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王绩》人物故事小传

2.形容能喝酒的成语

3.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酒鬼分别是谁

4.斗酒是什么意思

5.形容酒量好

《王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王绩》人物故事小传

斗酒学士故事背景-斗酒学士故事

《王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王绩》人物故事小传

王绩(公元585—644年)字无功,自号东皋子,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由隋入唐,官至太乐丞。后弃官归隐。能文,善诗。所作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生活,风格清新朴素。好饮酒,放旷不羁,时称“斗酒学士”。有《王无功集》。

[正 史]

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性简放,不喜拜揖。兄通,隋末大儒也,聚徒河、汾间,仿古作《六经》,又为《中说》以拟《论语》。不为诸儒称道,故书不显,惟《中说》独传。通知绩诞纵,不婴①以家事,乡族庆吊冠昏,不与②也。与李播、吕才善。

大业中,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不乐在朝,求为六合丞,以嗜酒不任事,时天下亦乱,因劾,遂解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乃还乡里。有田十六顷在河渚间。仲长子光者,亦隐者也,无妻子,结庐北渚,凡三十年,非其力不食。绩爱其真,徙与相近。子光瘖,未尝交语,与对酌酒欢甚。绩有奴婢数人,种黍,春秋酿酒,养凫雁,莳药草自供。以《周易》、《老子》、《庄子》置床头,他书罕读也。欲见兄弟,辄渡河还家。游北山东皋,著书自号“东皋子”。乘牛经酒肆,留或数日。

高祖武德初,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日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贞观初,以疾罢。复调有司,时太乐署史焦革家善酿,绩求为丞,吏部以非流不许,绩固请曰:“有深意。”竟除之。革,妻送酒不绝,岁余,又。绩曰:“天不使我酣美酒邪?”弃官去。自是太乐丞为清职。追述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李淳风曰:“君,酒家南、董③也。”所居东南有磐石,立杜康祠祭之,尊为师,以革配。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刺史崔喜悦之,请相见,答曰:“奈何坐召严君平邪?”卒不诣。杜之松,故人也,为刺史,请绩讲礼,答曰:“吾不能揖让邦君门,谈糟粕,弃醇醪也。”之松岁时赠以酒脯。初,兄凝为隋著作郎,撰《隋书》未成,绩续余功,亦不能成。豫知终日,命薄葬,自志其墓。

绩之仕,以醉失职,乡人靳④之,托无心子以见趣曰:“无心子居越,越王不知其大人也,拘之仕,无喜色。越国法曰:‘秽行者不齿。’俄而无心子以秽行闻,王黜之,无愠色。退而适茫荡之野,过动之邑而见机士⑤,机士抚髀曰:‘嘻?子贤者而以罪废邪?’无心子不应。机士曰:‘愿见教。’曰:‘子闻蜚廉氏马乎?一者朱鬣白毳,龙骼凤臆,骤驰如舞,终日不释辔而以热;一者重头昂尾,驼颈貉膝,踶齿善蹶,弃诸野,终年而肥。夫凤不憎山栖,龙不羞泥蟠,君子不苟洁以罹患,不避秽而养精也。’”其自处如此。

《新唐书·王绩传》卷一九六

〔注 释〕

①婴:牵累。②不与:不参与。③南、董:指南史、董狐。南史,春秋时齐国的史官。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④靳:通“听”,嘲笑,奚落。⑤机士:代指那些有智巧心计而又善于钻营的俗士。

形容能喝酒的成语

形容能喝酒的成语:众醉独醒、斗酒学士、饮啖兼人、酒龙诗虎、酒虎诗龙。

1、众醉独醒: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

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斗酒学士: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处《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3、饮啖兼人: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事例只为他年已九十有馀,兀自精神健旺,步履如飞,不匡一夕五更睡去,就不醒了。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五。

4、酒龙诗虎: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出处清丘逢甲《饮镇平都司署赏菊为题宋人所画报捷图》诗:“粤水闽山文武会,酒龙诗虎主宾才。”

主要危害:

1、血液中的乙醇浓度达到0.05%时,酒精的作用开始显露,出现兴奋和欣快感;当血中乙醇浓度达到0.1%时,人就会失去自制能力。如达到0.2%时,人已到了酩酊大醉的地步;达到0.4%时,人就可失去知觉,昏迷不醒,甚至有生命危险。

2、酒精对人的损害,最重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它使神经系统从兴奋到高度的抑制,严重地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过量的饮酒还会损害肝脏,慢性酒精中毒则可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有多方面的损害。

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心肌病变、脑病变、造血功能障碍、胰腺炎、胃炎和溃疡病等,还可使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升高。长期大量饮酒,还危及生殖细胞,导致后代智力低下,且常饮酒的人喉癌及消化道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酒鬼分别是谁

