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成语故事

2.…………虎四字成语

3.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4.请说出5个关于老虎的成语

5.十二生肖成语及解释——虎

找成语故事

杯弓市虎的故事-杯弓之虎的动物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白又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吴王急忙叫人传令不能斩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重新操练宫女,这回没人敢不听号令了。

围魏救赵:战国时,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窃符救赵:战国时,秦国派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向魏国求救,魏国派兵前去救赵。秦国听说魏国派兵救赵一事,派人去魏国威胁魏王,魏王屈服于秦国,下令让前去救赵的魏兵按兵不动。赵王向魏国公子信陵君写信求救。信陵君曾为魏王的宠妃如姬报了杀父之仇,信陵君请求如姬从魏王那里盗出了兵符,从而夺取了兵权,率领几万精兵,奔赴邯郸,打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

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没有,它现在还不能沉住气呢。」一个月后齐王已经等得不耐烦了,可是纪渻子还是摇头说不行。又过了十天后,纪渻子告诉齐王斗鸡训练好了,那只斗鸡非常厉害,别的鸡一见到它就吓得像木头一样呆住,可见它真是天下无敌的斗鸡!

取长补短:滕文公还是太子的时候,要到楚国去,经过家国时拜访了孟 子。孟子给他讲善良是人的本性的道理,话题不离尧舜。 太子从楚国回来,又来拜访孟子。孟子说:“太子不相信我的 话吗?道理都是一致的啊。成脱对齐景公说:‘他是一个男子汉,我 也是一个男子汉,我为什么怕他呢?’颜渊说:‘舜是什么人,我 是什么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文王是我的 老师;周公难道会欺骗我吗?’现在的滕国,假如把疆土‘截长补短’ 也有将近方圆五十里吧。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说 ‘如果药不能使人头昏眼花,那病是不会痊愈的。”

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其中拣个啦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名叫淳于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会说话。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隐语,来规劝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气,而且乐于接受。

当时齐国的威王,本来是一个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后,却沈迷于酒色,

不管国家大事,每日只知饮酒作乐,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给大臣去办理,自己则不闻不问。因

此,政治不上轨道,官吏们贪污失职,再加上各国的诸侯也都趁机来侵犯,使得齐国濒临灭

亡的边缘。

虽然,齐国的一些爱国之人都很担心,但是,却都因为畏惧齐王,所以没有人赶出来劝

谏。

其实齐威王室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很喜欢说些隐语,来表现自己的智慧,虽然他不喜欢听

别人的劝告,但如果劝告得法的话,他还是会接受的。淳于髡知道这点后,便想了一个计

策,准备找个机会来劝告齐威王。

有一天,淳于髡见到了齐威王,就对他说:“大王,为陈有一个谜语想请您猜一猜:其

国有汁大鸟,住在大王的宫廷中,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飞翔,也不发生名叫,

只是毫无目的的蜷夫着,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鸟呢?”

齐威王本是一个聪明人,亦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自己,向那只大鸟一样,身为一国

之尊,却毫无作为,只知道享乐。而他时再也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于是沈吟了一会儿之后

便毅然的决定要改过,振作起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是,因此他对淳于髡说:

“嗯,这一只大鸟,你不知道,它不飞则已,亦非就会冲到天上去,它不鸣则已,一鸣

就会惊动众人,你慢慢等着瞧吧!”

从此齐威王不在沈迷于饮酒作乐,而开始整顿国正。首先他召见全国的官吏,尽忠负责

的,就给予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则加以惩罚。结果全国上下,很快就振作起来,到处

充满蓬勃的朝气。

另一方面他也着手整顿军事,强大武力,奠定国家的威望。各国诸侯听到这个消息以后

都很震惊,不但不敢再来侵犯,甚至还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齐国。

齐威王的这一番作为,真可谓是“一鸣惊人”呀!

