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途的文言文

2.自己看着办的文言文

3.求中考语文的所有易理解错、难以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4.灵邱丈人文言文

5.能不能具体说说“汤之问棘”的故事

6.成语望文生义

途的文言文

身无长物它的意思是-身无长物的意思蚂蚁

1. 途在古文中的解释是什么

基本字义

1. 道路:路~。~径。旅~。长~。坦~。日暮~穷。前~。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辵( chuò),余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way;road;rout]

途,道也。——《广韵》

徐亦训道。字古借涂,后变作途。又作涂。——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堂途谓之陈。又,路,旅途也。——《尔雅·释宫》

当途梧邱。——《尔雅·释邱》

而不利说途也。——《战国策·齐策》

经途九轨。——张衡《东京赋》

长揖当途人。——郭璞《游仙诗》。注:“当仕路也。”

天明登前途。——唐· 杜甫《石壕吏》

仁义之途。——唐· 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负者歌于途。——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无速其途。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途轨(路途);途辙(路上之车迹);途毙(因贫病冻饿而在道路上);途说(道途之说);途陌(道路);途水(取道水路);通途;沿途;归途;长途跋涉

4. 生涯,经历。仕途 [career]。如:宦途;前途远大;途穷(喻走投无路或处境困窘)

5. 职位 [position]

时辈多得途,亲朋屡相敕。——元稹《寄吴士矩端公五十韵》

6. 途径;路子 [way;method]

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盐铁论·本议》

7. 又如:途程(方法,办法);途途是道(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常用词组

1. 途程 túchéng

[road;way;course;route] 路途的距离(多用于比喻)

革命的途程

2. 途次 túcì

[stopover;travellers' loadging] 途中停留;旅途中住宿的地方

3. 途经 tújīng

[by way of;via] 中途经过

途经上海前往杭州

4. 途径 tújìng

[way;channel;path] 方法;路子

外交途径

指出发现新事物的途径

5. 途中 túzhōng

[underway;on the way;en route(拉);along the way] 在进行中或行动中(发生、完成或使用)

途中两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谢谢采纳

2. 求文言文《老马识途》译文

译文: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在回家的路上迷失道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于是就纵老马于军前,任其所至,随而从之,竟得道而归。在山中行军,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蚂蚁的土壤有一寸深一仞之处就有水。”就发掘蚁穴,找到了水源。凭借管仲和隰朋的圣明,到他们所不了解的事,也不把向老马和蚂蚁求教学习看作是羞耻的事,现在的人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启发:

老马识途」的意思是老马年纪虽然老大。但它能找著出路,用来比喻很有

经验的人。这一篇夜章是在勉励我们多和日常生活接触,并且不要忽略这个宝贵

经 验。在你眼中或许认为”经验〃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还长

得很 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决迷路和缺水

的问题 啊!假设管仲和隰朋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那麽齐恒公以及大军不是要

坐困「他方」呢!

因此,这「经验」是需要累积的,而且加以应用在生活上。举来说:像电视

常播的「马盖先」,是大家很熟悉的,每当马盖先遭遇因难时,都运用他从课本

上所得知的知识,以及他的经验来解决因难,这就是一个例子。「老马识途」一

文给我的启示,我只有二句话可说:「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说来说去,

用说得很容易,用做的却很不易,说到这,该结束了,喔!且慢我还有一句话要

说,经验是靠你(你)自己去累积的!

3. 老马识途文言文的意思

释义“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4. 文言文老马识途的翻译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 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 了回齐国的大路。

5. 做学问的文言文

学问与游历

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其所见小也。夏虫不可与语冰,非无冰也,以其未见冰也。浅隘之子,蛰居乡曲,见闻有限,遇事好以臆度,中者十一,不中者十八九,皆坐井观天,夏虫语冰类也。故欲获得真知灼见,则游历尚矣。或者曰,不有学问在乎?当夫独居斗室,左图右史,宇宙之大,古今之奇,心与神会,彷佛见之。所谓不出户庭,知天下事也。奚事背乡井,犯霜露,仆仆於途道间乎?不知世间事物,求诸文字,恒不如真见之真切。是以博学如苏子,必月夜泛舟,始解石钟之旨。雄武如赵王,必微服入秦,方知邻国之情。未有凭虚拟以,能得其真相也。况今者学术日进,世变日繁,吾人论事度理,苟不先为精密之观察,即末由下正确之决断。扪烛扣盘,谓日之形如钥,日之声如钟。慨因未尝目睹,逞臆见以忖测矣。惟学问得游历以相资,斯研究有实验以相法。二者有先后之序,无偏废之理也。

6. 身的文言文意思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身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

(2) 同本义 [body]

身,躬也。象人之形。——《说文》。按,身的本义是人的躯干。

必有寝礼,长一身有半。——《论语·乡党》

人自项以下,踵以上,总谓之身。颈以下,股以上,亦谓之身。——王述之《经义述闻》

人百其身。——《诗·秦风·黄鸟》

身也者,亲之枝也。——《礼记·哀公问》

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礼记·祭义》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孟子·告子下》

身首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身边钱(随身带的钱);身品(身材);身伴(身旁);身边人(贴知伺候的奴婢,妾);身首分离(人的头和躯体分开。指被杀);身殃(谓身遭灾殃);身牖(身体的窗子,指耳朵);身无长物(比喻人的穷困)

(4) 物件的主体部分 [main body of a structure]

枞,松叶柏身;桧,柏叶松身。——《尔雅·释木》

亥有二首六身。——《左传·襄公三十年》

(5) 又如:树身;河身

(6) 自己,自身 [oneself;self]

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子·五蠹》

远者数世,近者及身。——清·黄宗羲《原君》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唐·韩愈《原毁》

(7) 又如:身己(本身,指属于自己的事);身外(自己以外,自身之外);身愆(己身的过失)

(8) 生命,性命 [life]

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献身;奋不顾身;舍身救人

(10) 地位或身份 [status]

