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中的词语唐中的词语是什么

2.关于政治的成语

3.行唐的成语行唐的成语是什么

4.夏商之前的所谓“唐虞之世”算不算朝代?

5.《诸葛亮便宜十六策》6治人诗解陈以德义示之好恶劝农薄赋谨身节用

唐中的词语唐中的词语是什么

唐虞之治-唐虞之治的意思

唐中的词语有:求马唐肆,云散高唐,唐虞之治。

唐中的词语有:荒唐不经,云雨高唐,唐突西子。2:结构是、唐(半包围结构)中(独体结构)。3:注音是、ㄊㄤ_ㄓㄨㄥ。4:拼音是、tángzhōng。

唐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汉宫苑名。位于汉建章宫西。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二、引证解释

⒈汉宫苑名。位于汉建章宫西。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引《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作建章宫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汉班固《西都赋》:“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於碣石。”

三、网络解释

唐中(汉代建筑)词目唐中,释义汉宫苑名。位于汉建章宫西。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关于唐中的诗词

《挽阁门唐中斋》《送唐中丞开淘西湖夏日游泛因书示郡人》《送容州唐中丞赴镇》

关于唐中的诗句

唐中_赤籍为唐中兴作也莫向晚唐中入局

关于唐中的成语

荒唐无稽唐临晋帖唐突西施唐突西子冯唐已老唐哉皇哉唐虞之治冯唐头白求马唐肆刻画唐突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唐中的详细信息

关于政治的成语

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捭阖纵横:捭阖,开合。纵横,合纵和连横的简称。以辞令探测、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与争取的手段。

背暗投明:背:背弃;投:投奔。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秉政劳民:秉:掌握;劳:抚慰。掌握政治,抚慰百姓。旧时指统治者执政亲民。

补天炼石: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不讳之朝:可直言不讳的朝代。指政治清明之世。

沧骸浚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水往四处奔流。海水四处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

草满囹圄: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草偃风从:像草随风倒伏一样,旧比喻政治清明,百姓服从统治。

澄清天下:指整肃政治,清楚奸佞,使天下复归太平。

穿靴戴帽: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大事不糊涂:指在有关政治的是非问题上能坚持原则,态度鲜明。

大展经纶: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国家,也指政治才能。充分施展政治才能。

当世得失:得失:指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现世人们得意与挫败的不同境遇。

道路侧目:侧目:侧目而视。在路上相遇,不敢交谈,以目示意。形容政治黑暗暴虐。

得君行道:旧指有才识的人得到开明君主的信任,得以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计划。

迩安远至:谓近居之民以政治清明而欢乐,远地之民则闻风而附。指政治清明。

发政施仁: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粉墨登场:粉、墨: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象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凤鸟不至:凤鸟:指凤凰,吉祥的象征。凤凰不来。比喻天下不太平,政治不清明,无希望。

甘雨随车:车行到哪里,及时寸就下到哪里。旧时称讼地方官的政治措施的话。

革旧维新:革:废除;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专指政治上的改良。改变旧的,提倡新的。

根正苗红:根子端正,枝叶壮实。指政治上过得硬的人。

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观化听风:指希望看到良好的政治教化。

怀柔天下:怀柔:旧指统治者用政治手腕笼络人心,使之归顺。使天下归服。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经纬天地:本指以天地为法度。后谓经营天下,治理国政。亦形容政治才识卓越不凡。

就实论虚:实:指具体工作。就实际工作或具体事情来看政治、方向、路线、人的立场和人生观。

君圣臣贤:君主圣明,臣子贤良。形容君臣契合,政治清明。

苛政猛于虎:政:政治。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宽猛并济: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同“宽猛相济”。

宽猛相济:宽:宽容;猛:严厉,猛烈;济:相辅而行。指政治措施要宽和严互相补充。

揽辔澄清:揽辔:拉住马缰;澄清:平治天下。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

揽辔中原:表示刷新政治,澄清天下的抱负。也比喻人在负责一件工作之始,即立志要刷新这件工作,把它做好。同“揽辔澄清”。

朗朗乾坤:朗朗:明朗、清亮;乾坤:原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世界等。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浪荡乾坤:浪荡:同“朗朗”,明朗;乾坤:天地。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囹圄空虚:囹圄:监狱。监狱里没有在押的。形容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时,犯罪的人很少。