所以后来的人便把“一鸣惊人”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运用,一旦发挥出来,往往有惊人的作为。

狐假虎威

战国时代,当楚国最强盛的时候,楚宣王曾为了当时北方各国,都惧怕他的手下大将昭

奚恤,而感到奇怪。因此他便问朝中大臣,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时,有一位名叫江乙的大臣,便向他叙述了下面这段故事:

“从前在某个山洞中有一只老虎,因为肚子饿了,便跑到外面寻觅食物。当他走到一片

茂密的森林时,忽然看到前面有只狐狸正在散步。他觉得这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便一跃身扑过去,毫不费力的将他擒过来。

可是当它张开嘴巴,正准备把那只狐狸吃进肚子里的时候,狡黠的狐狸突然说话了:

‘哼!你不要以为自己是百兽之王,便敢将我吞食掉;你要知道,天地已经命令我为王中之

王,无论谁吃了我,都将遭到天地极严厉的制裁与惩罚。’老虎听了狐狸的话,半信半疑,

可是,当它斜过头去,看到狐狸那副傲慢镇定的样子,心里不觉一惊。原先那股嚣张的气焰

和盛气凌人的态势,竟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大半。虽然如此,他心中仍然在想:我因为是百

兽之王,所以天底下任何野兽见了我都会害怕。而他,竟然是奉天帝之命来统治我们的!

这时,狐狸见老虎迟疑着不敢吃它,知道他对自己的那一番说词已经有几分相信了,于

是便更加神气十足的挺起胸膛,然后指着老虎的鼻子说:‘怎么,难道你不相信我说的话

吗?那么你现在就跟我来,走在我后面,看看所有野兽见了我,是不是都吓的魂不附体,抱

头鼠窜。’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照着去做了。

于是,狐狸就大模大样的在前面开路,而老虎则小心翼翼的在后面跟着。他们走没多

久,就隐约看见森林的深处,有许多小动物正在那儿争相觅食,但是当它们发现走在狐狸后

面的老虎时,不禁大惊失色,狂奔四散。

这时,狐狸很得意的掉过头去看看老虎。老虎目睹这种情形,不禁也有一些心惊胆战,但他并不知到野兽怕的是自己,而以为他们真是怕狐狸呢!

狡狐之计是得逞了,可是他的威势完全是因为假借老虎,才能平着一时有利的形势去威

胁群兽而那可怜的老虎被人愚弄了,自己还不自知呢!

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惧昭奚恤,完全是因为大王的兵全掌握在他的手里,那也就是

说,他们畏惧的其实是大王的权势呀!”

从上面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凡是藉着权威的势力欺压别人,或藉着职务上的权力

作威作福的,都可以用“狐假虎威”来形容。

上下其手

春秋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以当时楚国那么强大,弱小的郑国,实在没

有能力抵抗的,结果,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戌俘虏了。战事结束

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公子围,想冒认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于是穿封戌

和公子围二人便发生争执,彼此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解决得来。后来,他们便请伯犁

作公正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

伯州犁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主张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问被俘的郑

王。于是命人带了郑王颉来,伯州犁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

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戌,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郑王颉因被穿封戌俘虏,很是

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犁便判定这是公子围的功劳。

“上下其手”这句成语便是出于这个故事;是表示玩法作弊,颠倒是非的意思。

在现在的社会中,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的:譬如有人做了不法的事情,知道罪有应

得,难逃被惩处的厄运;于是暗地里进行贿赂,或请托亲友奔走求情,求予包庇,结果大事

化小,小事化无,仍得消遥法外。像这种参与其事的人,从中枉法舞弊,便可以说是:“上

下其手”了。

杞人忧天

从前在杞国,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

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程量,并且自言自语的说:

“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

,这不就太冤枉了吗?”

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

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

“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

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

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后来的人就根据上面这个故事,引伸成“杞人忧天”这句成语,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

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它与“庸人自扰”的意义大致相同。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

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

“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不相信。”

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

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

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

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

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

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虎四字成语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马马虎虎: 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盘龙卧虎: 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势成骑虎: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坐山观虎斗: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杯弓市虎: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断蛟刺虎: 指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打老虎: 比喻打击失势倒台的人。

冯河暴虎: 犹言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割肉饲虎: 饲:喂。割下身上的肉喂老虎。比喻既舍弃生命也无法满足对方的贪欲。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宫邻金虎: 指小人在位,接近帝王,贪婪如金之坚,凶恶如虎之猛。

拒狼进虎: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同“拒虎进狼”。

酒龙诗虎: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饥鹰饿虎: 比喻凶残贪婪。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离山调虎: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鲁鱼帝虎: 指文字传抄错误。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敲山震虎: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同“敲山振虎”。

敲山振虎: 指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潜龙伏虎: 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乔龙画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驱羊攻虎: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我认为成语典故简短100个:

画龙点睛、 一叶障目 、天衣无缝 、世外桃源 、对牛弹琴、水中捞月 、画蛇添足 、百步穿杨 、东施效颦 、螳臂当车 、朝三暮四 、一箭双雕 、老马识途 、杀鸡吓猴 、文弱书生、骑驴找驴 、自相矛盾 、空中楼阁 、黔驴技穷 、返老还童、对症下药 、熟能生巧 、杞人忧天 、按图索骥 、风餐露宿、塞翁失马 、杯弓蛇影 、狐假虎威 、鸿鹄之志 、一举两得 、为虎作伥 、叶公好龙 、望梅止渴 、滥竽充数 、三人成虎、瓜熟蒂落 、瓜田李下 、鹬蚌相争 、夸父追日 、凿壁偷光 、沧海桑田 、草船借剑 、盲人摸象 、囫囵吞枣 、入木三分、见怪不怪 、程门立雪 、名落孙山 、两败俱伤、一鼓作气 、盲人瞎马 、愚公移山、一字千金 、悬梁刺股、呆若木鸡 、疑邻盗斧 、买椟还珠、道听途说 、起回生、相煎太急 、同舟共济 、余音绕梁、围魏救赵 、江郎才尽、破釜沉舟、破镜重圆 、月下老人 、价值连城 、精卫填海 、水滴石穿、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班门弄斧 、门庭若市、后生可畏、讳疾忌医 、危如累卵 、指鹿为马 、高山流水

请说出5个关于老虎的成语

帮虎吃食

比喻帮助恶人做坏事。

暴虎冯河

暴虎:空手搏虎;冯河:涉水过河。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藏龙卧虎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鸱目虎吻

鸱:鹞鹰,一种猛禽;吻:嘴唇边。形容人相貌阴险凶恶。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春冰虎尾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大人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大贤虎变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恶虎不食子

即使凶恶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虎。比喻不伤害亲近者。

饿虎饥鹰

比喻凶残贪婪。

饿虎扑食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扑羊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饿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放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放虎自卫

放出老虎来保卫自己。比喻利用坏人而自招灾祸。

风从虎,云从龙

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伏虎降龙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狐虎之威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威。

狐假虎威

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虎背熊腰

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虎不食儿

老虎凶猛残忍,但并不吃自己的孩子。比喻人皆有爱子之心,都有骨肉之情。

虎斗龙争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虎踞龙盘

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

虎口逃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口余生

老虎嘴里幸存下来的生命。比喻逃脱极危险的境地侥幸活下来。

虎狼之势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虎落平川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虎珀拾芥

琥珀摩擦后生电,能吸引细小的东西。比喻互相感应。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比喻众多子女之中,一定有一个超群出众的人。

虎视眈眈

眈眈:注视的样子。象老虎那样凶狠地盯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虎体熊腰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

虎头虎脑

形容壮健憨厚的样子(多指儿童)。

虎头蛇尾

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头燕颔

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虎尾春冰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虎卧龙跳

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虎啸风生

啸:长鸣。猛虎长鸣,则大风四起。比喻英雄人物顺应时代潮流而出现,并且对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亦指豪杰奋起,大展宏图。

虎穴龙潭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画虎成狗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画虎画皮难画骨

比喻认识一个人容易,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却难。

画虎类狗

类:象。画老虎不成,却象狗。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饥鹰饿虎

比喻凶残贪婪。

将门虎子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降龙伏虎

原是佛教故事,指用法力制服龙虎。后比喻有极大的能力,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开柙出虎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苛政猛于虎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还要可怕。

狼贪虎视

象狼一样贪婪,象老虎一样睁大眼睛盯着。比喻野心很大。

狼吞虎咽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老虎头上扑苍蝇

比喻自己找。

老虎头上搔痒

比喻不自量力。

两虎相斗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龙盘虎踞

盘:曲折环绕;踞:蹲、坐。好像盘绕的龙,蹲伏的虎。特指南京。亦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蟠虎踞

象龙盘着,象虎蹲着。形容地势雄伟险要。特指南京。

龙潭虎窟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龙潭虎穴

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龙腾虎跃

象龙在飞腾,虎在跳跃。形容跑跳时动作矫健有力。也比喻奋起行动,有所作为。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龙骧虎步

