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个成语,带意思。

2.表达雪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意思

3.二十四节气歌什么意思?

100个成语,带意思。

雪兆丰年是成语吗-雪兆丰年是什么意思

负暄之献暄:温暖。原指冬天晒太阳取暖当成一种好方法献给国君。后用来谦称自己的贡献很微小。也比喻所献出的东西并不贵重难得。

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呵笔寻诗呵笔:冬天笔凉或冻结,用口吹暖气使之解冻;寻诗:寻觅诗句。用口吹暖气,使笔解冻,然后挥笔作诗。形容冬日苦吟。

黄绵袄子比喻冬天的太阳。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秋收东藏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山寒水冷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暑往寒来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汤风冒雪汤:顶、当。顶着风,冒着雪。形容冬天旅途的艰辛。

天凝地闭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无冬无夏”。

温凊定省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温清定省冬天使被子温暖,夏日让室内清凉,晚间给父母安睡,早晨起来问候安好。形容对父母尽心侍奉。

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比喻极短的生命。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雪兆丰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燕雁代飞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自同寒蝉寒蝉:冬天的蝉。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不鸣。比喻缄默不语。

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黑白分明:比喻是非界限很清楚。

功败垂成: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进退两难: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杳如黄鹤比喻人物一去无踪。

风声鹤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惊扰。

焚琴煮鹤指不解风雅,大杀风景的行为。

闲云野鹤形容超然脱俗,与世无争,可以用在隐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闲逸无忧的人。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鹤发童颜比喻年老而健康。

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抱头鼠窜形容狼狈逃避的情形。

梧鼠技喻技能虽多,而不能专一。

鼠牙雀角比喻与人争诵。

鼠肝虫臂指极为低贱微小的东西。

鼹鼠饮河比喻小量,所取不多;或没什么了不起。

生龙活虎活泼壮勇的姿态。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来龙去脉喻事情的全部过程。

卧虎藏龙喻人才多而杰出。

活龙活现形容绘画、雕刻或文字的叙述,极为逼真。

乘龙快婿形容一个令人满意的好女婿。

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能成大器。

画龙点眼喻作画在重要处添上一笔使作品更加深动。

蛟龙得水喻人材得到赏识重用。

群龙无首喻群众失去了领袖。

猪狗不如比喻下等。

猪突豨勇比喻冲突锐利勇猛。

猪朋狗友比喻损友。

豚蹄穰田比喻以小牺牲而希望得到大报酬。

豕突狼奔比喻急遽奔跑的景象。通常用以形容两军对阵,败军奔逃流窜的情状。

改天换地 比喻巨大的变革。

攻城守垒攻打城市,守卫堡垒

供养不周供给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所需不完备。

拱伏无违伏在地上,朝上礼拜,没有敢违抗的。

古往今来指从古代到现在的意思。

故伎重演再次的使用老花招。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彩夺目形容颜色和光泽非常的耀眼。

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表达雪的四字成语有哪些特点是什么意思

1. 描写雪的四字词语及解释

1、白雪皑皑 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

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 处: ~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2、银粉玉屑 解释:像银粉、玉屑一样金银洁白。用来形容雪的颜色和形状(粉末状)。

3、雪飘如絮 解释:下雪天,雪花纷飞,浓密不停,如洁白的棉絮一样随风飞扬一样。比喻雪大风紧。

4、狂风暴雪 解释:狂风:很大的风。 暴:肆虐。

雪:下雪。形容风大,雪肆虐地下着。

也形容冬天环境恶劣。亦比喻猛烈的声势或处境险恶。

5、银装素裹 解释: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银、素:白色。

裹:包。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常素洁,干净,一般用来形容下雪后美丽的景致。

6、雨雪霏霏 解释:比喻大雪纷纷满天飞的样子。 出处: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7、冰天雪地 解释: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2. 形容雪的四字成语