囹圄生草:囹圄:监狱。监狱里长出野草。形容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时,犯罪的人很少。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

买空卖空:买卖双方都没有货款进出,只就进出之间的差价结算盈亏。也用来比喻政治上招摇撞骗的投机活动。

卖官贩爵: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同“卖官鬻爵”。

卖官鬻爵:鬻:卖。形容政治腐败,统治阶级靠出卖官职来搜刮财富。

门外之治:旧指朝廷和政治。

民无常心:指随着社会治与乱的变化,百姓的心意亦会随之发生变化。多指百姓在政治腐败到无法忍受的程度时,必然起来反抗。

民心无常:常:长久。百姓的思想没有经久不变的。指民心将随着政治的清明与昏暗发生变化。

男女平等: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

男女平权: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平。

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内修政治,外治武备:修:修治;政治:政策;治:管理;武备:军备。对内修明政治,对外做好军事准备。

鸟兽率舞:率:一起。飞鸟走兽一齐婆娑起舞。形容政治清明,鸟兽也受到感化。

欧风美雨:①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②比喻欧美的侵略。

齐梁世界:齐、梁是六朝时的两个王朝,因为政治腐败,故统治时间短暂。比喻国家衰弱混乱。

弃暗投明: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取乱存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取乱侮亡: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指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群魔乱舞:成群的魔鬼乱跳乱蹦。比喻一批坏人在政治舞台上猖狂活动。

人存政举: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活着的时候,他的政治主张便能贯彻。

人亡政息:亡:失去,亡;息:废,灭。旧指一个掌握政权的人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着停顿下来。

三杯通大道:三杯:指饮了三杯酒;大道:宽广的道路。三杯酒下肚,可达理想境界。形容旧时文人因政治上不得意,靠饮酒来安慰自己,自我陶醉。

时政利病:时政:目前的政局;病:毛病,弊病。当前政治方面的优点和弊病。

书生气十足:比喻政治上糊涂,看问题单纯、幼稚,书呆子气很足。

唐虞之治:唐虞:唐尧、虞舜,传说中的古代圣帝贤君。旧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乐的理想时代。

天昏地暗: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昏地惨: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下大治:治:安定。国家政治形势安定。

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万马齐喑: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面。

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文:文德,指政治;武:武功,指军事;附众:使大家亲近;威:威服。旧指在政治上能团结部下,在军事上能威震敌人。

文治武功:比喻政治与军事。

无动为大: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洗耳投渊:洗耳、投渊:指尧让位于许由、舜让位北铎的传说。旧时指隐逸的人厌恶听有关政治的事。

萧曹避席: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极大,超过前人。

刑措不用:措:设置,设施。刑法放置起来而不用。形容政治清平。

修德慎罚:修德:修养道德;慎罚:慎重使用刑罚。形容旧时行仁政、安定民心的政治措施。

修齐治平: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野荒民散:野:田地。田地荒芜,人民离散。常指政治动荡不安的局面。

以古非今: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以渴服马: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

以危为安,以乱为治:把危亡视为安定,把视为天下太平。比喻看不到潜在的政治危机,苟且偷安。

音与政通:音:音乐;政:政治。音乐与政治是相联系的。指音乐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雨过天青: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雨过天晴:雨后转晴。也比喻政治上由黑暗到光明。

远至迩安: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

政荒民弊:荒:荒废;弊:困疲。政治荒废,百姓劳困。

政庞土裂:庞:庞杂;裂:分裂。政策杂乱,国土分裂。指政治混乱,地方势力割据。

政平讼理:政平:政治安定;讼理:官司得到调解。国家安定,官司很快得到正确处理。形容政治清明。

政平讼息:政平:政治安定;讼息:官司得到调解。国家安定,官司很快得到正确处理。形容政治清明。

政清人和: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政清狱简:政治清明,刑狱简省。

政以贿成:形容旧社会政治腐败,官场黑暗,不行贿就办不成事。

诛锄异己:诛:杀;锄:铲除。指消灭和清除在政治上反对自己或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

