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胡须的成语有哪些?

2.割须断袍什么意思

形容胡须的成语有哪些?

割须换袍是什么意思?-割须换袍是什么意思

苍髯如戟:苍:青色;髯:两颊上的胡须。又长又硬的青须好像长戟。形容相貌威猛。

割须换袍:须:胡须。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割须弃袍: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虎口拔须: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

虎口扳须:扳:拉。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

剪须和药:剪:剪掉;须:胡须;和:调制。剪下胡须调制配药。比喻体恤下属。

巾帼须眉: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驼背羊髯:脊背像骆驼,胡须像山羊。形容老头的形象。

须发皆白:胡须头发全都白了。指年事以高。

须眉皓然:胡须眉毛都白了。形容年老。

须眉男子:须眉: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须、眉长得稠密为美。指堂堂的男子汉。

血竭髯枯:髯:两颊上的长须。血流尽了,胡须枯索了。形容费尽心血。

扬眉奋髯:扬眉:扬起眉毛;髯:颊旁所生胡须。眉飞色舞,胡须飘动。形容说话时神情激动兴奋的神态。

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睁目张须:瞪起眼,胡须竖起。形容怒气冲天的神态。

割须断袍什么意思

割须断袍是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的意思。

一、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擎短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二、示例:

曹操“割须弃袍”的事迹广为流传。

三、解释:

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四、语法:

割须弃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五、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将钟踩攻蜀未成,退守潼关,就改派曹洪、徐晃驻守潼关,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须,丢掉自己的战袍,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六、割须断袍造句:

1、凉州兵势力虽然大大不如曹军,但是凉州骑兵勇猛善战,马超神勇无双,仅许褚勉强能与之匹敌,韩遂亦非庸才,杀得曹操割须断袍,狼狈之相不下?水、赤壁之败。

2、当时马超率领的十万西凉铁骑一阵猛冲就把曹操杀的是割须断袍,连曹操这种将军队的运用堪称登峰造极的军事大家,面对西凉铁骑的冲锋也只能狼狈逃窜。

3、曹操割须断袍而逃,吾弃钺丢马而走,岂不留人笑柄?

4、曹阿瞒割须断袍小说:汉末之群雄逐鹿。

5、东海龙王割须断袍,穿着一身睡衣就撒丫子狂奔,其速度就连刘翔本人也自愧不如.

6、割须断袍,一言以蔽之,就是让跟风盘追不上我也.

七、《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