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浒传简介

2.李逵骂宋江成语故事_成语“李逵骂宋江”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3.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带道的

4.成语起义多处响应?

水浒传简介

替天行道的出处-替天行道的意思和典故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明杨定见

《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小说

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

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

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煞

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

这一曲忠义的悲歌。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

就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他作

为一个县衙小吏,能“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结交天下豪杰,但又有忠君孝亲、

安于现状的习性。从“义”字出发,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救晁盖,也同情他

们被逼上梁山,但又认为“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杀惜”后,他辗转避难,就

是不想去水泊投奔晁盖,“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他劝人

家落草时,也希望人家牢记“如得朝廷招安,……日后但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

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但与此同时,贪官

污吏对他的残酷迫害,逼着他向梁山一步一步靠近。浔阳楼吟反诗,自然地流露

了被“冤仇”所郁积的叛逆情绪。从江州法场的屠刀下被解救出来后,他一方面

感激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极力相救的“义”,另一方面也深感到“如此犯下大罪,

闹了两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再难在常规情况下尽“忠”,于是他表示“今

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上梁山后,他牢记着九天玄女“替天行道

为主,全仗忠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的“法旨”,一再宣称:“小可宋

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避难,

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他坐上第一把交椅后,即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

进一步明确了梁山队伍“同心合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的基

本路线。就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旗号下,他带领众兄弟惩恶除暴,

救困扶危;创造条件,接受招安;征破辽国,平定方腊;直到饮了朝廷药酒,

在旦夕,还表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

廷赐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盖棺论定,宋江就是一个“忠

义之烈”(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自称为“书林”“儒流”的《水浒》作者,

以“忠义”为指导思想来塑造宋江,并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全仗忠义”、

“替天行道”的武装队伍。至于像叫嚷“招安招安,招甚鸟安”的李逵等,只是

作为“忠义”的映衬而存在罢了。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仗忠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

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小说中第一个正

式登场的人物是高俅,他因善于踢球而得到皇帝的宠信,从一个市井无赖遽升为

殿帅府太尉,于是就倚势逞强,无恶不作。整部小说以此人为开端,确有“乱自

上作”的意味。这样,从手握朝纲的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到称霸一方的江

州知府蔡九、大名府留守梁世杰、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高唐知州高廉,直到横行

乡里的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祝朝奉,乃至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爪牙

走狗,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不反抗就没

有别的出路。于是,一批忠义之士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并揭示了“奸逼民反”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但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乃是这样

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心腹”,

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

“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作者在以

“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

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

沉的迷惘。

“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

在社会上特别流行。北宋末年,当腐败的朝廷无力抵御外族入侵的时候,各地的

“忠义军”风起云涌,朝廷亦不得不颁布了忠义巡社制度。历史上宋江起义的性

质,有待于历史学家去慎重讨论,但它作为“街谈巷语”在民间流传,则越来越

清楚地涂上了“忠义”的色彩。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就称宋江“不假称

王,而呼保义”。到《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为帅”等36人就是“广行忠义,

殄灭奸邪”的英雄。元代的“水浒戏”,普遍把宋江写得有别于方腊之流:“则

俺那梁山泊上宋江,须不比那帮源洞里的方腊”(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

“忠义堂高搠杏黄旗一面,上写着‘替天行道宋公明’”,“梁山泊上多忠义”

(佚名《争报恩二虎下山》)。《水浒传》的作者就沿着这一长期形成的思维格

局写成了一部“忠义传”。全传本《水浒传》第五十五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

义连兄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百八人。”显然,“忠义”中有

“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难怪“士大夫亦不见黜”,但在

“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

“义”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十分重视维护

宗法关系的基本规范“孝”。“孝”在《水浒传》中仍然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对

于那些离开土地的市民。商人等“三教九流”的人来说,维护异姓关系的基本规

范“义”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小说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

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

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

着变化。总之,“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

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

《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

受的基本精神。

当然,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故事又在民间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积累和加工,