惟恐或后,竞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清·周容《芋老人传》

(11) 又如:身名俱泰(物质生活优裕,名望亦崇高);身地(出身地位)

(12) 毕生,一辈子 [lifetime]

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唐·韩愈《答李翊书》

(13) 又如:身后萧条(后景况凄凉,没有遗下产业、钱财或子女)

〈副〉

(1) 亲身,亲自 [personally]

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韩非子·五蠹》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三国志·诸葛亮传》

(2)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

shēn

〈动〉

(1) 怀孕 [conceive;be pregnant]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诗·大雅·大明》。大任:周文王之母

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身已(妇人怀孕);身怀六甲(即怀孕);身瑞(身孕)

(3) 体验 [learn through practice]

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孟子》

(4) 担当 [take on]

中有贤子自为家督,遂起而身父母之任焉。——明·李贽《战国论》

(5) 担任 [hold the post of]

自奉天入,琯身中军先锋。 ——《新唐书》

〈量〉

用于衣服 [suit]。如:一身衣服

7. 老马识途 文言文 翻译

原文

齐桓公伐山戎,道孤竹国,前阻水,浅深不可测。夜黑迷失道,管仲曰:“老马善识途。”放老马于前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不难于师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译文

春秋时,管仲和隰朋有一次随齐桓公远征孤竹国,凯旋归国时,夜晚行军竟然迷路,不能前进。管仲说:“老马识途。”于是放开老战马,让它自由往前走,全军跟在它的后面,不久果然找到回齐国的大道。

在行经山区时,军中已没有多余的储水。隰朋说:“蚂蚁冬天时在山南筑窝,夏天在山北营巢,在蚁窝一寸远的地方向下挖掘,就可掘出水源。”命人掘地,果真涌出地泉。

以管仲的圣明、隰朋的智慧,尚且要以老马和蚂蚁为师,现在人却不承认自己愚昧、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的智慧,不太过分了吗?

自己看着办的文言文

1. 20首古文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2. 初中生文言文助读21篇是什么

一、学 习

1.邴原泣学

2.王冕僧寺夜读

3.匡衡凿壁借光

4.葛洪卖薪买纸

5.任末削荆为笔

6.欧阳修发奋苦学

7.贾逵旁听

8.“囊萤”与“映雪”

9.王欢安贫乐道

10.牛弘笃学

11.高凤专心致志

12.程门立雪

13.宋濂苦学

14.司马光好学

15.“圣小儿”祖莹

16.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17.张溥与《七录斋》

18.文徵明习字

19.顾炎武手不释卷

20.桓荣苦读得功名

21.董遇论“三余”勤读

22.纪昌学射

23.刘羽冲读书

二、品性

24.陆元方卖宅

25.唐临不扬仆过

26.刘宽不计较

27.高念东为人

28.蔡磷坚还亡友财

29.卜式为国分忧

30.沈、刘处世不同

31.刘宰相向县尉谢罪

32.顾荣施炙

33.王安石余饼自食

34.郑玄成人之美

35.徐有功不以私害公

36.范仲淹还金授方

37.卓茂让马

38.范元琰不泄盗名

39.王恭身无长物

40.朱晖心诺

41.洪亮吉大器量

42.子罕勿受玉

43.李虞有清德

44.李勉埋金

45.何岳两次还金

46.孙泰克己为人

47.甄彬还金

48.韩琦大度

49.鲁宗道正直

50.钱大昕观弈

51.程氏爱鸟

52.钟弱翁好为人师

53.萧颖士傲物自侮

54.势利鬼吴生 ……

3. 自度的意思

度是普度的意思,自度应该是自己普度自己,自立自强

有个故事叫

佛不度人人自度 有一个佛教信徒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位禅师正撑伞走过,于是就喊到:“禅师,普度众生吧!带我走一段路行吗?” 禅师却说到:“我在雨里,你在在屋檐下,而屋檐下没有下雨,你怎么需要我度呢?” 信徒立刻从屋檐下走了出来,站在雨中说道:“现在我也在雨里了,该度我了吧?” “我在雨里,你也在雨里,我不被雨淋,是因为有伞,你被雨淋,是因为没有伞;所以,不应找我度你,我是伞度的,而你要被度的话,自己找伞去吧!”禅师毫无表情地说道,说完便快步走开了! 经书万卷不心传,倒背如流也枉然。 佛不度人人自度,一语破的伞中禅。

4. 找一篇简短的文言文,带有解释的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细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鹤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那么呈现在眼前或是成千、或是成百飞舞着的蚊子便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仰起头来观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加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鹤图来看,果真就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赞好。

我常在高洼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旁,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繁茂的杂草看作树林,把昆虫蚂蚁看成野兽,把泥土瓦砾突起的地方看成山丘,低洼的地方看成沟谷,想象自己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我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突然一个很大的东西像推开大山,撞倒大树一般地闯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打了它几十鞭,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求中考语文的所有易理解错、难以理解的词语和成语

成语误用

第一类:望文生义

1.间不容发

间: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不是“形容距离小”。

2.对簿公堂

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在法庭上受审问。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3.拍手称快

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4.不足为训

足:值得。训:准则,典范。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5.不刊之论

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6.目无全牛

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7.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8.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9.不绝如缕

绝:断;缕:细线。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误认为“连续不断”。

10.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11.久假不归

假:借。长期借去,不归还。不能理解为“长期请假而不回来”。

12.明日黄花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不是指未来的东西。

13.炙手可热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于人而不用于物,不可理解为“热门”或“商品畅销”。

14.无所不为

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不能误用作褒义词。

15.巧夺天工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不能用于“自然本身”。

16.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不能理解成“自己没有什么长处”。

17.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磨盘,磨的底盘,凿有许多齿形道。比喻办法多,门路广。不能理解为“有很多条道路”。

18.细大不捐

细:微,小;捐:舍弃。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不能理解为“一点东西也不捐出”。

19.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不能用于“惊人的消息或变化”。

20.危言危行

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不能理解为“危险的言论和行动”。

21.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草本植物,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用于成年女子,更不能用于男孩。

