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林七贤之嵇康的简介?

2.关于嵇康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3.[资治通鉴365]4.4广陵散绝嵇康 青白眼作阮籍生

4.广陵散的题解

5.广陵散流传至今,为何嵇康临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

6.广陵散绝的意思是什么?

竹林七贤之嵇康的简介?

广陵散到底失传没有-广陵散绝了吗

嵇康画像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中文名: 嵇康

国籍: 魏

民族: 汉

出生地: 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境内)

出生日期: 公元223年

逝世日期: 公元262年

主要成就: 竹林七贤

代表作品: 广陵散,养生论

字: 叔夜

1、人物介绍

广陵散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谯郡铚人[1],善于音律。创作有《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合称“嵇氏四弄”,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其留下的“广陵绝响”的典故被后世传为佳话,《广陵散》更是成为我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作品亦是千秋相传的名篇。

[编辑本段]引2、卒年考疑

嵇康墓《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云:“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晋书·嵇康传》记康被诛时年四十,故《资治通鉴》将时间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学史界订嵇康生卒年为223——262年,当是依此而定。关于嵇康被诛的时间,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时还见到不同的记载,如干宝、孙盛、习凿齿等人皆云康于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诛,裴氏认为他们的记载有误,故专门作了考辨。又,《世说新语·任诞》云: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云:“按《晋书·阮籍传》,籍以魏陈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则其生当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山涛传》言卒于晋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则当生于建安十年,长阮籍四岁。《嵇康传》但云时年四十,不言于何年,《通鉴》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则其生当在魏文帝黄初四年,盖小山涛十八岁,小阮籍十四岁,故云“少亚之”。按《通鉴》记嵇康事迹,主要依据《晋书》,但也利用了《三国志》,故抄录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侠”一段,而《三国志》云康景元中坐事诛,故《通鉴》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审矣。但《晋书》记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国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庄万寿先生则认为嵇康的卒年应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钟会虽任镇西将军,但仍有可能兼领司隶校尉,而伐蜀真正开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据《与山巨源绝交书》的线索,山涛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绝交书》言“前年自河东还,闻……”,则绝交书当作于景元三年。《绝交书》言嵇绍“年八岁”,《晋书》载嵇绍“十岁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论,自作《绝交书》至嵇康被害间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满足这个时间差,若持景元三年则嵇绍的年龄误差较大。

[编辑本段]3、生平及成就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人[1]。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晋墓壁画中的嵇康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时年四十。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编辑本段]4、相貌风度

群英7嵇康嵇康风度非凡,为一世之标,史载: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世说新语·容止》)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晋书·嵇康传》)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晋书·嵇康传》) ●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世说新语·容止》引《康别传》) ●康美音气,好容色。(《文选·五君咏》引《嵇康别传》) 也就是说,嵇康身材高大(魏尺无明确换算标准,约在汉尺与晋尺之间,折合约为181.74~191.1),仪容俊美,声音悦耳,文采卓越。虽然不刻意装扮自己,却能通过超脱的气度流露出自然的美感。

[编辑本段]5、文学创作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嵇康得罪小人太多,特别是钟会,抓住这个机会,报复嵇康,力劝司马昭杀掉他。从此广陵散绝矣。

6、嵇康的养生之道: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为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同时也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他虽然因政治原因只活了40岁(为司马昭政权所杀),但在中国云台山百家岩养生学史上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精辟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出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住了养生的根本。 二、指出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 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 可见,嵇康在养生问题上研究颇深。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编辑本段]7、史料记载

《晋书·嵇康传》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则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则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曰: 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之人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缺;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乌,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恨恨,如何可言。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 嗟余薄枯,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受肆姐,不训不师。爱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日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曷云能补。雍雍鸣雁,厉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畴。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有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祗搅余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苓,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欲助贯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子绍,别有传。