全书的思想内涵就显得丰富复杂,并非“忠义”两字所能概括。长期以来,广大

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

歌颂了真诚。《水浒》中的不少英雄都是“力”和“勇”的象征。他们空手打虎,

倒拔杨柳,杀贪官污吏,拒千军万马,一往无前,“敢于大弄”。他们智取生辰

纲,三打祝家庄,神机妙算,出奇制胜,其斗争的计谋与策略,实可与《三国志

演义》相媲美。特别是当这种勇力和智谋表现在为百姓抱不平、申正义时,更能

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鲁智深的“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说

“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都由于建筑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上而更加

激动人心。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

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

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了人性的“假道学”、“大头巾”的虚伪做作、心胸狭窄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晚明的批评家李卓吾、叶昼、金圣叹等纷纷称赞他们是

“活佛”、“上上人物”、“一片天真烂漫”、“使人对之,龌龊销尽”。这也

说明了《水浒》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带有一定的市民意识,与后来涌动的个性思潮

息息相通。至于小说反对钱财的积聚与贪求,强调“疏财”以成“义士”;追求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向往兄弟间“交情

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市民的思想和感情,使小说

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的气息。

但是,《水浒传》的题材毕竟有它的特殊性,不管作者如何极力把它拉入

“忠义”的思维格局,以及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羼入了多少市井细民的意识,作品

最终还是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尽管领导

这支义军的主要领袖并不出身于农民,且在思想上打着“忠义”的烙印,但也不

能否认其中有些领袖出身于“庄稼田户”和其他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有一种“兀

自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的气概和“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思想,更重要的

是梁山义军的基本队伍是一大批庄客佃户、农民渔夫。这正如第七回结尾处所指

出的那样:“大闹中原,纵横海内。直教农夫背上添心号,渔父舟中插认旗。”

他们在官逼下造反,组织武装队伍,提出政治口号,开展军事斗争,以与封建的

国家机器相对抗。这就清楚地规定了梁山义军的基本性质是农民起义。小说作者

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沿着“乱自上作”、“造反有理”的思路,揭示了封建

社会的基本矛盾,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

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难能

可贵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李逵骂宋江成语故事_成语“李逵骂宋江”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水浒传》第七十三回。

 黑旋风李逵和浪子燕青离开四柳村,将进荆门镇时,天色已晚,投宿在刘太公庄上。当晚,听说太公的女儿两日前被梁山泊宋江强夺去了。李逵信以为真,气得他一上梁山寨,便直到忠义堂来,拨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得粉碎,又抡斧上堂,要杀宋江。众人慌忙拦住,问什么事。李逵气作一团,哪里说得出!还是燕青把经过情况说了一遍。宋江听了,便叫:“哪有这回事?”李逵睁圆怪眼,大声嚷叫:“我平时把你当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快把女子送还刘老,不然,我早晚要杀了你!”宋江说:“你且不要闹嚷,那刘太公不,庄客都在,可以同去面对。若对着了,我就拿脖子受你板斧;如果对不着,你这家伙没上下,该当何罪?”李逵说:“如果不是你,我这颗脑袋便输给你!”

 众人来到刘太公庄上。李逵叫太公快来仔细认一认宋江,他提着板斧立在宋江身边,只等老汉说声是,便要下手。刘太公定睛看了又看,摇摇头说:“不是。”宋江说:“刘太公,我便是梁山泊宋江。你的女儿,是让假名托姓的骗夺去了。你如果打听出来,我替你作主。”回头又对李逵说:“回到寨里再来辩理!”说毕,宋江等人先回山寨。

 燕青问李逵:“李大哥,怎么办?”李逵说:“只是我性太急,做错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己一刀割下来,你拿去献给哥哥便了。 ”燕青劝他不要,教他脱下衣服,绑缚麻绳,背上荆杖,拜伏在忠义堂上,请打求饶。事到如今,李逵无可奈何,只得同燕青回寨来,跪在堂上,负荆请罪,向宋江赔不是。

 宋江佯装不饶,要按军令行事,拿头抵罪。众人都替李逵求情。宋江说:“要饶他也可以,不过,他要把那假宋江捉来,讨还刘太公的女儿。”李逵听了,高兴得跳起来,说:“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后来,李逵和燕青访得是牛头山王江和董海冒名所为,便杀了这两个绿林草贼,将女子送回刘太公庄上。

