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 唐朝

2.古诗 牧童词 的意思

3.与赵莒茶宴原文_翻译及赏析

4.豪客的意思是什么?豪客是什么意思?

5.唐朝诗人遭绿林好汉打劫,写下什么诗后主动撤退?

诗歌. 唐朝

绿林豪客夜知闻读音-绿林豪客猜生肖

小时候就听过那句老话 “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可见,对唐诗的推崇。千百年来,人们把一个朝代和一种文学体裁联系在一起称呼,说明历朝历代对唐诗的认可。

中国古代的诗歌历史非常悠久,从《诗经》《楚辞》开始,一直到元,明,清。在这么长的一部诗歌史中,哪一个阶段的诗最好呢?唐诗!可以说,唐诗是诗中之诗。

历代诗歌成就,最接近唐诗的是宋诗。宋代诗人对唐诗有相当高的评价。

北宋三大诗人之一的王安石,他说:

老杜是指杜甫,世界上的好句子,被杜甫都写完了。他又说:世间俗语言,通俗的好句子,已被乐天道尽,乐天就是白居易。

王安石认为,典雅优美的好诗句,被杜甫都写光了,而通俗一点的好诗句都被白居易写光了。作为一代大诗人,他有这样一种感受,觉得唐朝的诗人,真的很了不起,几乎把所有的好句子都写光了。

北宋初年有一个诗人,叫王禹偁(cheng),比较有名,但还比不上王安石。那一年,王禹偁从开封被贬官到陕西商州,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做了个副使闲官。他家有一个小院子,种了一棵桃树、一棵杏树。春天到了,桃李花开之时,有天早晨起来,刮了一夜的大风,把桃树,杏树的树枝都刮断了,树枝上依然是繁花怒放,上面还有小鸟在歌唱。

王禹偁触景生情写了一首诗: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树枝花。

(有两棵桃树和杏树在篱笆旁边斜斜地长着,我是商州的一个副使,一个小官,家里本来就很寒碜,有了这桃树杏树妆点一番,就多了一点春光。为什么春风不容我,故意把桃花,杏花吹断,树枝都吹折了?!)

应该说,这是一首好诗。第一,他写的景比较少见,树枝被风刮断了,花依然在树枝上怒放。第二,这首诗歌的构思比较奇特,风本来是无意的,而他说春风是有意欺负我,容不得我,故意把它们刮断。

过了几天,王禹偁的儿子王嘉祐说:父亲,你前几天写的这首诗,好像是从杜甫诗里偷来的。王说,这怎么可能呢?我完全是自己独立创作的。

儿子拿出一本杜甫诗集,给父亲看。果然,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时候,写过一首《绝句漫兴》: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是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树枝花。

(我家里的桃树,李树是我亲手种的,这不是没有主人。野老是指老百姓,我家的围墙很低,很矮,这毕竟是我的家,别人不能随意来侵犯。春风欺负我,晚上刮了一夜的大风,把我树上的树枝都吹折了,上面还开着花。)

我们来看这两首诗,它们的题材,内容,句子,都非常接近,问题是王禹偁并没有抄杜甫的,是他亲睹的景色,自己创作的。儿子说他是抄杜甫的,王禹偁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高兴,大喜。他说,想不到我的诗写得这么好,跟杜甫写的差不多。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呢?王安石说的,世间好语言,已被老杜道尽。唐朝诗人不仅仅是一个杜甫,一个白居易,还有李白,王维,李商隐……等等等等。那么多好的诗人,他们写了那么多的好诗,可以说,把古人生活中所能看到的景象,所能感受到的喜怒哀乐,差不多都写遍了,而且写得都非常好。所以,王安石才会发这样的感叹。

鲁迅先生说过类似的话,他给朋友杨霁云写的一封信中,说到唐诗: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假如你没有齐天大圣那样的本领,你就大可不必再写诗了。闻一多说过,人家都说是唐诗,我要倒过来说,是诗唐,就是诗的唐朝。唐朝时代的特点就是诗歌,它是一个诗歌的时代。

这是为什么呢?

