父子之间竟走到今日生之地,也是人间惨剧。

刘据造反的首要责任人肯定是汉武帝,而对于刘据来说,他只要起兵,跟武帝只有你我活,没有冰释前嫌的理由。失败只能。如果父子二人地下相逢不知作何感想。

刘据没有具备帝王的起码智慧,所以错误的选择了自杀。

杀母留子制度,就是为了儒家帝王的存在而量身定做的,甚至可以说就是为了刘据而专门制定的。

最初汉武帝还是有一点温情,可能是确立的“废母留子制度”,毕竟他与卫子夫应该还是有充分的感情基础。

废后的方法是常用的“巫蛊之术”,因为这种方法废后并不需要充分的证据,但结果却是卫子夫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及地位,纠集身边的手下进行了叛乱,最后失败,选择了自杀。

这就给刘据一个错误的信号,本来卫子夫的自杀意味着其皇位的稳妥,但他认为是皇位的失去,万念俱灰之下,也选择了自杀。

儒家皇权的稳固,从 历史 唯物主义来看,应该说汉武帝的眼光是非常“稳、准、狠”的,“杀母留子”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皇权制度,后来被汉化的鲜卑民族完全采纳和借鉴。

但这种制度的缺点在于如果继承人年龄过小,或者思想不成熟,就会使皇权旁落,形成外戚专权或者宦官专权。

但它的优点也十分突出,由于杀掉了“皇后”一系的代表,相应的既得利益的“外戚”势力就无法抬头,不需要对抗“外戚”,那么“宦官”势力也就没有成长的土壤。

所以,“杀母留子”制度的关键,就是皇位继承人年龄不能太小,否则容易形成为傀儡帝王,凡是意图控制帝王的,成本最低,效果也立竿见影的就是立年幼的、幼稚的帝王,而那些逐渐成长起来的帝王要学习生存的第一步就是装聋作哑,扮猪吃虎。

刘据继位的希望很大,可惜他没能等到汉武帝后悔的那一天,所以等于是他将遗憾留给了汉武帝。

公元前92年,公孙敬声挪用军费事发,汉武帝将其下狱治罪,由此牵出巫蛊之祸,致使刘据遭殃。

公孙敬声何许人也?论辈分,他喊汉武帝为姨夫,他的母亲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卫君孺,他的父亲是当朝丞相公孙贺,他同太子刘据是表兄弟关系,而他本人却是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

由于公孙敬声挪用军费数额高达1900万钱,又赶上当时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接连失利的结点,所以此举如同火上浇油,使得本来心情郁闷的汉武帝大为光火。

儿子命悬一线,当父亲的不能坐视不管,所以公孙贺为救儿子性命便主动请缨,替汉武帝缉拿杳无踪迹的游侠朱安世。

由于公孙贺的“超常发挥”,所以朱安世很快被抓获。而朱安世在得知自己被抓是因公孙贺“捣鬼”的缘故后,马上于狱中上书汉武帝,揭发了公孙敬声用巫蛊之术诅咒宫廷的秘密。

汉武帝平日最忌惮巫蛊之术,于是发雷霆之怒,派江充查证。结果罪证属实,公孙贺举家被诛。另外汉武帝的两个女儿也因牵连其中被赐。这就是巫蛊之祸的由来。

按理说公孙贺家族被灭,巫蛊之祸也该烟消云散,但江充不愿意收手,因为他想扩大事态,制造混乱,好将平日与自己有间隙的刘据除掉。江充之所以敢对刘据下手,其实还有其他三点推波助澜的原因:

一,他捕捉到汉武帝有改立幼子刘弗陵为太子的迹象,所以要为自己的将来铺路。

二、汉武帝精神恍惚,认为疾病缠身的根源就是有人在暗中施巫蛊所致。所以他可以趁虚而入,嫁祸刘据。

三、由于霍去病、卫青等人的相继离世,外加公孙贺家族的没落,致使刘据的势力被极度削弱,甚至处于“墙倒众人推”的境地,所以江充也无所顾及地来推一把。

总之,江充认为此时天赐良机,不可错失,于是在征得汉武帝同意之后便开始派人偷偷将“蛊物”埋于刘据府邸四周,然后再大张旗鼓地开挖。结果毫无悬念,江充如愿以偿地挖出刘据施巫蛊之术的“证据”。