纵横捭阖: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行唐的成语行唐的成语是什么

行唐的成语有:冯唐头白,荒唐无稽,唐突西施。

行唐的成语有:唐虞之治,唐突西子,唐临晋帖。2:结构是、行(左右结构)唐(半包围结构)。3:注音是、ㄒ一ㄥ_ㄊㄤ_。4:拼音是、xíngtáng。

行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迟慢。仿徨。搪塞。天仙子的别名。

二、引证解释

⒈迟慢。引元石德玉《紫云庭》第四折:“休得行唐,火速疾忙。”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岂敢行唐,大走向庭前去问当。”⒉_徨。引元杨梓《霍光鬼谏》第一折:“应昂,行唐,走奔龙床,扯住衣裳。”⒊搪塞。引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借贷数补答十分停当。都侵用过将官府行唐。”⒋天仙子的别名。参见“天仙子”。引唐段公路《北户录》:“琼州出红蕈,一呼为笙,或谓之蘧_,亦谓之行唐。其色殷红,莹而不垢。”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十七·莨菪》_释名_:“天仙子、横唐、行唐。”

三、国语词典

懈怠、敷衍。词语翻译英语XingtangcountyinShijiazhuang德语Xingtang(OrtinHebei)_(Eig,Geo)_

关于行唐的诗词

《晓行唐兴寺道中寄刘美中》

关于行唐的诗句

数行唐楷抵金题盛行唐典法

关于行唐的词语

云散高唐冯唐白首冯唐已老荒唐之言刻画唐突冯唐头白荒唐无稽冯唐易老唐虞之治唐突西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行唐的详细信息

夏商之前的所谓“唐虞之世”算不算朝代?

当然不算。

首先,所谓唐虞是指的出身有唐氏的尧和有虞氏的舜,这两个上古传说中的圣君虽见于史记之类正史,但没有得到任何田野考古发掘资料的证实,西周青铜器铭文和殷商甲骨文中也没有他们的记录,其真实性很深怀疑,即使他们存在,也没有办法评估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

其次,就算是完全接受传统史家对尧舜的记录,也可以看出当时还处于部族联盟刚刚演变为邦国式国家的阶段,他们的权威还没有达到帝王的水平,说不上是成熟的王朝。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6治人诗解陈以德义示之好恶劝农薄赋谨身节用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 》 6治人诗解 陈以德义示之好恶劝农薄赋谨身节用

题文诗:

治人之道,谓道风化,陈示所以 . 故 孝 经云:

陈以德义 , 而民 兴 行,示之好恶 , 而民知禁 .

日月之明,众下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 .

故 尧舜君,远夷贡献,桀纣之君,诸夏背叛,

非天移动 , 其人是乃 , 上化使然 . 是 故治人 ,

犹如养苗,先去其秽 . 国之将兴,而伐于国,

国之将衰,而伐于山 . 明君务知 , 人之所患 ,

皂服小吏,小国之臣 . 故曰皂服 , 无所不克,

莫知其极,克食于民,而 百姓 有 , 饥乏之变,

则生乱逆 . 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

无尽民财 . 如此 而能 ,富国安家,不亦宜乎?

有国有家 , 其 不 患贫 , 而患不安 . 唐虞之政,

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之利,以豫凶年,

秋有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财,路不拾遗,

民无去就 . 故五霸世,不足者 以, 奉于有余 .

故 此至 今 , 诸侯好利,利兴民争,灾害并起,

强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云,

手足不安 . 经云不贵 , 难得之货,使民不盗;

不贵无用 , 之物 而 使 , 民心不乱 . 各理其职,

是以圣人 , 之政治也 . 古齐景公 , 之时病 于,

民下奢侈,不遂礼制 . 周秦之宜,去文就质,

而劝民之 , 有利 之处. 作无用器,聚无益货,

金银璧玉,珠玑翡翠,奇珍异宝,远方所出,

此非庶人 , 之所用也 . 锦绣纂组,绮罗绫縠,

玄黄衣帛,此非庶人 , 之所服也 . 雕文刻镂,

伎作之巧,难成之功,妨害农事,辎軿出入,

袍裘索襗,此非庶人 , 之所饰也 . 重门画兽,

萧墙数仞,冢墓过度,竭财高尚,此非庶人 ,

之所居也 . 孝 经 亦 云:庶人所好,躬耕勤苦,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 制之以财,用之以礼,

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

治人之道,不亦合于 , 四时气乎? 真情简朴.