1.孔融

孔融让梨的故事人人都知道,可是孔融是个酒鬼的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话说汉朝以前,酒是随便喝的,直到刘邦开国后,萧何立法禁酒,此后历朝历代每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就开始禁酒来节省粮食。不禁酒的时候,大家放开了喝,也看不出谁是酒鬼。这禁酒令一颁发,别人都不喝了,唯独酒鬼还在那喝,就显得鹤立鸡群了。曹操有点粮食恐慌症,一到粮食缺乏的时候,颁发禁酒令。一般人这个时候再怎么想喝,也得收敛一下,可是孔融不这样,他直接上书给曹操,文采飞扬的写了好大一段。孔融嘴巴毒,终于惹火了曹操,把孔融全家都杀掉了。孔融的时候感叹说;“言多令事败啊”,可见他一直没明白,要不是喝酒太多嘴巴不受脑神经控制,怎么能说那么多胡话呢?

2.郑泉

人们普遍认为北方人的酒量比南方人要好上一些,不过三国时代的酒鬼,北方有孔融,南方却有一个更胜他一筹的,那就是吴国人郑泉。

郑泉人称“酒中奇人”。郑泉老兄希望自己有一艘装载着五百斛美酒的船,船的两边都放着最喜欢的下酒菜,自己随时随地可以放怀畅饮,而且这些酒还不会减少,喝一斗补一斗,喝一升添一升,自动给他加满,永远保持五百斛的最佳状态。郑泉说话的水平比孔融高上一截,他在孙权手下做到郎中,经常给孙权提意见。他活着的时候天天喝酒还不算,还期盼后尸骨化成泥土,能够幸运的被制作成酒壶,永永远远泡在酒里,生生与酒不分离!他对酒的执著真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

3.陶渊明

我醉欲眠卿且去是大酒鬼陶渊明的名言,陶渊明平生好酒,最喜欢把别人拉到自己家里喝酒,一旦自己先喝醉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渊明在做彭泽令时,来了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之后愤然辞官归隐,再也没有复出过。陶渊明有酒可喝时,他就和一帮朋友到两里外的庐山南麓虎爪崖下饮酒作乐。日复一日,石头的中间竟然凹了下去,留下了枕痕。于是,这块石头就被命名为醉石。陶渊明一辈子喝酒太多,自己没什么事,五个儿子却都有些呆傻,可能是陶渊明喝酒留下的后遗症。

4.刘伶

杜康造酒刘伶醉,谈酒鬼就不能不谈刘伶,刘伶是安徽人,竹林七贤之一,崇尚的是老庄思想。刘伶经常坐着鹿车,车上放着酒,车走到哪里就和到哪里,后面还跟着一个人扛把铁锨,职责是等刘伶喝的时候把他埋了。刘伶最喜欢脱光衣服,一边喝酒一边裸奔。

刘伶以诗文著称,不过没有什么作品传世,只有一篇酒德颂很出名。刘伶老先生活着声名不响,后称了名人,有人赞扬他:“一生浑是醉,万古复何悲”。世人爱酒,也许是现实过于残酷,所以只有酒中才有乐土吧。可是一醉纵能无悲,醒了又怎么办?

5.阮籍

阮籍听说步兵营的地窖里有美酒三百桶,就主动申请去当步兵校尉,每天喝酒,喝完走人,因此大家都称他为阮步兵。阮籍家附近酒店的老板娘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阮籍没事干就去喝酒,喝完还不走,老板娘坐在哪里,他就往身边一躺,倒头就睡。阮籍也和刘伶一样,喜欢坐车喝酒,走到哪里算哪里,喝到感情上来了就下车大哭。尽管阮籍当官不做事,又不遵礼法,仍然安安稳稳的得享天年,做了个快乐的酒鬼。

6.王绩

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唐朝山西人,王绩的五言诗非常出名,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而且王绩颇为博学,他善于弹琴,曾经改编琴曲《山水操》,还会占卜算卦。是个很全面发展的酒鬼。

王绩家有田十六顷,奴婢数人,他和家人种粮食酿酒,还养家畜、采草药,小日子过得很滋润。隋灭亡后,他的上司陈叔达听说他工作变为酒时,把三升给他加到一斗。王绩不说话了,每天闷头喝酒,大家都很佩服他对酒的执著,就叫他:“斗酒学士”。

7.毕卓

晋毕卓公开宣布自己的人生理想是“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因为这一句话,毕卓就成了名人,

毕卓作吏部郎的时候,晚上跑邻居家去偷喝,用一绳子捆在那里,到了天亮,邻居一看,放了他,连声道歉。毕卓说:让我闻了一夜的酒香,多谢了,你要是觉得不好意思,就让我打点酒回去喝吧。至今民间还有“瓮边醉倒毕吏部,马上扶归李太白”的劝酒对联。毕卓盗酒也成了民间故事之一。

