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意思-天命有归是什么意思
1.陈寿在《三国志》评价诸葛亮军事不行,真的是这样吗?有何依据?
2.陈寿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3.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 诸葛亮的记载有什么不
4.什么天什么尽的四字成语
5.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陈寿在《三国志》评价诸葛亮军事不行,真的是这样吗?有何依据?
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军事成就、不能一统天下的原因,陈寿老先生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一段比较详细的论述,具体来品味一下吧。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陈寿认为,诸葛亮一向的志向是:进,就要像龙腾虎跃一样,傲视天下;退,也要跨越边境,使海内震动。他担心自己一旦去世,蜀国就没有进攻中原、与魏国抗衡的人才。所以,诸葛亮多次用兵炫耀武力。
这是陈寿对于诸葛亮屡屡北伐原因的解释,首先就是为了展示诸葛亮自己的能力,无论进退,都要搞出点动静来,让海内震动。这一点,说得高大上,就是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说得低俗一点,那就是为了刷存在感。有木有?
不管势力如何,我又出兵了,搞得曹魏心神不宁;我还活着,你们不要把我不当回事,否则,就给你们点难受。就算了,也让你不敢轻举妄动。“诸葛吓走活司马”,有这个必要吗?难道不是在作秀吗?
豹眼以为,不要用后世一些人凭自己的情感和意愿,整出一些自己需要的东西,去生硬地给诸葛亮套上一些美丽的花环。还是多品味一下时人,特别是蜀汉的官吏,曾经是诸葛亮属下人的看法。
陈寿首先说得就是,诸葛亮是为了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一次搞了个木牛,一次搞了个木马。如果诸葛亮真正想为社会做点贡献的话,那就把这些发明流传后世,而不是仅仅显示一下自己的创造能力。告诉后人,一千多年前我就造出来了,一千多年后你们还不明白是咋回事。这对于后世,又有何益?
诸葛亮的确是大才,精力过剩,又不喜欢玩,不愿意陪着刘禅捉蝈蝈。一个小小益州不折腾的话,那些精力干嘛用呢?
诸葛亮担心自己去世后,没有人再炫耀武力。蜀汉兵少将寡,我诸葛亮就敢屡屡北伐,换了你们试试,有这个能力和魄力吗?
陈寿老先生是这个意思吗?
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但是,诸葛亮的才能是善于治军,在运用谋略方面还是略有不足;治理民众的才干,强于统兵打仗的谋略。他所遇到的对手,大多是人中英杰;再加上势力的多寡不等,攻守双方所处的地位不同。所以,虽然连年出兵,却不能有所成就。
这就是说,诸葛亮尽管很了不起,但毕竟不是神。此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诸葛亮的长处在于治国、治军,但真正的带兵打仗,谋略还是不足。
这一点,虽然刘备在与诸葛亮隆中对后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但刘备对诸葛亮的使用,就是行政、后勤保障工作,在军事上,诸葛亮参与很少。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才独自开始了军事行动。但五次北伐,可以说都不成功。
既然知不可为而为之,而且屡屡进行,除了刷存在感还能说明啥呢?
讨伐汉贼,匡扶汉室,那就是一个幌子。《出师表》里还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去干啥,能不能成功,自己都不清楚还去干嘛呢?
昔萧何荐韩信,管仲举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长,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萧何举荐韩信,管仲举荐王子成父,都是估量自己不能兼有文武之才的缘故。诸葛亮治国的才能,或许与管仲、萧何等同,而是不是因为当时蜀国没有像王子成父、韩信那样的名将,所以才使得功败垂成、追求的大义没能实现呢?
天下所归自有天命,不是凡人凭智力所能争取的。
陈寿老先生为诸葛亮不能北伐成功找了个借口,那就是没有王子成父、韩信这样的名将。而且把这一切归结为天命,不是凡人所能为的。起码在陈寿看来,诸葛亮也是凡人,不是神仙下凡。
但有意思的是,老先生用了一个疑问句,或许诸葛亮治国与管仲、萧何相当,但不是一定;不能成功,难道是蜀汉没有名将吗?