治人第六[1]

原文

?治人之道,谓道之风化,陈示所以也。[2]故《经》云:“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3]日月之明,众下仰之,乾坤之广,万物顺之。[4]是以尧、舜之君,远夷贡献,桀、纣之君,诸夏背叛,非天移动其人,是乃上化使然也。[5]故治人犹如养苗,先去其秽。[6]故国之将兴,而伐于国,国之将衰,而伐于山。[7]明君之治,务知人之所患皂服小吏,小国之臣。[8]故曰,皂服无所不克,莫知其极,克食于民,而人有饥乏之变,则生乱逆。[9]唯劝农业,无夺其时,唯薄赋敛,无尽民财。[10]如此,富国安家,不亦宜乎?[11]夫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12]故唐、虞之政,利人相逢,用天之时,分地之利,以豫凶年,秋有余粮,以给不足,天下通财,路不拾遗,民无去就。[13]故五霸之世,不足者奉于有余。[14]故今诸侯好利,利兴民争,灾害并起,强弱相侵,躬耕者少,末作者多,民如浮云,手足不安。[15]《经》云:“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贵无用之物,使民心不乱。”各理其职,是以圣人之政治也。[16]古者齐景公之时,病民下奢侈,不遂礼制。[17]周、秦之宜,去文就质,而劝民之有利也。[18]夫作无用之器,聚无益之货,金银璧玉,珠玑翡翠,奇珍异宝,远方所出,此非庶人之所用也。[19]锦绣纂组,绮罗绫縠,玄黄衣帛,此非庶人之所服也。[20]雕文刻镂,伎作之巧,难成之功,妨害农事,辎軿出入,袍裘索襗,此非庶人之所饰也。[21]重门画兽,萧墙数仞,冢墓过度,竭财高尚,此非庶人之所居也。[22]《经》云:“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于四时之气乎?[23] ?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译文

书经上说:「以德义教化百姓,百姓就不会悖德忘义;教民以是非之辨,百姓行为就有分寸。」所以要依正道来教育百姓。日月之光,广被众人,众人皆仰望他;天地之大,孕育万物,万物皆顺其生长。因此尧舜之恩泽广布,令远夷皆来归服;夏桀、商纣之败德,使诸夏背叛,这并非上天所指使的,乃造化使然。统治百姓犹如培养幼苗,必先拔去杂草;所以要使国家兴盛,要先去除祸根。有为的君主,应知皂服小吏,危害甚大,因此有的说:「皂服小吏是百姓的克星,广徵暴敛,使百姓匮乏,而导致发生。」平时若能注重农业,不加侵扰,减少赋税,增加百姓收入,这才是使国家富强的最好方法。国军不忧心国家不够繁荣,却忧心国内不安定,所以尧舜划分地利,与民耕作,观测天象,预测凶年,使年年有余粮,人人都衣食不缺,路不拾遗,百姓皆满足於现况。春秋时代贫弱者开始为富者耕作,延续至今的诸侯皆争一己之私利,形成弱肉强食的社会,耕作的农人减少,纷纷改行从商,互相争利,以致人心惶惶,社会不安定。书经上说:「居上位者不把金银当宝贝,百姓就不会去当盗贼;不常使用奢侈无用的器物,民心就不会大乱。」能使百姓安於其职,才是盛民的政治。齐景公生活奢侈,礼制就无法施行,周朝与秦朝,去除纹饰,崇尚俭朴,使民风敦厚。金银璧玉,珠玑翡翠,奇珍异宝,皆非中原所产,也非平常百姓日常所需。锦绣编织,绮罗绫縠,染色布帛,皆非百姓身上所能穿的。雕文刻镂,耗时贵工,只有妨害农事,无重要用途。辎軿袍裘,亦非百姓所需,那些刻意垛高围墙装点门面,大肆翻祖坟,炫燿财富的行为,都是富人才做的事。书经上说:「庶民最需求的生活是努力躬耕,谨身节用,以侍奉父母。」所以为政者要能控制财货流量,并以礼教化百姓,使之勤俭刻苦平日有积蓄,便不愁荒年时物货缺乏,这样的治民之道,不也合乎了四时的变化吗?注释

