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听偏信是成语吗-偏听偏信的人称为什么
1.高级管理人员为什么会更重视小道消息
2.举火文言文翻译
3.怎样讽刺忘恩负义的人
4.詹鼎传文言文翻译
5.听信一面之词的人怎么形容
高级管理人员为什么会更重视小道消息
在很多人的心中,喜欢听小道消息的领导貌似都是和偏听偏信,任人唯亲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喜欢传递小道消息的人,在大家眼中也是“锦衣卫”“叛徒”“多嘴多舌”的形象,大家对这种不太正式的消息传播方式,都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小道消息的主角是自己的时候,就十分不爽,觉得被遭人暗算,另一方面小道消息的主角是别人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好奇心,去听,去传,“我只给你说,你可不能给别人说啊”,人人都这样说,结果发现没过几天所谓的“小道消息”,已经路人皆知。甚至很多人认为,小道消息才是事实的真相,比如说,小道消息传递某个人工作有错,将要受到处罚,结果过了很长时间,这个人没事,大家就会觉得是这个人“能量”大,把事情摆平了。但事实的真相也可能就是压根儿没有这事。一切都是人们的想像。但是人们在内心深处却更愿意相信前者。
传递小道消息当然不好,里面真真假假,充满了造谣和误伤,但是现实却是这种小道消息总是隔一段就卷土重来,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已经沸沸扬扬,就如重庆火锅,表面一层厚厚的油盖住了,貌似不烫,但其实锅底已经沸腾。
大家为什么喜欢听小道消息?甚至很多领导也不能免俗,主动打听一些小道消息?
一、最现实的原因——情形所迫!
老陈是一个公司的中高级领导,一辈子行的正,走的端,自认身正不怕影子斜,对一些小道消息都是抱着“不听、不信、不理、不管”的态度,大白话讲就是,你们传你们的,我不支持也不打压,但是太过分的话,就会出面制止。但是有一天,他听到了与自己并肩战斗了十年的得力属下小赵拿着公司利益交换,即将跳槽到竞争对手的公司当副职的消息,老陈是一贯的不信,因为他相信小赵的人品,小赵是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一直以来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而且自己待他不薄,小赵是没有理由跳槽的,这一定是造谣、中伤,于是老陈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结果,没过多久,小赵就辞职跳槽,另谋高就了,在竞争对手的公司担任副职,由于自己掌握着很多原来公司的机密,在市场竞争中可谓“知己知彼”,出手那叫一个“稳、准、狠”,在遭遇一系列挫败之后,老陈不得不重视起来小道消息的力量。
二、最无奈的原因——呈报给自己的都是加工过的信息,自己不得不去另外一个角度了解情况。
很多领导在工作之中都是被身边人围着团团转的,在公司担任的级别越高,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离事实的真相越远,大家都是“报喜不报忧”并且是层层加码,比如一件工作只有6分的及格成绩,报到中层那里就是7分,报到高层领导那里甚至就是8分或者9分的成绩了。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也很正常,下面也有下面的难处。但是作为领导,如果下属报什么就信什么,那就不应该了。袁世凯想当皇帝,但碍于民意,很是犹豫,但是袁世凯的长子袁克定为了能够让他爹坚定信心当皇帝,自己好当太子,竟然伪造了一份袁世凯天天要看的《顺天时报》,里面的内容都是赞成,拥护袁世凯当皇帝的内容,时间长了,连袁世凯自己都信,当皇帝是顺应民意的明智之举。于是黄袍加身,最终身败名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身边人说话,很多都是在想着说呢,表面恭恭敬敬,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想让你按照他的思路走。
建立一定的消息来源制度或方法,其实有时候就是为了更加接近事实的真相!
三、最有利的愿因——通过小道消息识人、辨人。
有人说领导作为管理者很高的一个境界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也用,所谓用人不疑,就是从主观层面相信下属是能干且忠心的,疑人也用的意思就是,我相信你,也给你一定地位权限、职务,但是不代表我就放开让你飞,手里还是要拉一根保险绳,随时能把你拽回来的。
小道消息之所以是小道消息,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不正式性,所谓不正式性就是消息充满了变数。并不是说小道消息传着某个人要涨工资,就一定会涨,有时候传递这样的消息甚至是坏人家好事。二是里面有真有假。真可能是最真,假可能最假。所以很多领导即使面对小道消息,也是会经过自己的判断的。领导相对来说,消息来源会比较多,各个方面都有,当多条消息汇总在一块的时候,事实的真相也就慢慢浮出水面。
而领导通过这个过程就能看出,谁是“忠臣”说的是实话,谁是“小人”传递的消息都是另有所图的。时间长了自然“亲贤臣,远小人”,利于做出更佳的决策!