风花雪月、

程门立雪、

雪泥鸿爪、

冰天雪地、

白雪皑皑、

冰雪聪明、

报仇雪恨、

鹅毛大雪、

孙康映雪、

大雪纷飞、

雪花飘飘、

千里冰封、

雪虐风饕、

傲雪凌霜、

冰冻三尺、

雪花飞舞、

如汤沃雪、

风雪交加、

飞雪迎春、

冰魂雪魄、

傲雪欺霜、

傲霜斗雪、

冰雪消融、

万里雪飘、

大雪封山、

白雪阳春、

雪窖冰天、

以汤沃雪、

飞鸿印雪、

蝉不知雪

银装素果、

洪炉点雪、

粉装玉砌、

雪飘如絮、

霜叶如火、

挑雪填井、

白雪难和、

堆银彻玉、

冰封雪飘、

瑞雪飞舞、

冰天雪窑、

冰肌雪肠、

担雪塞井、

白雪飘扬、

银霜遍地、

洗雪逋负、

白霜铺地、

寒霜逼人、

抱怨雪耻、

弥天大雪、

霜花洁白

3. 描写雪的四字词语有那些

雪中高士 萤灯雪屋 〖解释〗指勤学苦读。

同“萤窗雪案”。 萤窗雪案 〖解释〗为勤学苦读的典实。

迎风冒雪 〖解释〗迎:对着,冲着。顶着寒风,冒着大雪。

常形容旅途艰辛。 雪碗冰瓯 〖解释〗瓯:盆碗之类的器皿。

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瑞雪兆丰年 〖解释〗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骑驴风雪中 〖解释〗用为苦吟的典故。同“骑驴索句”。

积雪封霜 〖解释〗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解释〗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 〖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 出处解释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示例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的便是其一。(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故事 冰雪严寒 〖解释〗严寒:极度寒冷。

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云起雪飞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

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尤云殢雪 犹尤云殢雨。

尤花殢雪 犹尤云殢雨。 郢中白雪 典出战国楚宋玉《答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后以“郢中白雪”指高雅的乐曲或诗文。 压雪求油 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雪中鸿爪 同“雪泥鸿爪”。 雪兆丰年 谓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预兆。

雪月风花 ①代指四时景色。②喻男女情事。

雪天萤席 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雪胎梅骨 喻高洁。

雪泥鸿迹 同“雪泥鸿爪”。 雪里送炭 见“雪中送炭”。

雪窑冰天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雪鸿指爪 同“雪泥鸿爪”。 雪窗萤几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集萤映雪”李善注引《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书·车胤传》:“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即以“雪窗萤几”比喻勤学苦读。

雪窗萤火 同“雪窗萤几”。 雪耻报仇 雪:洗掉。

洗掉耻辱,打击仇敌。亦作“报仇雪耻”。

雪操冰心 志行品德高尚纯洁。 雪鬓霜毛 同“雪鬓霜鬟”。

雪鬓霜鬟 白发。借指老年人。

雪北香南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雪案萤灯 同“雪窗萤几”。

雪案萤窗 同“雪窗萤几”。 卧雪眠霜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饕风虐雪 指狂暴肆虐的风雪。 山阴夜雪 犹言山阴乘兴。

如汤泼雪 同“如汤沃雪”。 如汤浇雪 同“如汤沃雪”。

如汤灌雪 同“如汤沃雪”。 欺霜傲雪 欺:欺凌。

傲:傲视,傲岸。霜雪本是寒冷之物,而对此敢于欺凌傲视。

比喻坚贞不屈、气势非凡的精神。 啮雪吞毡 汉朝苏武被匈奴单于囚禁于大窖中,不供应饮食,苏武乃嚼雪混同毡毛而吞食。

事见《汉书·苏建传》。后用以比喻困境中艰难的生活。

啮雪餐毡 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眠霜卧雪 睡卧于霜雪之中。

形容在外劳苦。 露纂雪钞 见“露钞雪纂”。

露钞雪纂 谓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 镂冰劚雪 喻构思新颖精巧。

流风回雪 轻逸飘摇貌。 凛如霜雪 同“凛若冰霜”。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

形容刻苦攻读。 鸿爪雪泥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语本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鸿泥雪爪 见“鸿爪雪泥”。

鸿飞雪爪 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后因用“鸿飞雪爪”谓世事变易。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 莫管:不要管。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风霜雨雪 比喻经历了种种艰难困苦。