22.罪不容诛

诛:把罪人杀。罪恶极大,杀了也抵不了其所犯的罪恶。不能理解为“罪恶小,不应该诛杀”。

23.大快人心

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不能用于“一般的好事”。

24.休戚相关

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主语不能用于人物以外的其他事物。

25.涣然冰释

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像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不能用来描写冰雪融化。

类似因误解意义而误用的成语还有:

1.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2.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3.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4.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5.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6.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7.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8.数典忘祖: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9.大动干戈: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10.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1.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丢失。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2.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不用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第二类 对象误用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⑴、美轮美奂:用于形容屋舍高大华美,不能用来形容艺术品。

⑵、相敬如宾,琴瑟之好,破镜重圆: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朋友、同学、同事

⑶、青梅竹马:只能用于年幼的男女之间。

⑷、休戚相关:只能用于人物之间,不能用于事物之间。

⑸、置若罔闻:不可用于视觉方面。

⑹、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艰苦,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

⑺、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不能形容其它东西多。

⑻、耳提面命: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朋友之间不可用。

⑼、三令五申:用于上级对下级。

⑽、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

(11)、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12)、豁然开朗:不能用来形容人的性格。

(13)、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14)、人老珠黄:只用于妇女。

(15)、巧夺天工:只能形容人工的精巧而不能用来形容天然的精巧。

(16)、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17)、如履薄冰:用于人的心绪,不能用于环境。

第三类 褒贬颠倒

成语从感彩上可分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褒贬,否则就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的错误。

“湖北省黄金寺村为迎接上级扶贫检查,把几个村的羊群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益骗取扶贫资金,其手段之恶劣,令人叹为观止。”

该成语形容所看到的事物美好到了极点,是一个褒义词,用在弄虚作假,蒙骗上级身上,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这是个贬义词,例句中当褒义用,所以错了。

褒词误用贬义的主要有:

1.拭目以待:形容期望很迫切。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美好的事物众多丰盛。

6.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8.别出心杼: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另辟新路。

9.有口无心:指不是有心说的。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贬词误用褒义的主要有:

1.满城风雨: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2.形形色色:形容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

3.无独有偶: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

4.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5.长此以往:长期如此这样下去。

6.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8.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9.绞尽心机: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10.大言不惭:说大话,吹牛皮,一点也不害臊。

11.明目张胆: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12.明哲保身: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

13.忘乎所以: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

14.高谈阔论: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15.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6.好高骛远:指在学习或工作上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7.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18.如丧考妣:好像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19.一丘之貉: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2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21.虎视眈眈:形容恶狠狠地盯着看,等待机会下手。

22.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另有不可靠人的企图。

23.衣冠楚楚: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外表内心不一样。

24.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25.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6.人模人样:或指小儿有成人相(亲昵语),或指人态度举止俨然与身份不相称(讽)。

27.神气活现:表现出自鸣得意或傲慢的神态。

28.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29.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30.呜呼哀哉:指亡或完蛋。

31.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32.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33.一团和气: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34.改头换面:表面上改一下,实质上和原来的还是一样。

对象误用的主要有:

1.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众多。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比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6.青梅竹马: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7.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8.置若罔闻:指不予理睬,放在一边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9.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10.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

11.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12.三申五令: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3.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14.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也形容写字或写文章,画画儿运笔不拘束。

15.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昏暗一变为开阔敞亮。

16.不可磨灭: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7.人老珠黄:指妇女因为老了被轻视,就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

18.巧夺天工:形容技艺极其巧妙。

19.循序渐近: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20.如履薄冰:指做事极为小心,多用于的心绪。

下面成对举出的成语,基本意义相同而感彩相反,每对中,前一个词是褒义词,后一个词是贬义词:

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5.无所不至:指没有不到的地方。也指凡是能做的都做了。

无微不至: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6.再接再厉: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变本加厉: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缺误。

7.深思熟虑:反复深入地思考。

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件事。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9.开山祖师:指某一事业创始人。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作某一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创始人。

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第四类 语境不合

成语也是词,它必须符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语境不合,自然造成误用,成语的意思必须与句意相合,否则会错误。

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学子\'是指众多学生,例句中虽有\'学子\'条件,却不具备\'莘莘\'(众多)条件,所不符合语境。

类似这种毛病的词语还有:

⑴\'力挽狂澜\':比喻尽力挽回险恶的局势,如果语境中没有险恶的局势,不能用。

⑵\'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⑶\'名不虚传\':\'名\'是\'名誉\'是好名声,一般名声不可用。

⑷\'耳濡目染\':这词语的主语只能是被感染者,而不能是感染者。

⑸\'不可开交\':只能做\'得\'的补语。

(6)\'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1.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褒义)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群众的希望。

12.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第五类 表意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精炼,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成语和句子的语义的比照,就容易造成成语隐含义与句子语义的重复。

⑴、劳苦大众民不聊生 ⑵、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⑶、百姓生灵涂炭 ⑷、连着几天几夜通宵达旦地忙活

⑸、山冈和田野上,到处都是漫山遍野的果树林

⑹、说话音量大,声如洪钟 ⑺、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⑻、暗含着不言而喻的潜台词 ⑼、众多的莘莘学子

⑽、寒舍真是蓬筚生辉 (11)、活蹦乱跳的生猛海鲜

(12)、目前当务之急 (13)、妄自菲薄自己

第六类 误用字面意义

1.进退维谷:形容进退两难。

2.如坐春风:比喻得到教益或感化。

3.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4.间不容发:形容情势极其危急。

5.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6.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7.一衣带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8.下车伊始: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9.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0.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11.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12.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第七类 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己。

类似的词语还有:

⑴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只能对人,不能对己。

⑵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谦虚。

⑶蓬筚生辉:用于称谢别人到自己家中,或称谢别人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

⑷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用于自谦,表示推辞某事。

⑸心向往之:用于表示对某人或事的景仰之情。

⑹一得之见:谦词,表示\'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

灵邱丈人文言文

1. 文言文灵邱丈人的翻译,急

注解

① 斛(hu):旧量器。

② 称(chen):相当;富有。

③ 熇熇(he he):火势炽盛貌。

④ 刳(ku):剖开而挖空。

⑤ 不罅(xia)不庮(you):罅,缝隙。庮,朽木臭。

⑥ 域(jin):用泥涂塞。

⑦ 裒(pou):聚集。

⑧ 澌(si):流水。

⑨ 臲卼(nie wu):动摇不安定;困顿。

⑩ 蛅蟖(zhang si):一种毛虫。

鹩:鸟名。

噫(yi):感叹声,犹“唉”。

译文

灵邱的一位老人善于养蜜蜂,每年收获蜂蜜数百斛,蜂蜡也相当多,于是他的家富有比得上王侯了。老人了,他的儿子继承养蜂业,但不到一个月,蜜蜂有的全窝飞去,他也不悉上虑。一年多,蜜蜂逃走将近一半,又过一年多,蜜蜂全部逃走,他的家里就穷了。陶朱公到齐国,路过此地时问这里的人说:“这里为什么从前热气腾腾,而现在却冷冷清清呢?”他邻舍的一位老人回答说:“因为养蜂。”陶朱公请他讲原因,老人回答说:“从前这家老头养蜂,园里有草屋,屋里有人守护,把木头剖开并挖空当做蜂房,既没有缝隙,也没有烂木的臭味。那蜂房的安放也疏密成行,新旧有次序,坐落有方位,窗口有方向,二十五箱为一排,一个人掌管着它们。注视它们的生息,调节蜂房里的冷暖,修固连缀的木架,按时用泥涂塞漏洞。蜜蜂繁殖多了,就顺从它,分开它;少了就给予它,聚集它,不要使他们有两个蜂王。除掉那些蛛蟊、昆蜉,覆盖那些土蜂蝇虫的滋生地,大雨浇灌不被浸。到收取蜂蜜时,分割出多余的就可以了,不能全部割光而使蜜蜂力尽。由于这样做,使老蜂安宁,新蜂得到生息,养蜂老人不出家门就得能到它的好处。如今他的儿子就不是这样了。园屋不修整,污秽不清除,干湿不调理,开关无节制,居处动摇不安定。出入有障碍,从而蜜蜂就不喜欢它的居住环境了。等到时间久了,毛虫子爬进了蜂房却还未发现,蝼蝼、蚂蚁钻进蜂窝却不禁止,鹩在白天掠取它,狐狸在夜晚盗窃它,无人察觉,直到蜂蜜取光为止,这样又怎么能不冷冷清清呢?”陶朱公感叹地说:“唉!(这样简单的道理)二三岁的小孩也能知道它,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人可以此作为借鉴。”

liuji/Read?ID=1927

2. “身无长物”这个文言文中,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可译为“您”.原文 王恭从会稽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译文 王恭从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离开之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3. 选自(郁离子.灵丘丈人)的瓠里子自吴归粤

[文言文翻译/解释]: 瓠里子由吴国回粤国,相国派人送他(并)说:“让他自己选择官船过渡。”送的人还没到,在这个时候停泊在岸边的船有几千。瓠里子想挑选但无法识别。送行的人到了,(就)问他道:“船这么多,怎么选啊?”回答说:“很容易。但见它是破旧的船蓬、断折的船橹破烂的船帆的船,就是官船。”瓠里子仰天叹道:“如今这国家的治理,它也是把百姓当成官家的百姓吧?(官家的船如此破)那么(官)爱惜百姓很少啊,百姓也应该是窘困的啊!”

4. 江上丈人文言文

“奢子员亡,将奔吴”的“亡”什么意思?

“因解所佩剑以与丈人”的“因”什么意思、“以”? “愿献之”的“献”、“之”? “吾尚不取”的“尚”? “莫知其谁”的“莫”?“每食辄祭之”的“辄”、“之”? “楚平王以费”的“以”? “得伍员者爵执”的“得”? “不能得”的“得”? “何用剑为”的“为”? “为相”的“为”

用“/”划分下列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和节奏: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亡,将奔吴

翻译:1、江上丈人者,楚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自恐不脱。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上丈人的性格特点是(用8个字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短文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补充:

江上丈人的性格特点是(用8个字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短文写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亡:出逃

因:于是

以:用以

献:进献

之:语气助词

尚:尚且

莫:没有

辄:就

之:代词,他。指丈人。

以:因为

得:抓到

得:抓到

为:表疑问语气的助词

为:做了

楚平王/以费无忌之谗/杀伍奢,奢子员亡,将奔吴

江上丈人者,楚人也:长江上的那位老者,是楚国人

至江上,欲渡无舟,而楚人购员甚急,自恐不脱:到了江边,想要渡江没有船,并且楚人悬赏捉拿伍员很紧急,自己觉得恐逃不能逃脱。

名可得闻而不可得见,其唯江上丈人乎:名声可以听说而无法见到,怕是只有江上丈人吧

特点: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内容:江上老人帮助伍子胥逃出楚国,并且大义凛然不接受伍子胥的馈赠。

5. 《黎秋丈人》古文翻译

黎丘丈人

吕氏春秋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

无此事也!昔也往责(通‘债’)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譆!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通‘端’,专)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往)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翻译:

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乡村的

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

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

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

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

能回家,就前去接他。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

老人的头脑迷惑就在于有像他儿子的鬼,却杀了自己真正的儿子。

6. 黎丘丈人的文言文翻译

黎丘丈人 梁北有黎丘部⑴,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⑵.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⑶,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⑷,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⑸,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⑹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⑺:"孽矣⑻!无此事也!昔也⑼,往责于东邑人⑽,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⑾,我固尝闻之矣⑿!"明日端复饮于市⒀,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⒁,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⒂.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节选自吕不韦⒃《吕氏春秋·慎行·疑似》⒄ 注释 ⑴梁:大梁,战国时魏国的都城,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市西北.部(pǒu):部娄,同"培塿",小山丘.⑵效:模仿.昆:兄.⑶邑:地方.丈人:对老者的尊称.之:到.⑷道:在路上.苦之:使他受苦,折磨他.⑸诮(qiào):责备.⑹岂谓:怎能说是.⑺触地:伏地叩头.⑻孽(niè):作孽,这里是冤枉的意思.⑼昔:过去,这里指昨天.⑽责:讨债.⑾夫(fú):彼,那个.⑿固:本来.⒀端:故意.⒁旦:白天.⒂逝:往,去.⒃吕不韦,战国时卫人,秦王赢政时期任秦相,在位十年间,攻取了赵,魏,燕国的大片土地,为秦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赢政当政,吕不韦因罪免职,忧惧自杀.⒄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战国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以儒家,道家思想为基础,集合了各家之学说,是中国汉代以前政治,军事,哲学,谋略思想的集大成者.该书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知识钩玄 [通假字] 责 责通债,外债;如"往责于东邑人". 端 端通专,故意,特意;如"明日端复饮于市". 反 反通返,返回;如"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 [古今异义] 丈人 今常用义:岳父.文中古义:对老者的尊称;如"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 固 今常用义:牢固,结实.文中古义:本来;如"我固尝闻之矣". [一词多义] 效 (1)动词,模仿;如"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2)动词,奏效;如"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夫 (1)fū,名词,丈夫;如"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陌上桑》) (2)fú,代词,这(些),那(些);如"是必夫奇鬼也"."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3)fú,句首语气助词,表示要发议论;如"夫惑于似士者"."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状 (1)名词,形状,样子;如"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若啸呼状".(《核舟记》) (2)名词,景色,状况;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道 (1)名词,道路;如"扶而道苦之"."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名词,道理,道义;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词类活用] 名词用如状语 "扶而道苦之"中的"道"是名词用如状语,修饰动词"苦", 即"在路上";该分句可译为"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汝道苦我"中的"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即"使……苦","折磨";该分句可译为"你在路上折磨我". 3.动词用如状语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中的"醉"是动词,在句中充当谓语"归"的状语,表示"归"的方式,该分句可译为"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吾为汝父也"中的"吾"是判断主语,"为汝父"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我是你的父亲啊". (2)"是必夫奇鬼也"中的"是"是判断主语,"夫奇鬼"是判断谓语,"也"帮助判断;该分句可译为"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 2.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之前省略主语"奇鬼",即"(奇鬼)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该分句可译为"(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长,弟弟的样子". (2)省略宾语 "扶而道苦之"之中,动词"扶"之后省略宾语"之",代黎丘丈人,即"扶(之)而道苦之";该分句可译为"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3)省略介词 "其子泣而触地曰"之中,动词"触"之后省略介词"于",即"其子泣而触(于)地曰";该分句可译为"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 3.状语后置 "往责于东邑人"之中,介词短语"于东邑人"在句中作谓语动词"往责"的状语,状语后置,该分句正常语序为"于东邑人往责";,该分句可译为"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4.被动句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之中,介词"于"表示被动,该分句可译为"老人的头脑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 翻译 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长,弟弟的样子.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 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 "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他的父亲相。

7. 文言文在线翻译,《黎丘丈人》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

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

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他。“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他杀。

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

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杀了自己的真儿子。

那些被像贤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错过了真正的贤士,这种思想正像黎丘老者一样啊。

能不能具体说说“汤之问棘”的故事

也是转的,翻译较为粗糙,不过立意很好。

出自《逍遥游》:原文稿"汤之问棘也是已。"

译:商汤问棘也有这样的话。商汤者,古之贤君也。是商朝得以兴旺的关键人物。礼贤下士,不懂便多问。棘者,古之大贤也。

《逍遥游》: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

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面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叫鲲。它有数千里庞大(表示是无极

无限的大);振翅而变作鸟儿,叫作鹏。鹏鸟张开翅膀,也有数千里之广;一

怒飞起,翅膀都遮住了天空,像弥天的乌云一样。这只鸟,随著海风的振起

(海运,概指海风)要从北方的海迁徒到南方的海去,南方的海,是天池的所在。

此一节,气势宏伟,开篇惊人,正是后人说的“鲲鹏展翅”的

来源所在。山庙兄指其南北皆然,徒陡无果,窃以为,是探寻结果和追求过程

之异也。

[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

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

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古有相传记录奇特现像的书,叫《齐谐》。书上说:“鹏鸟飞

向南面的大海,随行击溅起三千里高的海浪,驭著雄风,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高

空。它足足飞了六个月才稍微停歇下来”。书上的事情,庄子非常有感触,游

气(就是野马)、尘埃、小生物,都是在浮动的风中荡漾。天是那么苍茫,这是

它的本色吗?还是高远得无人知道它的本色,看不到它的极深之处呢?(这里的

天,不是指的大气层,应该有宇宙的含意),在九万里的高空,大鹏快速地飞行,

向地面看去的景像和感觉,也不过如此啊。

此一节,写大鹏鸟在高空飞行的感觉。实际上,是庄子自己在想

像。现代人可以坐飞机,可是在高空,依然是思维穷乏,而庄子,在三千年前,

就已经有这种高远的相像力,而且,它指的天和地,不是我们现实中的大气与地

球,是事物的虚与实,高与低的分辩所在。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

直上九万里(古时多用三、六、九数字,并不是实数,只表示很多的意思),又是

什么感觉呢?有这种气度的人,又怎会为世俗的事而烦恼呢?一叹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

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水如果聚积不深,就没有多大的浮力。在屋中的洼地里倒一杯水,

可以用小草当船,在里面飘浮;如果用一个杯子当船的话,只会胶贴在地上,不

会浮起,这就是水太浅的原因。风,如果强度不够,气度不够,是无法拖起鹏的

翅膀的。所以,鹏飞到了九万里的高空,强劲的风,已经落在了它的下面,它利

用风势,背负著青天,势如破竹地向南面的海飞去。

此一节再续鹏飞的道理。实际上,是在寓人。人,如果也有宽阔

的胸襟,也广博的学识,虚怀若谷,就能像那劲风一样,拖起大鹏,甚至,包容

天地。此节想起岳武穆的名字,名飞,字鹏举,概与此节同理;又,燕人老张,

名飞,字翼德,亦有渊源罢。

[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

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蜩(蝉)与学鸠(大概是斑鸠一类)这些小鸟在笑大鹏:“我想要飞

起的时候,就飞起。如果累了,就找一些树丫歇息,实在太累了,就直接落到地

上,我已经很满足了。何必要飞九万里去到遥远的南之海呢?”