这个就值得品味了,老先生没说,咱不敢去问,但可以瞎猜哦!
关羽、张飞、赵云、马超不是名将吗?魏延、刘封不是名将吗?
豹眼始终认为,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原因,就是与刘备、诸葛亮在政治信仰上出现了分歧,从而分道扬镳。他们就让关羽自生自灭,置之不理。
赵云可能没有演义中那么神奇,但能力还是有的,但一直得不到刘备、诸葛亮的重用。
刘封就因为将来可能不好控制,提前给杀了;魏延还能够控制就让他多活几天,控制使用让他出点力,自己走了也就把他一起带走了。
根本一点,刘备、诸葛亮没有站在道义的最高层,就不可能得到关羽、赵云这样人才的鼎力拥戴;没有足够的掌控力,就不会留着刘封、魏延这样的人才。
何谓道义?不仅仅是只有一个汉室,还有一个更大的,那就是天下。
既没有汉室,又没有天下,只有自己的霸业,是难以集聚天下之才的。
把具备能力的、但不太听招呼的人才,全部清理掉,只留下像姜维那样听话、好管理的人,岂能走的久远?失街亭是一大罪责,但失节度才是马谡被杀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不听话。
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万人敌,尚且不行,还去哪里找韩信、王子成父呢?
就韩信那个来派,刘备、诸葛亮遇到了敢用吗?一个小小的管理仓库的库头,开口就要做大将军,给个将军还不干。
就诸葛亮大权独揽的管理方式,他会放手让韩信做大将军吗?
刘禅投降时,蜀汉有四万官吏,难道就没有人才吗?既然没有人才还养着这些官吏干嘛呢?
就如演义所说,诸葛亮罚二十以上事皆亲自阅览处理。屁大的事都亲自过问,说好听一点,是认真负责,说不好听就是对谁也不放心。就这个套路,纵使韩信、王子成父再世,诸葛亮也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事。
韩信反叛之心早就暴露,但刘邦依然利用他,为己所用;就一个马超,刘备就不敢放手让他回到西凉去。没有史料佐证,但可以想象,没有诸葛亮作梗,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曹操不杀刘备、关羽,几十、上百的刘备、关羽才会留下来,替曹操卖命。把有想法的人都杀掉,还能剩下几人替你干活呢?
诸葛亮几乎很少亲自,除了马谡,但像刘封那样于诸葛亮之手的不在一两个。
无论在刘备生前,还是在其后,诸葛亮一直在清除异己。这个情况有机会再说吧,我还看到一些史料,不服就来辩。
因此,在豹眼看来,诸葛亮的智慧是毫无疑问的,甚至是无人能比的。但其境界没有后世说得那么玄,尤其是军事谋略,豹眼认为,陈寿老先生的评价是中肯的。
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魏延、刘封这些人,放到曹操那里试试,个个万人阵中斩颜良。最不出彩的老模范黄忠,还斩了夏侯渊。
但他们都与曹操作对,这才是天意,是凡人所不能为也。
陈寿如何评价诸葛亮的
一、陈寿评价他:“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 之内,咸畏 而爱之,刑政虽峻 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 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二、大意是:诸葛亮担任相国,安抚民众,教他们礼仪,制定官职,遵从权力制定制度,广开门路吸纳众议,布施公道。忠义的人,有利于国家的人即使有私仇也会奖赏他们,犯法傲慢的人即使私交好也会惩罚他们,承认罪行,或者情有可原的人犯罪即使很重也会减轻处罚,花言巧语掩饰自己的人即使罪责很轻也会重罚。小的善行也会受到奖赏,小的错误也会被惩罚。各种事情都很明白,什么东西都遵循他的规律,实事求是,厌恶虚假的事务。诸葛亮在国内,百姓都很敬畏而爱戴他,刑法虽然严厉但是没有人埋怨,因为他公正的看待事务并且处理的很公开。真是治世的良才,可与管仲,萧何相媲美。但是他连年发动战争,缺无法成就功业,所以说随机应变这些将军的才能,并不是他擅长的!