风花雪夜 原指旧时诗文里经常描写的自然景物。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

飞鸿雪爪 见“飞鸿印雪”。 飞鸿踏雪 鸿:大雁。

大雁踩过的雪地。比喻往事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亦作“雪泥鸿爪”、“飞鸿印雪”、“飞鸿雪爪”。 斗霜傲雪 形容在严酷的环境中敢于斗争,不屈不挠。

担雪填井 见“担雪塞井”。 担雪填河 见“担雪塞井”。

沉冤莫雪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餐风茹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餐风啮雪 形容野外生活的艰苦。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冰消雪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兵不雪刃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报雠雪恨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白雪难和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 照萤映雪 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映雪囊萤 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粤犬吠雪 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以汤沃雪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

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阳春白雪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

4. 带雪字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鹅毛大雪、雪虐风饕、漫天飞雪、冰天雪地、雪中送炭

一、鹅毛大雪

白话释义:像鹅毛一样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出处:《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

翻译:今晚的鹅毛大雪正可爱,引得我这披着大衣的人情绪高亢

二、雪虐风饕

白话释义: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朝代:宋

作者:陆游

出处:《雪中寻梅》: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

翻译:梅花香气淡远,树影稀疏,在狂风暴雪中也依然故我。

三、漫天飞雪

白话释义:漫天飘雪,形容风雪很大,弥漫了天空。

朝代:宋

作者:洪朋

出处:《喜雪》:视漫天飞雪

翻译:看着漫天飘雪,弥漫了天空。

四、冰天雪地

白话释义: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非常寒冷。

引证:公元1936年

作者:老舍

引证:《骆驼祥子》十二:你就在这儿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

五、雪中送碳

白话释义:在大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朝代:宋

作者:范成大

出处:《大雪送炭与芥隐》:“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翻译:如果不把炭送在困难时刻,那种营造出的意境和诗意将是勉强和造作的.

5. 带有“雪”字的四字成语

蝉不知雪 知了夏天生,秋天,看不到雪。比喻人见闻不广。

雪窖冰天 窖:收藏东西的地洞。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囊萤映雪 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雪虐风饕 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

冰天雪窑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如汤沃雪 汤:热水;沃:浇。象用热水浇雪一样。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

洪炉点雪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以汤沃雪 汤:开水;沃:浇。用开水浇雪。比喻效果明显。也比喻事情很容易做。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担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鸿泥雪爪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同“鸿爪雪泥”。

云起雪飞 如云兴起,如雪飘飞。比喻乐曲悠扬,变化有致。

担雪填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啮雪吞毡 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沉冤莫雪 沉冤:长期得不到伸雪的冤案;莫雪:无法昭雪。长期得不到昭雪的冤屈。

露纂雪钞 指勤于收辑抄录,昼夜寒暑不停。同“露钞雪纂”。

飞鸿雪爪 比喻事情经过所留下的痕迹。同“飞鸿印雪”。

萤灯雪屋 指勤学苦读。同“萤窗雪案”。

担雪填河 挑雪去填塞河。比喻徒劳无功。

程门立雪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

孙康映雪 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粤犬吠雪 两广很少下雪,狗看见下雪就叫。比喻少见多怪。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冰天雪窖 形容极为寒冷。

挑雪填井 比喻劳而无功。

雪北香南 多雪的北方和花木飘香的南方。

雪窑冰天 到处是冰和雪。指严寒地区。

雪窗萤火 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雪案萤窗 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冰消雪释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雪案萤灯 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

如汤泼雪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雪”。

如汤灌雪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雪”。

如汤浇雪 比喻事情非常容易解决。同“如汤沃雪”。

报雠雪恨 报冤仇以洗雪心中之恨。参见“报仇雪恨”。

雪鬓霜毛 指老年人。同“雪鬓霜鬟”。

6. 赞美雪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描写雪的优美成语: 漫天皆白 冰寒料峭 风雪交加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千里冰封 冰天雪地 寒气袭人 寒冬腊月 冰清玉洁 滴水成冰 瑞雪纷飞 冰封雪盖 漫天飞雪 雪虐风饕 朔风凛冽 寒气逼人 雪上加霜 阳春白雪 冬日夏云 冬温夏清 无冬无夏 秋收冬藏 冬裘夏葛 十冬腊月 冬寒抱冰 雪中送炭 霜露之感 冷暖自知 冷若冰霜 冰寒于水 岁暮天寒 天寒地冻 冰天雪窑 冰山难靠 冰雪聪明 冰魂雪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春冰虎尾 凛若冰霜 雪窖冰天 漫天风雪 描写雪的成语及其解释: 1、银光耀眼:形容雪花光洁,反射出来的光芒很耀眼。

