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眦之怨4-睚眦之怨是成语吗
1.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介绍
2.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好词好句
3.龙的儿子有几个?都叫什么名字?
4.《朝花夕拾》反映对不恰当礼节的讽刺的是哪一篇
5.龙生九子,子各不同。龙的九个儿子分别叫什么?
6.睚眦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介绍
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介绍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图主要内容介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二十四孝图》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杰作。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作品内容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了真有灵魂,因这罪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很可怜,但总算有图可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般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而且文士们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岂不是“言者心声也”么?“文”和“人”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间世本来千奇百怪,教授们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的特别种族。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无须怎样小心。倘若无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来罢。然而在跌下来的中途,当还未到地之前,还要说一遍: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页,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塾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雷公电母站在云中,牛头马面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睚眦之怨”,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法可想。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然而究竟很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
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当前的中国,流言的治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尔志跋绥夫曾答一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于是乎有一个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诚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第二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不至于背驰。”
其实这论法就是谋杀,他就这样地在他的人生中寻出欢喜来。阿尔志跋绥夫只发了一大通牢骚,没有自杀。密哈罗夫先生后来不知道怎样,这一个欢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寻到了“什么”了罢。诚然,“这些时候,勇敢,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追改;虽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确没有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以自解。总而言之,还是仍然写下去罢: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要以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自从得了《孝子》这一本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的。“陆绩怀桔”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十分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盖即鼗也,朱熹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页,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仙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
回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人们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况我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五月十日
注释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期。
2、“文学革命”:“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
3、“跳到半天空”等语,是陈西滢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发表的《致志摩》中攻击鲁迅的话。
4、“言者心声也”:意思是说,语言和文章是人的思想的表现。
5、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的《闲话》中说:“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
6、“象牙之塔”:后用以比喻脱离现实生活的艺术家的小天地。
7、《儿童世界》:一种供高小程度儿童阅读的周刊,内容分诗歌、童话、故事、谜语、笑话和儿童创作等。
8、“人之初性本善”:旧时学塾通用的初级读物《三字经》的首二句。
9、魁星:奎星的俗称,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二十八宿之一。
10、《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是宣传因果报应的画集。阴骘即阴德。
11、《玉历钞传》:全称《玉历至宝钞传》,是一部宣传迷信的书。
12、“睚眦之怨”:意即小小的仇恨。
13、大谈“言行一致”:陈西滢曾说:“言行不相顾本没有多大稀罕,世界上多的是这样的人。讲革命的做官僚,讲言论自由的烧报馆。”
14、阿尔志跋绥夫(1878—1927年):俄国小说家。
15、《二十四孝图》:是旧时宣扬封建孝道的通俗读物。
16、“子路负米”:子路,姓仲名由,春秋时鲁国卞(在今山东泗水)人。孔丘的学生。
17、“黄香扇枕”:黄香,东汉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丧母,《东观汉记》中说他对父亲“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18、“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郡吴县(今蘇州)人。
19、“哭竹生笋”:三国时吴国孟宗的故事。
20、“卧冰求鲤”:晋代王祥的故事。
21、“老莱娱亲”:老莱,传说是春秋时楚国人。《艺文类聚·人部》记有他七十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
22、“郭巨埋儿”:郭巨,晋代陇虑(今河南林县)人。
23、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
24、小田海仙(1785—1862年):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文人画家。
25、师觉授:南朝宋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
26、《太平御览》:类书名。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李昉等奉敕撰,共1000卷,,分55门,所引书籍1690种,其中不少现已散佚。
27、邓伯道弃子救侄:邓伯道,名攸,晋代平阳襄陵(今属山西)人。据《晋书·邓攸传》载,石勒攻晋的战乱中,他全家出外逃难,途中曾弃子救侄。
28、伦纪:即伦常、纲纪,指封建道德规定的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的相互关系准则。
29、道学先生:道学先生,即指信奉和宣扬这种学说的人。
30、刘向(公元前77—前6年):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沛县)人,经学家、文学家。
31、《古孝子传》:清代茅泮林编,是从“类书”中辑录刘向、萧广济、王歆、王韶之、周景式、师觉授、宋躬、虞盘佑、郑辑等已散佚的《孝子传》成书,收笔记《梅瑞轩十种古逸书》中。
作品鉴赏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和散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等18部。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好词好句
好词:
别有心肠 阻遏 洪水猛兽 体无完肤 不肯罢休 千奇百怪 象牙之塔 欢天喜地 枯燥 冠冕堂皇 牛头马面 睚眦之怨 无法可想 言行一致 毫无危险 痴心妄想 蓄意忤逆 年幼无知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冰破落水 出乎意料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斑斓 白璧无瑕 黄金一釜 赤条条 日见其淡 万料不到
好句:
1.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了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2.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去,正无须怎样小心。
3.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4.诚然,"这些时候,勇敢,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5.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
龙的儿子有几个?都叫什么名字?