四、最厚黑的原因——通过消息的传播试探员工反应。
小道消息为什么能够传播?有时候真的不是空穴来风,甚至是一次次小小的民意测试。小道消息关心的重点,通常涉及是否涨工资、内部人员职位变动、公司的扩张或者缩减。有时候领导作出一项决策的时候,是非常需要倾听员工们的心声的,但是又不能太正式,比如说公司想降低大家的薪水,为此而召开一次员工代表会,这样的效果其实是很不好的,一是,员工会碍于面子,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降薪肯定有降薪的理由,比如公司转型发展,比如公司遭遇困难,在台面上说话,很多人都是会站在公司的角度说话或者保持沉默的。这样的意见征求,意义不大。二是,假如员工持反对意见,领导该怎样收场?公司想将薪,结果员工们都持反对意见,下来该怎么做?不降?没有遭遇现实困难,谁会没事去降薪啊,降薪就意味着在打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降?那你开这个员工代表会还有什么意义?大家都说不降,你偏偏要降,那不是和员工们对着干吗?直接做决策就是了,何必多此一举?
所以有时候一些小道消息其实就是从决策层内部故意流露出来的。比如降薪,如果大家的反应不大,并且十分理解公司的这种行为,那么就可以通过召开员工代表大会,来逐步实施。如果,员工反应激烈,一些人甚至已经采取过激行为,那么就要审时度势,是否及时调整了。小道消息的不正式性,有时候就意味着充满了回旋余地。
举火文言文翻译
1. 古文《举火求贤》翻译
宁戚想向齐桓公谋求官职,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
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的货车避开。当时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
宁戚在车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歌来。桓公听到歌声后,抚摸着自己的车夫的手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
就命令副车载着他。桓公回城后,到了朝廷里,跟随的人员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
桓公赐给他衣服帽子,准备接见他。宁戚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国家的话劝说桓公。
第二天又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
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
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能这样。
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丢掉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之所以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
凡是听取别人的主张一定有某个取舍的根据,现在听从了他的主张而不再去追究他的为人如何,是因为他的主张合乎自己的标准。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十全十美,衡量以后用其所长,这就是得当的举荐啊。
桓公算是掌握住这个原则了。
2. 束缊请火 文言文翻译 急查东西建议上百度百科
束缊请火 拼音:shù yùn qǐng huǒ 解释:束缊:束一扎可烧的大麻为火把;请火:借火。搓麻为引火绳,向邻家讨火。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求人 近义词束缊还妇、束缊举火 出处:《汉书·蒯通传》:“即束缊请火于亡肉家。” 用乱麻搓成引火物,持之向邻家讨火点燃。《汉书·蒯通传》: “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里母曰:‘女安行,我今令而家追女矣。’即束缊请火於亡肉家,曰:‘昨暮夜,犬得肉,争斗相杀,请火治之。’亡肉家遽追呼其妇。”《韩诗外传》卷七亦有此说,“缊”作“蕴”。后用为求助于人之典。唐李德裕《积薪赋》:“时束缊以请火,访蓬茨於善邻。”缊,一本作“蕴”。亦省作“束缊”、“束蕴”。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君启》:“是以临邛遣妇,寄束缊於齐邻;邯郸下客,效处囊於赵相。”宋林逋《和酬周寺丞》:“门横野水席凝尘,束缊谁能问乞邻?”亦用为不出儿媳之典。
