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如山倒打一成语-兵败如山倒的下一句是什么
1.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什么意思?
2.关于一塌糊涂的成语接龙?
3.要是东北军不退回关内,坚决抵抗,能抵挡住关东军吗?
4.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病好的过程就象抽丝剥茧一样缓慢小心
全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说的是得病的时候就象山倒塌下来一样快而且凶猛,病好的过程就象抽丝剥茧一样缓慢小心. ? 比如你患重感冒,就一会儿工夫又是头痛发烧,又是咳嗽流涕,还有浑身无力啊,恶习呕吐啊,快而凶猛,一下把你击倒.想要病好你得打几天针,吃几天药,不适的感觉是慢慢慢慢减少直至痊愈,这个过程还得小心谨慎,忌生冷啊风寒什么的,这不能吃那不能吃. 就是这个比喻.
出处:追寻这句话的来历,有关资料说法不一,目前还没有查到它确切的出处。暂时找到的最早的出处在《红楼梦》:
“俗语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是老君的仙丹,那有这么灵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造句:
1、兵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去如抽丝.
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健康生活源自平凡点滴积累,合理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健康无忧,7.28日世界肝炎日,祝你肝好,身体就好,吃嘛嘛香。
4、你小子,少在那里说大话了,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些都是人为无法抗拒的,搞不好哪天……。
5、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还是注意点,动作别太大了……
关于一塌糊涂的成语接龙?
一塌糊涂,糊涂:混乱。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下面是网我带来的成语一塌糊涂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一塌糊涂的成语接龙
一塌糊涂 → 涂歌里抃 → 抃风儛润 → 润屋润身 → 身强力壮 → 壮志凌云 → 云消雾散 → 散马休牛 → 牛毛细雨 → 雨过天青 → 青红皁白 → 白日做梦 → 梦寐以求 → 求志达道 → 道听途说 → 说白道绿 → 绿水青山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不出户 → 户枢不蠹 → 蠹国害民 → 民贵君轻 → 轻而易举 →举一反三 → 三三两两 → 两袖清风 → 风卷残云
用一塌糊涂的最后一字接龙
涂歌里抃 涂歌里咏 涂歌巷舞 涂炭生灵 涂脂抹粉 涂歌邑诵
一塌糊涂造句举例
1 梦想决定了一个人的未来,没有梦想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的人,他的未来会一塌糊涂!
2 尽管他声嘶力竭地阻挡,但由于人多拥挤,他家麦田还是被看戏的人踩得一塌糊涂。
3 恋爱的感觉是美好的,犹如一场探险,有时不合常态的爱情反而更加激动人心。但是,恋爱程序中的理性也同样重要,只懂感性放纵而不知理性约束的人,一定辉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塌糊涂。
4 与此相反,如果闭目塞听,阻塞进谏之路,哪个时代的政治就会一塌糊涂、乌烟瘴气,甚至搞得江山倾覆、国破家亡。
5 可是,当金融风暴横扫东亚之际,韩国金融遭遇危机,兵败如山倒,在短短几周之内就跌得一塌糊涂。
6 恋爱的感觉是美丽的,犹如一场探险,有时不合常态的爱情反而更加激动人心。但是,恋爱程序中的理性也同样重要,只懂得感性放纵而不知理性约束的人,一定会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塌糊涂。
7 总之身为一个主持人,竟然有这样的风度,被挑衅得这么一塌糊涂,实属活该啊。
8 一个坏的团队能把一个好的主意运作得一塌糊涂,所以看着办吧!
9 就算你做得再好,也会有人指指点点;即便你一塌糊涂,亦能听到赞歌。不必纠结于外界的评判,不必掉进他人的眼神,不必为了讨好这个世界而扭曲了自己。能够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10 他们把南朝半壁江山弄得一塌糊涂,导致内外交困,终于土崩瓦解。
11 他一向好大喜功,不切实际,工作常常干得一塌糊涂。
12 幸福就是当你老得一塌糊涂,什么地方也去不了的时候,身边还有个人陪你晒晒太阳,谈谈理想,最重要的是,他无论如何都不会嫌你又老又丑。
13 几个孩子把房间搞得一塌糊涂,又让我得半天收拾整理。
14 这个会计不懂专业知识,把账目搞得一塌糊涂。
15 老师一离开教室,顽皮学生便为所欲为,教室被搅得一塌糊涂。
16 爸爸妈妈不在家,小弟弟把屋里弄得一塌糊涂,不堪入目。
17 关于离别,我需要些时间整理我们输的一塌糊涂的恋情,也需要时间忘记你的脸。
18 淘气的小弟弟无人看管,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
19 考试前的周末的早上,在梦里,我梦见,我考得一塌糊涂,一个人,失魂落魄地走在河边。
20 面试完毕,感觉一塌糊涂。百分之八十没希望了。呵呵呵。
21 你遇上了偷天换日的,当然输得一塌糊涂。
22 他们醉得一塌糊涂,一个混乱说话,一个头昏脑胀。
23 热血得一塌糊涂有木有!连肥鸟都震惊了!尼玛虽然都是莫名其妙的歪理!凤皇睁大眼睛看着他们,似乎是石化了。
24 我手抄报做得一塌糊涂,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且要讲究方法,才能做好。"。
25 我们自己的队伍千万不能支离破碎,不然只有输得一塌糊涂。
26 多么可笑,明明他们的婚姻破碎到一塌糊涂,却为了她苟延残喘地拖着,理由是不想让她受到伤害,难道他们以为这样名存实亡的家庭就能带给她幸福和安全感吗。可是她没有说出这些:因为知道她无忧无虑地成长已经是爸妈惟一可以慰籍的东西。
27 小华这次考试考得一塌糊涂。
28 你可以把俱乐部经营得一塌糊涂甚至从财务上毁灭它,但是只要有球迷的支援,它就一定会东山再起。
29 脑残的一塌糊涂,这种官员还真像是喝蒙牛长大的。
30 原稿现已校毕,日内当与世界语三页,一并挂号寄上。但原稿已被印局弄得一塌糊涂了。
一塌糊涂成语接龙的人也喜欢:
要是东北军不退回关内,坚决抵抗,能抵挡住关东军吗?