关于嵇康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嵇康(224—263),字叔夜,谯国铚县(现安徽宿州境内)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嵇康风度非凡,为一世之标,史载: 嵇康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世说新语·容止》)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晋书·嵇康传》)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晋书·嵇康传》) ●康长七尺八寸,伟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饰厉,而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世说新语·容止》引《康别传》) ●康美音气,好容色。(《文选·五君咏》引《嵇康别传》) 也就是说,嵇康身材高大(魏尺无明确换算标准,约在汉尺与晋尺之间,折合约为(181.74~191.1),仪容俊美,声音悦耳,文采卓越。虽然不刻意装扮自己,却能通过超脱的气度流露出自然的美感。 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嵇康,“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郡铚人 [1] 。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嵇绍被其父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的忠心耿耿。 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晋墓壁画中的嵇康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自己的心志。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吕安原本准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 嵇康入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刑。 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 编辑本段史料记载 《晋书·嵇康传》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则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 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与魏宗室婚,拜中散大夫。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又以为君子无私,其论曰:“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 嵇康像 [2] 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则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其略如此。盖其胸怀所寄,以高契难期,每思郢质。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其神心所感,每遇幽逸如此。 山涛将去选官,举康自代。康乃与涛书告绝,曰: 闻足下欲以吾自代,虽事不行,知足下故不知之也。恐足下羞庖之人独割,引尸祝以自助,故为足下陈其可否。 老子、庄周,吾之师也,亲居贱职;柳下惠、东方朔,达人也,安乎卑位。吾岂敢短之哉!又仲尼兼爱,不羞执鞭;子文无欲卿相,而三为令尹,是乃君子思济物之意也。所谓达能兼善而不渝,穷则自得而无闷。以此观之,故知尧舜之居世,许由之岩栖,子房之佐汉,接舆之行歌,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故有“处朝廷而不出,入山林而不返”之论。且延陵高子臧之风,长卿慕相如之节,意气所托,亦不可夺也。 吾每读《尚子平》、《台孝威传》,慨然慕之,想其为人。加少孤露,母兄骄恣,不涉经学,又读《老》《庄》,重增其放,故使荣进之心日颓,任逸之情转笃。阮嗣宗口不论人过,吾每师之,而未能及。至性过人,与物无伤,惟饮酒过差耳,至为礼法之士所绳,疾之如仇仇,幸赖大将军保持之耳。吾以不如嗣宗之资,而有慢弛之缺;又不识物情,暗于机宜;无万石之慎,而有好尽之累;久与事接,疵衅日兴,虽欲无患,其可得乎! 又闻道士遗言,饵术黄精,令人久寿,意甚信之。游山泽,观鱼乌,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安能舍其所乐,而从其所惧哉! 夫人 嵇康半身像 [3] 之相知,贵识其天性,因而济之。禹不逼伯成子高,全其长也;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近诸葛孔明不迫元直以入蜀,华子鱼不强幼安以卿相,此可谓能相终始,真相知者也。自卜已审,若道尽涂殚则已耳,足下无事冤之令转于沟壑也。 吾新失母兄之欢,意常凄切。女年十三,男年八岁,未及成人,况复多疾,顾此恨恨,如何可言。今但欲守陋巷,教养子孙,时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意毕矣,岂可见黄门而称贞哉!若趣欲共登王涂,期于相致,时为欢益,一旦迫之,必发狂疾。自非重仇,不至此也。既以解足下,并以为别。 此书既行,知其不可羁屈也。 性绝巧而好锻。宅中有一柳树甚茂,乃激水圜之,每夏月,居其下以锻。东平吕安服康高致,每一相思,辄千里命驾,康友而善之。后安为兄所枉诉,以事系狱,辞相证引,遂复收康。康性慎言行,一旦缧绁,乃作《幽愤诗》,曰: 嗟余薄枯,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受肆姐,不训不师。爱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庄》《老》,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日予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人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 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实由顽疏,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冤,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曷云能补。雍雍鸣雁,厉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畴。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有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祗搅余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苓,一年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颍川钟会,贵公子也, 嵇康砖画像 [4] 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因谮“康欲助贯丘俭,赖山涛不听。昔齐戮华士,鲁诛少正卯,诚以害时乱教,故圣贤去之。康、安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帝王者所不宜容。宜因衅除之,以淳风俗。”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于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子绍,别有传。 编辑本段主要成就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并曾弹奏一名曲《广陵散》。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编辑本段文学创作 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幽愤诗 嵇康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緥。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忧肆妲。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曰余不敏。好善闇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寔由顽疎。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寃。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岂云能补。嗈嗈鸣鴈。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祗搅予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生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此诗为嵇康入狱时作,当时嵇康并没有料到自己会有杀身之祸,所以在诗的结尾说,自己一旦脱离困境将远离尘世,“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但是嵇康得罪小人太多,特别是钟会,抓住这个机会,报复嵇康,力劝司马昭杀掉他。从此广陵散绝矣。 代秋胡歌诗七首 一 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蔀家。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歌以言之。富贵忧患多。 二 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耻佞直言。与祸相逢。变故万端。俾吉作凶。思牵黄犬。其计莫从。歌以言之。贵盛难为工。 三 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胜者残。强梁致灾。多事招患。欲得安乐。独有无愆。歌以言之。忠信可久安。 四 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颜回短折。下及童乌。纵体*恣。莫不早徂。酒色何物。自令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五 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遇过而悔。当不自得。垂钓一壑。所乐一国。被发行歌。和气四塞。歌以言之。游心于玄默。 六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炼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七 千载长生。歌以言之。徘徊于层城。 幽愤诗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緥。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忧肆妲。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凭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曰余不敏。好善暗人。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大人含弘。藏垢怀耻。民之多僻。政不由己。惟此褊心。显明臧否。感悟思愆。怛若创痏。欲寡其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频致怨憎。昔惭柳惠。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恧良朋。仰慕严郑。乐道闲居。与世无营。神气晏如。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匪降自天。寔由顽疎。理弊患结。卒致囹圄。对答鄙讯。絷此幽阻。实耻讼寃时不我与。虽曰义直。神辱志沮。澡身沧浪。岂云能补。嗈嗈鸣雁。奋翼北游。顺时而动。得意忘忧。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愿违。遘兹淹留。穷达有命。亦又何求。古人有言。善莫近名。奉时恭默。咎悔不生。万石周慎。安亲保荣。世务纷纭。祗搅予情。安乐必诫。乃终利贞。煌煌灵芝。一生三秀。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薇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性养寿。 四言诗十一首 四言诗十一首(一) 淡淡流水。沦胥而逝。泛泛柏舟。载浮载滞。微啸清风。鼓檝容裔。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四言诗十一首(二) 婉彼鸳鸯。戢翼而游。俯唼绿藻。托身洪流。朝翔素濑。夕栖灵洲。摇荡清波。与之沉浮。 四言诗十一首(三) 藻泛兰池。和声激朗。操缦清商。游心大象。倾昧修身。惠音遗响。钟期不存。我志谁赏。 四言诗十一首(四) 敛弦散思。游钓九渊。重流千仞。或饵者悬。猗与庄老。栖迟永年。寔惟龙化。荡志浩然。 四言诗十一首(五) 肃肃泠风。分生江湄。却背华林。俯溯丹坻。含阳吐英。履霜不衰。嗟我殊观。百卉且腓。心之忧矣。孰识玄机。 四言诗十一首(六) 猗猗兰蔼。殖彼中原。绿叶幽茂。丽藻丰繁。馥馥蕙芳。顺风而宣。将御椒房。吐熏龙轩。瞻彼秋草。怅矣惟骞。 四言诗十一首(七) 泆泆白云。顺风而回。渊渊绿水。盈坎而颓。乘流远逝。自躬兰隈。杖策答诸。纳之素怀。长啸清原。惟以告哀。 四言诗十一首(八) 抄抄翔鸾。舒翼太清。俯眺紫辰。仰看素庭。凌蹑玄虚。浮沉无形。将游区外。啸侣长鸣。神□不存。谁与独征 四言诗十一首(九) 有舟浮覆。绋纚是维。栝檝松棹。有若龙微。□津经俭。越济不归。思友长林。抱朴山嵋。守器殉业。不能奋飞。 四言诗十一首(十) 羽化华岳。超游清霄。云盖习习。六龙飘飘。左配椒桂。右缀兰苕。凌阳赞路。王子奉轺。婉娈名山。真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 四言诗十一首(十一) 微风清扇。云气四除。皎皎亮月。丽于高隅。兴命公子。携手同车。龙骥翼翼。扬镳踟蹰。肃肃宵征。造我友庐。光灯吐辉。华幔长舒。鸾觞酌醴。神鼎烹鱼。弦超子野。叹过绵驹。流咏太素。俯赞玄虚。孰克英贤。与尔剖符。 五言赠秀才诗 双鸾匿景曜。戢翼太山崖。抗首漱朝露。晞阳振羽仪。长鸣戏云中。时下息兰池。自谓绝尘埃。终始永不亏。何意世多艰。虞人来我维。云网塞四区。高罗正参差。奋迅势不便。六翮无所施。隐姿就长缨。卒为时所羁。单雄翩独逝。哀吟伤生离。徘徊恋俦侣。慷慨高山陂。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必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崄巇。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逍遥游太清。携手长相随。