3. 举火求贤这篇文言文的阅读答案齐桓公①知宁戚②,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③之曰:“宁戚,卫人也,去④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问之而固贤,而未晚也。”公曰:“不然⑤。问之,患⑥其有小恶⑦。以⑧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⑨失天下之士⑩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选自李贽的《初谭集》)
注释
①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
②宁戚:齐桓公主要辅佐者之一。
③谗:说坏话;在别人面前说陷害某人的坏话。
④去:距离。
⑤然:这样。
⑥患:担心。
⑦恶:缺点。
⑧以:因为。
⑨所以:原因
⑩士:有才能的人。
?爵:大摆筵席。
译文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这个人,想要任用他管理国事。大臣们竞相说宁戚坏话:“宁戚,是卫国人,距离齐国不远。大王可以派人了解一下,了解后确实贤明,再用他也并不晚啊。” 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去了解情况,担心(会得知)他有一些小缺点。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于是连夜拿着火把把他请来,并封他为官。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群臣争谗之曰
②去齐不远
③患其有小恶
④不然
⑤乃夜举火而爵之为卿
2、下列“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将任之以政
B以其小恶
C能以径寸之木
D以丛草为林
E我以日初出时去人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然”字与“不然”中的“然”字用法相同的是( )。
A豁然开朗
B父利其然也
C若听茶声然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翻译下面句子。 以其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5、简要评价齐恒公其人。 6、读了本文,谈谈你的收获。
答案:
1、①说坏话②距离③担心④这样⑤拜
2、AD
3、B
4、因为这些小缺点,而忘掉他的大美德,这就是一些君主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的原因。
5、果断、思维敏捷、有独到的人才观。
6、要用辩证的眼光看人,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因为一点小小的缺点就否定一个有大长处的人。
4. 文言文翻译《天工开物》《陶埏第七》 陶埏:砖、瓦、陶瓷的制作。
原文 宋子曰:水火既济而土合。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足,民用亦繁矣哉。
上栋下室以避风雨,而瓴建焉。王公设险以守其国,而城垣雉堞,寇来不可上矣。
泥瓮坚而醴酒欲清,瓦登洁而醯醢以荐。商周之际俎豆以木为之,毋亦质重之思耶。
后世方土效灵,人工表异,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岂终固哉?参考译文 宋子说:水和火、土结合起来以后,(就可以造成陶器了)。
有一万家人口的国家,每天用一千人来做陶器都不够用,老百姓所用的陶器也够多的了。上面用房粱建成房屋来躲避风雨,在屋顶加上瓦片。
王公大臣设置险要地势、形势来固守自己的国家,建成的城墙,敌人来侵犯的时候不能容易地上来。泥制的瓮坚固,而醴酒以清澈为美;瓦当洁净,而把醯醢作为素祭(无酒肉作贡品的祭祀)。
商周之际的时候俎豆等盛器都用木做成,莫非也是看重质重的想法吗?后世则用土造物来仿效神灵,人工制作器物的表现不同,陶器渐渐成为人们看重的高雅之器玩,(是因为)在陶器里面有素肌玉骨的形象。这样的器玩掩映在几案上或筵席上,文明之象可以掬玩把玩,难道不能这样到最终境界吗? ○瓦 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百里之内必产合用土色,供人居室之用。凡民居瓦形皆四合分片,先以圆桶为模骨,外画四条界。
调践熟泥,叠成高长方条。然后用铁线弦弓,线上空三分,以尺限定,向泥{一个}平戛一片,似揭纸而起,周包圆桶之上。