[1]?治人:管理百姓。[2]?风化:风俗教化。《汉书·韩延寿传》:“至令民有骨肉争讼,既伤风化,重使贤长吏、啬夫、三老、孝弟受其耻。”治人之道,《诸葛孔明全集》作“治人之政”。[3]?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孝经》上说:“向百姓宣传道德思想百姓就会跟着你一起前进,向百姓宣传皇帝所喜欢的和所厌恶的,百姓就懂得哪些事情是禁止的了。陈之以德义而民与行,《诸葛孔明全集》作“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孝经》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译文 :曾子听了孔子前面所说的话,感叹道:“多么博大精深啊!孝道实在是太伟大了!”孔子说:“孝道,是天的常道,是地的义理,是人的实践。天地间永恒的道理,是人们应该共同遵循的法则。能够遵循天地间的法则,把握天地间的规律,就可以用来治理天下了。因此,利用孝道教化百姓,不需要严厉的手段就能够达到目的;利用孝道治理国家,不需要严刑峻法就可以有良好的效果。先代的圣王正是了解到通过教育就能感化民众,所以他以身作则,倡导博爱,在这种感化作用下,民众也就没有遗弃双亲的行为了;向民众做出恭敬谦让的表率,民众也就没有互相争斗的行为;向民众教导以礼乐,民众就会和睦相处;向民众表明什么是善恶美丑,民众也就不会去犯禁了。《诗经·小雅·节南山》曾赞颂周朝的太师尹氏说:‘威严而显赫的太师尹氏啊,人们都在仰望您、效法您哩!'”)