接下来,形势对刘据非常不利,因为江充完全有可能征得尚在甘泉宫静养的汉武帝同意,然后将他关入昭狱受审。届时刘据必然凶多吉少,当年哥哥刘荣被郅都逼杀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更何况自己的“罪状”要重于刘荣,而江充也比郅都阴险刁钻数倍。

所以,刘据思来想去,认为自己不能坐以待毙,而是主动出击,去争得一线生机。因此,在得到母亲卫子夫支持后调动长乐宫卫队,诛杀了江充等人。

但让刘据没想到的是,此举竟然引起京城骚乱,继而汉武帝又在别人的误导下判定他在起兵造反。所以最终汉武帝派丞相刘屈氂领兵入城镇压,而骑虎难下的刘据只能组织有限的力量抵抗。

由于力量相差悬殊,所以刘据苦战数日后携两子败逃。汉武帝怒火中烧,遂发悬赏令缉拿。最终,刘据被逼杀于湖县泉鸠里一农户家中。

得到刘据去世的消息之后,汉武帝由之前的愤怒转为惊醒,并陷入深深的自责。此刻他才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毕竟人不能复生。

随后,汉武帝马上启动对巫蛊之案的反向调查。结果发现刘据起兵实属无奈的自保,所以汉武帝又将陷害刘据的主谋苏文等人诛杀。

由于之前最大主谋江充已经被刘据杀掉,所以汉武帝又尽诛其族人。另外,汉武帝还将追杀刘据的张全富等人全部灭族。最后,他又命霍光在湖县修建思子台,并前往祭奠,寄托哀思。

综上所述,汉武帝的种种表现,说明他对刘据之追悔莫及。显然汉武帝内心里承受的并不单单是丧子之痛,更多的是皇位的继承人的忧虑。因为汉武帝很清楚,在诸子之中,刘据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刘据于公元前122年被立为太子,到公元前91年去世,他一共做了31年太子,期间汉武帝从来没有产生过改换太子的想法。由此说明,刘据是一个合格的太子,令汉武帝很满意。

另外,在汉武帝征战巡游期间,刘据一直担当监国重任,从而在大臣们中间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这就好比刘据已经成长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如培养新人还需付出很大的代价,这笔账汉武帝心中算的很清楚。

所以,即便刘据有过错,但也不能改变他作为太子最佳人选的实事。再说,刘据原本就是被江充等人陷害而蒙冤,而汉武帝将事情查得水落石出之后,还他一个公道也在情理之中。

汉武帝一共六个儿子,即刘据、刘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

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将的次子刘闳封齐王,三子刘旦封燕王,四子刘胥封广陵王,随后派他们到封国就藩。

刘髆生年不详,推测生于公元前110年之后。公元前97年,汉武帝将他封为昌邑王,并派往封国就藩。

刘弗陵出生于公元前94年,巫蛊之祸发生时只有四岁,所以没有封王。

另外,汉武帝还规定藩王不能随意来往于京城。这就是说明,他在主观意识上杜绝了几个儿子觊觎太子之位可能,如此可保刘据太子之位高枕无忧。

公元前110年,齐王刘闳去世。所以在巫蛊之祸发生后,汉武帝只剩下了四个儿子,即刘旦、刘胥、刘髆、刘弗陵。那么他们谁最合适继承皇位呢?

