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朝民歌 陇头歌辞

2.代表书信的成语

3.陇笛的网络解释陇笛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4.《赠范晔》全诗

5.陇山的读音陇山的读音是什么

北朝民歌 陇头歌辞

陇头音信中陇头-《陇头歌辞》

《陇头歌辞》

作者:北朝民歌

(其一)

陇头流水,流离山下。

念吾一身,飘然旷野。

(其二)

朝发欣城,暮宿陇头。

寒不能语,舌卷入喉。

(其三)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注释:

1、《陇头歌辞》为梁鼓角横吹曲之一。《乐府集》载三首,写游子漂流在外的痛苦心情。

2、陇头:陇山顶上,一说陇头(平凉、庆阳的一带)古代陇山指六盘山。甘肃省简称为陇,这个陇由古代陇山而来,因为前人习惯上称平凉庆阳两区为陇东。天水为陇右,张掖、武威一带为陇西,而古代陇西还包括今属平凉市的庄浪、静宁两县。六盘山处甘肃、陕西、宁夏三省区交界处,主脉在甘肃境内。陇头流水,指发源于陇山的河流、溪水。一说是发源于陇山,向东流的泾河等几条河水。

3、欣城:不详,我认为指今镇原县的新城,新与欣同音。汉代时平凉部分地方,包括今镇原县属北地郡。新城距平凉不远,距陇山东麓也就一百多里路程;朝发:早晨从欣城出发。

4、暮宿陇头:傍晚住宿在陇山顶上;暮:傍晚;宿:投宿,住宿。

5、寒不能语,舌卷入喉:形容六盘山一带气候十分严寒,冻得舌头都卷了上去,不能说话;语:说话。

6、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流的河水结了冰,河流在冰层间呜呜咽咽,像人哭泣一样。背井离乡的游子于寒山冰河间听到这种流水声,心里那种思乡之情,那种因种种原因遭受这种漂流之苦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难受了。

7、遥望秦川:遥望:远眺,即向东远望;秦川,指陕西省中部。这里的秦川,指陇山以东广大地区,不一定指中原或关中地区,秦川代指故乡,因为六盘山以西就是塞外了,离关内越来越远,所以说痛断肝肠。

翻译:

(其一)

陇山的流水,流离了山下。

想着我孤身一个人,翩然走在空旷的野外。

(其二)

早上从欣城出发,晚上睡在陇山。

冻得说不出话来,舌头都卷进了喉咙里。

(其三)

陇山的流水,也发出呜咽的鸣声。

遥望着秦川,心肝都要断绝了。

赏析:

《陇头歌》的曲名本出魏晋乐府,不过这篇的风格和一般北歌不大同,故也有可能是汉魏旧辞。这首诗形象地描绘出北方旅人艰苦的生活以?:行人的孤独飘零,山路的险峻难行,北地的刺骨严寒,以及思念家乡的悲痛情绪,无不一一跃然纸上。

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汉唐四朝,前后十朝,长安之名真正是名声赫赫,以至在唐以后长安成了国都的代称,李白《金陵》诗说:晋朝南渡日,此地旧长安。称东晋宋齐梁陈六朝都城金陵为长安,实即今江苏南京。长安位居关中的中心,它的地理形胜于天下独居第一。

关中周围群山环抱,东有华山、崤山,西有陇山,南有终南山、秦岭,北有洛水东西的黄龙山、尧山和泾水两岸的嵯峨山、九嵏山。其中陇山又称陇坂、陇坻,在今陕西陇县西北,为六盘山的南段,南北走向约一百公里,绵亘于陕西、甘肃二省边境,山势陡峭,山路曲折难行,是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水岭。古称陇山其坂九回,上者七日乃过,上有清水四注而下。站在艰危苦寒的陇山顶上,回望富丽繁华的长安城和千里平原沃野,眼见陇水一股向东流下,一股向西流下,那种感受真是无可名状的凄凉和悲壮。古代四方行旅西登陇坂,往往徘徊瞻顾,悲思涌起。历代流传歌咏秦陇的诗篇不下数百上千首,其中尤以北朝乐府民歌的三首《陇头歌辞》最为有名。

第一、三两首均以陇头流水起兴,与下文内容的联系是在陇头之水流离而下无定所、不由自主方面。

陇头吟

王维 陇头吟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空尽海西头。

译文及注释

1、太白:即金星。古人认为他主兵象,可据以预测战事。

2、典属国:汉代掌藩属国事务的官职。品位不高。

赏析

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一作《边情》。

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起句很有气势。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承转也颇顿挫有力。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悲剧的遭遇呢?诗中虽未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赋予了它更广泛的社会意义。

清人方东树推崇这首诗说:起势翩然,关西句转收,浑脱沈转,有远势,有厚气,此短篇之极则。(《昭昧詹言》)在十句诗中,作者把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种类型的人物,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个不同的生活场景,巧妙地集中在一起,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就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今日的长安少年,安知不是明日的陇上行人,后日的关西老将?而今日的关西老将,又安知不是昨日的陇上行人,前日的长安少年?诗的主旨是发人深省的。

作者写到长安少年、陇上行人、关西老将这三类人物,写到戍楼看星、月夜吹笛、驻马流泪这三种边塞生活场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呜咽的笛声,悲怆的将士,构成了一种寂寞悲凉的意境反映了唐代边塞生活的艰苦。 夏商民歌 击壤歌

《击壤歌》

夏商民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注释:

1、《艺文类聚》作:帝何力于我哉!《乐府》、《诗记》同。《初学记》作:帝于何有於我哉!《太平御览》或作:帝何德于我哉!