概括起来,就是唐朝全社会都重视诗歌,喜欢诗歌,崇尚诗歌。在唐代,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就是诗人。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先看上层统治阶级。唐朝有科举制度,应该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高明的政治设计。当英国人知道中国有科举制度,一千年以前中国就有文官考试制度,选拔人才通过考试方式,他们非常惊讶。

唐代的科举有几种,最多的一类叫明经科,还有一类叫进士科。当时人们最重视的,朝廷最重视的,首先是进士科,而不是明经科。那个时候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假如一个人参加明经科的考试,不停地考,考到三十岁终于考上了,人家会说,这个人没出息,三十岁才考上明经,所以叫三十老明经。

考进士很难,不停地考,考到五十岁终于考上进士了,人家就说他了不起,才五十岁,这么年轻就考上进士了,所以叫五十少进士。

唐朝考进士,主要考诗赋,写一首诗,写一篇赋,其中诗尤为重要。在唐朝,一个人能不能考上进士,关键在于你的诗写得怎么样。可想而知,当时,全社会的读书人,只要想参加考试,就一定要非常努力地去学习写诗,练习写诗。全社会重视诗歌,形成这个风气。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唐朝有一个名词,叫行卷。古人写的作品,古人写的书,不是像我们现在是一张一张纸订起来的,古人是把纸卷起来,中间用一个带子一系,这就叫卷。现在我们所说的几卷几卷,实际上是延用古人的说法。

什么叫行卷呢?行就是送,行卷就是去送这个卷。唐朝进士考试,跟宋以后的不一样。从宋朝开始,进士考试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考卷送上去以后,有专人负责重抄一遍,然后再进行批阅。所以批阅卷子的人,不知道是谁写的。唐朝不是,试卷上就写着,是谁的考卷。考生能不能考上,跟考生在考前有没有名声有关,或有没有人推荐他。假如有宰相,公主等有地位的人向考官推荐,录取的可能性就大。

这样一来,考生除了在考场上要好好写诗外,平时还要做一系列工作,这就是行卷。把自己写的作品卷好后,到处去送给有关人员,让他们先看看,帮着推荐推荐。唐朝的行卷之风,对诗歌的写作起到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传说王维在考进士以前,先到一个公主家去弹琵琶,王维擅长音乐,公主一听弹得好,其他人又说,他的诗写得也好。公主再看他写的诗,觉得不错,于是就马上推荐。公主发话,这个小伙子今年一定要录取,果然当年就录取了。

唐朝考进士要考诗文才华,一个人不会写诗,就很难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样的科举制度,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在唐朝,上至最高统治者,帝王将相都很喜欢诗歌。朝廷里,经常举行诗歌大奖赛。

有一年,唐中宗在长安昆明池前,举行诗歌大奖赛,搭了一个彩楼,皇帝,皇后,评委坐在彩楼上,百官在楼下,每个人写一首诗来参赛。写完后交上去,过了一会,凡是没有被评上的,就把你写的诗,从彩楼上扔下去。

只见那纸片,像雪片一样,从彩楼上飘下来。下面的人都去捡,一看这张是李四的,收起来,说明你落榜了;那张是张三的,也收起来。不一会时间,大部人都拿到自己写的诗。

最后,只有两个人没有拿到,一个叫沈佺期,一个叫宋之问,这两个人的作品还在彩楼上,进入最后一轮的PK。这二位就是当时齐名的诗人:沈宋。又过了一会,一张纸片飞下来,大家跑过去一看,是沈佺期的,说明宋之问获奖了,第一名。

总评委是上官婉儿,一个很有才气的女士,武则天非常欣赏她。选完以后,上官婉儿就出来进行点评,为什么这两个人的诗,最后选上宋之问的。

上官婉儿说,这二位的诗,前面部分写得都差不多,水平不分上下,但是两首诗的结尾,沈佺期的是:微臣衰朽质,羞睹豫章材。这两句,句子完了,意思也完了。宋之问的结尾是: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诗歌虽然完了,它的意思没有完,尚有余味,让你自己去联想回味,所以高人一畴。沈佺期听了心服口服。