象龙马昂首,如老虎迈步。形容气慨威武雄壮。

龙骧虎视

象龙马高昂着头,象老虎注视着猎物。形容人的气慨威武。也比喻雄才大略。

龙行虎步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龙吟虎啸

象龙在鸣,虎在啸。比喻相关的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

龙争虎斗

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鲁鱼帝虎

指文字传抄错误。

骑虎难下

骑在老虎背上不能下来。比喻做一件事情进行下去有困难,但情况又不允许中途停止,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前怕狼,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前怕龙,后怕虎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乔龙画虎

形容假心假意地献殷勤。

驱羊攻虎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如虎添翼

好象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乳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没有畏惧,敢做敢为。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生龙活虎

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势成骑虎

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谈虎色变

色:脸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才真正知道虎的厉害。后比喻一提到自己害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投畀豺虎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为虎傅翼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为虎作伥

伥:伥鬼,古时传说被老虎吃掉的人,后变成伥鬼,专门引诱人来给老虎吃。替老虎做伥鬼。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委肉虎蹊

委:抛弃;蹊:小路。把肉丢在饿虎经过的路上。比喻处境危险,灾祸即将到来。

畏敌如虎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

卧虎藏龙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握蛇骑虎

比喻处境极险恶。

舄乌虎帝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笑面虎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燕颔虎颈

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羊入虎群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羊质虎皮

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养虎遗患

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引虎自卫

引:招引。引来老虎,保卫自己。比喻企图依仗恶人,结果反受其害。

鹰扬虎视

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

与虎谋皮

跟老虎商量要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与虎添翼

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云龙风虎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照猫画虎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纵虎归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坐山观虎斗

比喻对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双方都受到损伤,再从中捞取好处。

十二生肖成语及解释——虎

三、虎的成语:

虎背熊腰: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虎变龙蒸:谓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虎步龙行: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凡,如龙虎之姿

虎超龙骧: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虎党狐侪: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虎斗龙争: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虎踞鲸吞: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虎踞龙盘:亦作“虎据龙蟠”。亦作“虎踞龙蟠”。形容地势极峻峭险要

虎口扳须:比喻冒极大的危险

虎口馀生: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得生

虎窟龙潭: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虎略龙韬:兵书的代称。亦指用兵的谋略

虎目豕喙:古人谓贪婪无厌之相

虎皮羊质:语本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比喻外强中干

虎视眈眈:形容像猛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

虎视鹰瞵:形容凶狠地注视着,将欲有所攫取

虎视鹰扬:谓雄视高翔,甚有威仪

虎体原斑:比喻出身高门贵族,富贵本自有,不待外求

虎头蛇尾:比喻做事起初声势浩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虎头燕颔:形容相貌威武。古之相者说是万里封侯之相

虎尾春冰: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虎卧龙跳:形容字势雄强超逸。语出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虎啸风驰:谓事物之相互感应

虎啸风生:比喻英雄乘时奋起

虎啸狼号:比喻者欲有所掠夺时的叫嚣

虎啸龙吟: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虎穴得子:比喻诗文贴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虎咽狼飡: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虎跃龙骧:形容威武雄壮

虎掷龙挐:比喻群雄相争

虎子狼孙:比喻凶暴贪残的人

帮虎吃食:亦作“帮狗吃食”。比喻帮坏人作坏事

暴虎冯河:典出《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险行事,有勇无谋

杯弓市虎:谓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

柙虎樊熊: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藏龙卧虎: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後以“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人才或不同寻常的人

鸱目虎吻:如鸱之目,如虎之口。*狠凶恶貌

螭盘虎踞:犹虎踞龙盘

初生之犊不惧虎: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除狼得虎: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垂饵虎口:往虎口送食。比喻置身险地

刺虎持鹬:喻待机行事,一举两得

打虎牢龙:犹言打凤牢龙

打虎:比喻抨击已失威势的人

眈眈虎视:像老虎一般地威视着。语本《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雕虎焦原:《尸子》:“中黄伯曰:余左执太行之■而右搏雕虎。”又:“莒国有石焦原者,广寻,长五十步,临百仞之溪,莒国莫敢近也。有以勇见莒子者,独却行剂踵焉。”后以“雕虎焦原”谓壮士履险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设法引诱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

