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怙恶不悛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2.怙恶不悛的典故

3.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怙恶不悛的悛意思解释-怙恶不悛什么意思解释

出处:《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释义: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读音:hu e bu quān

近义词:不改悔 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 痛改前非

例句:

1.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2.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3.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4.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5.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6.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人民民主事业的 *** 战争罪犯和其他怙恶不悛的首要分子。

7.本文简介: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吗?

8.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吗?

怙恶不悛的典故

 怙恶不悛: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我为大家整理了怙恶不悛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怙恶不悛的典故:

 春秋时期,卫国联合宋、陈等国进攻郑国。郑庄公为了离间卫国的盟国陈国,就派使者去与陈桓公要求和好结盟。陈桓公瞧不起郑庄公,拒绝结盟。郑庄公率大军攻打陈国,打败陈军。史学家评论陈桓公长期做罪恶的事是自食其果的。

 典故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左传?隐公六年》

 解释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做坏事

 近义词不改悔、罪大恶极

 反义词翻然悔悟、痛改前非

 怙恶不悛造句:

 1) 对怙恶不悛的犯罪分子不能心慈手软。

 2) 他们怙恶不悛,妄图扩大杀戮的规模和范围。

 3) 马兄不必灰心,想那冷面观音师徒几人为非作歹,怙恶不悛,人神共愤,必遭天谴。

 4) 因为灾害而造成过失的,可以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

 5) ?雁荡三英?这二十年里怙恶不悛,江湖正道几度群起讨之。

 6) 怙恶不悛的女人永远是那么让人觉得出其不意的邪恶,沈枫最反感的就是人妖。

 7) 头顶三尺有神灵,你今日怙恶不悛,来日必遭天谴。

 8) 了也好,田家一直怙恶不悛,也该遭此报应。

 9) 怙恶不悛不知悔改者,便是这个下场。

 10) 若经此番晓谕之后,仍复怙恶不悛,则是伊等甘就骈诛,大兵所到,诛戮无遗,亦气数使然,不能复加矜贷。

 11) 他算什么虎?连一只臭虫也不如!他敢怙恶不悛,下次相逢绝不轻饶。

 12) 这么说来,你们都是一群狗腿子,沆瀣一气,怙恶不悛,更像一群混饭吃的!

 13) 大学生冷笑天怙恶不悛连犯命案。

 14) 对于那此怙恶不悛、作恶多端的罪犯,一定要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15) 这怙恶不悛的大盗,判极刑是最适当的。

 16) 对怙恶不悛之人应从重从严打击。

 17) 对于怙恶不悛、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18) 对那些作恶多端、怙恶不悛的惯犯要严厉惩处。

 19) 对那些怙恶不悛的累犯,定要严惩不贷!

 20) 这些歹徒坏事作尽,完全没有悔意,可以说是怙恶不悛,岂容宽恕?

 21) 一个人如果怙恶不悛,继续为非作歹,终将自取灭亡。

 22) 如若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23) 就算她不会悔罪,而且怙恶不悛,去命她来,因主的扇执正在主的手中。

 24) 怙恶不悛的罪犯能够沉思冥想他们通向更加美好未来的道路吗?

 25) 现今大不列颠国王的历史,就是一部怙恶不悛、倒行逆施的历史,他那一切的措施都只有一个直接的目的,即在我们各州建立一种绝对专制的统治。

 26) 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怙恶不悛,终遭天谴!

 27) 他不听老师的劝告,一再怙恶不悛,终于玩火自焚,被学校开除。

 28) 这些飙车族如果怙恶不悛,继续胡闹,必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29) 而权万纪也知道面前的李佑当真是一个屡教不改,怙恶不悛的人,若是想要他悔改,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30) 元顺帝怙恶不悛,网罗江湖巨孽,集于昆仑山天穹宫,大肆猎杀抗元义士,正道岌岌,天下震恐。

 31) 是啊,我义兄?嗯,大哥,那谢逊其实并非怙恶不悛之辈,他之所以如此,实是生平一件大惨事逼成,此刻我已和他义结金兰。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镇压一切活动,严厉惩罚一切勾结帝国主义、背叛祖国、反对

怙恶不悛

怙恶不悛1

 成语:怙恶不悛

 拼音:h b? quān

 释义:怙:依靠,依仗;悛:改过,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典故:

 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史称16国时期。

 前赵的国君刘濯,本为匈奴族,他依仗武力夺取了汉刘渊建立的政权,建都长安,威震一时。

 和刘濯同时的另一位武将石勒原是羯族人,从小做商贩。后来,石勒投奔刘渊从军,立下战功,被封为大将。

 石勒对刘濯的篡权很不满,伺机灭掉刘濯取而代之。石勒经过多次与刘濯交战,使刘濯的军事实力日渐削弱。

 于是,刘濯对石勒改换收买拉扰的策略,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去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进爵赵王,领二十部,出入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二旒,夫人封王后。

 石勒答应下来,为了表示谢意,他特派王修等人为大使前往刘濯处拜谢。

 刘濯手下有个叫曹平的谋士,原是石勒的舍人。他告诫刘濯说:“石勒派王修等人前来,外表上是来答谢,实际上是要观察各郡的虚实,以便伺机发起攻战。”,刘濯听后大怒,待郭汜等回来,立即将来使王修斩首,并下令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

 石勒听后怒不遏,下令灭了曹平的三族,以后召集大臣说:“我们派出使者本是为了修好如初,并无他意,但刘濯却‘长恶不悛’,反而了表示诚意的`使者。这实在是做恶多端,不可饶恕!所以,我决定自取赵地自立为王。”,于是,石勒设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门修了正阳门,正式称起王来。

 公元318年,石勒杀了刘濯,建立起后赵政权。“长恶不悛”,后引申为“怙恶不悛”,用以比喻作恶多端而不可悔改的人。

 例句:对于怙恶不悛、民愤极大的罪犯,我们应予严惩,不能手软。

怙恶不悛2

 “怙恶不悛”怙:依恃,坚持。悛:改过,悔改。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坚持作恶,不思悔改。这则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六年》: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公元前740年,卫国联合宋、陈等国攻打郑国。为了挑拨卫国与盟国陈国的关系,郑庄公派使者去陈国要求和好,并希望两国能结为同盟。

 没想到,陈桓公竟然看不起郑庄公,拒绝与郑国结盟。陈桓公的弟弟五父劝道:“要立国,应该对邻国亲近、友善、仁爱。您应该答应郑国的要求才对。”

 但是,桓公不听五父的建议,说:“宋国和卫国都是大国,它们才是我们陈国的大敌。而区区一个郑国,能把我们怎么样!”

 郑庄公知道桓公拒绝与自己结盟后,非常愤怒。公元前717年,他率军攻打陈国,桓公仓促应战,结果大败。

 后来,史学家对这段历史作了评论,说:“友善不可以丢失,罪恶不能滋长,这是针对陈桓公而言的。一直做罪恶的事而不悔过,最终只会自食其果。”

怙恶不悛3

 成语名称:怙恶不悛

 成语拼音:hù è bù quān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做坏事。

 实用性:生僻

 感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连动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怙:坚持;悛: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成语来源: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虽欲救之,其将能乎?”

 成语造句:周作人《谈鬼论》:“这个我想是对那怙恶不悛的人说的。”

  怙恶不悛的成语故事

 西晋末年,中原再次出现混乱,一些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起独立的政权,史称16国时期。

  怙字开头的成语

 怙恶不悛

  包含有怙字的成语

 怙恶不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