如果从汉武帝最终选择幼子刘弗陵来看,他们几个都不合适。因为刘旦性格很像汉武帝,所以汉武帝怕他把江山社稷彻底折腾垮台;而刘胥又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有勇无谋的类型,同样让汉武帝不放心;刘髆从小体弱多病,汉武帝不敢寄予厚望。事实上刘髆也在了汉武帝之前。

其实我们无需在意刘旦、刘胥、刘髆被淘汰的原因,只要拿刘弗陵同刘据做比较即可。

而实际上无论从那个方面讲,刘弗陵同刘据都没有可比性,因为汉武帝选择刘弗陵继位,其实是将江山社稷交到了以霍光、桑弘羊、上官桀等人为首的辅政大臣手中。所以,从汉武帝之后到汉宣帝初期,汉朝的当家人其实是权臣霍光。

因此,让刘弗陵继位是汉武帝在走钢丝,他不可能预料不到结果,但也只能无奈地去赌。因此,如果刘据健在,汉武帝还会冒险吗?答案不言而喻。

汉武帝推行的是一种“多欲政治”,他在位期间频于开疆拓土,征伐四夷,巡游天下,求仙封禅,致使汉朝遍体鳞伤,起义不断,衰落秃废。

所以,汉武帝之后,大汉王朝急需有人来“疗伤”,而刘据同汉武帝的治国理念恰好相反,因此他就是最好的“医生”。

事实上,刘弗陵继位之后,汉朝还是回归了休 养生 息的道路,这就与刘据的为政见解不谋而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结果是由汉武帝冒险换得,事实上如果继位的是刘据,汉朝也不会出现霍光家族篡权的隐患。

所以,汉武帝逼杀刘据是一大败笔,他本人也非常后悔。如果给汉武帝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他必然会慎重思考刘据的归宿,毕竟没有人比刘据更合适继承皇位了。

我个人观点认为,汉武帝一直致力于培养刘据作为皇位的最佳继承人选,不仅限于 情感 。在施政理念上,虽然刘据与汉武帝相反,但是汉武帝除了既定方针不变,其方面都交很放心地交由刘据处理。

如果在武帝在位期间把听从刘据的见解,就等同于承认了自己治国理政的路线存在的偏颇,所以汉武帝即便意识到自己的一些失误,但也会等到刘据去“翻篇”。但是刘据去世,汉武帝措手不及,只能提前改弦更张,晚年下“罪己诏”的举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所以,汉武帝对于刘据的期待,更多是要他做一位“守成之主”。汉武帝开疆拓土,消除对汉朝的所有威胁,刘据安心治理,恢复国家经济,不需要对外战争,百姓安居。显然,刘据之打乱了汉武帝的全盘计划。所以,如果刘据没有自杀,待汉武帝后悔,他依然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

就算刘据不自杀,汉武帝也不会放过他,毕竟他起兵谋反是事实啊,汉武帝也许顾念父子之情不杀他,也肯定会废黜他这个太子贬为庶人,继位想都不要想啦,可能就是因为刘据自杀,给了刘据后代生机,之后刘据的孙子不就当了皇帝嘛!

汉武帝末期出现了“蛊惑之乱”,汉武帝昏庸了,冤杀了自己的儿子!本来这就是个误会,儿子不用的,可汉武帝偏偏不信儿子,也就完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啦!汉武帝晚年喜欢修仙吃丹药,皇宫中充斥着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正直的刘据很反感这些人,多次劝解父亲,可父亲不听,父子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而术士也太子刘据之间也是互相仇恨!那年汉武帝出宫修养,术士江充就诬陷刘据用巫蛊之术诅咒汉武帝,还从刘据家里搜出扎满针的木偶,当然这都是江充栽赃陷害,可汉武帝知道后愤怒啊,派人去调查清楚!而刘据本来的想法就是杀掉江充,然后自首跟父亲说清楚,刘据是杀掉了江充,刚好汉武帝派出去的人胆小,远远看见了皇宫有,就跑回去跟汉武帝说,太子刘据已经起兵造反啦,汉武帝愤怒啊,立刻调集大军去包围皇宫,刘据知道大军过来后,明白已经没有退路了,干脆带兵攻入皇宫造反算了,只是刘据能有多少兵啊,打不过汉武帝的大军,最后兵败自杀了!