在918事变以后,东北军未做激烈抵抗就退入关内,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得益于张作霖和张学良两代统军之人的努力,主力尚存的东北军,其装备在当时的中国算得上非常不错!不仅最早组建了国内少有的坦克部队,还有两百多架飞机的东北空军,其海军甚至还有水上飞机母舰。
而且在张家父子的用心经营之下,数量达到三十余万的东北军拥有自己规模庞大,产能在亚洲都算前几名的兵工厂。骑兵、炮兵也有适量装备。在当时的中国,东北军数量未必最多,但是装备最全,兵种最齐却是毋庸置疑的!
以这样的实力没有和日军经历大战而直接进入关内,我们后人为此感觉可惜和气愤,可能更多的是在思考,如果几十万东北军留在东北,在当时国民政府的支持下,能不能将东北保住?其实在某种条件下,东北军没有离开的话,虽然难度很大,但东北是可以保住部分地区的。
918事变之前,日本还没有做好全面侵略中国的准备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政府内部对于北上还是南下举棋不定。九一八事变完全就是日本下层军官以下克上的典型事例,尽管捅出了这么大的娄子,日本政府内的和平派也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虽然国内并没有准备好和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但是日本政府的既定目标就是征服中国,只不过时间稍微晚了一点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出于本土作战的东北军,如果下定决心和日军作战的话。依托在国内相对强大的工业实力,以及保家卫国的爱国热忱,也许不能在正面决战当中占得先机,但如果将日军拖入旷日持久的游击战当中,胜负犹未可知。而且日军根本就没有做好大规模侵略的准备,在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数量非常有限。至少在短期内,几十万东北军的顽强反抗并不是数万关东军所能扑灭的!
东北军退守锦州以后,国民政府力主抵抗日军侵略在东北军执行张学良不抵抗政策以后,很多东北军跟随张学良退守锦州。而此时张学良依然对于和平方案非常痴迷,希望通过撤军关内来达到日军停战的目的。但他可能并不清楚,日本的胃口不可能这么小,日军并不仅仅是要东北,日本想要的是整个中国。
所以在国民政府内部,就有人指出应该力主抗战。国民政府外交部于1931年12月4日被迫急电施肇基声明放弃中立案,根据《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绪论》记载:也在1931年12月8日致电张学良:“锦州军队此时勿撤退。”然而张学良并没有听从,反而擅自作出决定,将东北军主力逐步撤出关外。
所以如果东北军不撤离关外的话,国民政府肯定会支持东北军抗战。大规模出兵可能无法办到,但支持军械粮饷应该问题不大,毕竟当时东北附近的华北地区由国民政府掌控,通过铁路运输支持东北军难度并不大!
日军占领东北以后,东北抗战一直未曾中断日军虽然后来占领了东北全境,但整个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从来就没有被日军全部消灭。在东北,不仅有原来东北军官兵坚持抗战,也有***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日军不断周旋。哪怕是在封锁最为困难的时候,这些失去了后勤保障,也没有外来支援的东北军民,也没有停止和日军的战斗!
所以如果几十万关东军全面投入对日军的作战行动当中,虽然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损失,甚至是会引来日本国内优势海空兵力的威胁,但是抗战的结果有很大可能会好于那些孤军奋战的抗日武装力量。毕竟当时的国民政府是支持东北军抗战的,而且当时东北军兵种齐全,人数较多,东北的工业实力相较于当时的中国而言算是比较先进的,是张学良以一己之力将东北军主力从东北抗战名单当中删除了。
结语:张学良及其领导的东北军主力部队,未经大战直接退入关内,让3000万东北军民陷入了日军统治之下。日均后来在东北地区的经济掠夺,以及对东北人民的严重伤害,张学良难辞其咎!张学良如果立柱,东北军主力和日军决战,也许会丢失一部分国土,但是在日本没有使用倾国之力入侵的情况下,保住东北部分国土是可以做到的。
可惜这一切,只能存在于想象当中罢了。一首《松花江上》,道出了当时无数东北人民的悲怀和苦难。
历史上有哪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
1.牧野之战
牧野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也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它终止了六百年的商王朝,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为西周时期礼乐文明的全面兴盛开辟了道路。牧野之战中所体现的谋略和作战艺术,也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
而项羽破釜沉舟,在各诸侯军龟缩于壁垒中时带头以楚军猛攻秦军,带动诸侯联军歼灭秦将主力,如此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
3.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
4.赤壁之战
这场战役应该是最广为人知的战役了。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5.长勺之战
长勺(sháo)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部)相遇。
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之后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长勺之战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却正确地反映了弱军对强军作战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一直为历代兵家所称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