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兵必胜是褒义还是贬义-哀兵必胜出处
1.哀兵必胜的典故
2.哀兵必胜的成语故事
3.哀兵必胜的道理在哪里?
4.《道德经》||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哀兵必胜的典故
哀兵必胜
[释义]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版“哀;悯也”。权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语出] 《老子·德经》第六十九章:“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哀兵必胜的成语故事
哀兵必胜,天天成语小故事
哀兵必胜
哀兵必胜(āi bīng bì shèng),指受到压抑或遭受危难而充满悲愤之情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获胜。(注意:“哀”是悲愤、悲壮的意思,不可理解为悲痛、悲哀。)#成语故事#
出处《老子》第六十九章:“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近义词师直为壮。
反义词骄兵必败。
例句
我们都懂得哀兵必胜的道理,所以尽管暂时失利,也不可沉沦,最终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哀兵必胜,天天成语小故事
哀兵必胜的道理在哪里?
哀兵必胜
原意为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而激昂的一方,用于战斗,必然胜利。
后指受欺侮而奋起抵抗的军队,必定能取胜。 形容受压迫受欺凌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
用法:
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一方必然胜利。原指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心情悲愤的一方必胜。一说,“哀”有慈爱、怜惜的意思,“哀兵必胜”又可以解释为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必胜。所以《老子》六十七章中说:“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出处:
语本《老子》第六十九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宝指身体),故抗兵相加(加,相当),哀者胜矣。”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这就是说,兵力相当的两军对垒,充满悲愤心情的一方必然胜利。也就是说,抵抗侵略、反对压迫的正义之师一定获胜。
主谓式;作谓语。用于形容受到压迫、欺凌,而悲愤的一方必定能取胜。常与“多难兴邦”连用。
《道德经》|| 骄兵必败,哀兵必胜
一直以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是出于同一出处,结果一查,这两个词虽然都隶属于成语,来源却不一致。
“骄兵必败”,出自于汉书。《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意思是靠着自己的国家,国土面积大,人员数量多,就认为自己强大而轻视敌人的军队,这叫做骄兵,必定要打败仗。
这是什么道理呢?不能正视己方能力的人也容易低估对方的能力,一个骄傲自负的人不能容忍别人越过自己,故而听不进善意的批评忠告或者是可行的建议,从而对事物做出错误的判断,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来,因而更容易遭受失败的命运。
而“哀兵必胜”语出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译意:兵家言道,我不敢主动出击而宁愿防守,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是,虽出动跟没出动似的,虽举起臂膀跟没举似的,虽面临敌人跟没有似的,虽手拿兵器跟没拿似的。祸患莫过于轻敌,轻敌就会丧失“三宝”。所以两军势均力敌时,哀兵必胜。
我不主动攻击别人,但要有应对别人攻击的能力。我不入侵它国,但对自己的国土也是不能礼让的。在对敌的时候,轻敌是万万要不得的,这是最大的隐患了。力量相当的两军对阵,特别是站在正义的一方适当示弱,在受刺激受侮辱的情况下更容易被激起悲愤之情或必之志,从而取得胜利。
如我们小时候看到的影片《霍元甲》,霍元甲在擂台上打败了西洋大力士,那一句“我们不是东亚病夫!”又激起了多少人的共情与激愤。国力怯弱与国民身衰体弱带来的这种讽刺,反映了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的困窘,也刺激了国民尚武及锻炼身体及灭消鸦片毒害之决心!
老子无疑是反战的,他一直对战争是持保守态度的。但是如果参与了战争,那么就要运用各种谋略,不要轻敌,力争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虽然是不挑衅不侵略他人,采取被动的守势,但如果参战了,就要掌控好局势,而不至于做无谓的牺牲。
这段话首要的应对就是示弱,对阵时示敌以弱应该是一种常见的手法。示弱不是无能,是一种手段一种谋略,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像三国里面的曹操煮酒论英雄,当时我看到这一段落的时候,也是笑刘备的怯懦。
但正因为刘备处处示弱,当曹操指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表现出胆小怯弱之态,曹操才不把他当回事。也才有了后期刘备的发展壮大及三国鼎立的形势。可见这是一种晦光韬略,是一种蓄势待发。
第二是要诱敌深入。先示弱以麻痹对方,从而引起对方的从心理上的轻视。当你有诱敌的举动之时,对方才会做出预期的对策,牵着对方的鼻子走。
毛主席在反围剿的过程中,就多次运用诱敌深入这一战法。并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诱敌深入是战略防御中弱军对强军作战的最有效的军事政策。兵者,诡道也,虚虚实实,谁又能看清真容呢?
第三就是这个骄兵必败,哀兵必胜的道理了。一个时刻怀着警惕自新意识的人,会细致观察和全面认识对方,采用相应的对策与战略。
而对己方,让别人摸不到头脑,我们的行动“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用烟雾弹让别人摸不着头脑,猜不透真实目的,迷惑对方扰乱对方,以无为应对有为,为己方争取有利战机。
那些骄傲自满,洋洋得意的人,除了把自己的弱点暴露,没有任何好处。所以战争中当以守为主。
大抵用兵之法,以怯为主。怯则不敢轻敌,故常以逸待劳,以钝挫锐,以静待动,以文御武。故折冲樽俎,不战而可以屈人之兵矣。天道好生,助胜于慈者也。兵者对敌,必争必杀以取胜。今乃以不争不杀而胜之,盖以慈为本故也。
——邓琦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