还有一次,武则天带领文武百官,到洛阳去。在洛阳龙门,举行了一场诗歌大奖赛。大家写诗,由武则天亲自评选。武则天性子急,卷子还没有收齐,把第一名就评出来了。有一个叫东方虬的诗人,诗写得非常好,武则天一看大喜,马上命令左右赏给他一领锦袍。一领锦袍未必值多少钱,但这是皇帝赏的。东方虬当众把锦袍披在身上,无尚荣耀。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宋之问的作品交了上去,武则天一看,写得更好。武则天下令东方虬,“请把你的锦袍脱下来,让宋之问披上”。你能在这种场合得到最高奖赏,是非常光荣的。社会风气,乃至整个社会,对诗人的写作,是一个极大的推动和促进。

离开帝王将相,再去看看民间的情况,又是如何呢?也是一样。

有一个旗亭画壁的故事,所谓旗亭,就是酒店,酒亭。古代酒店外面不是挂一个木头招牌,就是挂一面旗,上面写几个字,某某酒家。画壁就是在墙壁上面画一个记号,就叫画壁。

盛唐时期,有三个有名的诗人,一个叫王昌龄,一个叫高适,一个叫王涣之。有一天,他们在长安相遇,一起来到一家酒店喝酒。一边喝,一边就谈谈诗。过了一会,来了一群歌女,她们坐在酒店的那一头。三个诗人就说,平时我们都觉得自己的诗写得不错,我不服你,你不服我。今天正好来了一群歌女,唐代的歌女,她们唱的流行歌曲,都是有名的唐诗。

三个诗人说,今天,我们来听一听,这些歌女唱谁的作品多,就说明他的诗歌写得更好,更有名。果然,歌女们开始唱歌了。

第一个歌女站起来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一听非常高兴,就伸手在他背后的墙上划一个记号,一边画,一边说,唱我的绝句一首。

过了一会,第二个歌女站起来唱了一首五言:

开箧泪沾衣,见君前日书,

夜台何寂寞,犹似子云居。

这是高适一首五言古诗中的开头四句,可独立成篇。高适一听也很高兴,也在他后面的墙上划一道,绝句一首。

第三个歌女,站起来唱了一首七言绝句: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又是王昌龄的一首,叫《长信秋词》,王昌龄更加高兴,回过头去,又画了一道,绝句两首。

这时,王昌齿和高适就朝着王涣之笑,王涣之脸上挂不住了,就说:你们不要高兴得太早了,刚才唱歌的三位歌女,长得都不怎么样,她们唱的诗也一般。你们看,那个长得最漂亮的还没唱,等一会她唱,如果还是你们的诗,我甘拜下风。

过了一会,第四个歌女站起来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这下王涣之非常高兴,真的给他说中了,三个人哈哈大笑。

那边的歌女听到这笑声,有一个就跑过来问:三位先生,你们为什么这么高兴?你们刚才唱的诗,都是我们三个人写的。那歌女说: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原来神仙就在身边。于是,歌女们就都过来,向三位诗人行礼,并邀请他们一起过去喝酒。

这个故事说明,在盛唐时期,社会上最流行的歌曲,普遍受老百姓欢迎的就是诗。

白居易是伟大的诗人,又是一个通俗的诗人。他的诗连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能听懂,所以,白居易的诗,在社会上被接受的程度非常高,雅俗共赏。

有一年,白居易从长安被贬官到江西九江,当时叫江州。到了江州以后,他才写出了《琵琶行》,看来,被贬官对他来讲成了一件好事。

到江州后,白居易写过一封信,给他的一个好朋友元稹,他说:我这一次从长安贬至江州,一路上走了三四千里路,路过许多乡间的小学校,和一些寺庙,在墙壁上,柱子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题着我写过的诗。一路上,碰到一些男男女女,有的是种地人,有的是出家人,他们往往能背诵我写的诗。我很高兴。

白居易的诗,还有一个最热衷的读者,有个非常崇拜他的人。此人姓葛,名字已无法查证。葛某人喜欢纹身,他身上纹的不是青龙,不是白虎。他全身,从前胸到后背,从手臂到大腿,刺满了白居易的诗,共三十余首。你问他一句白居易的诗,他马上可以告诉你在他身上的什么部位。他这样走来走去,人人都能看到白居易的诗,活像一块流动的诗板。

