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自菲薄褒义还是贬义-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什么意思
1.引喻失义是什么意思
2.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是什么意思
3.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是什么意思?
4.?妄自菲薄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什么意思?
6.出师表中引喻失义的义是什么意思
引喻失义是什么意思
这个词古今意义不同。
古时候的原意是说,引用事例说明道理,但引用得不恰当,因此无法说通道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简单来说就是指说话不恰当,不符合道理。
出自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道也。“这是诸葛亮北伐之前给后主刘禅的表文,教导他不要看轻自己,说话不注意道理,以免堵塞忠臣谏言之心。
现代的含义就浅显点,只有古意中的一部分:指比喻用得不恰当。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是什么意思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的意思是: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
“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出自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出师表》,原文: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弘扬志士们的气概,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忠诚进谏的道路。
引申义为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振奋鼓舞志士们的勇气,不应随便看轻自己。
《前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扩展资料: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
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
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的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而后己”的精神。
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正气歌》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干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参考资料: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的"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是什么意思?
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
所在段落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先帝创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分为三国,我们蜀汉国力困弊,这真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然而侍卫臣僚在内勤劳不懈,忠心的将士在外舍身忘,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恩遇。想在您的身上进行报答。
您应该广泛听取臣下的意见,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激发志士的勇气,不应当妄自菲薄。援引不恰当的譬喻,以堵塞忠言进谏的道路。
文学鉴赏:
表文第一节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的建议,可是却从形势叙起,这能起震聋发聩的作用,又能激发继承遗志的感情。表文开笔即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以追念先帝功业的语句领起,至忠至爱之情统领了全文。
继而以“今天下三分”,点明天下大势,逐鹿中原,尚不知鹿谁手;复直言“益州疲敝”,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笔势陡峭,峥蝾峻拔。
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不懈予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他们不忘先帝恩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还是有依傍的,有力量的,有希望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开张圣”,“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的建议,规劝不可“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谅心,思之动心。如果表文只是一般地申述广开言路的意义,平平道来,对一个昏聩愚钝的君主来说,显然是不会有多大触动的。
?妄自菲薄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释义: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读音:wang zi fěi bo
近义词:自惭形秽 自轻自贱
反义词:目空一切 目中无人
例句:
1.我讨厌听你妄自菲薄。
2.不可骄傲自满,也不可妄自菲薄。
3.你不能妄自菲薄,让他人得到属于你应得的事件和机遇。
4.你不该如此妄自菲薄地说自己一无是处。
5.我从不妄自菲薄,我是我自己的好朋友。
6.然而,究其原委,并非一味追求联邦式同盟的妄自菲薄或者意气用事。
7.我宣誓,从今往后,让我珍视自己不再妄自菲薄。
8.因此,任何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都是不明智的。
9.不要跟人攀比而妄自菲薄,我们的特别之处正在于与众不同。
10.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了妄自菲薄换句话说,你的自我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来你可以直面缺点和弱点。
11.上赛季当我们失去了大个子以后,我们并没有垂头丧气,也没有妄自菲薄。
12.我们对自己的估计应该实事求是,不要自高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13.不管你做什么,不要太洋洋自得或者妄自菲薄。
14.尽可能掌握你所拥有的吧一切都将即时到临何必妄自菲薄别让生命就这样过去像七月里的冬天。
15.面对电脑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不能妄自菲薄,忘记了人类自身的伟大性。
16.不要妄自菲薄,盲目攀比.因为我们每个人各不相同,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显得独特.
17.无可否认,香港要面对的问题不少,但我们不要妄自菲薄,失去自信。
18.这不是我们妄自菲薄,我们也在进步,我们也会好。
19.不要妄自菲薄、目攀比。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相同,而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显得独特。
20.不要妄自菲薄盲目攀比,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是不同的才显得独特。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什么意思?
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妄自菲薄的意思是过于看轻自己;
妄的意思是过分、菲薄、小看,轻视;
引喻失义的意思是讲话不恰当;
引喻的意思是称引、譬喻;
喻的意思是比如;
以的意思是以致(与以伤先帝之明的以用法相同:以致);
塞的意思是阻塞;
谏的意思是劝谏。
这句话出自《出师表》
出师表中引喻失义的义是什么意思
“义”的意思是”适宜“的意思。
“引喻失义:,汉语词语,指比喻不恰当。出自三国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拼音:yǐn yù shī yì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引喻:称引、譬喻。 义:适宜、恰当。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
《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227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夺取长安(今汉长安城遗址)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文章是在讨论的基础上,兼顾叙述和抒情。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扩展资料: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蜀汉建兴元年(223年),刘备病,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建兴五年(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之前上书后主,即这篇《出师表》。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多次劝说刘禅继承刘备的祖先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上半部分,分析当时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的被动局面;下半部分,回顾自己的一生经历,缅怀先帝“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表明此次北伐务求成功的雄心壮志。
百度百科-引喻失意
百度百科-出师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