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替罪羊”是什么意思?为何不是替罪狗?或是替罪猪?

2.“红娘挨板子,为别人担不是”这句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3.替罪羊什么意思

“替罪羊”是什么意思?为何不是替罪狗?或是替罪猪?

替罪羊的意思解释是什么-替罪羊的意思

在现代社会中,替罪羊就是指本没有过错,但主动或者被动代替他人接受惩罚的人。而不叫替罪狗、替罪猪或者其它的一些动物,主要与替罪羊的来源和一些宗教典故等文化有关,具体分析如下:

一.替罪羊一词是舶来品,起源于古代犹太文化。

众所周知,羊和猪都是古代甚至是现代祭祀时,很常见的一种祭品。在替罪羊这个词,尚未传到我国时,羊主要是作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一种食物,或者上述所说的用来祭祀。而用羊来替罪这个说法,则要追溯到犹太人的古代祭祀文化。

按照犹太人的古文化制度,在他们过完新年的第十天,也就是每年的七月十日,要举行隆重的赎罪祭祀活动。相传到这一天,会事先安排好两只公羊在祭祀场上,再通过抓阄的方法决定两头羊不同的命运,即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杀这两只羊。

其中的一只直接杀用来祭祀,但另外一头也不会太好运,先是大祭司一边将双手放在羊的头部位置,一边向天祷告和宣称,犹太人民这一年所犯下的罪状和过错,都已经转移到这只羊的身上。再命人将羊放生到一处无人之地后,寻找合适的时机烧,寓意着人的罪过也随之消失,而替罪羊的说法也就因此产生了。

二.为何不是替罪狗或者其它,与宗教典故也有关。

其次,之所以替罪羊这个词被广泛传播开来,还与一些与宗教有关的典故有关。首先是在圣经中有所描述,传闻一个名为亚伯拉罕的信心之父,被要求用自己的儿子来献祭。在他安排好一切准备用儿子来祭祀的最后关头,被及时阻止并告知其实这只是一场考验,最后用了羊作为祭品来代替。

另外,除了国外,我国古代也有过以羊替牛的案例记载。大概内容是齐宣王在铸就新钟完工时,想要杀头牛来取血涂钟。但在看到牛因恐惧而颤抖流泪时,于心不忍便临时决定用羊血来代替。

“红娘挨板子,为别人担不是”这句歇后语是什么意思?

红娘挨板子,为别人担不是 ?—— ?替罪羊

“替罪羊”(拼音:tì zuì yáng)一词是舶来品。

比喻代人受过的人;羊是古代祭祀中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祭品;羊除了用作献祭上帝的牺牲,还承担了一项任务,就是给人类“替罪”。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歇后语的表现形式:

最初的歇后语与现今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 陈望道在《 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 道德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替罪羊什么意思

古代犹太教祭礼中替人承担罪过的羊。后多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替罪羊,是汉语中一则来源于外国典故的成语。典故出自《圣经·旧约·利未记》。中国古代也有类似替罪羊的记载,见于《孟子·梁惠王上》。?

成语故事:

在基督教的《圣经·旧约》中说,挪亚后有个叫亚伯拉罕的闪族人。上帝为了看亚伯拉罕是否真的忠诚自己(因为上帝即将给予他一个很大的承诺)。所以吩咐他,请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祭牲献给上帝。

以撒是亚伯拉罕和撒拉九十多岁有的第一个儿子,因为是上帝赐给他的,所以他对上帝有信心,知道上帝是正义的,他的信心一定带来好的结果。

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献祭的柴,就起身往上帝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和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亚伯拉罕把献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

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献祭的羊羔在哪里呢?” 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献祭的羊羔。”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

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 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不给我。

这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要给我。” 亚伯拉罕举目观看,不了,有一只公羊,两脚扣在稠密的小树中,亚伯拉罕就取了那只公羊来,献为祭牲,代替他的儿子。亚伯拉罕给那地方起名叫以勒(意思就是”必预备”),直到今日人还说:”在的山上必有预备。”

在《圣经·新约》中又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供作“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羔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