[资治通鉴365]4.4广陵散绝嵇康 青白眼作阮籍生

4月4日

广陵散绝嵇康

青白眼作阮籍生

在魏、晋两朝交替时期,司马昭专权前后,中原大地上出现了批有才华有个性的人物,当时人们称为“竹林七贤”:就是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王戎和刘伶。他们来自各个地方,在一个时期内都聚居在京城洛阳,气味相投,经常在竹林中饮酒谈天,议论政治,豪放不羁。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嵇康和阮籍。 262.8 谯郡 嵇康 ,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与陈留阮籍、籍兄子咸、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特相友善,号 竹林七贤 。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嵇康 不愿做官,曾经靠打铁补助自己的生活,过得倒也自由自在。有个人叫钟会,是司马家族的忠实大臣,却仰慕嵇康的名声,很想结交他。

一天,钟会专程前来拜访,到了围墙外边,看见主人正在树下打铁,抢着大锤,光着膀子,“咳嗬,咳嗬”,一扬一落,很有节奏,像个老师傅的样子。钟会站了会儿,很有礼貌地招呼:“嵇康兄,你辛苦了。”可主人却头也没抬,毫无反应。262.8 钟会 方有宠于司马昭,闻嵇康名而造之,康箕踞而锻,不为之礼。

钟会感到没趣,转身便走。嵇康却停下锤子,抬起眼睛,问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262.8会将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意思是说,你听到过我的什么闲话才来找我的?你现在就走,又看到了我的什么秘密呢?

钟会本是出于仰慕,特地来拉朋友关系的,反而碰了一鼻子灰,很不痛快,当即回答了两句幽默而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话:“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262.8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遂深衔之。

他是说,你问我听到了什么吗?我听到了那些我想听到的话;看到了什么秘密吗?秘密倒也没有,只不过看到了我已经看到过的事。

嵇康把很有权势的钟会得罪到家了!

