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出自哪里

2.“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对应的诗句是什么?

3.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

4."功不唐捐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出自哪里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怎么用-筚路褴褛玉汝于成

筚路蓝缕: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玉汝于成:汝:你。玉汝: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常省作“玉成”。意为如同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希望对您有帮助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对应的诗句是什么?

“筚路蓝缕启山林”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释义: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注意不可用来形容生活艰辛。筚路蓝缕(bì lù lán lǚ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也作“荜路蓝缕”。

“筚路蓝缕启山林”也出自《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记载。

释义:楚王熊绎初封楚国丹阳,开辟五十里子男之田的荆山楚地,居住在青蒿蒌草荒草遍地的山野草莽,带上楚国的桃弧棘矢及苞茅缩酒等贡品,乘坐上用竹子荆条做成的柴车,驰骋跋涉于朝向中原周疆的山林之间,以供事周王。

“筚路蓝缕启山林”中,栉风沐雨是成语,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出自先秦·庄周《庄子·天下》:“沐甚雨,栉疾风” 。

释义:狂风梳着头发,大雨浇洗头。

砥砺:意思为磨刀石,也做磨炼锻炼,用来表示革命意志,也可以表示相互之间勉励。

栉风沐雨,是指经历风雨,当然这里是说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坎坷,是一种比喻。

扩展资料:

《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那年春天,楚国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只得向楚国求和。晋国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郑,目的是要把郑国争取过来,使他归附晋国。可是晋军还没渡过黄河,郑国已经屈服,楚军也准备胜利回师了。

晋军的中军主将荀林父等部分将领,便主张停止进军。而中军副将先縀和另一部分将领却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执。晋军暂驻在敖、郱二山之间。郑国派人到晋军营中去声明:“我们郑国向楚国求和,不过是为了不致亡国,丝毫也没有对晋国不友好的意思。”

还说:“楚军轻而易举地得了胜利,因此骄傲了,部队也放松戒备了。你们如果趁此追击,加上我们从旁助战,定可把楚军打得大败。”先縀高兴地说:“对呀,打败楚军,夺回郑国,正是时候了!”

下军副将栾书说:“不行,楚国经常教诫全国军民,要发扬他们祖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勤俭建国,艰苦奋斗。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松戒备了?况且郑国劝我们攻打楚军,其实也并不是真心向着我们。要是楚军打胜了,他还不是又要向楚国投降。我们怎么可以相信郑国的话呢?”

参考资料1:百度百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参考资料2:百度百科-栉风沐雨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人的一生中要不断经历风雨,从父辈和师父那里继承家业和技艺,并将他发扬光大。只有经过艰辛的创业和顽强的拼搏,世道才会成全你,完成自己的意愿和梦想。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一代代地继承下去。

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玉汝于成:玉汝: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常省作“玉成”。意为如同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使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

扩展资料

(战国·庄周《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意思是:脂膏在作为烛薪燃烧后就烧尽了,火种却传续下去,永远不会有熄灭的时候。

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为唤起全民对母语和民族核心文化象征—汉字的重新认知,改善当前汉字面临的书写“荒漠化”现状,由新华网书画频道主办,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中国诗酒文化协会诗书画院、中国民族书画家协会支持及社会各界联合发起“薪火相传” 全球华人汉字书写文化工程倡议活动。

并于2013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薪火相传”全球华人汉字书写文化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活动现场展示了“薪火相传”汉字书写文化工程的首倡者、践行者安书楷老师和他的团队,多年来深入一线,奔赴全国30多个城市开展汉字书写文化推广的艰辛历程。

为更好的激发社会和民众对汉字的热爱之情,“薪火相传”汉字书写组委会同步发起了“1.11汉字书写日”倡议,此举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

据安书楷老师介绍,接下来“薪火相传”汉字书写组委会将面向海内外组织开展相关汉字书写的推动活动,并坚持不懈地展开与全球华人同胞进行文化互动,让致力于此的同业同道共同参与,努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百度百科-薪火相传

"功不唐捐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

“功不唐捐”:世界上的所有功德与努力,都是不会白白付出的,必然是有回报的;例句:天道酬勤,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如同打磨璞玉一样磨练你,让你成功,多用于艰难困苦条件下,现多指逆境可以帮助一个人取得成功。?

“玉成”的“玉”是谦敬之辞,“成”指“成全、成功”,“于”是“到达……的地步”(有的地方也写作“予”,就相当于“给予”了),“玉汝于成”或“玉汝予成”就是“成全你、让你成功”的意思。“艰难困苦,玉汝于(予)成”即“艰难困苦的环境成全了你”,有点“逆境使人成功的意思”!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出自《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众生、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而里面的“福不唐捐”,后人逐渐写成了“功不唐捐”,也把经文里比较单纯指代的佛教功德的“福”,扩展成了可指代一切奋进努力的“功”。

扩展资料?

玉汝于成典故:

张载(公元1020-1077年)是北宋郿县(今陕西)横渠人,是程颐、程颢的表叔,创立了关学。

张载年轻时喜欢研究兵法。范仲淹很欣赏他的才学,劝他说:“读书人有自己的事业可做,何必非要谈兵呢?”张载便专心致志做学问。后来张载中了进士,先后当过几任地方官,因为他敢于直言,触犯了执政大臣,49岁就辞官回家,在家读书治学。

横渠是个穷乡僻壤,张载虽有一些田地,但收入只够维持生计,还必须省吃俭用,但他怡然自得,根本就不挂在心上。每天起来,他一头钻进书房,关起门来,整日苦读,时常思考问题而忘记吃饭和休息。

深夜,妻儿早已酣然入睡,他躺在床上还若有思考。如有所得,便披衣下床,欣然提笔。远近许多青年纷纷前来从师求学。有些学生家境贫寒,没有学费,他反而补贴他们茶饭,和他们同甘共苦。

张载在《西铭》中写道“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