龙的九个儿子
中国民间有“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说法。说是一位龙母,生了九个儿子,这九个儿子各有各的长相,脾气和爱好也各不相同。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综合一下,简析如下。
赑屃: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饕餮:形似狼,好饮食。钟鼎彝器上多雕刻其头部形状作为装饰。由于饕餮是传说中特别贪食的恶兽,人们便将贪于饮食甚至贪婪财物的人称为饕餮之徒。饕餮还作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饰出现在商周青铜器上,称作饕餮纹。
狻猊:又称金猊、灵猊。狻猊本是狮子的别名,所以形状像狮,好烟火,又好坐。庙中佛座及香炉上能见其风采。狮子这种连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轩昂的动物,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由于佛祖释迦牟尼有"无畏的狮子"之喻,人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炉上让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朝花夕拾》反映对不恰当礼节的讽刺的是哪一篇
《二十四孝图》〔1〕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
害白话者。即使人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
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
自从所谓“文学革命”〔2〕以来,供给孩子的书籍,和欧,美,日本的一比较,虽然
很可怜,但总算有图有说,只要能读下去,就可以懂得的了。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
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
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3〕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小儿的麻叔谋
;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4〕了。但无论他是甚么人
,他的吃小孩究竟也还有限,不过尽他的一生。妨害白话者的流毒却甚于洪水猛兽,非常广
大,也非常长久,能使全中国化成一个麻胡,凡有孩子都在他肚子里。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这些话,绅士们自然难免要掩住耳朵的,因为就是所谓“跳到半天空,骂得体无完肤,
——还不肯罢休。”〔5〕而且文士们一定也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
格”。岂不是“言者心声也”〔6〕么?“文”和“人”当然是相关的,虽然人间世本来千
奇百怪,教授们中也有“不尊敬”作者的人格而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7〕的特别种族
。但这些我都不管,因为我幸而还没有爬上“象牙之塔”〔8〕去,正无须怎样小心。倘若
无意中竟已撞上了,那就即刻跌下来罢。然而在跌下来的中途,当还未到地之前,还要说一
遍:
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拙的《儿童世界》〔9〕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
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
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
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
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10〕读得要枯燥而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
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11〕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
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在书垫以外,禁令可比较的宽了,但这是说自己的事,各人大概不一样。我能在大众面
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12〕和《玉历钞传》〔13〕,都
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雷公电母站在云中,牛头马面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
”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一念偶差,也都得受相当的报应。这所报的也并非“睚眦
之怨”〔14〕,因为那地方是鬼神为君,“公理”作宰,请酒下跪,全都无功,简直是无
法可想。在中国的天地间,不但做人,便是做鬼,也艰难极了。
然而究竟很有比阳间更好的处所:无所谓“绅士”,也没有“流言”。
阴间,倘要稳妥,是颂扬不得的。尤其是常常好弄笔墨的人,在现在的中国,流言的治
下,而又大谈“言行一致”〔15〕的时候。前车可鉴,听说阿尔志跋绥夫〔16〕曾答一
个少女的质问说,“惟有在人生的事实这本身中寻出欢喜者,可以活下去。
倘若在那里什么也不见,他们其实倒不如。”于是乎有一个叫作密哈罗夫的,寄信嘲
骂他道,“……所以我完全诚实地劝你自杀来祸福你自己的生命,因为这第一是合于逻辑,
第二是你的言语和行为不至于背驰。”
其实这论法就是谋杀,他就这样地在他的人生中寻出欢喜来。阿尔志跋绥夫只发了一大
通牢骚,没有自杀。密哈罗夫先生后来不知道怎样,这一个欢喜失掉了,或者另外又寻到了
“什么”了罢。诚然,“这些时候,勇敢,是安稳的;情热,是毫无危险的。”
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追改;虽有“言行不符”之嫌,但确没有
受过阎王或小鬼的半文津贴,则差可以自解。总而言之,还是仍然写下去罢: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
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17〕。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
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
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
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
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人之初,性本善”么?这并非现在要加研究的问题。但我还依稀记得,我幼小时候实