不久, 山涛 推荐嵇康接替自己的官职, 嵇康 不答应也罢,却写了一封《绝交信》,大骂山涛好比猫头鹰,想吃老鼠,看见天空的大雁,以为要来抢这老鼠的,竟然张牙舞爪直哼哼,向大雁示威哩。信里把当官比作猫头鹰抢老鼠,影射朝廷掌权的官僚们。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己嗜臭腐,养鸳雏以鼠也”(鸳雏(chú):传说中像凤凰一类的鸟。《庄子·秋水》中说: 惠子 做了梁国的相,害怕庄子来夺他的相位,便派人去搜寻庄子,于是庄子就往见惠子,并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鸳雏……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鸳雏过之,仰而视之,曰:'赫!'")262.8 山涛 为吏部郎,举康自代。康与涛书,自说不堪流俗,而非薄汤、武。昭闻而怒之。

正巧他的朋友 吕安 ,被兄弟告发,说是不孝;嵇康出面作反证,说吕安很孝顺。吕安进了监狱,嵇康自然受到牵连。 景元 四年(公元263年,一作景元三年),嵇康的好友 吕安 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 吕巽 。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262.8康与东平吕安亲善,安兄巽诬安不孝,康为证其不然。

钟会把这些事情罗织起来,告他一个“言论放荡,害时乱教”的罪名,也就是告他胡说八道,煽惑人心,对国家和政治有害,应该抓进监狱,判刑杀头。262.8会因谮“康尝欲助毌丘俭,且安、康有盛名于世,而言论放荡,害时乱教,宜因此除之。”昭遂杀安及康。

嵇康的才华极高,在当时影响很大。关进监牢后,成百成千的太学生到处呼吁,要求释放他。司马昭更加害怕了,下令马上处。临上刑场的时候,嵇康坐在地上,要场边的学生们把他心爱的五弦琴递过来,当着围观的士民百姓,弹起平素最爱弹的曲子《广陵散》。琴声琤琤琮琮,飘飘荡荡,回旋在刑场四周,直上浩渺的青天。他完全出神了,忘了身在刑场,忘了生和的界限,和琴声,和雁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满场的观者、听者、监斩者、以及临刑的人们,在这音乐世界里,都陶醉了。这悲凉优雅的琴声似乎把他们的灵魂给带走了。琴声嘎然而止,嵇康放下琴,仰天叹了口长气:“《广陵散》从此绝矣!”刑场内外的人,如梦方醒,扬起一片号哭之声。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

嵇康从容地了,一代文豪和音乐大师,竟在尔虞我诈的政治倾轧之中。

嵇康的是必然的。当时的大隐士 孙登 曾接见嵇康,直率地提醒他说:“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说他才学很高而不懂人情世故,是逃不脱这个污浊的社会的。可惜嵇康没有把话听进去。262.8康尝诣隐者汲郡 孙登 ,登曰:“ 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

阮籍 的才华跟嵇康差不多,名声也同样高,但生活和处世态度则有些不同,总算保住了一条性命。

他接受司马昭封的官,当上 步兵校尉 ,却百事不管。262.8 阮籍 为步兵校尉据说他要当这个校尉,是听说该部门的厨师很会酿造美酒。他最爱喝酒,酒是他的生命,有了酒就不顾别的事情。《晋书·阮籍传》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他常常跟家人们一同饮酒。侄儿 阮咸 找来一个大木盆,装满酒,大家围坐一起,你一瓢,我一碗,大口大口地喝。一次,有头小猪把一张脏嘴伸进木盆,也“呼噜呼噜”的。可阮家人毫不在意,还和猪一起共饮呢。

司马昭很看重 阮籍 ,要跟他攀亲家,请人来求他的女儿做儿媳。可阮籍不愿攀高枝,但又不好推辞,怎么办?于是日日夜夜喝酒,一连醉了六十天。媒人没找到机会开口,只好作罢。《晋书·阮籍传》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阮籍最佩服嵇康,见他来家,便和颜悦色,用黑眼珠望着,表示欢迎;可最讨厌嵇喜,他刚进门,就横着白眼,不理睬。当时的人说他“好作青白眼”,爱憎态度都摆在眼睛里。《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而帝每保护之。

邻居有位年轻女郎开酒馆。阮籍欣赏她的美貌,常常去喝酒。醉了就躺在酒店,呼呼大睡,绝不轻薄。那女郎从不介意,她的丈夫也不怀疑。《晋书·阮籍传》邻家**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

有位退伍军人的女儿,才貌双全,没出嫁就了。阮籍本不认识这家人,居然跑到者灵前痛哭失声,表达自己的哀悼感情。哭完了,转身出门,也不打招呼。阮籍就是这样坦然地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有时候,他的行为很难使人理解,称得上惊世骇俗。

一天,他和友人下围棋,正在兴头上,家里来人告诉他,母亲了。他本是很孝顺的人,按情理马上就该走;朋友主动停手,请他快些出发。阮籍却一反常情,就是不起身,硬要决出胜负。262.8其母卒,籍方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

直到一盘棋完了,端起旁边的酒蛊,把酒咕噜咕噜倒进肚子里。接着又长嚎一声,眼泪像雨水般洒下,一口鲜血吐了出来。悲伤之际,人也瘦了,皮包着骨头。但在守丧期间,他还是喝酒吃肉,又像没事人一样。262.8 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毁瘠骨立。 居丧,饮酒无异平日。