2、迎风冒雪:顶着寒风,冒着大雪。常形容旅途艰辛。

3、雪虐风饕: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4、雪碗冰瓯:形容碗、盆器皿洁白干净。也比喻诗文清雅。

5、雪窖冰天:到处是冰和雪。形容天气寒冷,也指严寒地区。

7、玉树琼枝:白雪覆盖的树。 8、白雪晶莹:白雪晶莹剔透。

9、雪花透亮:形容雪花白透。 10、雪舞轻扬:形容雪花飞舞。

11、茸茸雪片:必须雪花软绵。 12、梅雪争春:形容雪和梅花。

13、雪花飘飘:雪花飘在空中。 14、冰消雪融:冰雪开始融化。

15、银霜满地:雪花铺了一地。 16、大雪封山:大雪封住了山。

17、白雪阳春:指高雅的艺术。 18、大雪茫茫:雪很大,且多。

19、白雪飘扬:形容雪花飞扬。 20、冰凝雪积:形容冰雪堆积。

21、玉鳞飞舞:形容雪花纷飞。 22、玉树琼枝:雪挂满了枝头。

23、萤窗雪案:形容刻苦读书。 24、银蝶飞舞:形容雪花飞舞。

25、雪意涔涔:雪花不止的下。 26、雪雾弥漫:带雪的大雾漫开。

27、风雪之夜:风雪交加的夜晚。 28、冰冻三尺:形容雪多,且厚。

29、银霜遍地:形容雪铺了一地。 30、玉琢银装:形容雪覆盖大地。

31、大雪盈尺:形容雪堆积的很厚。 32、晶莹剔透:形容雪花晶莹可爱。

33、漫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361326362天飞雪:雪飞扬了满天都是。 34、轻舞飞扬:形容雪花轻轻飞扬。

35、冰天雪地:冰雪覆盖满天都是。 36、冰封雪飘:冰铺满地,雪花飞舞。

37、瑞雪纷飞:吉祥的雪花飞洒漫天。 38、雪晴美景:雪地上的晴天,很美。

39、白雪皑皑:形容雪花堆积了很多。 40、银装素裹:形容雪花覆盖着万物。

41、瑞雪飞舞:吉祥的雪花飞洒漫天。 42、白霜铺地:形容雪花铺满了地面。

43、玉树银花:形容雪覆盖在树枝上。 44、云起雪飞:如云兴起,如雪飘飞。

45、银花珠树:形容书上堆满了雪花。 46、晶莹如玉:形容雪白而亮像玉一样。

47、雪飘如絮:飞散的雪花像柳絮一样。 48、白雪飘扬:白色的雪花扬洒在空中。

49、洁白无暇:形容雪花洁白没有杂质。 50、银装世界:形容雪花堆积了整个世界。

51、雪花飞舞:雪花落下,像跳舞一样飞扬。 52、鹅毛大雪:形容雪花很大,像鹅毛一样。

53、粉装玉砌:冰雪覆盖万物,像是玉雕的。 54、冰天雪窑:到处是冰和雪。

指严寒地区。 55、雪兆丰年:指冬天大雪是来年丰收的征兆。

56、山舞银蛇: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 57、雪压冬云:即冬云压雪,指雪稠云低的样子。

58、原驰蜡象: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59、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

60、大雪纷飞: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7. 带“雪”字的四字成语

傲雪凌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傲雪欺霜: 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

冰雪严寒: 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白雪难和: 白雪:指楚国一首歌曲名。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艺术。

冰雪聪明: 比喻人聪明非凡。

白雪皑皑: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白雪阳春: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担雪填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担雪填河: 挑雪去填塞河。比喻徒劳无功。