三、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在《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中 诸葛亮的记载有什么不
三国演义里面的诸葛亮,奇谋很多,看似牛逼其实干的都是将领应该干的活。为什么,因为编书人智力有限,阅历有限。嗯,不好意思我就是这样想的。三国演义的确很厉害的书,但是罗贯中一无治国之才二无统军经历,当然是怎么歪歪怎么写。
三国志是因为年代相近,写的诸葛亮就明显客观多了。很抱歉,现实世界永远不会和小说一样美好。
1,外貌: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是三国志的描写。大致三国演义更夸大了一些。总归都是帅的出奇。
2,三国志里面的诸葛亮,不擅长奇谋,也就是说,人家诸葛亮不擅长两军对战,我坑你来你坑我的把戏。诸葛亮擅长于治理国家。收拾政务。收拾政务不仅仅是后勤,还要高瞻远瞩。诸葛亮明白蜀国现在该和谁联手,该发展的是兵力还是农业,但是并不太擅长于坐在小车车里,指挥士兵该怎么打仗。三国志里的诸葛亮是帅才,他的智慧在于领导国家的方向。显然他的确这里很强,年27就能看出未来世界的走向,并且促使发展为三足鼎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则是一个为将之才,善于你坑我来我诈你。
3,带兵才能。虽然不擅长于勾心斗角,不擅长于尔虞我诈,但意外的,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的诸葛亮都非常善于领兵。三国志里,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但是诸葛亮了。司马懿后来看见诸葛亮带军时驻扎的营地大叹:“天下奇才。”陈寿对诸葛亮带军的形容如下: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嗯,可以信吗?自己兵没有粮了,结果他让兵和民在一起呆着,居然兵蛋子不偷鸡摸狗,不影响百姓生活?这要是还是领兵能力差,我跪求一个领兵能力强的人。
4,对于三国志,诸葛亮治理政务的能力更是惊天动地。怎么说,陈寿表示,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疆不侵弱,风化肃然也。这种形容不应该是庄康大道吗?是我眼花了吗?诸葛亮带的不是一个正在打仗的国家吗?为什么他能在国家打仗的情况下还能治理成这样?我不理解?但是陈寿这样一个学术严谨的人就是这样形容他的治国的。
5,三国志里,诸葛亮治国能力120,满分100。带军能力98,满分100,出奇谋妙计能力80,满分100。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治国能力100,满分100,带军能力100,满分100,出奇谋妙计能力100,满分100。嗯,毕竟是小说人物,要完美才好。
6,总结,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智谋近妖。在三国志里虽然诸葛亮有缺点,但是陈寿开始把诸葛亮比作萧何,管仲。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而时之名将无城父、韩信,故使功业陵迟,大义不及邪?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陈寿觉得诸葛亮失败在手下没有优秀的将领,不能弥补他不擅长你诈我来我坑你的缺点。最后陈寿又说,诸葛亮去世很久,还有梁益之民讨论他。“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嗯。陈寿觉得诸葛亮受民的爱戴远远超越召公,子远等人。孟轲有云:“以逸道使民,虽劳不怨;以生道,虽不忿。”信矣!陈寿写这句话,和我的感受一样呐。就是诸葛亮终于让我相信,这种理想化的东西居然可以成真~嗯,司马懿说的对,天下奇才也!