此一节,实为讽剌鼠目寸光者。以庄子的傲然绝物,俗人又怎会

轻易能理会?俗人叹道:只需食已果腹,老一生,也就是了。何必再去苦苦追

求自己的理想呢?这便是山庙兄所言,鹏有鹏志,鸟有鸟愿,世上真正的大力士,

是蚂蚁。然耳朵兄所说的寓言,狮子终究是狮子,大鹏终究是大鹏。这种所胃的

“高贵”或者“与众不同”,吾友曾言,“是天生的”。《流浪者》中,有抨击

“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强盗的儿子永远是强盗”,但最终还是法官的儿子善

良。看来人内心中,藏着这种血统气质。不知是福是祸。

[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春粮;适千里者,三月聚

粮。之二虫又何知!]

到深山里去郊游(用现代的说法),只需带三天的粮食就可以了,

而且回来时,还觉得饱饱的;要到百里以外的地方去,就必须要带足更多的粮食;

而志在千里者,更需要带三个月以上的粮食,两只小鸟又知道什么呢?

此一节,是下一节的引子。要想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就必须要

储备更多的精神食粮罢?

[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

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

悲乎!]

浅的认识不如大学问,短小的生命观不如博大的生命观。为什么

这样说呢?那些生命极短促的细菌,他们活著,根本就不知道世上还有一天的概

念,早晨繁殖,晚上去;蟪蛄(一种昆虫),根本就不知道有一年的概念,春天

出生,秋天去;楚国之南有一只灵龟,以五百年为一春,以五百年为一秋,生

命非常悠长;远古时代,有一棵大椿树,八千年为一春,八千年为一秋,生命又

是何等的历久,这就是大年,是一种非常博大悠远的生命观。而今人(战国时)特

别崇拜彭祖(相传他活了八百岁),争相效之,岂不是太可怜了吗?

这一节,点出庄子非凡的生命凡和博大的观察面,以一肉身躯,

洞悉他身外的世界的奥妙。人的一生,是有限的,可是,我们的智慧,是无极的。

这正如老剑常说的,我可以无奈,但不可以不清醒。我可以只活几十年,但是,

我仍要了解和洞愁我在世的几十年之外的一切。此节山庙兄另有解释,指出所举

事例,有不可比性。实际上,老剑以为,若细究起来,世上根本就没有可比的事物

存在,除非,真有“一模一样”的两样东西。正是因为不同,才有可比性。而庄子

所举的事物,有一个共同点,在于“寿命”,比寿命的话,只要是生物即可。看似

质不同的几种生物,不可比。庄子正是要通过这种比较,来告知,许多质本不同的

东西,他们有着天壤之别。若以“五十步与百步”来比,恐意思不大。若以“百步

以亿步”来比,便有质的不同。想起一则笑话,作战时,几个士兵见到敌人就往回

跑,被指挥官叫住问道:你们为什么向这个方面跑?士兵答道:我们是想依据地球

特性,绕到敌人的背后啊。若真究其特性,那么两只鸡与两杯水也有共同性,就在于“2”上。

[ 汤之问棘也是已。]

商汤问棘也有这样的话。

商汤者,古之贤君也。是商朝得以兴旺的关键人物。礼贤下士,不懂便

多问。棘者,古之大贤也。

[ 汤问棘曰:“上下四方有极乎?”]

商汤问棘说:“上下天地四方,有没有极限呢?”

汤心怀社稷,看来也是个爱动脑筋的人(只会玩弄权术者当自惭),问的

问题如此有水平,如此博大精深,看棘如何回答。

[ 棘曰:“无极之外,复无极也。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

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鸟笑之曰:

“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刃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之飞至也!而彼

且奚适也?”]

棘回答说:“无极无穷的外面,还是无极无穷的。在最北面的大海中,

有天池。有一条大鱼,叫鲲,它的身体有几千里长,没有人知道它有多大。有只大鸟,

叫鲲,背部像泰山一样大,翅膀如天边的云彩一样庞大,顺著如羊角般的旋风,凌空

而起,直上九万里的高空;超越云气,背负青天,向南飞去,到达南之海。有小雀笑

他说:“他想飞到哪里去呢?我飞腾起来,不过十几尺高就要落下来,在蒿草间自由

自在地飞翔跳跃,也飞得很愉快呀!而它究竟为什么,要飞那么远的地方,他要到哪

里去呢?”

棘并没有直接回答商汤的问话,而是也引用了这个故事。“大鹏一日随风

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现在有句俗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便是此理。有高远志向

的人,他的表现和追求,不是鼠目寸光贪图享受的人能理解的。在大陆流行著这样的

所谓“五子登科”:房子、车子、女子、儿子、票子。这是他们一生追求的目标。钱,

虽然是个好东西,但是,终其理,多挣钱,只不过是想让生活好一点,而有些人,为了

钱,抛家弃子,失去了原来的初衷,他们却仍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正如老剑曾信奉的,

人的一生,应该留给后人一些精神财富,这才是永恒的。姿色会变老,金钱会失去,而

只有精神,才是不朽的。千百年来,有谁记得当初何人是天下首富?何人有娇妻数百?