8.怀素

怀素是个和尚,从来不坐禅,吃肉、醉酒、云游、草书。一辈子都在做这四件事,就连睡觉,那也是因为喝醉酒才睡的。怀素颇好书法。既不念经,又污染大家的水源,很快就被开除了。

怀素回到家中,开始练习书法,怀素喜欢写草书,买不起纸,就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终于写出了成绩,笔也写秃了,怀素把这些东西埋在一起,名为“笔冢”。

人请他写字,就要请他喝酒,怀素自称“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当时几乎所有的大家名门,纷纷置办上好的酒席,请怀素到自己家中热情款待。怀素别无他求,也不用什么下酒菜,几杯酒一下肚

怀素最后成为狂草的代表人物,醉僧怀素,也因此在书坛和酒坛名垂千古。

9.李白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在历史上,李白被称为酒仙,这不是李白的酒量有多大,而是李白的诗歌太过出名。传说李白和县令吟诗联句。忽然从上游漂过来一具女尸,岸上的人都大声惊呼起来。县令手捻胡须,大笑着吟出一首诗来:

二八谁家女?漂来倚岸芦。鸟窥眉上翠,鱼弄口旁朱。

县令认为自己终于赢了李白一次,回头一看,李白早走了。后来,李白了解了事情经过,找到那个恶霸,为那名少女报仇雪恨。史传李白曾手刃数人,这就是其中一个。李白从此,仗剑去国,壮游天下。

东游西逛十几年,终于闯出了名声,李白喝起酒来谁都不放在眼里,敢让高力士给他脱靴。被唐玄宗破格录取为翰林。可是这份工作名义好听,实际就是做诗供皇帝取乐的,李白索性每天大醉,狂态毕露,终于被炒了鱿鱼,回复了平民身份。

斗酒是什么意思

斗酒的意思是比酒量。

出处:

杜牧《街西长句》:“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

《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高渐离闻荆轲入秦,亦持豚肩斗酒而至,荆轲使与太子丹相见,丹命入席同坐。”

陈维崧《菩萨蛮·为竹逸题徐渭文画紫牡丹》词:“年时斗酒红栏下,一丛姹紫真如画。”

相关成语:

1、斗酒学士

释义: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处:《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2、斗酒双柑

释义:指春日胜游。

出处:《高隐外传》:“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

酒在中国文化中的作用:

1、婚丧喜庆酬宾客

在婚丧喜庆酬宾客中,酒显得尤为重要。它既是娱乐欢宴的兴奋剂,又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宴客无酒,便无以尽礼,无以尽情吐露肺之言。

2、迎客送友,以酒寄情

中国人向来有远客来要“置酒洗尘、把酒话旧”的礼仪习惯,几个知心好友一起饮酒,酒酣而吐真言,彼此得到情感宣泄,消除芥蒂,增加友谊,带给人的欢愉和满足是难以形容的。

3、借酒抒怀言志

在历代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中,时常可见借酒抒怀言志的篇章。此时,酒又成了一种内心情感的催化剂和寄托体。其实,不只是文人骚客如此,凡夫俗子也常常借酒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志向,只不过没有表现在文字里罢了。

4、为文学艺术添彩

对于艺术家来说,酒具有可以启发智能、激发灵感的作用。许多文学家、艺术家借助酒兴,调动全部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文思如潮,取得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许多不朽之作由此诞生。

形容酒量好

饮噉兼人、五斗先生、量如江海、斗酒学士、酒有别肠

一、饮噉兼人

解释:喝酒、吃饭比常人多两倍或几倍以上。

形容人酒量、饭量很大。

出处:西晋.史学家陈寿《三国志·魏志·典韦传》:“好酒食,饮啖兼人,每赐食于前,大饮长歠,左右相属,数人益乃供,太祖壮之。”

翻译:喜欢喝酒吃肉,吃过人,每次给吃的东西在前面,大饮长喝,左右相连,有人更是供,太祖赞赏他

二、五斗先生

解释:指酒量大的人。

出处: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王绩传》:“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

翻译:他喝了五斗而不乱,有人用酒邀请的人,无论贵贱都去,写《五斗先生传》

三、量如江海

解释:指酒量非常大。

出处:南元.董君瑞《般涉调·哨遍》:“你是多少人称赞,道你量如江海,器若丘山。”

翻译:你是多少人称赞,称赞你量如江海,器械如山。

四、斗酒学士

解释: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自:北宋.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

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

’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翻译:用前官门下省待诏,故事,官府供给三升酒。

有人问:‘待诏什么音乐吗?’回答说:‘好酒可留恋罢了。

’侍中陈叔达听到的,每天给一斗,当时被称为“斗酒学士”。

五、酒有别肠[jiǔyǒubiécháng]

解释:指酒量大小,与身材高矮无关。

出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四:酒有别肠,信然。

翻译:指酒量大小,与身材高矮无关,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