断蛟刺虎: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饿虎扑食:形容动作迅速而猛烈

饿虎吞羊:形容迅猛贪婪

放虎归山:比喻放走敌人,贻患无穷。语本《三国志·蜀志·刘巴传》“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听。”

放虎遗患:谓放掉老虎,必留后患

放虎自卫:比喻寻求保护不当,反而自招祸害

风从虎,云从龙:《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后因以“风从虎,云从龙”比喻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风虎云龙:比喻圣主、贤臣的遇合

冯河暴虎:犹言暴虎冯河

凤叹虎视: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甘冒虎口:谓甘愿冒着生命危险

狐虎之威:比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威

狐假虎威:《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後,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后因以“狐假虎威”喻仰仗别人的威势或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画虎不成:“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略语

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好高鹜远,终无成就,反贻笑柄。亦喻仿效失真,反而弄得不伦不类

画虎刻鹄:①《东观汉记·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后以“画虎刻鹄”比喻好高骛远,终无成就。②比喻好事做不成,反变了坏事

假虎张威:犹言狐假虎威

降龙伏虎:使龙虎降服驯顺。佛教和道教中都有降龙伏虎的故事。《後汉书·方术传下·徐登》“又赵炳,字公阿,东阳人,能为越方”李贤注引《抱朴子》:“道士赵炳,以气禁人,人不能起。禁虎,虎伏地,低头闭目,便可执缚。”又引《异苑》:“赵侯以盆盛水,吹气作禁,鱼龙立见。”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神异下·涉公》:“能以秘呪々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一·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后常以“降龙伏虎”比喻战胜重大困难

鲸吞虎噬: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

九关虎豹: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酒虎诗龙: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拒虎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踞虎盘龙:犹言龙蟠虎踞。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骏波虎浪:形容迅猛汹涌的波浪

苛政猛於虎:谓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比猛虎还要凶残。据《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时,遇一妇人在墓旁痛哭。问之,知其翁、夫、子三代,俱于虎。但她还不愿迁离此地,为其能免受苛政之苦。孔子听了,对他的学生说:“小子识之:苛政猛於虎也!”

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狼餐虎噬: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狼餐虎咽: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餐虎咽:亦作“狼餐虎咽”。亦作“狼飡虎咽”。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虫虎豹: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狼顾虎视:如狼虎视物。形容威严而凶狠

狼前虎後: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狼飧虎咽:亦作“狼餐虎咽”

狼吞虎餐: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噬: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狼吞虎?燕: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狼吞虎?燕: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前门拒虎,後门进狼:亦作“前门去虎,後门进狼”。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前怕狼,後怕虎:喻顾虑重重,畏缩不前

敲山振虎: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

离山调虎: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

麟角虎翅: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龙驰虎骤:谓群雄逐鹿

龙蹲虎踞:犹言龙盘虎踞

龙幡虎纛:将帅之旗

龙飞虎跳: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虎风云:①《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於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后因以“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龙江虎浪:形容惯于兴风作浪

龙精虎猛:喻精力旺盛,斗志昂扬

龙拏虎攫: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龙拏虎跳:犹言龙争虎斗

龙拏虎掷:犹言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亦作“龙蟠虎踞”。①《太平御览》卷一五六引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锺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后因以“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②借指南京。③喻为英雄豪杰所盘踞。④喻斑斓的纹理

龙盘虎拏:虬曲苍劲貌

龙蟠虎伏:雄踞貌

龙蟠虎绕:犹言龙盘虎踞。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龙跧虎卧: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龙潭虎窟:犹言龙潭虎穴

龙潭虎穴:①龙虎所居之处。喻凶险之处。②喻英雄豪杰聚集之处

龙腾虎蹴:喻勇猛冲击,势不可当

龙腾虎踞:势力强盛,雄据一方

龙腾虎啸:声势壮盛貌

龙腾虎跃:①形容矫健有力,生气勃勃。②形容笔势飞动遒劲。③喻精神振奋,有所作为

龙跳虎伏:犹言龙腾虎卧。喻笔势

龙跳虎卧: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语本张彦远《法书要录》引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萧思话书走墨连绵,字势屈强若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龙威虎震: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骧虎步:昂首阔步、威武雄壮貌