未尝蓄意忤逆,对于父母,倒是极愿意孝顺的。不过年幼无知,只用了私见来解释“孝顺”
的做法,以为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
有可以勉力仿效的,如“子路负米”〔18〕,“黄香扇枕”〔19〕之类。“陆绩怀橘“
〔20〕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
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佩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
“哭竹生笋”〔21〕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
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22〕,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
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
,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
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23〕和“郭巨埋儿”〔24
〕两件事。
我至今还记得,一个躺在父母跟前的老头子,一个抱在母亲手上的小孩子,是怎样地使
我发生不同的感想呵。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北京称为小鼓,
盖即鼗也,朱熹〔25〕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
咯咕咚地响起来。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手里的,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
简直是装佯,侮辱了孩子。我没有再看第二回,一到这一叶,便急速地翻过去了。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田海惩〔26〕
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
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
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27〕《孝子传》云,“老莱
子……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仆为婴儿啼。”(《太平御
览》”〔28〕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
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弃子救侄〔29〕,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
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
不情为伦纪〔30〕,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31〕以为
他白璧无瑕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掉了。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
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32〕
《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
岁。结末又大略相像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
夺!”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
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
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
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
事。
现在想起来,实在很觉得傻气。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
。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却很少见绅士赤条条地躺在冰上面,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何
况现在早长大了,看过几部古书,买过几本新书,什么《太平御览》咧,《古孝子传》〔3
3〕咧,《人口问题》咧,《节制生育》咧,《二十世纪是儿童的世界》咧,可以抵抗被埋
的理由多得很。不过彼一时,此一时,彼时我委实有点害怕:掘好深坑,不见黄金,连“摇
咕咚”一同埋下去,盖上土,踏得实实的,又有什么法子可想呢。我想,事情虽然未必实现
,但我从此总怕听到我的父母愁穷,怕看见我的白发的祖母,总觉得她是和我不两立,至少
,也是一个和我的生命有些妨碍的人。后来这印象日见其淡了,但总有一些留遗,一直到她
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
五月十日。
A A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十期。
〔2〕 “文学革命” “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文学革命问题
的讨论,一九一七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初步展开。五爆发以后,它成为新文化革命
的一部分,在无产阶级思想领导下,对封建势力所维护的旧文学和文言文进行了猛烈的斗争
〔3〕 《开河记》 传奇小说,宋代人作。记隋炀帝令麻叔谋开掘卞渠的故事,其中
有麻叔谋蒸食小孩的传说。
〔4〕 参看本书《后记》第一段。
〔5〕 “跳到半天空”等语,是陈西滢在一九二六年一月三十日《晨报副刊》发表的
《致志摩》中攻击鲁迅的话:“他常常的无故骂人,……可是要是有人侵犯了他一言半语,
他就跳到半天空,骂得你体无完肤——还不肯罢休。”
〔6〕 “言者心声也”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意思是
说,语言和文章是人的思想的表现。
〔7〕 不能“不说他的小说好”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七十一期(一九二
六年四月十七日)的《闲话》中说:“我不能因为我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就不说他的小
说好,我也不能因为佩服他的小说,就称赞他其余的文章。”
〔8〕 “象牙之塔” 最初是法国文艺批评家圣佩韦(Sainte-BeuPve?保福埃础?保福叮矗┢缆弁?贝寺?饕迨?宋?幔ǎ粒?郑椋纾睿?保罚梗贰?
保福叮常┑挠糜铮?笥靡员扔魍牙胂质瞪?畹囊帐跫业男√斓亍?