担雪塞井: 挑雪去填塞水井。比喻徒劳无功。

风雪交加: 风和雪同时袭来。

积雪封霜: 形容操守高洁坚贞。

积雪囊萤: 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啮雪吞毡: 指为坚持气节而过艰苦的生活。

啮雪餐毡: 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瑞雪兆丰年: 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挑雪填井: 比喻劳而无功。

卧雪眠霜: 睡卧在霜雪之上,比喻艰苦的流浪生活。

洗雪逋负: 洗雪:队掉;逋负:旧欠,引伸为旧恨。报仇雪恨,以偿夙愿。

压雪求油: 比喻难以作到的事。

映雪囊萤: 形容夜以继日,苦学不倦。

映雪读书: 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二十四节气歌什么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二天。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如立春为正月节,雨水为正月中,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 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

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芒种火烧天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 节气

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编辑本段节气分解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还曾一度被认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气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 节气

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四川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 节气

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四川省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盆地北部多为13℃至15℃,盆地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四川省西南部金沙江、安宁河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盆地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盆地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清明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清明这天,民间有踏青、寒食、扫墓等习俗。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盆地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 节气

早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在川西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

谷雨

俗话说:“雨生百谷”。降雨及时而且雨量充足,谷类作物能够茁壮生长。谷雨节气就有这样的涵义。谷雨时节的四川盆地,“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这时,盆地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盆地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盆地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带业以进入夏季。盆地春季气温较高的气候特点,有利于在大春作物栽培措施上抓早。适宜红苕栽插的温度为18℃至22℃,这时已能满足。盆地老旱区的经验证明,红苕在谷雨后早栽,能够在伏旱前使藤叶封厢,增强抗旱能力,获得高产稳产。

立夏

节气

顾名思义,立夏是指夏季开始。但是,各地冷暖不同,入夏时间实际上并不一致。按气候学上以五天平均气温高于22℃为夏季的标准,立夏前后,四川盆地南部刚跨进夏季;盆地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还处于“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时节;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可谓夏日炎炎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立夏以后,正是盆地中稻大面积栽插的需水关键期,大雨来临的早迟和雨量的多少,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此时如不下较大的雨,那些无水灌溉的农田就无法犁耙栽秧。据气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大雨开始期,盆地东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东南部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为75至100毫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开始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头。这段时间,正当盆地收获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别要注意多变天气的影响。晴天要及时抢收,雨天应抓紧栽插,连阴雨天气须提防小春收获物生芽、霉烂,还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温对早稻的危害。

小满

二十四节气大多可以顾名思义,但是小满却有些令人费解。原来,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四川盆地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盆地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

芒种

节气

芒种是表征麦类等有芒作物的成熟,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时至芒种,四川盆地麦收季节已经过去,中稻、红苕移栽接近尾声。大部地区中稻进入返青阶段,秧苗嫩绿,一派生机。“东风染尽三千顷,折鹭飞来无处停”的诗句,生动的描绘了这时田野的秀丽景色。到了芒种时节,尚未移栽的中稻,应该抓紧栽插;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红苕移栽至迟也要赶在夏至之前;如果栽苕过迟,不但干旱的影响会加重,而且待到秋来时温度下降,不利于薯块膨大,产量亦将明显降低。农谚“芒种忙忙栽”的道理就在这里。

夏至

节气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四川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虽然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的时候。因为,近地层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之时。夏至节气是盆地东部全年雨量最多的节气,往后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出现伏旱。为了增强抗旱能力,夺取农业丰收,在这些地区,抢蓄伏前雨水是一项重要措施。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在四川,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小暑

节气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四川盆地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盆地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这对杂交水稻抽穗扬花不利。除了事先在作布局上应该充分考虑这个因素外,已经栽插的要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在川西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盆地初春时节景象。小暑前后,盆地西部进入暴雨最多季节,常年7、8两月的暴雨日数可占全年的75%以上,一般为3天左右。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方,常有山洪暴发,甚至引起泥石流。但在盆地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四川省盆地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与农业丰收关系很大,必须及早分别采取抗旱、防洪措施,尽量减轻危害。小暑前后,四川省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大暑