就算刘据不自杀,可他起兵攻入皇宫是事实啊,再怎么情非得已也是谋反啊,这是说不清楚的,就算事情搞清楚了,可谋反就是谋反,汉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威,必然要依法处理,刘据必然没有什么好下场,杀了刘据,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当然汉武帝感念父子之情,也许不会杀刘据,可废黜刘据贬为庶人,软禁在皇宫也是可能的,继位什么的就别想了,出了这样的事,刘据不可能再当太子,能不被杀已经是万幸了,还想当什么太子啊!就是因为刘据自杀了,让汉武帝感到愧疚,刘据的孙子刘询才能在活一命,在牢里长大,就是后来的汉宣帝,也称“牢狱天子”!后来汉武帝知道是自己的错,冤枉了刘据,当然皇帝不能认为自己错了,所以当年诬陷刘据的人都被汉武帝给杀了,江充更是被灭掉三族,也算是间接的平反了!

有希望

以熟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 人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人声鼎沸 人一己百 人迹罕至 人情世故 人山人海 人寿年丰 人云亦云 人浮于事 人杰地灵 人定胜天 人才济济 人来人往 人满为患 人老珠黄 人才辈出 人面桃花 人丁兴旺 人仰马翻 人心不古 人言可畏 人微言轻 人言啧啧 人欢马叫 人心惶惶 人间天堂 人心向背 人莫予毒 人中之龙 人心叵测 人五人六 人面兽心 人去楼空 人生如梦 人困马乏 人情冷暖 人尽其才 人琴俱亡 人穷志短 人以群分 人中龙虎 人各有志 人世沧桑 人强马壮 人琴两亡 人人自危 人文荟萃 人心莫测 人中骐骥 人琴俱逝 人非草木 人面狗心 人心难测 人之常情 人多势众 人命关天 人模狗样 人所共知 人头畜鸣 人微权轻 人微言贱 人心皇皇 人心如面 人欲横流 人约黄昏 人鼠之叹 人海战术 人才出众 人不自安 人多口杂 人非木石 人荒马乱 人间天上 人神共愤 人心所向 人心惟危 人言藉藉 人中狮子 人多阙少 人情汹汹 人喊马嘶 人急计生 人百其身 人不聊生 人才难得 人材出众 人财两空 人单势孤 人地生疏 人多嘴杂 人非土木 人非物是 人浮于食 人给家足 人极计生 人间地狱 人来客往 人命危浅 人千人万 人情汹汹 人穷智短 人人皆知 人涉卬否 人生如寄 人生若寄 人生朝露 人事不省 人事代谢 人手一册 人留名 人亡政息 人微望轻 人我是非 人心大快 人自为战 人心归向 人心涣散 人心所归 人烟稠密 人语马嘶 人怨天怒 人妖颠倒 人烟浩穰 人财两失 人稠物穰 人存政举 人多手杂 人急偎亲 人急智生 人己一视 人来客去 人离乡贱 人民城郭 人贫智短 人弃我取 人强胜天 人情世态 人情之常 人取我与 人神共嫉 人神同嫉 人事不醒 人事不知 人亡邦瘁 人亡家破 人亡物在 人众胜天 人自为政 人足家给 人心丧尽 人言籍籍 人才辈出 人财两空 人才济济 人丁兴旺 人多势众 人杰地灵 人满为患 人山人海 人心所向 人之常情 人定胜天 人心惶惶 人心所向 人仰马翻 人烟稀少 人言可畏 人心如称 人来人往 人老珠黄 人之常情 人寿年丰 人情冷暖 以人字开头的五字成语: 人不可貌相 人间重晚晴 人老心不老 人生面不熟 人心隔肚皮 人生如风灯 人生路不熟 人生如朝露 以人字开头的六字成语: 人心齐,泰山移 人不知,鬼不觉 人人得而诛之 以人字开头的七字成语: 人生自古谁无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生七十古来稀 以人字开头的八字成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为财,鸟为食亡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人之将,其言也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不犯我,我不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以人字开头的十字成语: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人面逐高低,世情着冷暖 以人字开头的十一字成语: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 以“四”开头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四百四病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不拗六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四冲八达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四冲六达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方八面 到处;各个方面。