龙骧虎视:喻气势威武,眼光远大

龙骧虎啸:喻气概威武

龙骧虎跱:雄踞貌

翔虎跃:喻奋发有为

龙行虎变:《易·乾》:“飞龙在天……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又《革》:“大人虎变。”孔颖达疏:“损益前王,创制立法,有文章之美,焕然可观,有似虎变,其文彪炳。”后遂以“龙行虎变”喻帝王革故鼎新,创制建业

龙行虎步:喻威仪庄重,气度不凡。常以形容帝王之相

龙吟虎啸:①龙虎叫啸。②喻声音洪大。③喻诗词声律豪放峭拔。④喻英雄豪杰叱咤风云

龙跃虎踞:喻超逸雄奇

龙睁虎眼:形容蛮横霸道

鲁鱼帝虎:语出《意林》卷四引晋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按,今本《抱朴子·遐览》“帝”作“虚”。后因以“鲁鱼帝虎”称传写刊印中出现的文字错误

猛虎插翅: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蟠龙踞虎: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骑虎难下:比喻行事虽遇困难,然迫于大势而不可能中止。语本《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如虎傅翼:好像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如狼似虎:①亦作“如狼如虎”。形容勇猛、猛烈。②像虎狼那样凶狠、残暴

如龙似虎:形容勇猛有活力

三人成虎: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战国策·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於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於市,而议臣者过於三人矣。原王察之矣。’”又《秦策三》:“闻‘三人成虎,十夫揉椎,众口所移,毋翼而飞。’”亦作“三人成市虎”。《淮南子·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三人成市虎,一里能挠椎。”

三言讹虎:犹三人成虎

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

身寄虎吻: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生龙活虎: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多用以比喻人活泼有朝气或文章生动有力

谈虎色变:《二程遗书》卷二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於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原意是说被虎咬过的人才真知虎的厉害。后以“谈虎色变”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投畀豺虎:谓将坏人投饲豺虎。表示深恶痛绝

为虎傅翼:给老虎添上翅膀。比喻助长恶人的势力

为虎作伥:传说被虎吃掉的人,后成为伥鬼,虎行求食,则为虎前导清道。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铏《传奇·马拯》。后因以“为虎作伥”比喻做恶人的帮凶

畏敌如虎:害怕敌人就像害怕老虎一般。语本《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复出祁山”裴松之注引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贾栩、魏平数请战,因曰:‘公(司马懿)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

畏之如虎: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惧怕到极点

握蛇骑虎:北魏高祖崩于行宫,彭城王元勰等为防不测,密不讣闻,诏徵世宗会驾。灵柩至鲁阳,乃发丧行服。时咸阳王禧疑勰有异谋,停在鲁阳郡外,久之乃入。谓勰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元勰恨之,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元勰的字)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见《魏书·彭城王勰传》。后以“握蛇骑虎”喻身处险境

熊据虎跱: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燕颔虎头:①形容相貌威武。②借指武将、勇士

燕颔虎须:形容相貌威武

羊落虎口:喻处于险境,有无生

羊质虎皮: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杨虎围匡:《史记·孔子世家》:“扞孔子呴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於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杨,通“阳”。后因以“杨虎围匡”指因貌似而产生误会

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养虎自齧: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

养虎自遗患:比喻纵容敌人,自留后患

一虎不河:《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原谓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以“一虎不河”比喻不顾一切

以肉餧虎:比喻白白地送

引虎拒狼: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引虎入室:犹言引狼入室

引虎自卫:比喻依靠恶势力来保卫自己,反会招来祸患

鹰瞵虎视:像鹰和虎一样凶狠贪婪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

鹰扬虎视:如鹰飞扬,似虎雄视。形容威武奋勇

鹰扬虎噬:如鹰飞扬,似虎噬咬。形容耀武扬威,穷凶极恶

鱼鲁帝虎: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与虎谋皮:本作“与狐谋皮”。喻所谋之事有害于对方的切身利益,终难达到目的

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人以助力,使其更强

云龙风虎:①语本《易·乾》:“云从龙,风从虎。”后世多以云龙风虎比喻君臣。②喻指英雄豪杰。③古代兵阵名

照猫画虎:猫与虎的外形有相似之处,因以喻照样模仿而仅得其仿佛

纵虎出柙: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

纵虎归山: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放走凶强的敌人,留下祸根

坐山观虎斗: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俟机从中渔利。语出《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庄子从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