暑是炎热的意思。表明它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盆地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热的大暑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馨香沁人的茉莉,天气愈热香愈浓郁,给人洁净芬芳的享受。高洁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诗人赞美它“映日荷花别样红”,生机勃勃的盛夏,正孕育着丰收。

立秋

“立秋之日凉风至”明确地把立秋与天凉联系起来。可见,立秋就是凉爽的秋季开始了。由于各地纬度、海拔高度等的不同,实际上是不可能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秋季的。按照气候学上以候(5天)平均气温在10℃至22℃之间为春、秋的标准,在我国除了那些纬度偏北和海拔较高的地方以外,立秋时多未入秋,仍然处于炎夏之中,即使在东北的大部分地区,这时也还看不到凉风阵阵、黄叶飘飘的秋天景色。对于地处中亚热带的四川盆地来说,常年8月暑气犹重。气候资料统计表明,盆地要到9月中、下旬方才先后进入秋季;在全年皆冬或者冬长无夏、春秋相连的高原和高山地区,说不上秋季什么时间开始。立秋以后,四川省盆地晚稻拔节孕穗,棉花裂铃吐絮,丝毫不可放松田间管理;中稻、夏玉米进入灌浆成熟阶段,要提防冰雹、大风、暴雨的危害。盆地东部和西部,应该分别继续做好抗旱、防洪工作。立秋后的盆地,时令虽仍属盛夏,但“立秋十天遍地黄”一个金色“秋天”就要到来了。

处暑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四川盆地处平均气温一般较立秋降低1.5℃左右,个别年份8月下旬盆地西部可能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23℃以下的低温,影响杂交水稻开花。但是,由于盆地处暑时仍基本上受夏季风控制,所以还常有盆地西部最高气温高于30℃、盆地东部高于35℃的天气出现。特别是长江沿岸低海拔地区,在伏旱延续的年份里,更感到“秋老虎”的余威。川西高原进入处暑秋意正浓,海拔3500米以上已呈初冬景象,牧草渐萎,霜雪日增。处暑是四川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 节气

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四川省盆地这时也正是收获中稻的大忙时节。一般年辰处暑节气内,盆地日照仍然比较充足,除了盆地西部以外,雨日不多,有利于中稻割晒和棉花吐絮。可是少数年份也有如杜诗所说“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的景况,秋绵雨会提前到来。所以要特别注意天气预报,做好充分准备,抓住每个晴好天气,不失时机地搞好抢收抢晒。

白露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盆地常年白露期间的平均气温比处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区候(5天)平均气温先后降至22℃以下。按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时序开始进入秋季。盆地秋雨多出现于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区最多,盆地中部相对较少。“滥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农谚,虽然不能以白露这一天是否有雨水来作天气预报,但是,一般白露节前后确实常有一段连阴雨天气;而且,自此盆地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了。与此相应,盆地白露期间日照较处暑骤减一半左右,递减趋势一直持续到冬季。白露时节的上述气候特点,对晚稻抽穗扬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响中稻的收割和翻晒,所以农谚有“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的说法。充分认识白露气候特点,并且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才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紧蓄水,特别是盆地东部的白露是继小满、夏至后又一个雨量较多的节气,更不要错过良好时机。

秋分

秋分是表征季节变化的节气。秋分这天,太阳位于黄经180度,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等长。这时,四川盆地候温普遍降至22℃以下,进入了凉爽的秋季。“一场秋雨一场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降雨,气温也一次次下降。在川西高原北部,日最低气温降到0℃以下,已经可见到漫天絮飞舞、大地素裹银装的壮丽雪景。秋分以后,四川省雨量明显减少,暴雨、大雨一般很少出现;不过,降雨日数却反而有所增加,常常阴雨连绵,夜雨率也较高。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的名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四川秋多夜雨的气候特色。四川省盆地和凉山州秋多绵雨,湿害严重,对秋收、秋耕和秋种影响颇大。要抢晴收晒,理墒防渍,抓好“三秋”生产的质量和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秋季阴雨寡照、土壤墒情较好的气象条件,不失时机地大搞植树造林,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寒露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这时,四川省各地气温继续下降。盆地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川西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万里雪飘,与盆地秋色迥然不同。常年寒露期间,盆地雨量亦日趋减少。盆地西部多在20毫米上下,东部一般为30至40毫米左右。绵雨甚频,朝朝暮暮,溟溟霏霏,影响“三秋”生产,成为我省盆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阴天多,雾日亦自此显著增加。但是,秋绵雨严重与否,直接影响“三秋”的进度与质量。为此,一方面,要利用天气预报,抢晴天收获和播种;另一方面,也要因地制宜,采取深沟高厢等各种有效的耕作措施,减轻湿害,提高播种质量。在高原地区,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积雪阻塞交通,危害畜牧业生产,应该注意预防。