四方辐辏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四方之志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四分五裂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分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

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统一。

四纷五落 形容分散零乱。同“四分五落”。

四海波静 比喻天下太平。

四海承风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四海鼎沸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

四海飘零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四海升平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四海升平 指天下太平。

四海他人 指没有亲戚关系。

四海为家 原指帝王占有全国。后指什么地方都可以当作自己的家。指志在四方,不留恋家乡或个人小天地。

四海一家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荒八极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郊多垒 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四角俱全 比喻完美无缺。

四脚朝天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去。

四马攒蹄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四面八方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四面出击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面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面受敌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四平八稳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四清六活 形容机灵干练。

四衢八街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四山五岳 泛指四面八方各个地区。

四时八节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四时之气 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四书五经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四体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四体不勤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亭八当 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四停八当 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同“四亭八当”。

四通八达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四通五达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畅达无阻。

四姻九戚 比喻亲戚极多。

四战之地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四战之国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四肢百骸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四肢百体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同“四肢百骸”。

四至八道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3. 以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以德服人、

以儆效尤、

以邻为壑、

以德报怨、

以身作则、

以人为镜、

以逸待劳、

以讹传讹、

以小见大、

以点带面、

以暴易暴、

以偏概全、

以直报怨、

以牙还牙、

以貌取人、

以柔克刚、

以己度人、

以毒攻毒、

以人为鉴、

以蠡测海、

以眼还眼、

以退为进、

以古为镜、

以身试法、

以意逆志、

以卵击石、

以此类推、

以一当十、

以夷制夷、

以观后效

4. 以"以"字开头四字成语

好多哦~~

详细可以查看/chaxun.php?q1=%D2%D4&q2=&q3=&q4=

以后你都可以用这个“成语大全”查找了···

以暴易暴 以:用;易:改变,更换;暴:残暴。用残暴势力代替残暴势力。指统治者换了,暴虐的统治没有改变。

以冰致蝇 致:招引。用冰块引苍蝇。比喻事情必难实现。

以辞害意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以德报德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

以德报怨 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毒攻毒 攻:治。中医用语,指用含有毒性的药物治疗毒疮等恶。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

以碫投卵 碫:磨刀石。用磨刀石去砸蛋。比喻以强攻弱,必胜无疑。

以讹传讹 以:拿,把;讹:谬误。指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越传越错。

以耳代目 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以攻为守 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

以古非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以观后效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将罪犯从轻处分,再看他以后的表现。

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以管窥天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以规为瑱 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以火救火 用火来救火灾。比喻工作方法不对头,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以己度人 度:揣度,推测。用自己的心思(多指不好的)去猜度别人。

以简驭繁 用简捷了当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纷繁的事物。

以儆效尤 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

以酒解酲 酲:喝醉了神志不清。用酒来解酒醉。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救急

5. 以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以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以防万一、

以德报怨、

以儆效尤、

以身殉职、

以逸待劳、

以偏概全、

以身作则、

以毒攻毒、

以一当十、

以己度人、

以退为进、

以理服人、

以此类推、

以守为攻、

以观后效、

以德服人、

以貌取人、

以文会友、

以权谋私、

以礼相待、

以防不测、

以身试法、

以柔克刚、

以讹传讹、

以怨报德、

以假乱真、

以卵击石、

以泽量尸、

以鱼驱蝇、

以长续短

6. 以“中”开头的四字词语有那些

中冓之言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中河失舟,一壶千金 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中馈犹虚 指没有妻子。

中立不倚 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中流砥柱 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中流击楫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中西合璧 合璧:圆形有孔的玉叫璧,半圆形的叫半璧,两个半璧合成一个圆叫“合璧”。比喻中国和外国的好东西合到一块。

中心摇摇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中庸之道 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中原逐鹿 指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中饱私囊 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中道而废 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中馈乏人 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申指妻室;乏:缺少。指没有妻子。

中流底柱 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中流失舟,一壶千金 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中流一壶 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

中流一壸 比喻可贵难得。

中外合璧 中西合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