〔9〕 《儿童世界》 一种供高小程度儿童阅读的周刊(后改半月刊)。内容分诗歌
、童话、故事、谜语、笑话和儿童创作等,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印,一九二二年一月创刊,一
九三七年八月停刊。
〔10〕 “人之初性本善” 旧时学塾通用的初级读物《三字经》的首二句。
〔11〕 魁星 参看本卷第154页注〔5〕。魁星像略似“魁”字字形,一手执笔
,一手持墨斗,上身前倾,一脚后翘,好像正在用笔点定谁将在科举中考中的样子。旧时学
塾初级读物的扉页上常刊有魁星像。
〔12〕 《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 据迷信传说,晋时四川人张亚子,后成为掌管
人间功名禄籍的神道,称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相传为张亚子所作,是一部宣传因果
报应,散布封建迷信的画集。阴骘,即阴德。
〔13〕 《玉历钞传》 全称《玉历至宝钞传》,是一部宣传迷信的书,题称宋代“
淡痴道人梦中得授,弟子勿迷道人钞录传世”,序文说它是“地藏王与十殿阎君,悯地狱之
惨,奏请天帝,传《玉历》以警世”。共八章,第二章《〈玉历〉之图像》,即所谓十殿阎
王地狱轮回等图像。
〔14〕 “睚眦之怨” 语见《史记·范雎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睚眦之怨,意即小小的仇恨。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七十期(一九二六年四月十
日)发表《杨德群女士事件》一文,以答复女师大学生雷榆等五人为杨德群辩诬的信,其中
暗指鲁迅说:“因为那‘杨女士不大愿意去’一句话,有些人在许多文章里就说我的罪状比
执政府卫队还大!比军阀还凶!……不错,我曾经有一次在生气的时候揭穿过有些人的真面
目,可是,难道四五十个者的冤可以不雪,睚眦之仇却不可不报吗?”后文提到“‘公理
’作宰,请酒下跪”,也是对陈西滢,杨荫榆等互相勾结迫害进步学生的嘲讽。
〔15〕 大谈“言行一致”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九期(一九二六年
一月二十三日)《闲话》中曾说:“言行不相顾本没有多大稀罕,世界上多的是这样的人。
讲革命的做官僚,讲言论自由的烧报馆”。这里说的“做官僚”,是指逞冈诮逃?咳沃埃?“烧报馆”,指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北京群众在反对段祺瑞的示威中烧毁晨报(反
动政治集团研究系的报纸)馆的事件。
〔16〕 阿尔志跋绥夫(M.I.QRSTUVJL,1878—1927) 俄国小说家。?赂锩?笥谝痪哦?晏油龉?猓?烙诨?场V?谐て?∷怠渡衬?贰⒅衅?∷怠豆と怂缁
萋苑颉返取?
〔17〕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元代郭居敬编,内容是辑录古代所传二十
四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是旧时宣扬封建孝道的通
俗读物。
〔18〕 “子路负米” 子路,姓仲名由,春秋时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孔丘的
学生。《孔子家语·致思》中,子路自述“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
〔19〕 “黄香扇枕” 黄香,东汉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丧母,《东观汉记》
中说他对父亲“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20〕 “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三国志·吴书·陆绩传》说他“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
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归欲遗母。’术大奇之”。
〔21〕 “哭竹生笋” 三国时吴国孟宗的故事。唐代白居易编的《白氏六帖》中说
:“孟宗后母好笋,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笋为之出。”
〔22〕 “卧冰求鲤” 晋代王祥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的后母“常欲生鱼
,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23〕 “老莱娱亲” 老莱,传说是春秋时楚国人。《艺文类聚〔24〕 “郭巨
埋儿” 郭巨,晋代陇虑(今河南林县)人。《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刘向《孝子图》说:
“郭巨,……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与两弟,己独取母供养。……妻产男,虑举
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欲掘地埋之。于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铁券云:‘赐孝子郭巨。’
……遂得兼养儿。”
〔25〕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理
学家。这里的一段话,原是汉代郑玄关于《周礼·春官·小师》的注释,后被朱熹用作他的
《论语集注·微子》中“播鼗武入于汉”一句的注释。
〔26〕 小田海惩(1785—1862) 日本江户幕府末期的文人画家。
他画的《二十四孝图》是一八四四年(日本天保十四年,即清道光二十四年)的作品,
曾收入上海点石斋书局印行的《点石斋丛画》。
〔27〕 师觉授 南朝宋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他所著的《孝子传》八卷,已散
佚;有清代黄S]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中。
〔28〕 《太平御览》 类书名,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李靶等奉敕撰。初名《
太平总类》,书成后经太宗阅览,因名《太平御览》。全书一千卷,分五十五门,所引书籍
共一六九○种,其中不少现已散佚。
〔29〕 邓伯道弃子救侄 邓伯道,名攸,晋代平阳襄陵(今属山西)人。据《晋书
·邓攸传》载,石勒攻晋的战乱中,他全家出外逃难,途中曾弃子救侄。
〔30〕 伦纪 即伦常、纲纪,指封建道德规定的人与人之间应该遵守的相互关系准
则。
〔31〕 道学先生 道学,又称理学,即宋代程颢、程颐、朱熹等人阐释儒家学说而
形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当时称为道学。道学先生,即指信奉和宣扬这种学说的人。
〔32〕 刘向(约前77—前6) 字子政,西汉沛(今江苏沛县)
人,经学家、文学家。他作的《孝子传》已亡佚,有清代黄S]的辑本,收入《汉学堂丛
书》;又有茅泮林的辑本,收入《梅瑞轩十种古逸书》。
〔33〕 《古孝子传》 清代茅泮林编,是从“类书”中辑录刘向、萧广济、王歆、
王韶之、周景式、师觉授、宋躬、虞盘佑、郑缉等已散佚的《孝子传》成书,收入《梅瑞轩
十种古逸书》中。
龙生九子,子各不同。龙的九个儿子分别叫什么?