 “李逵骂宋江”,比喻得罪了人,过后向人赔礼道歉。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带道的

1. 最后一个字是道的成语有哪些

最后一个字是道的成语有头头是道、羊肠小道、津津乐道、中庸之道、能说会道。

1、头头是道 [ tóu tóu shì dào ]解释:本为佛家语,指道无所不在。后多形容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出自:《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方知头头皆是道,法法本圆成。”示例:再看他后面讲那汽机的做法用法,~,语语内行。

2、羊肠小道 [ yáng cháng xiǎo dào ]解释:曲折而极窄的路(多指山路)。出自: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示例:前面弯弯曲曲,尽是~,岔路甚多,甚难分辨。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3、津津乐道 [ jīn jīn lè dào ]解释: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乐道:喜欢谈讲。

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出自:清·颐琐《黄绣球》第七回:“这位莱恩女杰,他才学固然卓越,但他也只从口讲指画入手,每遇乡愚,津津乐道。”

示例:十余年来,在不少出版物中我都看到这幅画,它为不少人所~。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对有兴趣的事说个没完4、中庸之道 [ zhōng yōng zhī dào ]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出自:《论语·庸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示例:他一面想,这既无闭关自守之操切,也没有开放门户之不安:是很合于“~”的。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5、能说会道 [ néng shuō huì dào ]解释:形容很会讲话。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四回:“仗着他的模样儿比别人标致些,又长了一张巧嘴,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抓尖要强。”

示例:这个人生就的两片巧嘴,巧嘴滑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

2. 最后一个字是道字的成语

安贫乐道

暴虐无道

兵行诡道

不足为外人道

惨无人道

豺狼当道

大逆不道

盗亦有道

独行其道

饿殍满道

夫子自道

甘贫乐道

躬耕乐道

横行霸道

胡说八道

壶浆塞道

昏庸无道

以其人之道

津津乐道

就正有道

绝口不道

康庄大道

孔孟之道

口碑载道

老罴当道

离经叛道

妙言要道

明修栈道

鸣锣喝道

鸣锣开道

能说会道

旁门左道

贫而乐道

清宫除道

生财有道

生财之道

束装就道

替天行道

天公地道

头头是道

歪门邪道

微不足道

文武之道

文以载道

邪门歪道

邪魔外道

羊肠鸟道

羊肠小道

阳关大道

要言妙道

一人得道

怨声载道

中庸之道

尊师重道

坐而论道

3.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行的成语有哪些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行的成语有:[坐言起行] 坐能言,起能行。

原指言论必须切实可行,后比喻说了就做。[恣意妄行] 恣意:任意,随意;妄行:胡作非为。

随心所欲,胡作非为。[卓尔独行] 指超越众人,不随俗浮沉。

[昼夜兼行] 兼:加倍。白天黑夜不停地行走。

形容急速的赶路。亦作“昼夜兼程”。

[昼伏夜行] 伏:躲藏;行:赶路。白天躲藏,夜间赶路。

指为避免被敌人发现所采取的秘密活动。[窒碍难行] 窒:阻塞不通。

阻碍太多,难以实行。[直情径行] 径:直;行:从事。

凭着自己的意思径直地去做。比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直道而行] 比喻办事公正。[正视绳行] 谓言行正直。

[择善而行] 指选择有益的事去做。[鱼尾雁行] 指兵轮行进之队列,一轮居中为首,其它轮船按人字形两旁依次排列,状如鱼尾,又如雁阵。

[鱼贯雁行]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鱼贯而行]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余食赘行] 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疣。

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幼学壮行]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庸言庸行] 指平平常常的言行。[衣绣昼行] 昼:白天。

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

[衣食住行] 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上的基本需要。[衣锦夜行] 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夜里穿着锦绣衣服走路。比喻不能在人前显示荣华富贵。

[一意孤行] 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一言一行] 每句话,每个行动。

[一目五行]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一目数行] 犹一目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一目十行] 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言听事行] 指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言听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同“言听计从”。[言多伤行]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从计行] 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同“言行计从”。

[言不及行] 指言行不一。[言不顾行]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烟视媚行] 烟视:微视;媚行:慢行。形容害羞不自然的样子。