他的一些话也非同寻常。部下曾经告诉他,有人杀了自己的母亲,他不冷不热地叹了口气:“杀父亲还差不多,怎么能杀母亲呢?”别人报告皇帝,说他不近人情,他慢条斯理地回答:“禽兽知道有母,不知道有父;杀父,跟禽兽一样;杀母呢,连禽兽也不如了。”皇帝得知,也佩服他的言论。《晋书·阮籍传》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杀父乃可,至杀母乎!”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众乃悦服。

他到荥阳的广武山游历,参观刘邦和项羽当日对峙的遗迹,别人都啧啧称赞,很是崇拜,他却谓然叹息:“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这话是说,只因为当时没有什么真正的英雄人物,才不得不让这两个小子冒尖,出头露脸,浪得虚名!可见阮籍开口说大话,到了何等惊人的程度。《晋书·阮籍传》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这种思想言行和作风,哪能不使世俗之人讨厌,官僚们憎恨呢?

司隶校尉 何曾 ,一个好奢侈享受的人物,每天的饭菜要花上一万钱,还说没地方下筷子,却不能容忍阮籍的言论和行动,攻击他“纵情背理,伤风败俗”,说他应该流放到老山沟里去!幸而司马昭鉴于各种人事关系,没有同意,才保住性命。262.8司隶校尉 何曾 恶之,面质 籍 于 司马昭 座曰:“卿纵情、背礼、败俗之人,今忠贤执政、综核名实,若卿之曹,不可长也!”因谓昭曰:“公方以孝治天下,而听阮籍以重哀饮酒食肉于公座,何以训人!宜摈之四裔,无令污染华夏。”昭爱籍才,常拥护之。

阮籍五十四岁去,留下了八十二首有名的《咏怀诗》,这是他人格的最好证明。《晋书·阮籍传》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比阮籍更爱喝酒的是 刘伶 。他常常乘着一驾小木头车,时人称作“鹿车”。车上挂着一壶酒,车后跟着一个小幢儿,扛着锄头,怪模怪样的。别人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醉了好埋呀!”262.8 刘伶 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便埋我。”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

一天,为点小事,刘伶得罪了人。那人气势汹汹,卷起衣袖,扬着拳头,在他脸上直晃。刘伶懒洋洋地笑道:“朋友,我这一把鸡骨头,当得起老兄的大拳头吗?”那人听了,觉得他太不是对手,一股雄气化作轻烟,摇摇头走了。《晋书·刘伶传》尝醉与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奋拳而往。伶徐曰:“鸡肋不足以安尊拳。”其人笑而止。

又有一次,在外面喝得大醉,回家本该躺下的。可他还要喝,大呼小叫,要妻儿拿酒来。妻子很厌烦,劝他说:“喝多了会短命的,何苦如此?”把酒壶也藏起来,逼他戒酒。刘伶笑嘻嘻地说:“你说得对。我就是没决心,今天我要当着鬼神赌咒发誓,一定戒掉。请夫人给准备些好的酒菜吧。”《晋书·刘伶传》尝渴甚,求酒于其妻。妻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当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从之。伶跪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儿之言,慎不可听。”仍引酒御肉,隗然复醉。

妻子十分高兴,很快就收拾出一桌鱼肉,提来一壶好酒,要他立誓。刘伶装模作样,跪在地上,一面磕头,一面大声地祝告:

天生刘伶,以酒为名;

一饮一斛,五斗解酲。(解酲:过瘾的意思)

妇人之言,慎不可听。①

念罢,抱上酒壶,骨碌碌地一口气吸干了。

刘伶一生没作官,也没卷入政治风波,他离官僚们远远的,从不谈他们的是非好歹;有些人是“明哲保身”,他算得上是“醉酒保命”了。

①这首祝词载于唐欧阳询编《艺文类聚》。

广陵散的题解

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神奇秘谱》:臞仙按琴史曰。“晋书载:广陵散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时司马懿为大将军,康与钟会为长史。会每与康交,而康不为礼,会以此憾火,因谮康欲助毋丘俭。司马懿既昵信会,遂害之。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已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悔焉”,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西麓堂琴统》:晋谯国嵇康善琴,尝游会稽宿华阳亭。有异人夜诣康,授以广陵散曲,使秘勿传。嵇康受而秘之。后司马懿将刑康东市,复取琴弹之曰,“广陵散绝矣。”先是,其甥袁孝己从康学琴,每叩是曲,辄靳不许。康夜弹琴,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觉而止。曲本四十一拍,去引外,孝己所闻止三十三拍,后续成八拍,总四十一拍。其名曰广陵散者,扬州本广陵地,言魏散亡,自广陵始也。韩皋闻鼓琴至止息,叹曰,“美哉,嵇康之为是曲!”即此。

《琴苑心传全编》:按琴史、晋书载,广陵散曲者,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曲,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曲。本四十一拍,不传於世,惟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至乱声小息,康疑有人,推琴而止,出户果见孝己,止得三十三拍。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拍,共四十一拍,序引在外。世亦罕知焉”。臞仙曰:“广陵散曲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