同样在中唐,还有个故事。有位诗人叫李涉,名气当然没有白居易的大,在当时也是位有名的诗人。有一次,他去旅游,路过一个叫井阑沙地方,这个地方在今天安徽省安庆市的西南方,是皖口镇周边的一个小村庄,在长江边上。他在井阑沙写了一首诗,前两句是: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黄昏时分下起了细雨,走到江边一个村庄,突然来了一帮人,挡住了他们的去路,绿林好汉。当时李涉带了一个书僮,正想投宿,船还没有靠岸,被一伙强盗挡住,让他留下买路钱。书僮就说:这是李涉先生。强盗一听他是李涉,是诗人。问了一句:你真是写诗的李涉吗?久闻大名。既然你是李涉,我就不抢你的东西了,你写一首送给我吧。于是,李涉就写了一首诗,后两句是: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他年我也不用隐姓埋名了,因为现在世界上,有一半的人跟你一样,走到哪里都会遇到像你这样的人。还有一种解释是,到了将来,你也不用隐姓藏名了,世界上的强盗多的是,但你没事。

强盗拿到李涉写的诗后非常高兴,不但没抢他的东西和钱,反而送了很多东西给李涉。你是大诗人,这是我送给你的一点礼物,请收下留作纪念吧!

在唐代,整个社会上上下下都崇尚诗歌,都懂得诗歌的价值,都尊敬诗人。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大家都爱写诗,唐诗要不好也难。

( 未完 )

莫砺锋,男,1949年4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文科院士)。1984年10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的第一位文学博士。

古诗 牧童词 的意思

因为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所以把它远远地放入陂中。沿河的陂岸,泉甘草美,真是个放牧的好地方;放到这儿来的牛可多着哩!牛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牧童又何尝不想到山坡上和别的放牛娃去玩一会儿;可是讨厌的鸟儿,在天空盘旋。它们饿了,老是要飞到牛背上去啄虮虱。怎能丢下不管呢?牛性是好斗的,特别是牧童放的这头小白牛更淘气,它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这鸣声该不会是寻找触角的对象的信号吧?真叫人担心,一刻也不能离开它。此时,牧童耳边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有人卷着芦叶在吹口哨。他知道是他的同伴放着牛在堤的那一边,于是他也学着样儿,卷着叶子吹起来,互相应和;一面监视着这正在吃草的牛,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并且向牛说了下面两句警告的话。这话里是有个典故的。

原来,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这一横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牧童们谁都知道。“官家截尔头上角”,是这牧童挥鞭时随口说出来的。这话对无知的牛来说,当然无异“弹琴”,可是在牧童却认为是有效的恐吓。为什么会如此呢?这是值得深长思之的。

唐朝自安史乱后,藩镇割据,内战不停。官府借口军需而抢夺、宰杀民间耕牛,是极常见的事。和张籍同时的诗人元稹在《乐府古题。田家词》里就有所反映:“六十年来兵簇簇,月月食粮车辘辘。一日官军收海服,驱车驾车食牛肉。”连肉都被吃光,那头上两只角截下熬角脂,自然不在话下!这就是当时的客观现实。对于这种现实,张籍这诗里并未作任何描写,只是结尾时借放牛娃的口,轻轻地点了一下,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人民对官府畏惧和对抗的心情,也就可以想见了。

全诗十句,是一幅绝妙的牧牛图。前八句生动曲折地描绘了牧场的环境背景、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然而诗的主题并不在此;直到最后两句,我们才能看出诗人用意之所在。从前面八句转入最后两句,如信手拈来,用笔十分自然;寓尖锐讽刺于轻松调侃之中,用意又是多么的明快而深刻!