[鸭步鹅行] 鸭和鹅行八字步,因用以形容人走路迟缓摇晃的样子。[秀出班行] 秀出:高出,引伸为才能出众,优秀;班行:班次行列,指在朝为官的位次,后也指同列、同辈。

才能优秀,超出同辈。[修身洁行] 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

[信步而行] 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相辅而行] 互相协助进行或互相配合使用。[膝语蛇行] 跪着说话,伏地而行。

极言其畏服。[无胫而行] 胫:小腿。

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微服私行] 微服:平民服装。

私行:秘密出行。旧指皇帝或官吏穿上平民服装秘密到民间探访民情或疑难重案。

[威重令行] 权势大,有令必行。[危言危行] 危:正直。

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特立独行] 特:独特;立:立身。

形容人的志行高洁,不同流俗。[滔天罪行] 滔天:漫天。

比喻罪恶极大。[肆意横行] 肆意:任意残杀或迫害。

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亦作“肆虐横行”。[肆虐横行] 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

横行:仗势作恶,蛮横凶暴。随心所欲地为非作歹。

[水宿山行] 夜宿于水,日行于山。形容长途跋涉。

[水到鱼行] 比喻条件具备,事情就可办成。[饰情矫行] 指掩饰自己的真心本意,行为矫揉造作。

[势在必行] 行:做。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事在必行] 事情非做不可。[施施而行] 形容走路缓慢。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深中笃行] 指内心廉正,行为淳厚。

[身无择行] 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身体力行] 身:亲身;体:体验。

亲身体验,努力实行。[山止川行] 比喻坚不可摧,行不可阻。

[三思而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十六行]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曲学诐行] 做学问不入正道,行为奸邪不正。

[庆吊不行] 庆:贺喜;吊:吊唁。不予贺喜、吊唁。

原指不与人来往。后形容关系疏远。

[轻薄无行] 指轻佻浮薄,品行不好。[潜德隐行]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

[潜德秘行] 指不为人知的德行。同“潜德隐行”。

[前言往行] 指前代圣贤的言行。[七十二行] 泛指各行各业。

[逆施倒行]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同“逆行倒施”。[逆耳利行]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

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讷言敏行] 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

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目下十行] 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谋听计行] 犹言言听计从。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

[末节细行] 指无关大体的细小行为。[鹭序鹓行] 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

同“鹭序鸳行”。[鹭序鸳行] 白鹭、鸳鸯群飞有序。

比喻百官上朝时的行列。[令不虚行] 指制定的法令必须切实执行。

[量力而行]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力学笃行] 力学:努力学习。

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雷令风行] 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

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雷厉风行] 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

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雷动风行] ①指万物运动。

4. 四字成语当中,有哪些成语最后一个字带''然''字的

果不其然,不以为然,神采奕然 (你自己找吧,在下面)

含有然字的成语 [折叠]