《希韶阁琴瑟合谱》:此操笛道人云:“得自神授”。按紫霞洞谱云:“嵇中散尝游洛西,暮宿华亭,夜分,引琴而弹,忽有客诣之,与康共谈音律,词致清辨,因索琴弹广陵散一曲,声调绝伦,遂以授中散,韩皋谓中散琴曲有广陵散者,以王陵、毋邱俭辈皆自广陵散败,言魏之散亡,自广陵始,故名其曲曰广陵散”。王幼学云:“散乃曲名,如操、弄、引、吟之类”。

《醒心琴谱》:据《晋书》所载,嵇康尝游于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谐之,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辨,因索而弹之,为《广陵散》曲。其声调绝伦,授之予康。康誓不传人。其客不言己姓名,只说为“古人”。时嵇康为司马氏所忌,借故害之,杀康于东市。康顾视日影,索琴弹《广陵散》。曰:昔袁孝己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海内之士莫不痛之。

又琴书曰:嵇康《广陵散》本四十一段,不传于世。唯康之甥袁孝己能琴。每从康学靳惜不与。康静夜鼓琴,弹《广陵散》。孝己窃从户外听之,后被康所觉,只得三十三段。后孝己会止息意,续成八段,共四十一段,序引在外。世亦罕知此曲。后至隋,此曲传于宫中。隋亡而入于唐宫。唐亡,其谱流落民间。至宋高宗时,御府复收此曲。明朱权《神奇秘谱》所载,即此谱本也。

《广陵散》者,叙事曲也。昔战国时,聂政之父为韩王铸剑,因误期被杀。聂政成年,誓报父仇,故入宫行刺,未遂而出逃。后于山中遇仙人授予琴艺。政不欲连累家人,漆面而变其形,吞炭而变其声,学习七年,欲往行刺。然路遇其妻,识得其齿。故政以石击碎牙齿,复学三年,而琴艺精绝。而后鼓琴于阙下,路人皆惊其艺。韩王闻之,招其入宫鼓琴。政藏剑于琴内,入于宫中,于鼓琴时刺韩王,而欲不露身份,遂自剥面皮而自尽。宫廷欲知其身份,故曝尸于市,悬赏识者。政姊闻之,念政为父报仇,已舍其身,自复何惜己之性命,使弟之名埋没,遂往相认,述政为父报仇之事,扬聂政之名,而后自尽。《广陵散》曲,即述此聂政刺韩王之事也。

此传谱者,全本共四十三段,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五段,《正声》十八段,《乱声》十段,《后序》八段。窃以为有过冗长,略嫌繁复,故重作节本,分为《开指》一段,《小序》一段,《大序》一段,《正声》十五段,《后序》三段,共二十一段。

《广陵散》后记

《琴学初津》:

原评:

(二段)平淡深远,缓缓弹去,细细审之,如元人一幅气运笔墨,若不细心领略,自觉无味。

(三段)操弦不谙斯曲,如入山阴道上,而不视其美也。

(五段)静中消遣,真是一大骨董。

(六段)几带起,几拨刺,臞仙作秋鸿,窃而用之。

(七段)妙在不疾不离,就入乱后,一收痛快。

(九段)轻描淡写,趣味无穷深远。

按是曲,嵇康於孤馆清夜弹琴,而遇神人世间所授,调用黄钟慢二,仍借林钟宫音,调亦神奇,意亦深远,音取宏厚,指取古劲。弹宜和缓,拨刺尤宜平静,抑扬顿挫,起伏虚灵,细心静作,自有神奇之韵,非泛曲与其比例也。至於用调,实法古而非立异也。古诗云:“侧商调里唱伊州”,又有侧楚,侧蜀,余以此语推之,而调之类此者,抑系侧调,诚不谬哉。然是调相传散失无存,今得之蕉庵谱中,是否原曲,莫能审辨,听其节奏,宫商从容高古,取用之奇,得示曾有,惜其原谱,指法徽分,错讹殊多,但他谱示经遇目,惟与古斋曲目之中,亦经收录,谱示行世,深为憾事,兹依蕉庵谱,细加厘正,聚其气韵,则不致逆指抗音疏散之弊。

《十一弦馆琴谱》:嵇叔夜广陵散绝传於世,固人人所得而知也。嵇叔夜广陵散实未绝传於世,则非人人所得而知也。晋书嵇康传:“临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己当从吾学广陵散,吾固靳之,广陵散於今绝矣。’此广陵散绝传之证也。太平御览引文士传,嵇康临,颜色不变,谓其兄曰,‘以琴来否?’兄曰‘已至。’康取调之,为太平引。曲成,叹息曰,‘太平引绝於今日耶?’此绝传者是太平引,非广陵散之证也”。......唐以前各家琴书俱载有广陵散,其果未绝传之又一证也。......袁孝尼从中散学琴为一事、中散临刑鼓太平引为又一事。史书误合为一耳。