1、老大:囚牛
龙的第一个孩子叫做囚牛。据传说记载囚牛喜欢音乐,所以后来得人们就将蹲立的囚牛放在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
龙的第二个孩子叫做睚眦。据传说睚眦嗜杀喜斗,所以人们将睚眦的形象雕镂于刀环、剑柄等武器上面。
3、老三:嘲风
龙的第三个孩子叫做嘲风。传说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经常出入一些危险的地方。
4、老四:蒲牢(pú láo)
龙的第四个孩子叫做蒲牢。传说蒲牢生性好叫、爱吼,后来人们根据它好吼叫的特点将它放在了钟钮上。
5、老五:狻猊(suān ní)
龙的第五个孩子叫做狻猊。传说狻猊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6、老六:霸下,又称赑屃(bì xì)
龙的第六个孩子叫做霸下。传说霸下样子似龟,喜欢负重,霸下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7、老七:狴犴(bì àn)
龙的第七个孩子叫做狴犴。据传说狴犴形似虎,有威力,生平好讼,常见于古代牢门之上,用来震慑囚犯。
8、老八:负屃(fù xì)
龙的第八个孩子叫做负屃。传说它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石碑两边的文龙是其遗像。在中国古代,霸下背上背着的碑上面经常就有负屃的存在。
9、老九:螭吻(chī wěn)
龙的第九个孩子叫做螭吻。传说它是龙和鱼的结合体,螭吻也是天性好张望,常站立于建筑物屋脊,作张口吞脊状,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
扩展资料
龙的产生背景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
龙图腾形成的时间,可以上溯到上古伏羲时代。史书记载,华夏始祖伏羲曾在黄河一带目睹了一只龙首马身的异兽,有感而发,于是发明了八卦,并且从此以龙作为部落标记,号称龙师。
伏羲部落中的官员,均以龙命名,有昊英潜龙氏、大庭居龙氏、浑沌降龙氏、阴康土龙氏、栗陆水龙氏,整个伏羲部落就是一个龙氏的国度。
龙的历史起源
苏州大学徐山考释了甲骨文“龙”字,认为:龙,其甲骨文字形和“电、雷”两字比较,龙字可视为“电、雷”的变形。龙字保留了闪电的弯曲状,又将表示雷声的符号“口”状移至弯曲处的终端,表示龙的口部。龙字中的口开口朝下,表示雨从龙口中倾泻而下。
龙观念的产生,是原始先民对产生雷电的原因的一种生物化解释。在“龙”字的异体中,字形是在龙的形体上方加上“辛”。辛,甲骨文字形为斧劈树木状,从这个意义中又引申出刑具。在“龙”字中,“辛”位于龙形的上方,从辛的语义和造字的上下结构中可以看出,这个“龙”字反映了原始先民对龙(雷神)的恐惧而又企图征服、控制它的心理状态。
《集韵》在“龙”字下收录了“竜”这个异体字。该字的上方和“龙”字左上方一样,即甲骨文“辛”的隶定形式。“竜”的形义正是对雷电的征服状。此字形有力地证实了龙的原型是雷电。从龙字的发音上看,“lóng”正是记录了雷的隆隆之声。
百度百科--龙
睚眦是什么意思
睚眦是什么意思如下:
①(动)发怒时瞪眼。②(名)借指极小的仇恨。
1、只是一点小事,他就以睚眦必报的态度来对待我。
2、对于坏人坏事,他一贯采取睚眦必报的原则。
3、对别人要宽容,不要睚眦必报。
4、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5、睚眦必报的人必定心胸狭窄。
6、无论回避大义,还是睚眦必报,都不是常道。
7、美国佬向来是睚眦必报,日本联合舰队把美国太平洋沿岸的城市炸得乱七八糟,怎么可能不借机报复呢?
8、陈菲菲毫不退缩,也回敬了他一眼,心想谁让你带这么多人来?就知道你想寒碜我,我这叫睚眦必报。
9、龙神生有九个子女,囚牛、睚眦、嘲凤、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
10、他身为湖广绿林强人头领,本就是阴鸷狠毒之辈,平素里生性恣睢,睚眦必报,哪容得孙玄宗如此相欺。
11、即有睚眦小忿,口舌纷争,一见巡捕当前,亦各释忿罢争,不致酿成命案。
12、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安得嘿然而已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
13、方无恨自认自己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要知道在前世的时候他可是一直崇拜韩信的一饭之恩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行为的。
14、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