岸然道貌 蔼然可亲 安然如故 蔼然仁者 黯然伤神

黯然失色 黯然神伤 傲然挺立 安然无事 黯然无色

安然无恙 黯然销魂 傲然屹立 昂然自得 昂然直入

昂然自若 比比皆然 不期而然 不轻然诺 不期然而然

勃然变色 勃然大怒 勃然奋励 不以为然 惨然不乐

超然不群 超然独处 超然独立 冁然而笑 超然绝俗

粲然可观 超然迈伦 怅然若失 怆然涕下 超然物外

超然象外 超然远举 灿然一新 超然远引 超然自得

怅然自失 超然自逸 超然自引 春意盎然 处之泰然

道貌岸然 大谬不然 大缪不然 道貌凛然 道貌俨然

淡然处之 怛然失色 荡然无存 淡然置之 大义凛然

防患未然 防患于未然 防祸于未然 怫然不悦 艴然不悦

斐然成章 废然而返 废然而反 翻然改进 幡然改途

翻然改图 翻然悔悟 幡然悔悟 斐然乡风 斐然向风

忿然作色 怫然作色 果不其然 功到自然成 圭角岸然

果然如此 故我依然 环堵萧然 寒灰更然 浩气凛然

悍然不顾 涣然冰释 恍然大悟 豁然大悟 豁然顿悟

赫然而怒 霍然而愈 豁然贯通 惠然肯来 豁然开朗

豁然开悟 火然泉达 豁然确斯 酣然入梦 恍然若失

焕然如新 浑然天成 混然天成 浑然无知 豁然省悟

浑然一体 混然一体 焕然一新 浑然自成 惠然之顾

浩然之气 寂然不动 迥然不群 截然不同 迥然不同

戛然而止 寂然无声 斠然一概 孑然一身 井然有条

憬然有悟 井然有序 计然之策 计然之术 岿然不动

溘然长逝 喟然长叹 溘然长往 岿然独存 慨然允诺

慨然应允 了然无闻 了然于胸 理所必然 理所当然

理之当然 毛发悚然 毛发耸然 毛骨悚然 毛骨耸然

毛骨竦然 茫然不解 靡然成风 靡然从风 茫然若失

靡然顺风 靡然乡风 靡然向风 茫然自失 漠然置之

判然不同 庞然大物 怦然心动 愀然不乐 确然不群

凄然泪下 愀然无乐 悄然无声 阒然无声 跫然足音

然荻读书 然糠照薪 然糠自照 任其自然 神采奕然

灰复然 索然寡味 潸然泪下 肃然起敬 爽然若失

肃然生敬 索然无味 爽然自失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听其自然

泰然处之 嗒然若丧 突然袭击 同然一辞 陶然自得

泰然自若 坦然自若 恬然自足 蔚然成风 惘然若失

巍然屹立 想当然 习惯成自然 须眉皓然 兴趣盎然

轩然 ***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之困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萧然物外 轩然霞举

欣然自得 兴味索然 兴致索然 俨乎其然 一见了然

舆论哗然 一目了然 隐然敌国 油然而生 袖然冠首

依然故我 毅然决然 袖然举首 袖然居首 依然如故

嫣然一笑 哑然失笑 怡然自得 悠然自得 怡然自乐

晏然自若 夷然自若 怡然自若 跃然纸上 意兴盎然

意兴索然 曾不惨然 再不其然 正气凛然 卓然不群

自然而然 昭然若揭 足音跫然

5.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途字的四字成语大全

幡然改途

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荆棘塞途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荆棘载途

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视为畏途

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同归殊途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误入歧途

误:受惑;歧途:错误的道路。由于受煽惑而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鹰犬塞途

鹰犬:打猎时追捕禽兽的鹰和猎犬,比喻爪牙;塞:堵塞;途:道路。坏人的爪牙塞满道路。

出处殊途

指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改辙易途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

6. 四字成语中,有哪些成语最后一个字带'然'字的

你好

兴致索然 因其固然 一目了然 毅然决然

足音跫然 正气凛然 意兴盎然 意兴索然

大缪不然 道貌凛然 道貌俨然 理所必然

理之当然 毛骨耸然 毛骨竦然 不期而然

不以为然 处之泰然 春意盎然 大谬不然

大义凛然 道貌岸然 防患未然 故我依然

果不其然 浩气凛然 环堵萧然 毛骨悚然

理所当然 任其自然 听其自然 圭角岸然

寒灰更然 毛发悚然 毛发耸然 灰复然

须眉皓然 俨乎其然 一见了然 舆论哗然

再不其然 曾不惨然 自然而然 比比皆然

7. 最后一个字是尽的四字成语

最后一个字是尽的四字成语65条:财殚力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

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除恶务尽恶:邪恶;务:必须。

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干净彻底。财竭力尽钱财和力量全部用尽。

比喻生活陷入困窘的境地。椿龄无尽椿:古代传说有大椿树,寿命很长。

像椿树一样长寿。常用做祝人长寿之词。

充类至尽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词穷理尽指再也找不到理由,无话可说。辞穷理尽辞:文辞;穷:完,尽。

无话可说,无理可辩。床头金尽床头钱财耗尽。

比喻钱财用完了,生活受困。车辖铁尽把铁销子都磨光了。

形容旅途遥远。吃著不尽着:通“着”,穿衣。

吃的穿的,享用不尽。比喻生活富裕。

吃着不尽着:穿衣。吃的穿的,享用不尽。

比喻生活富裕。刀折矢尽折:断;矢:箭。

刀也断了,箭也用尽了。形容战斗到最后,无力再战了。

孤灯挑尽孤:孤零零;挑尽:灯芯燃完了。灯芯燃完了,灯没也烧干了。

指一个人孤零零对灯独处,深夜难眠。也比喻生活艰辛拮据。

感激不尽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更仆难尽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同“更仆难数”。