《琴学业书》:广陵散非嵇康所作也,聂政剌韩王曲也。

《桐乡冯水广陵散谱》

序:广陵散琴操,见晋书嵇叔夜传,叔夜东市临刑云,“悔不将此曲传袁孝己”。元耶律晋卿云,“此曲传自唐王遨”。是此曲之传皆在叔夜已之后,是否果为原作,不可考。然后世言琴家恒思见此曲而不得,他谱存者不过数段,盖伪托也。惟臞仙神奇秘谱列於道卷都,据云传自隋宫,明郎仁保(瑛)七修续稿曾叙其事,而列其词句。晋卿亦有弹广陵散诗序,其词名略有不同处,或臞仙时传抄之误。晋卿称栖严老人於此曲最擅长,栖严苗姓,名秀实,金泰和时供奉也。据此二端,虽不敢断为原作,要亦隋唐间之谱矣。顷见嘉靖本明藩徽邸风宣玄品为撰刻琴谱、列是曲於卷五中,其词名及拍,皆与七修续稿相同。是必藩徽邸采诸臞仙者也。风宣谱世亦不易观,爰照原本重梓,以广其传,予非矜“广陵散”之奇,实欲存隋唐间之声调耳。今世所传琴谱至古为明刊宋谱,且不数见,更遑论隋唐!臞仙谱作於永乐,既云传自隋宫,当必有据。更证以晋卿之诗,至近亦唐宋谱也。处今之世,能得唐宋之声,不亦大可实贵哉?原谱或有可疑,缺落处以及词名之异同,特为逐条辩正。并将晋卿序七修续稿附录於后以次参考。

后记:嵇叔夜能作广陵散,史氏谓嵇叔夜宿华阳亭,夜中有鬼神授之。韩皋以为“扬州者,广陵故地,魏氏之季,毋丘俭辈皆都督扬州,为司马懿父子所杀。叔夜悲愤之怀,写之於琴,以名其曲、言魏之忠臣散殄於广陵也。盖避当时之祸,乃托於鬼神耳。”叔夜自云,“靳固其曲,不以传袁孝己。”唐乾符间待诏王遨,为季山甫鼓之。近代大定间汴梁留后完颜光禄者命士人张研一弹之,因请中议大夫张崇为谱序。崇备叙此事,渠云,“验於琴谱,有井里、别姊、辞卿、报义、取韩相、投剑之类,皆剌客聂政为严仲子剌杀韩相侠累之事,特无与扬州事相近者。意其叔夜以广陵散名曲,微示其意,而终畏晋祸。其叙其声,假聂之事为名耳。韩皋徒知托於鬼物以避难,而不知其序其声皆有所托也。”崇敬之论似是而非。余以为叔夜作此曲也,晋尚未受禅,慢商与宫同声,臣行君道,指司马懿父子权侔人主,以悟时君也。又序聂政之事以讥权臣之罪,不侠累,安得仗义之士以诛君侧之恶?有所激也。不然,则远引聂政之事,甚无谓也。泰也间,待诏张器之亦弹此曲,每至沈思、峻迹二篇缓弹之;节奏支离,未尽其善。独栖严老人混而为一,士大夫期其精妙。其子阑亦得栖严之遗意焉。

《琴操》:聂政剌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拨剑剌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道逢其妻,从置栉,对妻而笑,妻对之泣下。政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想思见之。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悲而泣。”政曰,“天下人齿,尽政若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撃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操,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歌之。内刀在琴中,政於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剌韩王,杀之。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使乎?”政杀国君,知当及母,即自犂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系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市人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犂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故曰聂政剌韩王。(作聂政剌韩王曲)

《北堂书钞》:广陵散:晋书,嵇康传云,“初,康尝游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后康将刑乐市,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太平御览》:聂政剌韩王都,聂政之所作也。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时不成,韩王杀之,时政未生。及壮问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拨剑剌韩王,不得志,政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炭变其音,七年而琴成,欲入韩国。道逢其妻,妻对之泣下。对曰“夫人何故泣?”妻曰,“聂政出游七年不归,吾尝梦相思见。君对妾笑,齿似政齿,故我心悲而泣也。”政曰,“天下人齿,尽相似耳,胡为泣乎?”即别去,复入山中,仰天而叹曰,“嗟乎!变容易声,欲为父报仇,而为妻所知。父仇当何时复报?”援石撃落其齿,留山中三年,习琴,持入韩国,人莫知政。政鼓琴阙下,观者成行,马牛止听,以闻韩王。王召政而见之,使之弹琴,政即援琴而鼓之。内刀在琴中,政於是左手持衣,右手出刀以剌韩王,杀之。曰,“乌有使者生不见其父,可得乎?”政杀国君,罪当及母,即自犂剥面皮,断其形体,人莫能识,乃枭磔政形体,市,系金其侧,“有知此人者,赐金千斤。”遂有一妇人往而哭之曰,“嗟乎!为父报仇邪?”顾谓曰,“此所谓聂政也。为父报仇,知当及母,乃自犂剥面。何爱一女之身,而不扬吾子之名哉,”乃抱政尸而哭。冤结陷塞,遂绝行脉而。故曰,聂政剌韩王。(作聂政剌韩王曲)

《琴史》:杜夔,字公良,河南人。邃於声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为魏太乐令,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帝尝对宾客,欲使吹笙鼓琴,夔有难色。帝怒,以他事黜之。或云,夔妙於广陵散,嵇康就其子孟求得此声。(杜夔)