而那些不朽的篇章,才是永恒的,至今被人们传唱。

[ 此小大之辩也。]

这就是小和大之间的道理啊。

庄子通过汤问棘的话,引出了他的小大之辩。看来庄子心中,是存在大小的,

吾友曾言“人没有贵贱,却有高低”,当同此理。只是以老剑看来,小鸟岂无日化大鹏?

所谓高山,自低谷而起,所谓高人,自凡人而来。然人心总有此高低小大之别,故发迹

前,哧之,发迹后,撰之,甚或昔日哧之之语,引为赞叹之句,岂不悲哉?

[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

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所以,学问和才识可以胜任某种官职,行为和礼仪可以管理一个地方,道德

和圣明可以治理好一个国家,他们如果自省的话,也和那些小雀没有什么分别。古时有

宋荣子,可以不因面对所有人的赞誉而徒劳奋勉,可以不因所有人的诽谤而低头沮丧;

达到了分清内心和外界,忘却光荣与耻辱的地方,已是到了人自我修养的最高境界。他

对于世俗名利,是如此地超然。可是,他也有不足的地方。

此一节,实是庄子超然高物的地方,连宋荣子这样的人物,他都说他还有不

足的地方。他的胸襟,实在是我辈难窥一二的。故老剑不才,不敢在此一节乱下评语。

只有望而兴叹了。包括孔子,老子,列子,庄子也多有哂之,在许多篇中可以看到。

[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

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列子可以驾驭风而行驶,飘然自得,外出游了五十天才回来。他对于求

福报的事,是没有妄加追求的。可是,虽然他可以免去许多著于形像和固执的东西,

但是,还是有所依靠的(指风,也是一种物质)。

列子,也是我国古时大哲学家。而庄子的超然,更是犹胜一筹。看来,

他是要在人的内心中畅游,在思想中洞悉,才会不著于物质,不凭借依靠的。不然,

驭风而行,对吾辈而言,已是空无的境界,而对庄子而言,风也是物质,列子也是

有所依仗的,也是执著在了某种东西上。真是越来越难望项背了。看来COPYCAT兄所

言的发射火箭不过亦是低等把戏,从庄子的观点看,尤是如此。宇宙的无极,只有

用无极的内心才可洞悉。

[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如果能顺应天地的自然,掌握宇宙的变化规律,明辩无形的大道理,神

游于无穷无尽的内心世界,他,还会有什么依仗呢?所以说:明智的人,在心中没

有自己;神仙,在心中没有功利;圣人,在心中不贪求名利。

这种宇宙的大道理,老子称之为“道”,“吾不知其谁之子,先帝之先”,

这是《道德经》中的一段话,概曰:“我不知道大道的起源是什么,它是万物的起源,

甚至上帝,也是它是的孩子”。老庄的思想和学说,看来连上帝也超越了(当然,x=f(x),

无穷大加无穷大还是无穷大,上帝如果有长辈,也是上帝),是一种人类思维极限(甚至

超越这种极限)的哲学思想。我辈归之为哲学,其实,他们只在说一种道理。就我的理解,

人的眼光如果放得高远一些,就不会在乎眼前的得失,这是老剑小雀的一种很现实的曲解罢。

[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

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

下。”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

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

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尧曾想将天下的权力让给许由,说:“日月已经出来了,而小小的烛火不熄灭;

和它们争光,还在代替它们照明,不是太不堪了吗?时雨已经下起来了,而仍在浇水灌田;

与雨水争滋润之功,不是徒劳吗?先生有大的才智和智慧可以治理天下,而我仍在这里守

著王位,自己都觉得惭愧,请先生主持天下罢。”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已经治理得很好了;

而我要代替你的位置,得来的是什么呢?是名声吗?名声,只不过是虚幻的东西,是特质实

在存在的影子而已,我难道要做影子吗?山中小雀在深林里筑巢,最多,不过能占据一个树

枝而已;偃鼠到河中喝水,最多,不过能喝个饱而已。你回去罢,我的大王,还是算了!天

下对我来讲,没有什么用处。我的思想和精神在,是不会因不主持天下而丧失的。厨师不在

祭祀的时候出来做饭,难道他就不是厨师了吗?掌握祭典的人,也不可能越位来代替他的工作的。”

当名利来到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像许由这样的人,世上又有几人?

他们看轻名利,注重自我的修为,以内心能参悟宇宙的大道理为追求目标,于尘世俗物,

处之泰然。虽然,他们的身体还活在这个世上,可是,他们的精神,早已超越了一切。

上天赐于我们大脑,不是用来睡觉的,也不是用来痛苦的,而是用来思考的,思考一切

事情。在我们活著的时候,不好好地利用它,如何去面对后的世界?有人说,人的一

生,分为三部分,出生,将自己的肉体挤到世界上来;成长,将自己的肉本不断地磨炼,

以适应这个世界,然后,不断地增长知识;亡,再将经历的一切都带走。其实,依我看,

人在这世界上的一生,只是人真正一生的出生和成长阶段。真正的人,是不会的。即使

他的肉身离开了这个世界,可是,几千年了,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同样在照耀著后人。现

实一点说,人活著,应该像星星一样,照亮身边的人,和别人在一起时,能感觉到他的光

辉;他了,也应该留给后人足以自卫、自强、自尊、自省的精神财富。而在世时的名与

利,简直比粪土都不如,比过往云烟还虚幻。山庙兄说尧帝有居心,谁知道呢。感觉上,

尧帝还是真心请求的,不然,怎会最终还是禅位呢?至于职位与分工问题,有人认为有天

赋存在,人一但就某事而成功后,很难再移驾去涉猎旁物并取得成功,或许也正有些天赋

的东西在左右着,成功不过是个结果论而已。乔丹打棒球,终是悻悻而回NBA;不知

Bill Gates若是下围棋,会如何?