诗歌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与赵莒茶宴原文_翻译及赏析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唐代·钱起《与赵莒茶宴》 与赵莒茶宴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叙事 , 饮茶闲适 简析

唐代饮茶风气日炽,上自权贵,下至百姓,皆崇尚茶当酒。茶宴的正式记载见于中唐,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曾与赵莒一块办茶宴,地点选在竹林,但不像“竹林七贤”那样狂饮,而是以茶代酒,所以能聚首畅谈,洗净尘心,在蝉呜声中谈到夕阳西下。钱起为记此盛事,写下这一首《与赵莒茶宴》诗。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钱起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生当剥肌肉,则长已矣。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朔风戒良节,赫赫张皇师。军门号令严,震肃将天威。壮士快鞍马,锋镞如星飞。一举破贼垒,刀斧纷纭挥。剖尸越邱阜,踏血腥川坻。白日暗西岭,瘴气昏余晖。翅鼠堕我前,饥鸟逐人归。征夫怀惨忧,涕泗沾我衣。黎人本同性,云何发祸机?神武贵勿杀,不在斩获为。息火当息薪,弭兵当弭饥。谁生此厉阶,哲士知其非。——明代·钱嶫《悯黎咏》

悯黎咏

明代 : 钱嶫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

生当剥肌肉,则长已矣。

薄诉吏

展开阅读全文∨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

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

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

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

泣向逻者借,刻箭以为誓。

贷一每输百,朘削痛入髓。

生当剥肌肉,则长已矣。

薄诉吏转嗔,锁缚不复视。

黎儿愤勇决,挺身负戈矢。

枪急千人奔,犯顺非得已。

赫赫王章存,令人弃如纸。

叙事 , 议论忧国忧民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唐代·杜甫《简吴郎司法》

简吴郎司法

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古堂本买藉疏豁,借汝迁居停宴游。

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却为姻娅过逢地,许坐曾轩数散愁。 书信叙事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唐代·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

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叙事 , 抒怀讽刺

豪客的意思是什么?豪客是什么意思?

豪客的意思是什么?豪客是什么意思?

豪客的意思是:豪客háo kè?1.?侠客;勇士。?●唐李远《读<田光传>》诗:「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金元好问《长安少年行》:「道逢豪客问姓名,袖把金鞭侧身揖。」?●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三节:「秀清幼年丧父母,曾离家流荡……交结许多两广江湖上豪客。」?2.?指强盗。?●唐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明夏完淳《遇盗自解》诗:「绿林满地知豪客,宝剑穷途赠故人。」?●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前途多豪客,此物宜善藏之。」?3.?豪华奢侈的人。?●唐许浑《送从兄归隐蓝溪》诗之一:「渐老故人少,久贫豪客稀。」?●元宋无《废宅》诗:「珠履卖钱豪客散,玉钗乘传舞娥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吃完之后,他们便赌起来,邀我入局。我只推说不会,在旁边观看,见他们输赢很大,还以为他们是豪客。」★「豪客」在《汉语大词典》第13997页 第10卷 30★「豪客」在《汉语辞海》的解释★「豪客」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豪客háo kè?1. 侠客;勇士。 唐·李远《读<田光传>》诗:「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 金·元好问《长安少年行》:「道逢豪客问姓名,袖把金鞭侧身揖。」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三节:「秀清幼年丧父母,曾离家流荡……交结许多两广江湖上豪客。」?2. 指强盗。 唐·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明·夏完淳《遇盗自解》诗:「绿林满地知豪客,宝剑穷途赠故人。」 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前途多豪客,此物宜善藏之。」?3. 豪华奢侈的人。 唐·许浑《送从兄归隐蓝溪》诗之一:「渐老故人少,久贫豪客稀。」 元·宋无《废宅》诗:「珠履卖钱豪客散,玉钗乘传舞娥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吃完之后,他们便赌起来,邀我入局。我只推说不会,在旁边观看,见他们输赢很大,还以为他们是豪客。」

豪客的拼音háo kè

豪客是什么意思

豪客

háo kè 1. 侠客;勇士。●唐李远《读<田光传>》诗:「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金元好问《长安少年行》:「道逢豪客问姓名,袖把金鞭侧身揖。」●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三节:「秀清幼年丧父母,曾离家流荡……交结许多两广江湖上豪客。」 2. 指强盗。●唐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明夏完淳《遇盗自解》诗:「绿林满地知豪客,宝剑穷途赠故人。」●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前途多豪客,此物宜善藏之。」 3. 豪华奢侈的人。●唐许浑《送从兄归隐蓝溪》诗之一:「渐老故人少,久贫豪客稀。」●元宋无《废宅》诗:「珠履卖钱豪客散,玉钗乘传舞娥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吃完之后,他们便赌起来,邀我入局。我只推说不会,在旁边观看,见他们输赢很大,还以为他们是豪客。」