待其稍干,脱模而出,自然裂为四片。凡瓦大小古无定式,大者纵横八九寸,小者缩十之三。
室宇合沟中,则必需其最大者,名曰沟瓦,能承受*雨不溢漏也。 凡坯既成,干燥之后,则堆积窑中燃薪举火,或一昼夜或二昼夜,视窑中多少为熄火久暂。
浇水转泑(音右)与造砖同法。其垂于檐端者有滴水,不于脊沿者有云瓦,瓦掩覆脊者有抱同,镇脊两头者有鸟兽诸形象,皆人工逐一做成,载于窑内受水火而成器则一也。
若皇家宫殿所用,大异于是。其制为琉璃瓦者,或为板片,或为宛筒。
以圆竹与斫木为模逐片成造,其土必取于太平府(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参沙之伪,雇役掳舡之扰,害不可极。即承天皇陵亦取于此,无人议正)造成。
先装入琉璃窑内,每柴五千斤浇瓦百片。取出,成色以无名异、棕榈毛等煎汁涂染成绿,黛赭石、松香、蒲草等涂染成黄。
再入别窑,减杀薪火,逼成琉璃宝色。外省亲王殿与仙佛宫观间亦为之,但色料各有配合,采取不必尽同,民居则有禁也。
○砖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
汲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匡之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凡郡邑城雉民居垣墙所用者,有眠砖、侧砖两色。
眠砖方长条,砌城郭与民人饶富家,不惜工费直垒而上。民居算计者则一眠之上施侧砖一路,填土砾其中以实之,盖省啬之义也。
凡墙砖而外甃地者名曰方墁砖。榱桷上用以承瓦者曰楻板砖。
圆鞠小桥梁与圭门与窀穸墓穴者曰刀砖,又曰鞠砖。凡刀砖削狭一偏面,相靠挤紧,上砌成圆,车马践压不能损陷。
造方墁砖,泥入方匡中,平板盖面,两人足立其上,研转而坚固之,浇成效用。石工磨斫四沿,然后甃地。
刀砖之直视墙砖稍溢一分,楻板砖则积十以当墙砖之一,方墁砖则一以敌墙砖之十也。 凡砖成坯之后,装入窑中,所装百钧则火力一昼夜,二百钧则倍时而足。
凡烧砖有柴薪窑,有煤炭窑。用薪者出火成青黑色,用煤者出火成白色。
凡柴薪窑巅上偏侧凿三孔以出烟,火足止薪之候,泥固塞其孔,然后使水转泑。凡火候少一两则泑色不光,少三两则名嫩火砖。
本色杂现,他日经霜冒雪,则立成解散,仍还土质。火候多一两则砖面有裂纹,多三两则砖形缩小拆裂,屈曲不伸,击之如碎铁然,不适于用。
巧用者以之埋藏土内为墙脚,则亦有砖之用也。凡观火候,从窑门透视内壁,土受火精,形神摇荡,若金银熔化之极然,陶长辨之。
凡转泑之法,窑巅作一平田样,四围稍弦起,灌水其上。砖瓦百钧用水四十石。
水神透入土膜之下,与火意相感而成。水火既济,其质千秋矣。
若煤炭窑视柴窑深欲倍之,其上圆鞠渐小,并不封顶。其内以煤造成尺五径阔饼,每煤一层隔砖一层,苇薪垫地发火。
若皇居所用砖,其大者厂在临清,工部分司主之。初名色有副砖、券砖、平身砖、望板砖、斧刃砖、方砖之类,后革去半。
运至京师,每漕舫搭四十块,民舟半之。又细料方砖以甃正殿者,则由苏州造解。
其琉璃砖色料已载《瓦》款。取薪台基厂,烧由黑窑云。
○罂瓮 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钵孟,小者瓶罐,款制各从方土,悉数之不能。
造此者必为圆而不方之器。试土寻泥之后,仍制陶车旋盘。
工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多少,两人扶泥旋转,一捏而就。其朝迁所用龙凤缸(窑在真定曲阳与扬州仪真)与南直花缸,则厚积其泥,以俟雕镂,作法全不相同,故其直或百倍或五十倍也。
凡罂缶有耳嘴者皆另为合,上以泑水涂粘。陶器皆有底,无。
5. 郅恽拒关文言文翻译原文: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人,郡举孝廉,为郎,迁上东门候.世祖[注] 尝夜出,还,诏开门人,恽不内.上令从门举火射帝面,恽对曰:“火明燎远.”遂拒不开.明日,恽谏曰:“昔文王不敢盘游于田,以万民惟正.陛下既游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由是上重之,后为梁令、长沙太守,崇教化,表异行.
译文:
郅恽字君章,汝南西平县人,郡里以孝廉科推荐了郅恽,做了郎官,后改任上东门的候官.汉光武帝有一次夜里出去游玩,回来时下诏书让人开城门,郅恽就是不让他进城.光武帝让郅恽从门缝里用火照自己的脸,看清楚自已是谁.郅恽说:“火光太明了会烧得很远的,我不能这样做.”于是拒绝给光武帝开城门.第二天,郅恽上书劝谏光武帝说:”过去周文王不敢在田猎中长时间的耽搁,他把万民的事务当做正事.现在陛下在山林中游戏田猎,夜以继日,将如何对待国家和宗庙呢?”由此光武帝就开始器重他,后来郅恽做了粱县县令、长沙太守.所在任处,崇尚教化,重视表彰有特殊品行的人.