译文:

白天出门辛勤地工作,

太阳落山了便回家去休息,

凿井取水便可以解渴,

在田里劳作就可以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多么惬意,

遥远的皇帝老和我也不希罕喽!

有什么关系呢?

赏析:

击壤歌是一首淳朴的民谣。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击壤歌》。

这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人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太阳出来就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开凿井泉就有水饮,耕种田地就有饭吃这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着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

对于这首歌谣的最后一句,帝力于我何有哉,帝力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指帝王的力量,也就是说,人们的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劳动得来的,而君王对此并没有什么作用,歌者反问:帝王的力量对我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当然,如此闲适安康的生活,并不是真的与帝王一点儿关系都没有,因此也有评论云:能使民安其作息、饮食即帝力也。得末句翻空一宕,调便流逸。另一种解释是把帝力解释为天帝的力量,从而突出了此歌谣反对天命论的色彩,歌者感叹:老天爷对我来说有什么用呢?

不管持哪一种解释,这首民歌的主题都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击壤歌》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清人沈德潜《古诗源》注释说:帝尧以前,近于荒渺。虽有《皇娥》、《白帝》二歌,系王嘉伪撰,其事近诬。故以《击壤歌》为始。

杂曲歌辞·秋夜长

王勃 杂曲歌辞秋夜长

秋夜长,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层城绮阁遥相望。

遥相望,川无梁,北风受节雁南翔,崇兰委质时菊芳。

鸣环曳履出长廊,为君秋夜捣衣裳。纤罗对凤凰,

丹绮双鸳鸯。调砧乱杵思自伤。思自伤,

征夫万里戍他乡。鹤关音信断,龙门道路长。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代表书信的成语

白绢斜封:古人把信写在白绢上,然后斜封邮寄。指书信。

拜手稽首: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苞苴竿牍: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草草不恭:草草:杂乱不整齐的样子;恭:恭敬。草率而不恭敬。常用作书信中的自谦之辞。

断羽绝鳞:断绝书信。羽鳞,犹鱼雁。

蜂媒蝶使:花间飞舞的蜂蝶。比喻为男女双方居间撮合或传递书信的人。

付诸洪乔:洪乔:晋朝人,姓殷名羡,字洪乔。比喻书信遗失。

河鱼天雁: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之借指传送书信者。

鸿断鱼沉: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鸿雁传书:鸿雁:大雁。用其指书信往来。

黄耳寄书: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寄雁传书:指传递书信。

蒋干盗书: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蒋干盗去书信回到曹营杀自己大将。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陇头音信:指寄往或来自远方的书信。

冒昧陈辞,有辱清听:清听:是对听话者的敬词。书信中常用的谦辞,表示自己出言直率,请收信人谅解、采纳。

目断鳞鸿:鳞鸿:鱼和雁,比喻书信。形容望眼欲穿,盼望书信到来。

平安家书:报告家人平安的书信。

青鸟使者:指传递书信的使者。

书不尽言: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意:指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书:书信。信中难以充分表达其意。指语言、文字不容易完全确切地表达思想内容。

停云落月:表示对亲友的怀念(旧时多用在书信里)。

言不尽意:情意曲折深远,言语难以全部表达。常用于书信末尾,表示说的话没能把意思都表达出来。

雁去鱼来: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雁素鱼笺:指书信。

雁足传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雁足留书:雁:大雁;书:书信。大雁能传递书信。

音问两绝: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音问相继:书信消息来往不断。

音问杳然:不通书信与消息。

鱼肠尺素:指书信。

鱼肠雁足:泛指书信。

鱼沉鸿断: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沉雁静: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沉雁渺: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沉雁杳: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鱼传尺素: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鱼封雁帖:泛指书信。

鱼笺雁书:泛指书信。

鱼书雁帛:泛指书信。

鱼书雁帖:泛指书信。

鱼书雁信:泛指书信。

鱼书雁足:鱼书、雁足:古代传说指书信的传递者。后多用以指书信。

鱼信雁书:鱼信、雁书:古代指书信。后多用以指书信。

鱼雁沉杳:杳:远得不见踪影。比喻书信断绝。

织锦回文:绣在锦缎上的回文诗。指情诗或书信。

咫尺之书: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陇笛的网络解释陇笛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陇笛的网络解释是:陇笛lǒngdíㄌㄨㄙˇㄉㄧ_陇笛(陇笛)犹羌笛。胡乐。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郡楼何处望,陇笛此时听。”钱仲联集释引蒋之翘曰:“笛曲有《关山月》,故名。”参阅《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陇头》宋郭茂倩题解。