《琴史》:嵇康,字叔夜,谯国之人也。有冠偏之才,韬世之量。导生以存道,居正以待时,而卒不见容於衰世,古今所悼愍者也。博综技艺,特妙丝竹;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厌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尝著琴赋,......於琴德备矣,尝为中散大夫。时晋将篡魏,叔夜不乐仕近,钟会以康负德望,劝司马诛之。康临刑,顾日景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於今绝矣”。时年四十。或云,康游於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久,忽有客诣之,自云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亦不言姓字,此说已怪,不足据也。知叔夜之意者,惟唐之李勉乎。(嵇康)

《琴史》:袁准,字孝尼。陈郡人。少好琴,未尝一日彻去。尝学广陵散於嵇叔夜,叔夜靳而不传,临终悔之。官至给事中。或传孝尼乃叔夜之甥,尝窃传其曲,谓之止息,然据叔夜琴赋已有广陵止息,岂自古已立此名,而叔夜孝尼复润色之耶?(袁准)

《琴史》:广陵之作,叔夜寓深意於其间,故其将犹恨不传。后之人虽粗得其音,而不知其意,更历千载而后得韩皋,可以无憾矣。然叔夜知魏晋之祸,而不知身之祸,命矣夫!或云,叔夜传广陵於杜夔之子,盖与论乐耳,非授此曲也。(韩湟及其子皋)

《通志》:河间杂弄二十章:广陵散,嵇康后,此曲遂绝。往往后人本旧名而别新声也。

《潜确居类书》:广陵散:(晋书)嵇康尝游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曰,“君试以琴见与。”乃弹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后康临弄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请学广陵,吾靳固不与,广陵散於今绝矣。谢灵运诗,“凄凄明月吹,恻恻广陵散。”明月吹,亦琴曲名,凄恻哀声也。

《广陵散》小标题

《神奇秘谱》:慢角调,开指;

小序:止息;

大序:井里第一,申诚第二,顺物第三,因时第四,干时第五;

正声:取韩第一,呼幽第二,亡身第三,作气第四,含志第五,沉思第六,返魂第七,徇物(一名移灯就座)第八,冲冠第九,长虹第十,寒风第十一,发怒第十二,烈妇第十三,收义第十四,扬名第十五,含光第十六,沉名第十七,投剑第十八;

乱声:峻迹第一,守质第二,归政第三,誓毕第四,终思第五,同志第六,用事第七,辞乡第八,气冲第九,微行第十;

后序:会止息意第一,意绝第二,悲志第三,叹息第四,长吁第五,伤感第六,恨愤第七,计亡第八。

《西麓堂琴统》第一谱:

一,无开指;二,小序分三段,“止息”注于第一段之下,三,余同《神奇秘谱》。

《西麓堂琴统》第二谱:

一,无“开指”,但曲前另加“慢商品”一段;

二,“小序”作“小引”,也是三段,但无“止息”的小标题;

三,“大序”五段的小标题与神奇,风宣同;

四,“正声”第一段“取韩”作“取韩相”,第十三段“烈妇”用“别秭”,第十四段“收义”作“报义”第十五段“扬名”作“扬明”;

五,“乱声”作“契声”,但“乱声”十段的十个小标题均与神奇,风宣同;

六,“后序”第五段“长吁”作“长呼”,余与神奇,风宣同。

《琴苑心传全编》:与《神奇秘谱》同。

《琴学业书》:与《风宣玄品》同。

广陵散流传至今,为何嵇康临前说“广陵散於今绝矣”?

因为嵇康觉得这首曲子是一曲很难弹唱的曲子,除了他自己很难有人会弹得如此有味道,所以他觉得自己后就不会再有人弹了。

根据传说,嵇康的《广陵散》非常精致。这首古老的歌曲与嵇康这个名称相关联,在世界各地都享有盛名。后来,在司马氏的力量威胁下,“ 竹林淇县”逐渐崩溃。 嵇康是个顽固的家伙,一直拒绝家族阿附司马。 嵇康 司马氏小组的不一致态度最终导致灾难,他们想平息罪行并杀他。 ?

在行刑的时候,他的徒弟们一起向朝廷请求,让皇帝不要杀嵇康,并敬拜嵇康为老师。在显示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对社会的社会地位时,这种“不合理”的权威将不会接受请求。此时嵇康认为他的生命将永无止境,但他是一位出色的音乐继承人。?

他在刑场上弹奏了广陵散,琴的声音在每个人的心中泛滥成灾。琴声充满激情和悲惨,人们被感动,都纷纷哭泣。他叹了口气,长叹了一句 “我不足惜《广陵散》要失传了!”当时嵇康只有三十九岁。

《广陵散》的曲谱在《神奇秘谱》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与嵇康在世的时候是不同的。当他还活着时,并没有完美的记号或雄辩的门徒,因此会说嵇康演奏的《广陵散》在他去世后就完全灭绝了

广陵散绝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 guǎng líng sǎn jué

解释 《广陵散》已失传。常比喻优良传统断绝或后继无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例子 那时候世叔潘八瀛先生,中了一个探花,从此以后,状元鼎甲, 广陵散绝 响于苏州。(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回)

相关百度“广陵散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