★「豪客」在《汉语大词典》第13997页 第10卷 30 ★「豪客」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豪客」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豪客

háo kè 1. 侠客;勇士。 ? 唐·李远《读<田光传>》诗:「秦灭燕丹怨正深,古来豪客尽沾襟。」 ? 金·元好问《长安少年行》:「道逢豪客问姓名,袖把金鞭侧身揖。」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三节:「秀清幼年丧父母,曾离家流荡……交结许多两广江湖上豪客。」 2. 指强盗。 ? 唐·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诗:「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 明·夏完淳《遇盗自解》诗:「绿林满地知豪客,宝剑穷途赠故人。」 ? 清·李渔《秦淮健儿传》:「前途多豪客,此物宜善藏之。」 3. 豪华奢侈的人。 ? 唐·许浑《送从兄归隐蓝溪》诗之一:「渐老故人少,久贫豪客稀。」 ? 元·宋无《废宅》诗:「珠履卖钱豪客散,玉钗乘传舞娥颦。」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回:「吃完之后,他们便赌起来,邀我入局。我只推说不会,在旁边观看,见他们输赢很大,还以为他们是豪客。」

用豪客造句

1.愁病之躯,斗室独坐,林莽深绕,风雨如盘,豪客狂临而欲呼救,声嘶力竭,谁则听闻。(《中日交涉汇评》)2.愁病之躯,斗室独坐,林莽深绕,风雨如磐,豪客狂临而欲呼救,声嘶力竭,谁则听闻。(《中日交涉汇评》)3.郭沫若《孔雀胆》第三幕:“那并不是普通的绿林豪客,而且,那里面各种各样的人都有。”4.牛角书生,虬髯豪客,谈笑皆堪折简招。★宋·刘克庄《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

唐朝诗人遭绿林好汉打劫,写下什么诗后主动撤退?

这个诗人名字叫李涉,对外很多人都叫他?李博士?,他在遇到一群绿林好汉的时候,他写下了一首名叫《井栏砂宿遇夜客 》的诗成功让自己脱险,并且他还让这群深山中的绿林好汉盛情邀请自己留下来喝酒吃肉,自此唐朝诗人李涉的名号就在唐朝传开了。

在历史文献上,李涉的出生日不详,根据他大概的活动时间,我们只能大概认定他是和白居易一个时代的诗人,不过他的名气在没有出现这个事之前,他远远没有白居易这种诗人文豪有名。

李涉字清溪子,早年因为唐朝的叛乱事情,李涉很早就跟自己的小弟弟隐居了,后来随着叛乱程度的减轻,李涉选择再度入仕完成自己的抱负,他因为国子博士的职位而被世人称为李博士,正是因为李博士的这个称号,李涉渐渐在唐朝有了一点小名气。

后来唐朝的叛乱又开始严重了,根据《唐诗纪事 》中的一次记载,李涉在渡江度过皖口的时候碰上了一群山中的强盗,在当时,李涉刚看到这些强盗的时候非常害怕,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传出了很多强盗害人命的事件,所以那个时候的李涉看到了强盗直接感到两腿发软。当回答强盗的问题时,李涉只有战战兢兢地回答自己是李涉。

本以为自己肯定要命丧他乡的时候,可没想到这群强盗听到他是李涉李博士的时候,强盗对他的态度立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版的改变,这些强盗对李涉说?李博士可否为我们赋诗一首?,当即李涉对他们的要求就感觉到不可思议,随后李涉经过一番思索后就缓缓的作出了一首名为《井栏砂宿遇夜客 》的诗,在这首诗中,李涉称赞这帮强盗为绿林豪客,面对这样的称赞,这群强盗直接笑开了话,随即强盗就用好酒好肉招待了这位李博士,最终李涉也涉险过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