6. 慷慨在文言文翻译1、情绪激昂。
引证:两汉·司马相如《文选·司马相如》:“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卬。”
翻译:包含着爱与忠贞,表达了情绪的激昂。
2、性格豪爽。
引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性刚毅,慷慨有大节。”
翻译:性格刚强坚毅,豪爽有节操。
3、感叹。
引证:魏晋: 陆机《门有车马客行》:“慷慨惟平生,俛仰独悲伤。”
翻译:想想我自己的人生,顷刻之间觉得无限悲伤。
4、大方;不吝啬。
引证: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见李忠 、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
翻译:鲁智深看出李忠 、周通都不是大方的人,作事小气,于是要下山离开。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大方[ dà fang ] 对于财物不计较,不吝啬。
引证:赵树理《地板》:“村里人倒很大方,愿意管我饭,又愿意给你三嫂借一部分粮。”
例句:王老师虽然不富裕,可是在金钱上很大方,经常资助有困难的同学。
2、豪爽 [ háo shuǎng ] 犹言豪放爽直。
引证:杨朔《征尘》:“他们总是那样率真,质朴,存着点古代游侠的豪爽的味儿。”
例句:我十分敬重爸爸,因为他有着豪爽正直、光明磊落的性格。
7.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的。
8. 桓公知士(古文翻译)原文:(选自《刘子·妄瑕》)
齐桓深知宁戚,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译文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来管理国家的政务。朝中的大臣争相向齐桓公进宁戚的谗言,说:“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可以派人去调查他,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贤人,再重用他也不为迟呢!”
齐桓公说:“不能这样,我担心他有小小的过失。一般人常常了解一个人的小缺点,而忽视他的主要优点,这就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于是连夜点灯,大排筵席,拜封官职,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多次联合诸侯,一统天下。像齐桓公这样可算是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了。
启示
1.作为一个君子不要因为小人的馋毁而改变自己高洁的品性。
2.做为一个掌权者要明白是非,绝不可偏听偏信,人云亦云。
9. 桓公知士(古文翻译)齐桓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②,群臣争谗之③,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④,君可使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
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⑤,民人知小恶亡其大美⑥,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⑦。”乃夜举火而爵之⑧,以为卿相⑨,九合诸侯⑩,一匡天下⑾。
桓公可谓善求士⑿矣。(选自《刘子 妄瑕》)齐桓公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称霸于天下,这与他知人善任,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e68a84e79fa5e9819331333332616336才是分不开的。
选文中宁戚曾有小过,但齐桓公不以小过而埋没人才。 齐桓公很了解宁戚,准备委任他管理国家的政务。
朝中的大臣们却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诋毁宁戚说:“宁戚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可以派人去调查一下吧,如果他真是一个有才有德的贤人,再重用他也不为迟呢!”齐桓公说:“不能这样做,我担心他有小小的过失。因为一般人常是斤斤计较那些表面的、鸡毛蒜皮的缺点,而忽视他本质的好的一面,如果听信了这些人吹毛求疵的话,那真正有才有德的人就得不到重用了。”
于是连夜点灯,大排筵席,亲自宴请宁戚,并请他担任齐国的相国。宁戚担任相国之后,协助齐桓公九次联合诸侯,成就霸业,促进了天下的安定统一。
像齐桓公这样可算是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了。1 齐桓: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宁戚:齐桓公的大臣,卫国人。2 政:指国家的统治管理。