[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何汉而无极也;

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乖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

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

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 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下来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

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

孰肯以物为事!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怕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

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目然丧其天下焉。”]

肩吾向连叔请教说:“我听了接舆(人名)的一番言论,觉得太离奇了,无法穷

极他的想像。我惊讶他的言论,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看不到边际;真是怪诞离奇不可信

啊。”连叔说:“他说了些什么呢?”肩吾说:“他说:遥远的姑射山中,有一个神仙居

住。他的皮肤洁白如冰雪,他的相貌美好如少女;不食人间烟火,只是吸风饮露;可以驾

祥云,可以骑飞龙,游荡于四海之内;他的精神凝聚起来,可以使万物吉祥,五谷丰登。

我认为这是狂妄的言论,不可相信。”连叔说:“是吗?瞎子无法让他领略文采的精妙;

聋子无法让他聆听钟鼓的神韵。岂只是身体上有缺陷,人的精神上也一样有瞎和聋啊。你

刚才的话,看来,你和以前一样,还是没有进步。那个神仙,他的德行,与万物已经合为

一体。世上希望有这样的神人出来整治天下,可是,他又怎会辛辛苦苦管这些微不足道的

事呢?!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以伤害他,洪水滔天也淹不到他;可以将金石熔化的大旱,

将土山烧焦,他也不会觉得热。他的一点点本事拿出来,就可以造化出尧、舜来。他怎会

将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事业呢?宋国有人贩卖“章甫”(一种古时的帽子)到越国去卖;越

国人,是不留头发的,他们在展示自己的光头,将身上刺上花纹,所以,这种帽子对他们

而言,是无用的东西。尧帝治理天下的人民,使海内政治清平;他到遥远的姑射山中,汾

水的南边,拜见了四位得道的真人,结果,他恍然大悟,将天下都抛在脑后了。”

这样的神人,难道是上帝吗?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世(小的隐者,逃避到

山野中去隐居;真正的大隐者,却隐居在都市的烦闹中),也许,这样的神仙,就在我们身

边,就在喧闹的都市中。他们不计较名利,不在乎得失,他们可以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

人,却从来,不露锋芒。而许多人,却不相信他们,不理解他们。他们的才能,只需用出一

些,就可以齐家,就可以治国,可是,他们依然隐而不露。尘世在他们眼中,不过是粪土。

真会有这样的人啊。我们肉眼凡胎,可能会错过这样的高人。

[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愧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

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并辟光,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

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

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并辟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

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我一种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种下,结果长出了有五

石容量那么大的葫芦;用来盛水,可以没有水缸方便;锯开来当瓢,却又没有那么大的水

缸可供它使用。它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将它砸碎了。”庄子说:“这是因为

你不会用大的东西啊!宋国有一个人,善于制造不裂手上皮肤的药物,因为他家世世代代

都以漂丝为业。有个客人听说了,愿意出百金买下这个药方。于是,这个人召集全家商议

说:我家世世代代以漂丝为业,所挣得的,不过数两黄金;现在,这个方子卖出去,可以

得到百两黄金,我看还是卖罢。这位客人得到这人药方后,去游说吴王。这时越国正有困

难,吴王就派这个人为大将,率兵去与越国交战,因为天气寒冷,南方多水,故兵士握兵

刃的手都裂了。可是,因为这个人有不裂手的秘方(按现在话来讲,大概是什么润肤霜之类

罢),结果,大败越国;吴王就划分了土地封赏他,成为诸候。同是一个不裂手的药方,有

人因此得到封赏,而有人却只有用来漂洗丝絮,这就是使用方法的不同啊。现在,你有五

石容量的大葫芦,为什么就不想著将它作成小船,去傲游江湖呢?只是发愁它大,无处容纳

使用,可见,你的内心如茅塞一般没有开通啊。”

好一个大材大用。最终还是从小大之辩引出大材大用来了。如果,我们只将葫

芦视为容水之物,那就局限在里面了。大的葫芦,已从量变到质变。它已经是大材了,就

应该大用它。韩信当年,乞食漂母,受辱跨下,身无长物,不会谋生。可是,后来投奔刘

邦,终成一代名将,为汉朝建国立下头功。姜太公当年亦无法谋生,娶妻也被妻抛弃,嫌

他不会过日子,不会挣钱。后来他索性诸事不理,垂钓碧溪,终于周文王来访,拜为帅。

领军灭商纣,位至宰相。后来,那个老婆回来找他,他叫人将一盆水泼在地上,此为覆水

难收之意也。这其中,有多少千古佳话,有多少成语和深遂的道理。牛刀,真是杀鸡不如

普通的刀厉害。心志高远者,又怎会为五斗米折腰呢?

[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其小技卷曲而不中规矩。

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狐乎?

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

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

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若哉!”]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大家称它为樗;它的枝干粗壮已极,但是其

形怪异,不能用来作木材,它的小枝也是弯的,不规矩。立在路边,木匠们看也不看一眼。

现在你的言论,大而无用(如同此树),没人会理解你的。”庄子说:“你见过狐狸吗?经

常伏著身子,等小猎物。上下窜跳,灵活自如,可是,却往往中了猎人的机关,于非命。

而有大的牛兽,身体巨大如天边之云,刚猛有力,却不去捉小的猎物。现在你有大树,却

顾虑它没有用处,干脆将它种在穷乡僻壤,独自一番天地,它可以泽被一方,在它身边休

憩,在它下面乘凉,不用刀和斧,大家都有利。虽然没有为你所用,可是,又怎会有困惑呢?”

还是大材大用的问题。总想著树是用来作木材的。而这棵大树,大到无法衡量

来做木材。何不因人而用?让它去泽被一方呢?实则,是庄子以狐狸比小人,以大树和牛

兽比大智慧的人。他们的用处,绝不是普通人能想得到的。不必为手下有能人而发愁,非

要他们拘小节,守规矩。应该反手让他们独挡一面,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啊。

成语望文生义

缘文生义:yuánwénshēngyì,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据字面理解内容,牵强附会,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义”。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文章等。妄生穿凿:wàngshēngchuānzáo,妄:胡乱地。指胡乱地去穿凿附会。作谓语、宾语;指望文生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