鼓衰力尽鼓:战鼓声;衰:微弱。战鼓声音微弱,力量已经用尽。

形容战争接近失败时的惨状。也形容文章的末尾松懈无力。

弓折刀尽比喻战斗力没有了,无法可想。机关算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

比喻用尽心思。机关用尽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

比喻用尽心思。江郎才尽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酒阑兴尽阑:尽;兴:兴致,兴夸。酒宴完了,兴致也没了。

精疲力尽疲:疲倦,劳累。精神疲惫,力气用尽。

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筋疲力尽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计穷虑尽指计虑穷尽。同“计穷虑极”。

计穷力尽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江淹才尽南朝梁江淹,少有文名,世称江郎。晚年诗文无佳句,时人谓之才尽。

后来常用于比喻才思衰退。门殚户尽指全家亡。

民穷财尽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裘弊金尽皮袍破了,钱用完了。

比喻境况困难。裘敝金尽裘:皮衣。

皮衣穿破了,钱用完了。比喻生活穷困。

去恶务尽去:除掉;务:务必。清除坏人一定要彻底。

比喻不能姑息坏人坏事。樵柯烂尽砍柴的斧子手柄已经烂掉。

比喻时间的长久和世事的变迁。黔驴技尽黔:贵州。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气数已尽气数:命运。

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亡或没有生命力。情至意尽指对人的情谊已经到极点。

人心丧尽指不得人心到极点。人心无尽人的私心没有满足的时候。

仁至义尽至:极,最;尽:全部用出。竭尽仁义之道。

指人的善意和帮助已经做到了最大限度。扫地而尽表示破坏得一干二净。

多指某种文物揣度、精神气慨等丧失殆尽。扫地俱尽指彻底干净,毫无存留。

扫地以尽比喻破坏得彻底。也比喻面子、威风丢失干净。

势穷力尽指已经没有什么势力与本事了。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

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水穷山尽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比喻陷入绝境。丧失殆尽全部失去。

同归于尽尽:完。一起亡或一同毁灭。

滔滔不尽比喻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同“滔滔不竭”。

无穷无尽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委曲详尽指对事情的开始经过和结尾了解得十分详细而周密。油干灯尽比喻很快就要亡。

同“油干灯草尽”。油干火尽形容罄尽。

一览而尽览:看。一眼望去,事物就都收入眼底。

意切辞尽意思恳切,言辞毫无保留。意切言尽意思恳切,言辞毫无保留。

一扫而尽一下子便扫除干净。比喻彻底清除干净。

言无不尽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一网打尽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

一饮而尽饮:喝。一口气就喝完了。

形容喝得非常爽快。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

意犹未尽犹:还。指还没有尽兴 言之不尽想表达的意思说也说不完。

芝艾俱尽芝艾:比喻美和恶。芝艾同被烧毁。

比喻好的坏的同归于尽。钟鸣漏尽漏:滴漏,古代计时器。

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

也指深夜。智穷才尽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知无不尽犹知无不言。只要知道,就没有不说出来的。

8. 四字成语最后一个字是木有哪些

蜚瓦拔木 形容风力迅猛

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大兴土木 兴:创办;土木:指建筑工程。大规模地盖房子。

画地刻木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树。比喻指使坏人干坏事。

良禽择木 比喻贤者择主而事。

声振林木 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

泰山梁木 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亡。

行将就木 行将:将要;木:指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一草一木 比喻极微小的东西。

依草附木 原指鬼神有所依凭,擅作威福。后比喻凭借他人势力,为非作歹。也比喻不能自立,依靠别人。

移花接木 把一种花木的枝条或嫩芽嫁接在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来欺骗别人。

圆孔方木 把方木头放到圆孔里去。比喻二者不能投合。

触石决木 比喻莽撞蛮干。

诽谤之木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逢场竿木 喻偶尔凑凑热闹的人。语本《五灯会元·南岳让禅师法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竿木随身,逢场作戏。”