霜降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纬度偏南的四川盆地,平均气温多在16℃左右,离初霜日期还有三个节气。在盆地南部河谷地带,则要到隆冬时节,才能见霜。当然,即使在纬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贴地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差异,初霜期和霜日数也就不一样了。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气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霜降过后,我省盆地开始大量收挖红苕。若收挖过早,苕块尚未充分膨大,就会影响产量;但收挖过迟,有可能遭受早霜冻危害,苕块受冻变质,不耐贮藏,故适时挖苕很重要。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四川盆地气候温和,霜降期间,田畴青葱,橙黄桔绿,秋菊竞放,一树树芙蓉盛开,把富饶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艳丽。

立冬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现在,人们常以凛冽北风,寒冷的霜雪,作为冬天的象征。我省盆地亦霜雪稀少,所以,在气候学上,不固定以“立冬”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即候(5天)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这样就比较节合当时的物候景观。立冬时节的四川省盆地,仍处于“三秋”繁忙时期,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5℃。绵雨业已结束。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生长期较短而春性较强的小麦也要抓播种,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如果播后气温低,出苗缓慢,分孽不足,就会影响产量。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生长已渐趋停止,应该及时收获。盆地西北部个别年份立冬曾出现过早霜,更要早挖窖,免冻害。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湿度迅减,风速渐增,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

小雪

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四川盆地北部开始进入冬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已呈初冬景象。因为北面有秦岭、大巴山屏障,阻挡冷空气入侵,刹减了寒潮的严威,致使盆地“冬暖”显著。全年降雪日数多在5天以下,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得多。大雪以前降雪的机会极少,即使隆冬时节,也难得观赏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迷人景色。由于盆地冬季近地面层气温常保持在0℃以上,所以积雪比降雪更不容易。偶尔虽见天空“纷纷扬扬”,却不见地上“碎琼乱玉”。然而,在寒冷的川西高原,常年10月一般就开始降雪了。高原西北部全年降雪日数可达60天以上,一些高寒地区全年都有降雪的可能。小雪期间,盆地西北部一般可见初霜,要预防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甘、阿两州北部,最低气温多在零下15℃左右,应该做好牲畜的防寒保暖工作。

大雪

“大雪”表明这时降雪开始大起来了。四川盆地冬季气候温和而少雨雪,平均气温较长江中下游地区约高2℃至4℃,雨量仅占全年的5%左右。偶有降雪,大多出现在1、2月份;地面积雪三、五年难见到一次。如果能够目睹大地白雪皑垲,绿树披银饰玉,常是终身难忘的趣事。“瑞雪兆丰年”,是中国广为流传的农谚。在北方,一层厚厚而疏松的积雪,象给小麦盖御寒的棉被。雪中所含的氮化合物比雨水多4倍,积雪慢慢融化后渗入土中,能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雪水温度低,能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也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但是,在南方,雪后如逢晴夜,地面热量散失较多,则会出现冻害,使豌、胡豆等作物受到一定损失。

冬至

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四川省各地日出到日没有10小时左右。冬至以后,随着地球在绕日轨道上运行,阳光直射地带便逐渐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渐增长,夜晚逐渐缩短。冬至日虽基太阳高工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但是地面过去长期积累的热量,还在继续散失,近地层气温尚未降至最低,所以这时还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过了冬至,虽然昼渐长,夜渐短,但是在短期内仍然是昼短夜长,地面每天吸收的热量,还是比散失的热量少,所以气温并没有立即回升之势。群众中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民间俗曰;一九二九怕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开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期间,川西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过,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小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