将任之以政:准备任用他管理国家的政务。3 谗:在别人面前说陷害人的坏话。
4 去:距离。5 小恶:小的过失;小的缺点。
6 大美:大的优点;主要优点。7 世:世上。
整句说,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8 举火:点起火把或点上灯。爵:饮酒器。
举火而爵之:连夜点灯拜封官职(爵)。9 卿:官名,古代高级官员。
卿相:即相国。10 九合诸侯:九次联合诸侯国,即为霸主。
11 匡:匡正。引伸为安定。
一匡天下:使天下安定统一。12 善求士:指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
13知:了解14任:任用,委任15远:遥远,指空间距离大16果:果真17以:原因18求:寻找19整句说:这是世上不能得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原因啊。
10. 古文 翻译翻译:往日,凡诸王来觐见,必须住在宫中,而汉王陈友谅在宫中却毫不守礼,肆意妄为。潭王归长沙后就起兵谋反。朝廷派徐达的儿子去讨伐。潭王坚闭城门,抱着年幼的儿子上了城楼
整段译文
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俘虏了陈友谅的妻子和儿女,并说:“我自起兵以来,从来没有收纳他人子女。而陈友谅三犯我金陵,四犯我太平,我对其恨之入骨,而今将他的妻子阇氏没入掖庭。”没多久,阇氏生了一个遗腹子,朱元璋封他为潭王,封地为长沙。潭王将去属国之前,阇氏说:“你的父亲乃是陈友谅,被朱元璋所杀,我是为了你才苟且偷生到现在。你要记得为父亲报仇。”(后来她自焚而。)
往日,凡诸王来觐见,必须住在宫中,而汉王陈友谅在宫中却毫不守礼,肆意妄为。
潭王归长沙后就起兵谋反。朝廷派徐达的儿子去讨伐。潭王坚闭城门,抱着年幼的儿子上了城楼,在一块铜牌上写:“宁见阎王,不见贼王。”然后掷到城外,纵火烧毁皇宫,他则带着幼子投城壕而。朱元璋大怒,用妖星作乱宫闱为理由,要大开杀戒。马皇后脱去首饰,要以身戴罪,这才保住宫人,而其它的都被铲除干净了。
怎样讽刺忘恩负义的人
讽刺忘恩负义的人如下:
1、要求人性不忘恩负义,就像请求狼吃素。
2、肚子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它从不记得过去的好处,到了明天它总是索取更多。
3、高人只对自己负责,反zd倒不对他所拯救的群众负责。群众是非不明群众众忘恩负义、群众懂个屁,为什么对他们负责?
4、我笑你偏听偏信优柔寡断,我还笑你忘恩负义不知好歹,我更笑我自己识人不明!
5、明明是存心故意却说是迫不得已,明明是冷眼旁观却说是爱莫能助;明明是恩断义绝却说是忘恩负义,明明是暗渡陈仓却说是猝不及防。
6、海伦的丈夫,墨涅劳斯国王热情地款待了帕里斯,但他却回恩将仇报。
7、大多数人都忘恩负义不知感激地活着,但是不会是你,再也不会是了。游戏结束。
8、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9、人怎么会说话呢?不过我已经单方面做了个约定。我绝不会忘恩负义的,你的老婆或许活不久了,答但是在那日子到达之前,我会代替你保护她的。
10、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11、世界上总有一些人,你无条件地配合他,时间久了,他就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你偶尔拒绝一次,他就认为你忘恩负义。
12、嫉妒和忘恩负义的人,只会破坏自己的人生。
詹鼎传文言文翻译
要读懂一篇文言文,除了知道大概的意思之外,一些文言文词语还是要有所掌握的。下面是我带来的詹鼎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
译文
詹鼎,字国器。台湾宁海人。他的家族向来贫穷,父亲在街市卖饼为业,租本县有钱人家的屋子居住。有钱人家中只有吴氏最富裕显贵,租住在吴氏家时,生了詹鼎。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意的人,生了儿子就能够从事这行职业,我的职业不会后继无人就足够了,为什么要跟着读书人呢?”,然而詹鼎每节课都认真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止。他的父亲为之感动,遂让他入学读书。一年之后,把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他的孩子,詹鼎就从学于吴家,吴氏同样把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无人能及詹鼎。他们的师辞别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
元末,方国珍起兵海上,朝廷不能制住他,于是授予他高官。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选置有才能的人为僚属。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用计谋扣留了他。詹鼎被抓住后,没有办法,因为这样才替他做事,作了庆元府都事,以廉洁出名。方国珍任平章事的时候,有人违反法律,属于詹鼎的`管理,詹鼎按法论罪。平章事的妻子纳贿,向詹鼎求情,詹鼎坚持不同意,说:“现在方国珍想要做大事,应该用天下贤能的人,应该完全遵守法令,怎么能让妇人干预呢”。平章事之妻非常恼怒,诬告他,把詹鼎下狱,半年后才释放。