陇笛的网络解释是:陇笛lǒngdíㄌㄨㄙˇㄉㄧ_陇笛(陇笛)犹羌笛。胡乐。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郡楼何处望,陇笛此时听。”钱仲联集释引蒋之翘曰:“笛曲有《关山月》,故名。”参阅《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陇头》宋郭茂倩题解。拼音是:lǒngdí。结构是:陇(左右结构)笛(上下结构)。注音是:ㄌㄨㄥˇㄉ一_。

陇笛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犹羌笛。胡乐。

二、引证解释

⒈犹羌笛。胡乐。参阅《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陇头》宋郭茂倩题解。引唐韩愈《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郡楼何处望,陇笛此时听。”钱仲联集释引蒋之翘曰:“笛曲有《关山月》,故名。”

关于陇笛的诗句

陇笛不闻吹旧曲吹秋陇笛哀吹来陇笛_弦音

关于陇笛的成语

伯道无儿不名一钱不期而然获陇望蜀得陇望蜀不期然而然山阳笛声不为已甚不齿于人邻家吹笛

关于陇笛的词语

邻家吹笛得陇望蜀仓皇出逃陇头音信不为已甚伯道无儿不期而然品箫弄笛不名一钱山阳闻笛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陇笛的详细信息

《赠范晔》全诗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出自:南北朝陆凯,赠予范晔的一首五言诗。字智君,鲜卑族。

译文:折梅花的时候恰好遇到信使你,于是将这梅花寄给你这个身在陇头的好友。江南也没什么可以相赠送的,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吧 。注释驿使:传递书信、文件的使者。陇头: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北。

这首诗点明了诗人与友人远隔千里,只能凭驿使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送的不是书信却是梅花,诗人用“一枝春”借代梅花,也象征着春天的来临,隐含着对相聚时刻的期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深情的思念。这首诗构思精巧,清晰自然,富有情趣。

赏析;诗从开头就点明了我与友人相离千里,难以会面,只能凭驿使之间的来往互递问候。而这一次,诗人传递的不是书信,而是一把梅花,足可见得两个之间关系亲密,已不拘泥形式上的情感。一个“逢”字看似不经意,但实际上却是别用有心;由驿使而联想到友人,于是在寄梅问候,体现了对朋友的深切挂念。

陇山的读音陇山的读音是什么

陇山的读音是:lǒngshān。

陇山的拼音是:lǒngshān注音是:ㄌㄨㄥˇㄕㄢ结构是:陇(左右结构)山(独体结构)。

陇山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山名。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古时又称陇坂_陇坻。

二、引证解释

⒈山名。六盘山南段的别称。古时又称陇坂、陇坻。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斤江水》:“陇山、终南山、_物山在扶风武功县西南也。”唐李洞《段秀才溪居送从弟游经陇》诗:“烟沉陇山色,西望涕交零。”《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陇头》郭茂倩题解引唐杜佑《通典》:“天水郡有大阪,名曰陇坻,亦曰陇山,即汉陇关也。”

三、网络解释

陇山陇山:1、狭义陇山(小陇山):地处宁夏南部、陕西西部,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三省交界处,千河之北就是小六盘山。古代“陇”与“垄”相通,指的是田埂,古代人们看到横亘于关中平原西部的山脉如同田埂一样,就把它们称之为陇山。主峰在宁夏固原市、隆德县境内,海拔2928米。山体大致为南北走向,长约240公里,是陕北黄土高原和陇西黄土高原的界山,及渭河与泾河的分水岭,曲折险峻。古代盘道六重始达山顶,故今名“六盘山”。山的东南垂有老龙潭胜迹,为泾水源头之一。2、广义陇山(大陇山):就是大六盘山的另一个称呼。又名“鹿盘山”、“鹿攀山”等。陇山是西周时期的著名山脉,其西的居民称为西戎,一些是商代所称的羌人,有的部落是中原迁去的,中衍的后裔有些归顺周朝的被西迁到了陇山以西,与羌人杂处,后来都称为西戎。

关于陇山的诗词

《赤陇山·野草如排戟》《陇西·乘春来到陇山西》《古出塞曲·回首陇山头》

关于陇山的诗句

秦山秋色陇山云半作陇山山下骨岐山高与陇山连

关于陇山的成语

得陇望蜀升山采珠大山小山表里山河乐山乐水获陇望蜀这山望着那山高拔山盖世

关于陇山的词语

拔山盖世中山狼连畴接陇表里山河得陇望蜀山陵崩升山采珠陇头音信

关于陇山的造句

1、文章以小陇山锐齿栎群落为例,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土壤的特征。

2、农历四月八,本来是花红柳绿的季节,往年,十里八村的男男女女都来陇山镇赶庙会,敬龙王。

3、唐代时的“萧关”,即陇山关,故城在今日甘肃省平凉县境内,设置“都护府”,统管边境上的各附属国;“燕然”为山名,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

4、自从在半陇山于甑子庄分开,牧风白就没主动开口说话过,这一路埋头而行,让宋一文担心不已。

5、麦草沟青冈次生林自然保护区处于小陇山林区的中心地带。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陇山的详细信息