[4]?仰:抬头望。《论语·子罕》:“仰之弥高。”引申为敬慕。乾坤:《周易》中的两个卦,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阳性的势力叫做乾,乾之象为天,阴性的势力叫做坤,坤之象为地。《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发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易·乾·彖辞》)坤的作用在使万物成长,“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天”。(《易·坤·彖辞》)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等的代称。[5]?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号陶唐氏,名放勋,史称唐尧。传曾命羲和掌管时令,制定历法。咨询四岳,选舜为其继任人。对舜考核三年后,命舜摄位行政。他后为由舜继位,史称“禅让”。一说尧到了晚年为舜所囚,其位也为舜所夺。舜: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姚姓,一作妫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称虞舜。相传因四岳推举,尧命他摄政。他巡行四方,除去共工、驩兜、三苗、鲧等四人。尧去世后继位,又咨询四岳,挑选贤人,治理民事,并选拔治水有功的禹为继承人。一说他为禹所放逐,于南方的苍梧。夷:中国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如夏至周朝有九夷之称。亦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尚书·大禹谟》有“无怠无荒,四夷来王”。旧时亦用以称外国人。贡献:进奉;进贡。《荀子·正论》:“夫是之谓视形势而制械用,称远近而等贡献。”桀:夏代国君。名履癸。暴虐荒*。在有仍(今山东济宁东南)会合诸侯,攻灭有缗氏(今山东金乡)。后被商汤所败,出奔南巢(今安徽巢湖市西南)。夏朝灭亡。纣:亦称帝辛。商代最后的国君。曾征服东夷,损耗大量人力物力。又杀九侯、鄂侯、比干、梅伯等,囚周文王、箕子。重征赋税、统治暴虐。后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向商进攻,牧野(今河南淇县南)之战,他因“前徒倒戈”,兵败自焚。商亡。诸夏:周代王室所分封的诸国。《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亦指中原地区,常与偏远地区相对而言。《国语·吴语》:“昔楚灵王不君……逾诸夏而图东国。”上化:君主所施行的教化。[6]?秽:田中多草;荒芜。《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芜秽不治。”[7]?伐:讨伐;攻打。《书·武成》:“武王伐殷。”[8]?明君:贤明的君主。 患:忧虑;厌恶。《论语·学而》:“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皂服之吏:皂为黑色,指穿黑衣的卫士。后世亦作为衙门差役的称谓。务知从之所患皂服小吏,《诸葛孔明全集》作“务知人之所患皂服之吏”。[9]?克:好胜;忌刻。《论语·宪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左传·僖公九年》:“无好无恶,不忌不克之谓也。”极:达到最大限度;穷尽。《诗经·大雅·崧高》:“骏极于天。”《淮南子·原道训》:“然而大不可极,深不可测。”饥乏之变:因饥饿困乏而突然发生的非常事件。乱逆:造反叛乱。[10]?劝农业:鼓励耕作。薄赋敛:减轻税收和以其他名目征收的费用。[11]?不亦宜乎:难道不是应当的吗?[12]?这几句话出自《论语·季氏》,意思是说那些诸侯大夫一类人,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论语·季氏》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13]?唐:古国名。1.相传为祁姓,尧的后裔。在今山西翼城西,为周成王所灭,后为共其弟叔虞的封地。2.姬姓,在今湖北随州西北唐县镇,公元前505年灭于楚。3.西周时北方部族所建。在今山西太原西南,即北唐。虞: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即有虞氏。居于蒲阪(今山西永济市西蒲州镇)。舜为其领袖。豫:通“预”。事先有所准备。《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凶年:荒年。《孟子·梁惠王下》:“凶年饥岁。”去就:离开和归来。这里是偏义词。偏重于“去”的意思。以豫凶年,《诸葛孔明全集》作“以备凶年”。[14]?五霸:一作“五伯”。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一说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一说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吴王夫差。不足者奉于有余:《老子》:“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意思是说,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用来弥补不足的。社会的规则却不是这样,总是减少已经不足的,用来供奉已经有余的。[15]?末作:犹“末业”。《管子·治国》:“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民如浮云,手足不安:指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16]?理:治玉。《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引申为整治、治平。《汉书·循吏传序》:“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政治:政务管理得当,天下太平。治,有秩序,安定。与“乱”相对。《孟子·滕文公下》:“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 《 道德经 · 第03章?圣人之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17]?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君。名杵臼。齐庄公异母弟。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大夫崔杼杀庄公后,立他为君。在位时好治宫室,厚赋重敛,庶民的生产物被剥夺三分之二,并垄断工商业,抽取重税。同时刑罚残酷,多人被处刖足之刑,致使民人逃离公室,归于田氏。病民下奢侈:担心百姓形成生活不节俭的不良风气。病,担忧;患苦。《礼记·乐记》:“病不得其众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人。”遂:成功,顺利。《礼记·月令》:“[仲秋之月]百事乃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长卿久宦不遂,而来过我。”礼制:礼仪制度。病民下奢侈,《诸葛孔明全集》作“病民不奢侈”。[18]?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周朝初期和秦国刚刚兴盛的时候,不要那些外表浮华的东西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来治理国家,对鼓励百姓很有好处。文,文华;辞采。与“质”相对。《文心雕龙·原道》:“逮及商周,文胜其质。”质,质朴。《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夫强乎武哉,文不胜其质。”[19]?庶人:春秋时期的农业劳动者。《左传·襄公九年》:“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管子·君臣》:“务四支之力,修耕农之业,以待令者,庶人也。”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国语·周》:“庶人工商,各守其业。”[20]?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纂组:五彩的绦带和丝织的绶带。绮罗:花纹美丽的丝织品。绫觳:比缎子薄的丝织品和有绉纹的纱。衣帛:穿丝绸。帛,丝织物的总称。《左传·闵公二年》:“卫文公大布之衣,大帛之冠。”[21]?雕文:用有文采的绘画来装饰。刻镂:雕刻。伎作:技巧高超的制作工艺。伎,同“技”。技巧,技艺。《书·秦誓》:“无他伎。”辎軿:古代有帷盖的大车。袍:长衣服的通称。裘:皮衣。《论语·乡党》:“缁衣羔裘。”索:襗:亵衣,即贴身的衣裤。《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诗经·秦风·无衣》:“与子周泽。”郑玄笺“泽”作“襗”,云:“襗,亵衣,近污垢。”[22]?重门:一道道院门。画兽:指在大门的铜环上刻成或铸成兽头形的铺首衔着,故称“兽环”。萧墙:门屏。《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仞:古代长度单位。据陶方琦《说文仞字八尺考》谓周制为八尺,汉制为七尺,东汉末则为五尺六寸。《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冢墓:隆起的坟墓。高尚:指浪费金钱。尚,超过。《论语·里仁》:“好仁者无以尚之。”[23]?四时之气:指四季的本质特征。气,通常指一种极细微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论衡·自然》:“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以储其后,《诸葛孔明全集》作“以备其后”。

(《孝经》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 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