詹鼎又被重新作用,任命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所占地相互交错,军吏贵臣很多,认为詹鼎是一介书生,不懂得军旅事情,多次违反约定。詹鼎借会众之时,责一驿丞不奉公,斩首示众。在庭内的人都吓得发抖,跪着上前请罪,至到跪得无法站起来,詹鼎才罢休。后来即使是元帅、万夫长有事禀报,都是跪着说话,不敢抬头看着詹鼎的脸。詹鼎处理事情很有才能,一会儿就处理完许多公案。
元至正末年,我军(朱元璋的队伍)兵临庆元城下。方国珍万分恐惧,乘船藏到海上去了。皇上大怒,想要派水兵诛杀他。(方国珍)走投无路,詹鼎代方国珍草拟了上表,他的言辞谦卑恭敬,软中有硬。皇上浏览表后叹道:“谁说方氏手下没有能人啊,凭借这样的人他可以活命了。”就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他的罪。并且还任命詹鼎为右丞。把詹鼎召至京师。
当时河南行省郎中一职空缺,吏部请求任命詹鼎担任这一职务。丞相说:“我们一起共事吧,以詹鼎这样的才能,不应该外派的。”待职半年后,任命为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寮。任职未到期,有司衙门请求任命官职。丞相说:“刑部有詹鼎在,胜过许多人。”丞相像这样称赞他。詹鼎在刑部,执行法令一向宽大仁厚,没有威名,人们都乐于其不苛刻。碰到大都督府纳贿任命官吏。事情败露,诬陷詹鼎收受了脏款。御史审问詹鼎,詹鼎说在留守时他所收养的外甥来行省时,可能有纳贿的事,我实在不知情啊。御史说:“执行法令贵在杀有名气的人。”最终处了詹鼎等一百余人。
拓展阅读
作者简介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文学成就
方孝孺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方孝孺的政论文、史论、散文、诗歌俱佳,绝大部分收集在《逊志斋集》中。其文学作品,如《蚊对》《指喻》《越巫》《鼻对》《吴士》《越车》等等,都有其特色。
“主题鲜明,议论大胆”。这是方孝孺文学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如他写的《越巫》一文,通过一个以“治鬼”术骗人的越巫,最后被人装鬼反其道吓的故事,辛辣地嘲讽了社会上巫祝欺人为生的邪恶与自欺,落得个身赴黄泉的可悲结局。
他还善于以“寓热于冷、以形传神”的手法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如《吴士》一文即属此类。文中借张士诚的形象讽刺那些偏听偏信、轻于用人的当权者,又借与吴士交游的“钱塘无赖”的群体形象,揭露了浮夸之风的社会基础。
“选材严、开掘深”,这也是他文学作品的特色。《指喻》可视为范例,其是一篇议论性散文,由叙事和论理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叙事,后一部分阐发所叙之事中蕴含的道理。借“喻”立说,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
第四个特点是善于借喻,运用对比寓言等写作技巧。最具代表性的属《鼻对》和《蚊对》。《蚊对》是一篇探讨生活哲理的伦理散文,即事论理,从被蚊虫叮咬这件具体的日常生活琐事,升华到人生重大的哲理原则。
《明史》说,“方孝孺,工文章,醇深雄迈。每一篇出,海内争相传诵。”《四库全书总目》在评其文章更是“纵横豪放,颇出入东坡、龙川之间”。
此外,方孝孺撰有《周礼考次》《大易枝辞》《武王戒书注》《宋史要言》《帝王基命录》《文统》等。
方孝孺题宋·李迪《三顾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方孝孺所撰写的《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收入宁海县文物办库房。该书在宁海一藏家处发现,全套18本,每本书长26.5厘米、宽16.6厘米、厚1厘米,内收集有方孝孺绝大部分的政论文、史论、散文、诗歌等,其文学作品《蚊对》《指喻》《越巫》《鼻对》《吴士》《越车》等皆在其中。因方孝孺殉节后其书被禁,故流传甚少。1928年,宁海乡绅胡撝谦深感“宁海为其生长之乡,宁海诚不可无刻本”,以成化本为底本重刊,名为《重刻成化本逊志斋集》,共40卷,包括拾遗卷和附录卷;书中篇目一如成化本,但内容已远超成化本范围。
听信一面之词的人怎么形容
偏听偏信
读音:piān tīng piāng xìn
释义: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示例:他总是乐于听取大家的意见,从不~。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谜语:
相信只长一只耳朵人的话 (打一成语)
谜底:偏听偏信
偏听偏信(打一字)
谜底:唁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