7,最后陈寿干脆把诸葛亮和咎繇,周公这种人放一起了。因为陈说,那些嫌弃诸葛亮文辞不华丽的人不拉不拉不拉。诶?话说,当时人找不出诸葛亮治国治军本领了所以非要鸡毛蒜皮挑刺说人家文辞不华丽吗? 咎繇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
8,反正对于诸葛亮的崇拜程度,恐怕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是大约一样的。
什么天什么尽的四字成语
1. 天什么有什么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天什么有什么的四字成语只有两个:天外有天,天命有归。
1. 天外有天 [ tiān wài yǒu tiān ]
基本释义: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 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出 处:《敦煌曲·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近义词:别有洞天,山外有山。
造句:
首次深度空间飞行,众人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楼主,是你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这句话。
近段时间忙于农活梳于刀剑,上来一看热闹哈,不管看宋看明实是好刃,天外有天哪,还有什么家什尽管贴上。
2. 天命有归 [ tiān mìng yǒu guī ]
基本释义: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出 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见天命有归,岂是人为。”
造句:
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天命有归,故事业不遂耳。
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
必若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也。
2. 天什么地什么的四字词语天崩地坼 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天崩地裂 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
天长地久 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天翻地覆 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天高地厚 原形容天地的广大,后形容恩德极深厚。也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天公地道 形容十分公平合理。
天寒地冻 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天荒地老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天昏地暗 昏:天黑。天地昏黑无光。形容刮大风时漫天沙土的景象。也比喻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天经地义 经:规范,原则;义:正理。天地间历久不变的常道。指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也指理所当然的事。
天罗地网 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
天南地北 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区各不相同。也形容距离极远。
天堂地狱 原为佛家语。指善人后升入天堂,恶人后堕入地狱。佛家用以劝善惩恶。后常用以比喻幸福和凄苦两种截然相。
天旋地转 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天摇地动 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天造地设 造:制作;设:安排。指事物自然形成,合乎理想,不必再加人工。
天诛地灭 诛:杀。比喻罪恶深重,为天地所不容。
天崩地陷 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同“天崩地坼”。
天昏地黑 天地一片昏黑。常用以形容风霾、雷雨时的自然景象。亦形容异常利害。
3. 带天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带天字的四字成语有:
一、天府之国 [ tiān fǔ zhī guó ]
1. 解释: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2.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3. 示例:益州险塞,沃野千里,~,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二、坐井观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1.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2.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3. 示例: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樗配之辈。
三、一手遮天 [ yī shǒu zhē tiān ]
1. 解释:一只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权势,玩弄手段,蒙蔽群众。
2. 出自:唐·曹邺《读李斯传》诗:“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
3.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四、别有天地 [ bié yǒu tiān dì ]
1. 解释:天地:境界。比喻另有一番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2. 出自:唐·李白诗《山中问答》:“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3. 示例:出了山洞口,只见小桥流水,竹篱茅舍,真是~。