浮石沉木 见“浮石沉木”。

故家乔木 ①谓世家的人才、器物必定出众。②喻指乡贤。

连理之木 不同根的树木而枝干连生在一起。古时认为是吉祥的征兆。

鸣雁直木 古人认为雁随阳而处,木随阳而直。比喻良才。

鸣于乔木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迁于乔木 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乔迁新居。

青黄沟木 《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犠尊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后因以“青黄沟木”为无心仕进的典故。

人非草木 见“人非木石”。

池鱼林木 比喻无辜而受连累,遭祸害。

灰槁木 比喻枯寂而没有生机。

亡猿祸木 《渊鉴类函》卷四三二引《汀州志》:“唐大历中,有猴数百集古田杉林中,里人欲伐木杀之。中一老猴忽跃去近邻一家纵火焚屋。里人惧,亟走救火,于是群猴脱去。”后因以“亡猿祸木”喻欲损人反而害己的行为。

亡猿灾木 见“亡猿祸木”。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心如槁木 犹心若灰。

朽株枯木 同“枯木朽株”。

倚草附木 ①比喻依附有能力或权势的人。②谓精灵倚托草木等物而成妖作怪。

依丱附木 见“依草附木”。

斩竿揭木 犹言斩木揭竿。

八公草木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成语起义多处响应?

一 描写起义的成语

揭竿而起

坚壁清野

想不出别的,对不起啦

二 关于农民起义的成语有那些急用!(4个)

哀鸿遍野,关逼民反,逼上梁山,揭竿而起。

忍无可忍,铤而走险,替天行道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三 描写农民起义的成语有哪些

揭竿而起 斗粟尺布 胯下之辱 卧薪尝胆 强将手下无弱兵 逼上梁山

四 形容响应的成语

钝学累功

钝:迟钝,笨拙;累:积聚.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拙嘴笨舌

拙:笨.嘴舌笨拙,形容不善于讲话.

拙嘴笨腮

犹拙嘴笨舌.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

拙口笨腮

嘴巴笨拙.指不善于言辞.

以勤补拙

用勤奋补救笨拙,含有自谦之意.

小黠...

五 多人响应的成语

一呼百应

yìhūbǎiyìng

[释义] 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

[语出] 明·天然痴叟《石鱼头》:“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应;远近闻名;人人畏惧;是一个公行大盗;通天神棍。”

[正音] 应;不能读作“yīnɡ”。

[辨形] 呼;不能写作“乎”。

[近义] 一呼百诺 应者云集 响应风从

[反义] 孤立无援 孤家寡人 孤掌难鸣

[用法] 用来形容响应的人多;或形容声势显赫。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紧缩式。

[辨析] 见“一呼百诺”(1152页)。

[例句] 洪秀全树起太平天国大旗后;天下~;汇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洪流。

[英译] beabletorallymultitudesatone’scall

六 农民起义的成语有

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成语典故: 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成语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这个成语的典故翻译成白话文如下: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惨。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涉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涉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反正都是,不如起来造反,就是了也比白送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涉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要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涉、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涉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陈涉也被叛徒了。但是由他们点起的反秦烈火到处燃烧起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七 表示起义的成语

揭竿而起copy

jiēgānérqǐ

[释义] 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正音] 竿;不能读作“ɡàn”。

[辨形] 竿;不能写作“杆”。

[近义] 逼上梁山

[反义] 忍辱偷生

[用法] 含有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一旦到了他们活着比亡还可怕的时候;他们就会~。

[英译] startanuprising

八 关于起义的成语

草莽英雄:草莽:草丛,草野。旧时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或强盗们中的著名人物。

草头天子:强盗的头领,旧时亦指入山聚众起义的首领。

草泽英雄:草泽:荒野地。指在山林出没的农民起义军首领。

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用来比喻策划起义。

潢池盗弄: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同“潢池弄兵”。

潢池弄兵: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揭竿而起: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揭竿四起: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弄捕潢池:潢池:积水塘;弄捕: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替天行道:代上天主持公道。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多以此作为动员、组织群众的口号。

斩木揭竿: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