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釜底抽薪的意思和典故(釜底抽薪典故简单)

2.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_成语故事解释

3.釜底抽薪意思

4.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原来的典故是什么故事?

釜底抽薪的意思和典故(釜底抽薪典故简单)

釜底抽薪 故事-釜底抽薪的故事完整

釜底抽薪的意思和典故,釜底抽薪成语故事。这个问题本站为您提供更多相关信息让你了解。

这是啥意思呢

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怎么用呢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成语故事叫做釜底抽薪。釜是古代的一种锅,大家之前都听过曹植的《七步诗》里面说,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釜就是那个锅的意思。薪是柴火。

釜底抽薪的意思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家想一想,抽掉锅底的柴是不是锅就彻底不会被烧开了?南北朝的时候,东魏大将军侯景举兵反叛,遭到了朝廷军队的攻打,于是这个叛徒侯景又投降江南的梁武帝,请梁武帝前来增援,结果又被慕容绍宗指挥的东魏军队打败了,侯景最后只能带着剩下的几百人投降梁朝。

这时候魏收为这事写了篇奏章,他指出对侯景这样反复无常的人,就必须抽薪止沸,斩草除根。抽薪止沸的意思就是锅里本来水开的咕嘟咕嘟的,这时候让水不开的最好办法就是把锅底的柴给抽掉。然而梁武帝并没有接受他的劝告,后来侯景果然又背叛了梁朝。大家看,一个曾经背叛过自己国家的人,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其实是难堪大用的,也就是不能重用他。

釜是炊事用具,也就是锅。薪是柴草。后来釜底抽薪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_成语故事解释

釜底抽薪成语故事释义意思为抽掉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实质性的关键问题。例句要彻底解决大象的保护问题,就必须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禁止象牙的买卖交易。近义;反义斩草除根 批柳导寂;扬汤止沸 火上浇油这个成语,出自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在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东魏,有一员大将军名叫侯景,他聚集人马背叛朝廷,却被朝廷的军队打败。侯景跑到江南,投降梁武帝萧衍。他请求梁武帝帮助他再次攻打东魏。东魏由慕容绍宗指挥的军队,很能战斗,又将侯景打败。侯景只得带领着几百个残兵回到梁朝。东魏的魏收给梁武帝写了《为侯景判移梁朝文》,他说:侯景是一个反覆无常,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小人,谁的势力大,就投靠谁,毫无节操可言,对于侯景这样的人,不能收留,只能是“抽薪止沸,剪草除根”,以免后患无穷。轻则引起各种纷争,重则败坏纲纪,危及社稷。谁知,梁武帝萧衍,没有听取魏收的劝告,他天真地认为,只要使用适当,不会出问题的。因此,他还是留下了侯景。后来,果不出魏收的预料,在社稷危难之际,侯景又一次背叛了梁朝,给梁朝带来灾难。

釜底抽薪意思

关于釜底抽薪意思如下:

釜底抽薪是一个寓意深远的成语,出自《战策策》中的故事,指采取强有力的手段,肉眼可见地破坏或削弱对方的重要资源或根本基础,以达到彻底解决问题的目的。

”釜底抽薪”一词源自于古代战争中的一种典型策略,即攻打敌人的根据地,摧毁敌人的后方,使其失去后勤保障一气低落,以获得战争胜利的目的。这种策略在现代战争中也被广泛运用,比如破坏敌人的通讯系统、交通网络、气源电源等关键的生产与交流设施。

在现实生活中,“釜底抽薪”通常是一种极端的手段,往往是在已经无法使用其他手段解决问题的情况下才会采取的。其适用范围较为窄,涉及到的事物、对象多为极其重要的资源、资产、权力、地位等,尤其是人们所觉得无法忍受丧失的东西。

譬如说,在家庭中采取“釜底抽薪”手段主要是指采取激烈的措施,去消除导致家庭破裂、矛盾激化的重要因素,以恢复家庭和谐。又如在公司中采取“釜底抽薪”主要是指,采用极端的措施,去除企业复制不良习气、不合法行为、腐败现象等,以维护企业形象,保障企业利益。

此外,政治界、社会界等领域也经常使用“釜底抽薪”这一策略,例如通过打击腐败、维护法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各种不良的政治、经济、社会现象,促进国家、社会、企业等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釜底抽薪”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其优势在于能将人们所觉得无法忍受的难题一次性解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对各种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视野,同时还要慎之又慎,确保使用时合理、公正、合法,避免以解决问题的名义去进行个人攻击、报复等形式的非正当行为,从而保证“釜底抽薪”策略的正确使用和理论意义的得以充分体现。

釜底抽薪是什么意思?原来的典故是什么故事?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

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

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

来的,根本

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

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

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

键是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

恰恰是敌人的弱

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

敌军就会不战自乱。三

国时的官渡之战即是一个有名战例。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河北袁绍乘势崛起。公元199年,

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

打许

昌。当时,曹操据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北),兵力只有三万多人。两军离河对峙。

袁绍仗着人马众多,派兵攻打白马。曹操表

面上放弃白马,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

摆开渡河架势。袁绍怕后方受敌,迅速率主力西进,阻挡曹军渡河。谁知曹操虚晃

一枪之后,突派精锐回袭白马,斩杀颜良,初战告捷。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袁绍从河北调集

了一万多

车粮草,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决定偷袭

乌巢,断其供应。他亲自率五

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衔枚急走,夜袭乌巢,乌巢

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一把大火点燃,顿时浓烟

四起。曹军

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袁军的一万车粮草,顿时化为灰烬。袁绍大军闻讯,惊恐万

状,供应断绝,军心浮动,

袁绍一时没了主意。曹操此时,发动全线进攻,袁军士

兵已丧失战斗力,十万大军四散溃逃。袁军大败,袁绍带领八百亲

兵,艰难地杀出

重围,回到河北,从此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