五、叫苦连天 [ jiào kǔ lián tiān ]
1. 解释: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2. 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五回:“你怎么正战到好处,却就叫苦连天的走了?”
3. 示例:今番受了轮船火车上下劳顿,早害得他~。
4. 天什么有什么四个字的成语天外有天 [tiān wài yǒu tiān]
基本释义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出 处
《敦煌曲·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天命有归 [tiān mìng yǒu guī]
基本释义
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出 处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三分天下,周土已得二分,可见天命有归,岂是人为。”
5. 关于天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哀感天地 昂首天外 昂首望天 哀天叫地 昂头天外
暗无天日 半部论语治天下 不啻天渊 拔地参天 踣地呼天
包打天下 拔地倚天 不共戴天 碧海青天 抱恨终天
不见天日 鼻孔朝天 鼻孔辽天 鼻孔撩天 白浪掀天
白日青天 白日升天 蔽日遮天 不同戴天 布天盖地
白天见鬼 悲天悯人 暴殄天物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窑
冰天雪窖 补日 补天柱地 别有洞天 别有天地
拨云雾见青天 不知天高地厚 寸地尺天 怆地呼天 触地号天
重睹天日 长江天堑 重见天日 驰名天下 澄清天下
参天贰地 从天而降 从天而下 柴天改物 柴天改玉
怆天呼地 参天两地 椎天抢地 充天塞地 草头天子
楚天云雨 撑天拄地 承天之祜 承天之佑 承天之佑
惨无天日 地北天南 独步天下 地坼天崩 胆大包天
动地惊天 胆大泼天 地覆天翻 地久天长 地棘天荆
地角天涯 打开天窗说亮话 地老天荒 地老天昏 地平天成
德配天地 戴盆望天 地上天官 地上天宫 遁天倍情
大天白日 得天独厚 洞天福地 刁天决地 戴天蹐地
戴天履地 顶天立地 地塌天荒 遁天妄行 顶天踵地
6. 含天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含天的四字成语 :
热火朝天、
天网恢恢、
回天无力、
天罗地网、
顶天立地、
别有洞天、
坐井观天、
天寒地冻、
雨过天晴、
天高云淡、
叫苦连天、
铺天盖地、
海阔天空、
冰天雪地、
四脚朝天、
异想天开、
怨天尤人、
得天独厚、
改天换地、
幕天席地、
重见天日、
开天辟地、
偷天换日、
普天之下、
天府之国、
浑然天成、
天造地设、
暗无天日、
天涯海角、
巧夺天工
7. 有“天”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哀感天地 哀天叫地 暗无天日 昂首天外 昂首望天
昂头天外 拔地参天 拔地倚天 白浪掀天 白日青天
白日升天 白天见鬼 半部论语治天下 包打天下 抱恨终天
暴殄天物 悲天悯人 鼻孔朝天 鼻孔辽天 鼻孔撩天
碧海青天 蔽日遮天 别有洞天 别有天地 冰天雪地
冰天雪窖 冰天雪窑 拨云雾见青天 踣地呼天 补日
补天柱地 不啻天渊 不共戴天 不见天日 不同戴天
不知天高地厚 布天盖地 参天贰地 参天两地 惨无天日
草头天子 柴天改物 柴天改玉 长江天堑 撑天拄地
承天之祜 承天之佑 承天之佑 澄清天下 驰名天下
充天塞地 楚天云雨 触地号天 怆地呼天 怆天呼地
从天而降 从天而下 寸地尺天 打开天窗说亮话 大天白日
戴盆望天 戴天蹐地 戴天履地 胆大包天 胆大泼天
得天独厚 德配天地 地北天南 地坼天崩 地覆天翻
地棘天荆 地角天涯 地久天长 地老天荒 地老天昏
地平天成 地上天宫 地上天官 地塌天荒 地网天罗
刁天决地 顶天立地 顶天踵地 动地惊天 洞天福地
独步天下 遁天倍情 遁天妄行 遁天之刑 翻天覆地
翻天作地 飞龙在天 沸反连天 沸反盈天 沸天震地
烽火连天 奉天承运 伏而咶天 福地洞天 福寿齐天
8. 带有天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带有天字的四字成语 :
循天顺人、
热火朝天、
怨天怨地、
补日、
杞人忧天、
鸡犬升天、
绝地天通、
天堑长江、
天高地下、
性命关天、
燮和天下、
拔地参天、
推天抢地、
福寿天成、
极天蟠地、
雪天萤席、
患至呼天、
天崩地解、
天摧地塌、
喜地欢天、
食为民天、
跼天促地、
殷天动地、
天老地荒、
河鱼天雁、
埋天怨地、
海涯天角、
流天澈地、
只手擎天、
哭天喊地
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锦囊妙计。
孙权为了控制挟持刘备,接受了周瑜提出的“美人计”,假意要将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刚刚了妻子的刘备,骗刘备到南徐招亲,然后打算将他软禁,作为人质,再派人去夺回荆州。
刘备接见了孙权的使者,心存疑虑,诸葛亮却叫他放心大胆前往,满有把握地表示会“略用小谋,使周瑜半筹不展;吴侯之妹,又属主公;荆州万无一失。”并叫赵子龙护送刘备。临行,诸葛亮把赵子龙叫到跟前,交给他三个锦囊,跟他耳语道:“你保主公入吴,应该领受这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你可以依照顺序施行。”
赵子龙依计而行,迫使孙权嫁妹弄假成真,后来又护卫刘备和孙夫人安全地离开吴地,逃出虎口。“锦囊妙计”现在比喻能及时解决紧急问题的妥善办法。
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时瑜亮。
周瑜一直要置刘备与诸葛亮於地,但是他的计谋却一个一个地被诸葛亮破坏,《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至五十六回描述了“孔明三气周公瑾”的故事。
周瑜心胸狭窄,身上本来带有箭疮还末痊愈,气怒之下,终於去,他临终时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既然出了个周瑜,为甚麽又还要再有个诸葛亮呢!”由这个故事引出“一时瑜亮”这个成语,指同时存在的才干能力相当而又相抗衡对峙的两个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